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大年事跡簡單介紹
黃大年突出的貢獻有為中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為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為國家培養了博士13名、碩士5名,他為了祖國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毅然回國,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都在為國家的科技事業做貢獻。
黃大年教授為了彌補在國外的20年時間,可以說分秒必爭,常常是對家人心懷愧疚,因為實在是沒有時間陪伴他們。而同時黃大年教授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他帶領的科技團隊,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台萬米科學鑽——地殼一號,提高了我國深部探測儀器的製造能力,而黃大年教授在因癌症住院期間還在為自己的學生答疑解難,他用生命為「愛國」兩個字寫下了完美的答案!
2. 黃大年為什麼被稱為戰略科學家
因為黃大年帶領團隊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中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為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劉財說:「一個科學家他是不是戰略科學家,首先是他規劃、完成的事情,是不是服從於國家需要,是不是站在國際前沿上去思考問題,他所統領的各個碎片化的工作重新集成以後,能不能集成出一個真正的國家需求、國際前沿的這么一個成果來,或者說一個研究領域來。我覺得他做到了。」
(2)黃大年的成果擴展閱讀
1992年,黃大年得到了全國僅有的30個公派出國名額中的一個,在「中英友好獎學金項目」全額資助下,被選送至英國利茲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96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績獲得英國利茲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後黃大年回國,不久後又被派往英國繼續從事針對水下隱伏目標和深水油氣的高精度探測技術研究工作,在英國劍橋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級研究員12年,長期從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動平台高精度地球微重力和磁力場探測技術工作。
1997年,為了掌握世界最前沿的技術,他在英國獲得博士學位後,通過努力成為了世界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的引領者。
2009年底,黃大年通過「千人計劃」回到中國,出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全職教授。回國後,黃大年被選為「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項目」的負責人。
在黃大年團隊的努力下,中國的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納米和微電機技術、高溫和低溫超導原理技術、冷原子干涉原理技術、光纖技術和慣性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進步顯著,快速移動平台探測技術裝備研發也首次攻克瓶頸,突破了國外封鎖。
有媒體稱,黃大年的回國,讓某國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後退100海里」。
3. 黃大年所帶領的團隊取得的成就主要有
在黃大年團隊的努力下,中國的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納米和微電機技術、高溫和低溫超導原理技術、冷原子干涉原理技術、光纖技術和慣性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進步顯著,快速移動平台探測技術裝備研發也首次攻克瓶頸,突破了中國以外國家的封鎖。
黃大年帶領團隊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中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為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3)黃大年的成果擴展閱讀:
黃大年共培養博士13名、碩士5名。黃大年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採取一對一、點對點的個性化培養模式,學生喜歡什麼,他就努力傳授什麼;學生哪方面有潛力,他就著重去挖掘,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走上適合自己的研究道路。
黃大年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懷著一腔愛國熱情帶領科研團隊在航空地球物理領域取得重大成就,被授予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稱號口他的事跡啟示人們:只有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才能實現人生價值;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導向作用。
4. 如何評價吉林大學黃大年教授的貢獻
黃大年(1958年8月28日—2017年1月8日),吉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知名戰略科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帶領團隊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中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為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2017年1月8日,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春逝世,享年58歲;4月28日,教育部追授其“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7月23日,中共中央追授其“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8年3月1日,當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大年老師回國後,作為科學智囊深度參與到PLA的各種活動之中。舉例:半let out a secret的說,南海風雲詭異的迷霧中各方勢力角逐,我們往往只是通過公開報道了解,但更具象的東西是十分驚人的。據不靠譜傳說,PLA也有自己的DARPA,大年老師就是one of the member。
據不靠譜傳說,從他90年代在英國起,他的老闆就深度參與到美國軍方的項目之中,後來他帶的英國學生也參與其中。
一直是CCP's member。
他的學術成果極少公開,並且他真的不屑於爭名逐利,最讓我敬佩的是他人格的偉岸,不在於收獲多少名譽而是真的想為祖國為我們這個民族做點自己的貢獻。
他是我們當下少見的堪稱楷模的愛國者。
據說,他的身體素質還挺好的,經常凌晨下飛機直奔辦公室。他還經常告誡學生們要注意身體要多運動,他真的愛自己的學生。
胸懷大。那些踩過他的人,他從不放在心上。不怕得罪人的說,恰恰是在大年老師生前踩過他的人在他去世後卻成為了宣傳大年老師最用勁的人,大年老師的利用價值還真是不小呢。
在這個問題下,了解內情的人,避尊者諱,避生者諱,避死者諱,避保密者諱,並不願多說。
英雄的名字不需要人所周知,但他的貢獻必將載入史冊。難忘大年老師拳拳報國的赤子之情,無限緬懷。
5. 時代楷模黃大年的事跡是如何體現中國精神的
沒有歷經風雨的夢想終將會夭折,而黃大年的夢想卻始終紮根在祖國的大地,生根發芽,穩扎穩打,這是鑄夢,更是信仰的鑄就。第一次從飛機上俯瞰祖國,那廣袤的土地、秀美的山川激發了黃大年內心最深處的情:既有父輩們的祖國情結,更有科學前輩的愛國情懷。無論是大學時的惜時如金,還是畢業臨別贈言中振臂一呼「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亦或是留學海外在科學領域的疾步追趕,我們都能深切感受到,他的內心深處始終銘記「你是有祖國的人」。
回顧黃大年的生命歷程,追溯他的成長歷程,會發現對祖國的愛始終是他最至真至誠的情結。「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他在大學同學畢業紀念冊上的留言就已表明了愛國報國的心志。身在海外,心繫祖國。海外18年的黃大年,放棄了在英國劍橋ARKeX地球物理公司的優厚待遇,毅然回國參與到國家尖端行業的研究中去。無論身在何處,《我愛你,中國》都是黃大年最喜愛的歌。回國後的7年裡,他更是夜以繼日、忘我的工作,成為了同事、學生眼中的「拚命黃郎」。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心繫祖國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
為了實現祖國在科學技術上的多處彎道超車,回國7年間,黃大年帶領由院士、大學校長、研究所所長等400多名高級別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協同攻關,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以他的團隊研製出的我國第一台萬米科學鑽——「地殼一號」為標志,配備自主研製綜合地球物理數據分析一體化的軟體系統,我國的深部探測能力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局部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國際學界驚嘆中國正式進入「深地時代」。
6. 黃大年主要事跡簡介
黃大年1975年10月參加工作;198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底,出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8年3月1日,當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2019年9月25日,黃大年獲「最美奮斗者」個人稱號。
黃大年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納米和微電機技術、高溫和低溫超導原理技術、冷原子干涉原理技術、光纖技術和慣性技術。
(6)黃大年的成果擴展閱讀:
黃大年出生於廣西南寧,父母都是老一輩知識分子。父親對黃大年的要求十分嚴格,常在一些小事中鍛煉他的記憶能力和應變能力;作為航空物探操作員,他第一次從飛機上俯瞰廣袤土地、秀美山川,激動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對祖國河山質朴的愛,深深植入他的心田。
「中英友好獎學金項目」啟動,通過層層篩選,黃大年拿到了全國僅有的30個公派出國名額中的一個,他被派往英國利茲大學地球科學系攻讀博士學位,是同批留學生中唯一來自地學領域的博士生。
7. 黃大年是唯一一位沒有什麼的科學家 A獲獎B論文C榮譽D研究成果
獲獎、論文、榮譽、科研成果這些他都有。
科研成就
黃大年被選為「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項目」的負責人。在黃大年團隊的努力下,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納米和微電機技術、高溫和低溫超導原理技術、冷原子干涉原理技術、光纖技術和慣性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進步顯著,快速移動平台探測技術裝備研發也首次攻克瓶頸,突破了外國的封鎖。
黃大年共培養博士13名、碩士5名。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採取一對一、點對點的個性化培養模式,學生喜歡什麼,他就努力傳授什麼;學生哪方面有潛力,他就著重去挖掘,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走上適合自己的研究道路。
黃大年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納米和微電機技術、高溫和低溫超導原理技術、冷原子干涉原理技術、光纖技術和慣性技術。
(7)黃大年的成果擴展閱讀:
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
很多人評價黃大年是純粹的知識分子,因為他什麼職務也不要,就想為祖國做些事。還有人評價他是另類的科學家,因為他對待科研只一句「我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
他身上,集中展現了新一代歸僑心繫家國、鞠躬盡瘁的赤子情懷,在僑界樹立起了一座矢志創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