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新的農業研究成果有哪些

新的農業研究成果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8-02 08:17:17

A. 最新農業科技技術或成果. 知道有哪些嗎.

2009年3月11日,中國海林城鄉集團舉行新聞發布會,隆重推出了最新的農業科學技術成果——BGA 土壤調理劑和ATK 植物營養水。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BGA土壤調理劑屬土壤調理劑,是一種新型的農業、林業生產資料。以秸稈、玉米芯、枯枝、落葉、鋸末、刨花等有機物為主要原料,通過光量子作用,加入用中國海林城鄉集團以物理技術為主的核心技術生產的BGA底料,製成了BGA土壤調理劑。這項科研成果具有改良土壤,治理荒漠.保水抗旱,增強農作物抗病能力,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恢復農作物原生態等功能。能在其它產品無法種植的極端逆境條件下(乾旱、嚴寒、高原、強紫外線、貧瘠、鹽鹼、重污染、低光照等)使農林作物正常生長,大幅度提高植樹成活率和農產品產量;改善農林產品品質,恢復農林產品的天然風貌。完全無公害,無污染,無生物激素,綠色環保,不同於國際市場上各種化肥、農葯、葉面肥和生物激素,是世界農林業種植的綠色生產資料。

BGA土壤調理劑,得到了美國沙漠研究所和聯合國世界生態委員會等世界權威機構和專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關注,通過了以三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為首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委員會的鑒定,並已經獲得了中國農業部產品登記【農肥(2004)臨字1574號】。該項創新技術成果的應用,為中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和農業發展提供了有效技術保障。
BGA 土壤調理劑和ATK 植物營養水的發明者——中國海林城鄉集團總裁及發明人張建民先生
中國海林城鄉集團董事局主席歐通國先生向記者介紹說,目前,中國海林城鄉集團己經在北京建立了BGA 土壤調理劑和ATK 植物營養水研發基地和種植基地,在深圳光明新區投資3億港元建立ATK 植物營養水生產基地。今年7 月、8月、9 月、10 月,還將在河南、山東、湖北、新疆建立四個BGA 土壤調理劑生產基地。(

B. 農業科技新成果有哪些

我國農業科研取得新進展,涌現出一大批新成果並加快示範應用。以超級稻、矮敗小麥、雜交玉米、雜交大豆和轉基因三系雜交抗蟲棉為代表的現代育種技術已走在世界前列

C. 農業科技成就有哪些

袁隆平雜交水稻

D. 農業科技成果的科技成果

【注音】nóngyèkējìchéngguǒ
科技成果的分類是比較復雜的。年10月26日國家科委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到1994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頒布,10月26日國家科委第19號令發布《科技成果鑒定辦法》。對鑒定范圍、鑒定組織、鑒定程序及鑒定管理等都作出規定。《科技成果鑒定辦法》還規定「完成科技成果的單位或者個人竊取他人的科技成果的,或者在鑒定過程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的,一經查實,組織鑒定單位應當中止鑒定。已經完成鑒定的,應當予以撤銷。已經給國家、社會造成損失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
我國對農業科學技術成果是十分重視的。1993年7月2日第8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就提出了「農業科學技術成果」的問題,「第十四條 國家依靠科學技術進步,振興農村經濟,促進農業科學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現代化農業。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障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和示範推廣機構有權自主管理和使用試驗基地和生產資料,進行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究開發、試驗和推廣。農業科學技術成果的應用和推廣,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實行有償服務或者無償服務。第十六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農村群眾性科學技術組織的發展,對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各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綜合配套的社會化科學技術服務。」

E. 世界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有哪些

創造性的技術發展,使LED產生陽光光譜
新農業光照專家--中山光狐科技照明(0760-23670058)根據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及生長狀態對特定波長光的需求,研發推出可調光LED植物生長燈,光狐科技LED植物燈可由客戶任意調節的燈光顏色比例,以更好的滿足植物各生長階段對燈光的要求,也可以根據客戶要求定製任意配比及波長的燈具。光狐科技無級調光LED植物生長燈,植物夜裡也有陽光,節能大半效益加倍。1W=7W

1、光譜范圍 對 植物生理的影響
280 ~ 315nm: 對形態與生理過程的影響極小
315 ~ 400nm :葉綠素吸收少,影響光周期效應,阻止莖伸長
400 ~ 520nm(藍):葉綠素與類胡蘿卜素吸收比例最大,對光合作用影響最大
520 ~ 610nm(綠):色素的吸收率不高
610 ~ 720nm(紅):葉綠素吸收率低,對光合作用與光周期效應有顯著影響
720 ~ 1000nm :吸收率低,刺激細胞延長,影響開花與種子發芽
>1000nm : 轉換成為熱量
2、從上面的數據來看,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光線,波長在400 ~ 720nm左右。440 ~ 480nm(藍色)的光線以及640 ~ 680nm(紅色)對於光合作用貢獻最大。520 ~ 610nm(綠色)的光線,被植物色素吸收的比率很低。
3、按照以上原理,植物燈基本都是做成紅藍組合、全藍、全紅三種形式,覆蓋光合作用所需的波長范圍。在視覺效果上,紅藍組合的植物燈呈現粉紅色。特別指出白光對光合作用同綠光類似,也無作用
4、植物燈的紅藍燈色譜比例一般在5:1 ~ 10:1之間為宜,通常可選7 ~ 8:1的比例。當然有條件的可根據植物生長周期調整紅色和藍色光的比例最好。
5、用植物燈給植物補光時,一般距離葉片的高度為0.5 ~ 1米

F. 農業新成果有哪些

我國農業科研取得新進展,涌現出一大批新成果並加快示範應用。以超級稻、矮敗小麥、雜交玉米、雜交大豆和轉基因三系雜交抗蟲棉為代表的現代育種技術已走在世界前列.

G. 新中國農業方面有哪些成就

農業方面:到1952年底,土改基本完成!到1958nian10月底,全國74萬多個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組成2.6萬多個人民公社,參加公社的農戶有1.2億戶,佔全國總農戶的99%以上,全國農村基本上實現了人民公社化。但他是嚴重挫傷農民的積極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是我國農業又一次大發展,而今,農業稅的免除更是為和諧農村的建設邁出了堅實的一部

農業技術 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良種。此後,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基本上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國農業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進一步研製出只採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大面積的試種中,表現出高產、優質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大學生物系聯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麥矮病毒的轉基因小麥品種。 (11) 1997年7月,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經過多年攻關,成功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水稻,並應用於雜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郭三堆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雙價抗蟲棉。 (13) 1998年9月,浙江農業大學核農所教授高明尉等帶領課題組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轉基因抗螟蟲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國在激光育種、輻射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等先進技術領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績。

H. 現代農業國內外研究成果有那些

(一)現代農業的相關研究成果
國內有關現代農業的研究成果比較多。其中,張培剛(2001)從工業化對農業影響的角度, 探討了關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問題。他認為: 改造傳統農業的實質是一個資本化的過程;引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長期誘因,是工業化和城市化所引起的對農產品需求的增加,以及由此而導致的價格上升。此外,中國理論界對現代農業的內涵進行了研究,綜合各家觀點,現代農業的內涵可概括如下:現代農業以現代科學技術和先進技術裝備為支撐,以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產出率和商品率為途徑,以確保農產品供給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是在市場機制與政府調控的綜合作用下,實行集約化生產,產加銷為一體,運用現代管理方式管理的一個多元化的產業形態和多功能的產業體系。
(二)現代服務業的主要研究成果
國內關於現代服務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最近幾年,主要研究成果體現在現代服務業的特徵、作用及內涵等方面,並在很多方面有了共識。首先,朱曉青、周勇等認為現代服務業具有高技術性、知識性、新興性、網路化、階段性等特徵;韓雲(2005)認為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推進產業集聚的重要舉措;而盛世豪、張樹林等指出現代服務業具有聚集優勢和聚集效應,是推動當代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此外,劉重(2005)提出現代服務業是一個相對動態的概念,是第三產業的延伸和發展;裴 (2006)認為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工業化之間存在耦合現象,並且隨著專業化分工的加深,企業外包成為一種趨勢。

I. 生態農業還有哪些新的成果

成果如下:

1、 農-牧復合生態系統中營養物質循環轉化及其利用技術
2、桃源丘回崗區生態農業模式與答綜合技術研究
3、高效魚禽綜合開發示範
4、環保型節能生態養豬及產業化
5、保安湖生態湖泊綜合技術開發
6、水生經濟植物開發利用及生態農業
7、三峽庫區農村移民安置區高效生態農業生產模式研究及其產業化基地示範
8、生態家園富民工程技術應用與推廣
9、湖北咸豐生態農業示範縣建設總體規劃

J. 新中國在農業上的成就

1、在品種培育方面,挖掘出一批優異種質資源及基因,基本完成了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的基因圖譜繪制和測序工作,以及豬、牛、羊等動物的基因組測序,建立了中國荷斯坦牛分子育種技術體系。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和80年代以來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的農業生產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以1985年與1952年相比,農業總產值從46.5億元增至368.3億元;糧食從1582萬噸增至4006萬噸,大牲畜(年底頭數)從2439萬頭增至4749萬頭。

3、改革開放初期,農民生產經營活動單一、收入來源單一,農民收入以農業收入為主體、以糧食收入為主體,實物收入占很大比重。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農村就業結構的變化和體制改革深化,農民收入來源市場化、多元化和非農化的趨勢明顯,農民收入格局發生了根本變化。

4、黨中央、國務院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方針,以鄉鎮企業為主體、小城鎮建設為依託的農村非農產業快速發展。各地更加註重農產品加工轉化和突出綠色品牌,建設了一批特色鮮明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業成為鄉鎮企業發展新亮點。

5、改革開放後,農民獲得了自主進行擇業和進城務工的權利,非農產業就業人數和比重迅速增長,進城務工農民穩步增加,農村勞動力供求關系和就業呈現新格局。

6、在技術研發方面,黃淮海平原中低產地區綜合治理、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動植物疫情防控和病蟲害綜合治理技術研究取得重要進展,重大動植物疫病監測預警技術體系趨於完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研發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閱讀全文

與新的農業研究成果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