⑴ 湖南嶽陽理工大學是一本嗎
2019-10-01 繁雜信息太多,你要學會辨別
關注
沒有一所叫做岳陽理工大學的大學,在岳陽市只有一所叫湖南理工學院的大學。湖南理工學院高考是在二本批次招生,是二本。
湖南理工學院(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權單位,是首批國家產教融合發展工程應用型本科高校,被納入湖南省人民政府「十三五」期間改辦大學的設置規劃。
該校創建於1907年,時名盤湖書院。1985年定名岳陽大學。2003年2月,正式更名為湖南理工學院。2017年,該校圓滿完成審核評估專家進校考察工作,被列為湖南省「十三五」改辦大學規劃,獲批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並再次獲得「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一次性批准新增10個碩士學位點。
(1)2013湖南省教學成果獎擴展閱讀
截至2018年3月,該校先後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湖南省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3項,教育強省建設重點推進工作項目1項,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專業綜合改革」項目8項。
「十二五」期間,該校先後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特色專業9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22個,省級實踐教學平台32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美術學、應用化學、人力資源管理、漢語言文學。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電子信息工程、音樂學。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湖南理工學院—岳陽興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電子信息與通信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⑵ 湖南大眾傳媒學院學校官網
湖南大眾傳媒學院學校官網:網頁鏈接。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Hunan Mass Medi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簡稱湖南大眾傳媒學院,由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湖南廣播電視台共建,為國家骨幹高職院校、湖南省卓越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立項建設學校。
學院是在原湖南銀行學校和湖南教育電視台的基礎上,於2000年7月正式建立。2002年,長沙縣教師進修學校並入;2004年12月,湖南省廣播電視學校整體並入。
(2)2013湖南省教學成果獎擴展閱讀: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有國家骨幹高職院校建設專業6個,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專業3個,湖南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5個,湖南高職示範性特色專業4個,湖南高職院校示範性特色專業培育項目1項,湖南省級精品專業3個。
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級實訓基地1個,湖南省職業院校重點實習實訓基地1個;有國家精品課程2門,教育部高職高專各教指委精品課程2門、重點課程1門,湖南省級精品課程4門;獲湖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10項。
湖南高職院校示範性特色專業培育項目:主持與播音。
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級實訓基地:計算機應用實驗實訓基地。
湖南省職業院校重點實習實訓基地:計算機網路技術校企聯合實驗室。
⑶ 唐未兵的學術研究
湖南省重點建設學科——政治經濟學學科首席專家;
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湖南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教育部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經濟學專業負責人;
湖南省省級教學團隊——經濟學專業教學團隊負責人。 2006年被評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
⑷ 長沙學院怎麼樣
簡介:長沙學院是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在長沙大學(專科)基礎上改建升格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學校實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長沙市為主管理的體制。 學校坐落在中部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長沙市,位於風光秀麗的瀏陽河畔,眺巍巍嶽麓,依洪山古寺。校園湖光山色,風景秀美,為"湖南省園林式單位"。 學校佔地132.55萬平方米,現有兩個校區,校舍建築面積30.77萬余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9661.42萬元,圖書館藏書126.41萬冊,全日制在校生13339人。 學校現有15個教學系(院、部),35個本科專業,基本形成了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工學為主體,文學、管理學為兩翼,理、工、文、管、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擁有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教育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省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2個,省級基礎課示範實驗室1個,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1個,省級優秀實習教學基地10個,省級精品課程7門,省級教學團隊2個。學校已形成擁有4個省級"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2個湖南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湖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個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1個長沙市文化研究基地、8個校級重點學科、3個校級重點建設學科、3個校級科研創新公共平台、9個校級創新團隊及團隊培育對象、20個校級研究所的學科建設格局。 學校現有教職工948人(含非在編聘用143人),其中專任教師702人。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教師87人,副高職稱教師20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26人,碩士學位教師426人。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3人,湖南省優秀教師3人,湖南省教學名師3人,省級青年教師教學能手8人,湖南省教學奉獻獎2人。 學校始終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固確立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認真實施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積極推進教育創新和素質教育。近三年,學校教師獲得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3項,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和技能競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項585項,其中全國性一等獎8項,二等獎21項。學校體育代表隊參加大學生田徑錦標賽,連續7屆獲全省學院組團體總分第一名,2013年獲全國高校乙組團體總分第二名。 學校鼓勵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努力提高教學科研水平。近三年來,學校教師共承擔各級各類縱向科研項目431項,其中國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項目2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94項,累計進校科研經費2671.53萬元。獲科研成果獎勵56項,其中省科學技術獎6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4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36項。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先後與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等34所國外大學和教育機構簽訂合作交流協議,實施學生互派等形式的合作教育。學校與湖南大學開展全面戰略合作,與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瀏陽生物產業基地等國家級園區開展產學研戰略合作,與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企業開展專業共建、合作辦班,取得了較好的人才培養效果。 升本以來,學校先後獲得"長沙市文明單位"、"湖南省文明高等學校"、"湖南省黨建工作先進高校"、"湖南省文明單位"稱號。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學校將緊緊抓住湖南建設教育強省的歷史機遇,實現學校又好又快發展,不斷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為把學校建設成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特色鮮明,綜合辦學實力居省內同類院校前列的多科性應用型地方本科大學而努力奮斗。
⑸ 湖南網路工程職業學院的學校榮譽
2010年,會計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學團隊」;
2010年,「數控專業基於工作過程的教學模擬實訓系統」虛擬模擬實訓平台獲得湖南省教育廳立項,獲得資助專項經費60萬;
2010年,數控技術專業學生在湖南省高職院校專業技能抽檢中獲得「優秀」等級;
2010年,我院李穎霞同學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D類競賽獲特等獎,魏仁秀同學獲一等獎;
2010年5月,我院2009級周小艷同學獲得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湖南賽區公共英語組特等獎;
2011年,傳媒藝術系學生彭瑞作品《青春.使命》在第三屆湖南省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獲得一等獎;
2011年,信息工程系學生參加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信息安全技術應用」項目獲兩項團體二等獎;
2012年7月,2009應用英語專業龍賽軍同學獲得2012年中國大陸地區托業橋獎學金;
2012年,信息工程系學生,參加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計算機網路應用」,獲團體一等獎,「信息安全管理與評估」 獲團體二等獎;
2012年,「『校企共育、學工交替、素能遞進』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項目獲得湖南省教學成果獎;
2012年,旅遊管理專業陳朝老師榮獲湖南省高職院校專業負責人說專業競賽一等獎;
2013年5月,2011級旅遊管理專業彭飄惠、李筱同學獲2013年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普通話導游服務一等獎;曾嬌和張華同學分獲高職英語導游服務項目一、二等獎;
2013年5月,信息工程系學生曹翔、劉國濤、肖永發參加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信息安全技術應用」 項目獲團體二等獎 ;
2013年6月,經濟管理系工商企業刮泥專業十名同學組成兩支參賽隊,參加第九屆全國職業院校「用友新道杯」企業沙盤模擬經營大賽總決賽一等獎;
2013年9月,傳媒藝術系文秘專業教師陳芷村指導學生劉軒晨獲湖南省大學生「人生理想」主題教育演講比賽獲一等獎;
2013年10月,商貿旅遊系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蘇輝、顏雨軒、彭友、鄧湘組成的團隊參加第六屆全國大學生網路商務創新應用大賽華中賽區一等獎;
2013年11月,電子商務專業的「雛才智盛」團隊在北京舉行的 「第六屆全國大學生網路商務創新應用大賽」中獲全國總決賽專科組冠軍;
2013年11月,電子商務專業的團隊參加網路首屆「全國高校搜索營銷大賽」 獲得「網路首屆院校搜索營銷大賽優秀團隊」證書。
⑹ 桂衛華的獲獎記錄
桂衛華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6項,省部級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10項、二等獎17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6項,登記軟體著作權39項 。代表性獎勵如下:
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銅冶煉生產全流程自動化關鍵技術及應用」,排名第二,2010
2、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大型高強度鋁合金構件制備重大裝備智能控制技術與應用」,排名第一,2007
3、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智能集成優化控制技術及其在鋅電解和煉焦配煤過程中的應用」,排名第一,2004
4、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大型航空航天構件熱處理裝備模鍛裝備智能控制系統」,排名第一,2004
5、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大型鋅濕法電解生產綜合優化控制技術與應用」,排名第一,2009
6、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自動化創新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排名第一,2006
7、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9
8、湖南省光召科技獎,2012
9、湖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復雜有色冶金過程式控制制的若干理論與方法",排名第一,2013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過程式控制制技術貢獻獎」、「湖南省十佳師德標兵」、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等
⑺ 李國華的獲獎情況
1、1994年3月5日獲湘潭大學「教學優秀獎」。批准部門:湘潭大學。
2、1994年3月5日獲「湘潭大學重點課程A級課程獎」。批准部門:湘潭大學。
3、1996年12月獲「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優秀教師」獎。批准部門:湖南省教育委員會。
4、1999年10月,《社會發展論》(李佑新、李國華、張建民三人合著)一書獲「一九九八年度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一等獎」。批准部門: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
5、1999年10月20日,《論人的現代化是當今中國社會現代化的關鍵》(《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哲學思考》(論文集),中南工大出版社,2000.5,獨著)一文獲「湖南省哲學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批准部門:湖南省哲學學會。
6、2000年11月,被湖南省委、省政府評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兩課』先進教師」(全省僅評5人)。批准部門:中共湖南省委員會、湖南省人民政府。
7、2002年2月6日,《社會發展論》(李佑新 李國華張建民三人合著)一書獲「湖南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二)。批准部門: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
8、2002年9月10日被授予「湘潭大學優秀教師榮譽稱號」。批准部門:湘潭大學。
9、2002年12月18日,《經濟全球化、網路化、數字化時代人的發展問題研究》被湖南省高校工委、湖南省教育廳評為「優秀課題」。
10、2004年12月28日,「兩課教學內容的整合與教學模式改革研究」獲「湘潭大學教學成果獎」三等獎。批准部門:湘潭大學。
11. 2006年12月27日,《湘潭大學「兩課」復合教學模式及具體實施方案》榮獲「湘潭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批准部門湘潭大學。
12、2007年12月,《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一書,被評為第十屆全國優秀黨建讀物。
⑻ 陳志剛的教學情況
1、講授的主要課程
(1)編譯原理,專業基礎課,4學時 / 周,信息類教改實驗班、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5屆,480餘人
(2)分布式系統,碩士生專業必修課,5屆,300餘人
2、實踐性教學
(1)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每年均指導、教改生、本科生,5屆共33人。
2004年指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畢業設計5人;
2005年指導信息類教改實驗班2人;
2005年指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畢業設計6人;
2006年指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畢業設計6人;
2007年指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畢業設計6人;
2008年指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畢業設計6人,軟體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2人。
(2)每年均指導碩士生、留學生,博士生。
2004年至今指導碩士生:24人;
2004年至今指導博士生:16人;
2004年至今指導工程碩士: 29人。
3、教學研究課題
(1)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基於學生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軟體人才CDIO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教高函【2009】4號),2008年,項目負責人,排名第二。
(2)「多層客戶/服務計算模型及實現技術」 (湘教通【2002】2號),2002-2004年,湖南省高等學校21世紀課程教材,項目負責人。
(3)「以人為本、目標多樣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中南大學教學改革項目(2004Y67),2004-2006年,項目負責人。
(4)「信號處理系列課程綜合改革實驗研究」 (湘教通【2004】264號),2004-2007年,湖南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重點項目,排名第二。
(5)「軟體工程碩士國際化、強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中大研字(2008) 12號),中南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2008年立項項目,項目負責人。
4、教學論文
(1)陳志剛,張莉。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如何定位,計算機教育,2004(7):6-7
(2)陳志剛,李登。國內計算機人才培養改革之我見,計算機教育,2004(10):58-62
(3)陳志剛,李登。日本IT產業與人文背景,計算機教育,2005(1):51-53
(4)陳志剛,李登。日本IT業發展狀況及企業管理,計算機教育,2005(2):39-42
(5)陳志剛,李登。日本的IT人才與產業,計算機教育,2005(3):45-49
(6)陳志剛,劉安豐,徐學軍。運用虛擬實驗平台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2):19-21
(7)陳志剛,張松。基於C/S與B/S混合架構的開放機房系統設計及實現,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40(3):230-232
(8)陳志剛,張松,金亮。開放實驗室管理系統設計方案比較及實現,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40(3):230-232
(9)陳志剛,桂勁松,劉安豐。綜合性網路實驗內容設計與教學方法探討,計算機教育,2008(8):100-102
5、教學表彰/獎勵
(1)「編譯原理」課程,2009年湖南省精品課程,課程負責人
(2)「編譯原理」課程,中南大學2008年校級精品課程,課程負責人
(3)「信息類專業目標多樣性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2006年湖南省教學成果獎三等獎(排名第一)
(4)「信息類專業目標多樣性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2006年中南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排名第一)
(5)「中南大學第二屆教學名師」,2006年
(6)「教務管理網路系統」,2003年湖南省教學成果三等獎(排名第三)
⑼ 姚和芳的成果及獲獎情況
一 論文及主編抄教材成果襲:
發表及獲獎的論文總計23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全國高職高專優秀學報1篇;主持、參與科研項目及成果20項,獲獎4項,獨立開發產品3項,經濟效益800萬元。主編、參編、主審著作8部:主編教材2部,主審查2部,參編4部
二 科研項目及成果:
主持、參與24項,獲獎5項,獨立開發產品3項,經濟效益1200萬元
三 學術團體任職及社會兼職:
1、2005年教育部國家精品課程評審專家
2、2005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專家;
3、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專家;
4、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
5、湖南省高等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會電子類專業研究會主任
6、湖南省高等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會教育管理研究會副主任
7、湖南省職成教學會高職分會圖書館管理研究會副主任
8、湖南省高職院校成人高校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專家
獲獎情況:
1) 2006年:湖南省教學科研成果一等獎
2) 2006年12月:湖南省職業教育先進個人
3) 2007年2月:中國南車集團公司第二屆「中青年專家」
⑽ 張儉的教書育人
承擔了《細胞生物學》、《細胞工程》、《細胞生物學實驗》、《生物工程大實驗》、《膳食健康與美容》等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主要業績:2009.4,成果「班級教育管理與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懷化學院04級生物工程1班為例」,獲2008年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主持);2010.6,課題「以專業能力素質培養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及其管理機制探索---以懷化學院為例」,獲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主持);2008.9,課題「魚腥草種質資源及重要葯用成分合成關鍵基因研究」獲200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編號30870230)(專業負責,排名第二);2011.12,成果「譜效育種方法與湘白魚腥草新品種選育及其規化栽培規程研製與應用」,獲2011年度「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專業負責,排名第三);2006.10,主講《細胞生物學》獲懷化學院精品課程(主持);2008.9,獲懷化學院「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主持);2006.6,獲懷化學院「教學比武一等獎」;2006.4,獲懷化學院「青年骨幹教師」稱號;2007.3,獲懷化學院首屆「師德標兵」提名獎;2006、2007,獲懷化學院「優秀畢業論文指導老師」;2006年獲2005-2006學年度懷化學院「優秀班主任」獎。關愛學生,班級管理卓有成效。擔任04級生物工程1班班主任4年,該班60位同學畢業時39人考取研究生、3人考取公務員、3人考取公辦教師,考研升學率為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