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方案成果及內容要求是什麼
一、文本
(一)規劃修改方案的文字說明
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規劃修改的理由,主要闡述規劃修改的必要性;
(2)規劃修改的依據;
(3)規劃修改指標平衡方案,包括規劃修改涉及的鄉鎮、土地總面積,調入建設用地總面積、涉及地類面積、涉及鄉鎮等,調出建設用地總面積、涉及地類面積、涉及鄉鎮等;
(4)規劃修改後各項土地利用規劃指標的變化。
(二)規劃修改對規劃實施影響的評價
(1)對規劃實施影響評估,應詳細評估對各項規劃控制指標的影響,土地利用結構的影響。
(2)環境影響評價。
涉及地級以上市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的,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七條的規定,參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試行)》(HJ/T130-2003)的要求,單獨編制本次規劃修改的環境影響篇章或說明。
涉及縣級(縣級市、區)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的,在編制有關規劃修改對規劃實施影響的評估報告時應有本次規劃修改的環境影響評價內容,應按廣東省環境保護局《關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環保審查意見的函》(粵環函[2006]766號)的具體要求編制。
涉及鎮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的,附具縣級環保局的初審意見,說明本次規劃修改是否符合各級環保規劃及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以及可能產生的環境與生態影響,特別是對飲用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或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和對周圍環境敏感點的影響,並提出相應的保護措施及要求。
二、附表
(1)規劃修改指標平衡表;
(2)規劃修改前後指標對比表;
(3)規劃修改涉及基本農田的,需提交規劃修改前後基本農田質量對比表。
三、圖件
規劃修改之前和之後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鎮級1:1萬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上取局部圖斑)。修改之前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要標出擬調出與調入圖斑的位置、范圍和地類面積。
2. 城市總體規劃綱要的成果包括( )。
正確答案:A,B,D
解析:本題主要考核的是城市總體規劃綱要的成果的主要內容。具體包括文字說明、圖紙和專題研究報告。掌握城市總體規劃綱要的成果的相關要求。
3. 如何寫城市總體規劃成果報告
城市規劃口抄決
文字圖例先細讀 再看襲風象與水流 商業中心人氣足 交通便捷好服務
良好地段給居住 上班不必跑長途 工業用地重運輸 污染大戶須防護
易燃易爆要隔離 轉運便利建倉儲 公共綠地宜均布 濱水地帶多種樹
舊區新區要兼顧 文化遺產多保護 幹道骨架要清楚 兩側用地須相符
道路間距宜適度 一般內密而外疏 港口須有疏港路 生活岸線要留足
機場進城走快速 端側凈空須關注 高速公路不穿城 過境公路擦邊溜
客運站場宜深入 編組站場城外布 夏季涼風能導入 冬季寒風能阻住
道路依山傍水走 相交盡量九十度 凈污分置上下游 雨水盡量順勢流
四通八達有出路 抗災避難易救護 自然人文須藉助 城市特色要突出
4. 規劃成果整理
一、標准條款
1 規劃報告
1.1 基本情況
a)自然條件:地貌、水文、氣象、土壤(地面組成物質)、植被。
b)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光熱資源、礦藏資源。
c)社會經濟:人口、勞力、土地利用、農村各業生產情況、群眾生活水平。
d)水土流失:流失形態、程度、分布、危害、成因等。
e)水土保持:發展過程、治理現狀、成就、主要經驗、存在問題。
1.2 規劃布局
a)指導思想與防治原則:針對規劃范圍的具體特點和問題,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的指導思想與防治原則。
b)水土保持分區:大面積規劃應進行分區闡述基本特點與發展方向。小面積規劃中,如規劃范圍內幾部分情況有明顯差異的也應進行分區。
c)土地利用評價:提出規劃依據,明確農林牧副漁各業用地和其他用地的數量和位置。
d)治理措施規劃:應提出坡耕地、荒地、溝壑、風沙等水土流失地類的防治措施,以及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等輔助措施的具體部署。在大面積規劃中,還應分別提出不同類型地區的治理措施組成及其部署的典型小流域規劃,作為附件。
1.3 技術經濟指標
a)提出規劃期間年均治理進度與規劃期末累計治理程度,以及相應的各項治理措施數量,並簡述計算依據。
b)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需要投入的勞工、物資和經費,並簡述計算依據。
c)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後可能獲得的基礎效益(保水或調水、保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1.4 保證實施規劃的措施
應根據規劃范圍內的實際情況和存在問題,提出在組織領導、機構、經費、政策、科學研究、技術培訓等方面需要採取的具體措施。所提措施應具有針對性、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2 附表
2.1 基本情況表與規劃成果表見本標准附錄D列出的14個表格,反映了附表所需主要項目和內容,具體運用應按附錄D中的D.2進行。
2.2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計算過程表。
a)根據計算工作需要,各地可採取不同表式,以能全面反映計算過程、說明計算依據為原則,本標准不作統一規定。
b)當技術經濟指標計算作為規劃的附件時,此項計算過程表應納入該附件中。
3 附圖
3.1 小面積規劃附圖。
a)水土流失現狀圖;
b)土地利用與水土保持措施現狀圖;
c)土地利用與水土保持措施規劃圖。圖的比例尺為1∶10000~1∶5000。
3.2 大面積規劃附圖。
a)行政區劃圖;
b)水系分布圖;
c)水土流失類型分區圖(或水土保持工作分區圖);
d)重點防護區、重點監督區與重點治理區分布圖;
e)重點治理小流域與治理骨幹工程分布圖。
根據不同的規劃面積,附圖應分別採取不同的比例尺,見表1-10。
表1-10 附圖的比例尺
3. 3 根據需要和可能,大面積規劃中應附不同類型地區的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評價與水土保持措施規劃圖。
3. 4 有條件的還可編制地貌類型圖、土壤分布圖、植被分布圖、降雨分布圖、侵蝕模數分布圖等附圖供深化研究。
3. 5 附圖的圖例。
3. 5. 1 常規通用圖例包括行政區界、村莊、道路、河流等,可按國內一般地圖圖例繪制。
3. 5. 2 水土保持專業圖例,如梯田、壩地、引洪漫地、水土保持林、經濟林、果園、人工草地等,見本標准附錄 E ( 資料性附錄) 。
4 附件
4. 1 重點工程的規劃設計。對大型淤地壩、治溝骨幹工程和小 ( 二) 型以上水庫等重點工程根據有關技術標准進行專項規劃設計,並將其規劃設計報告和圖紙作為水土保持規劃的附件。
4. 2 大面積規劃中不同類型區的典型小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及其有關圖表。
4. 3 大面積規劃中重點防護區、重點監督區、重點治理區的專項規劃及其有關圖表。
4. 4 投入、進度、效益三項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 或可行性論證報告) 的計算依據與計算過程。
二、理解與實施
這是水土保持規劃的最後成果整理階段,整個規劃工作最後要體現在規劃報告、附表、附圖、附件這四項上。本節主要介紹了這幾個方面所包含的具體內容。新標准主要修改了一下幾個方面:
( 1) 刪除原標准中本段開頭部分解釋的文字。即: 「規劃成果包括規劃報告、附表、附圖、附件等四項。大面積總體規劃與小面積實施規劃的成果整理大致部分有共同要求,但也有某些不同要求。」綜述性質的語言,刪除使得標准更簡潔。
( 2) 原標准 9. 1. 1 基本情況中的 「a) 自然條件: 地形、降雨、土壤 ( 地面組成物質) 、植被、主要農業氣象」改為 「a) 自然條件: 地貌、水文、氣象、土壤 ( 地面組成物質) 、植被」。更改之後新標準的措辭更嚴謹,更符合國家標准和國際標准術語。
( 3) 原標准 9. 1. 3 技術經濟指標中的 「c) 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後可能獲得的基礎效益( 保水、保土)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改為 「c) 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後可能獲得的基礎效益 ( 保水或調水、保土)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新標准措辭更嚴謹,考慮更全面。
三、示 例
由於規劃成果涉及的內容較多,此處不詳細一一列舉,以下只列出 《浙江省水土保持規劃》中涉及的附表及附圖目錄:
附表有:
1. 浙江省地面坡度組成表 ( 略)
2.浙江省主要水系特徵表(略)
3.浙江省土地利用現狀表(略)
4.浙江省社會經濟情況表(略)
5.浙江省水土流失面積分布表(略)
6.浙江省1997年累計完成各項治理措施面積表(略)
7.1999~2005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8.1999~2010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9.2011~2020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10.2021~2030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11.坡耕地面積在5萬畝以上的縣(市、區)一覽表(略)
12.1999~2005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3.1999~201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4.2011~202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5.2021~203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6.天目山、千里崗山重點預防保護區范圍(略)
17.仙霞嶺、洞宮山重點預防保護區范圍(略)
18.浙北重點監督區范圍(略)
19.浙東南沿海重點監督區范圍(略)
20.錢塘江中上游重點治理區范圍(略)
21.浙東丘陵山地重點治理區范圍(略)
22.浙江省近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工程項目表(略)
23.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入定額表(略)
24.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5.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6.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7.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8.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29.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30.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31.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32.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33.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34.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35.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附圖有:
1.浙江省水土保持分區圖(略)
2.浙江省水土流失圖(略)
3.浙江省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圖(略)
5. 城市總體規劃綱要成果的文字說明的內容包括 ( )
A,B,C,D
答案解析:
城市總體規劃綱要成果的文字說明的內容包括:簡述城市自然、歷史、版現狀特點;權分
析論證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發展優勢與制約因素,提出市域城鄉統籌發展戰略,確定城市規劃區范圍;確定生態環境、土地和水資源、能源、自然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的綜合目標和保護要求,提出空間管制原則;原則確定市域總人口、城鎮化水平及各城鎮人口規模;原則確定規劃期內的城市發展目標、城市性質,初步預測城市人口規模;初步提出禁建區、限建區、適建區范圍,研究中心城區空間增長邊界,確定城市用地發展方向,提出建設用地規模和建設用地范圍;對城市能源、水源、交通、公共設施、基礎設施、綜合防災、環境保護、重點建設等主要問題提出原則規劃意見。
6. 簡述城市總體規劃的內容及成果
總體規劃綱要成果包括綱要文本、說明、相應的圖紙和研究報告。
城市總體規劃的成果應當包括規劃文本、圖紙及附件(說明、研究報告和基礎資料等)。在規劃文本中應當明確表述規劃的強制性內容。
城市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包括:
(一)城市規劃區范圍。
(二)市域內應當控制開發的地域。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濕地、水源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地下礦產資源分布地區。
(三)城市建設用地。包括:規劃期限內城市建設用地的發展規模,土地使用強度管制區劃和相應的控制指標(建設用地面積、容積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類綠地的具體布局;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布局。
(四)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城市幹道系統網路、城市軌道交通網路、交通樞紐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護區范圍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礎設施;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
(五)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包括:歷史文化保護的具體控制指標和規定;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區的具體位置和界線。
(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目標,污染控制與治理措施。
(七)城市防災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標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與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設施布局;地質災害防護規定。
7. 一份完整的城市規劃成果包括那些東西
城市規劃也有分類。最主要的就是法定規劃與其它各類概念規劃。
一般在政府部門來講,城市規劃即指城市總體規劃。成果為 文本和附件。附件包含圖紙,說明書以及基礎資料匯編(小項目可沒有匯編)
8. 城市總體規劃成果包括哪些內容.請一一說出成果圖的名稱及主要表達的內容
(自1)城市總體規劃文本和附件
2)城市總體規劃的圖紙
市(縣)域城鎮布局現狀圖
城市現狀圖
用地評定圖
市(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圖
城市總體規劃圖
道路交通規劃圖
各項專業規劃圖
(3)圖紙比例:
大中城市為1/10000~1/25000,
小城市為1/5000~1/10000,
其中建制鎮為1/5000;
(4)期限
總體規劃20年
建制鎮總體規劃10至20年
9. 總規,控規各階段成果大體上應該控制到什麼進度
進度是抄個時間概念,規劃進度是襲根據規劃編制時間、項目控制內容和復雜程度,還有甲方的要求等因素相聯系的,這個不能一概而論。所以問題提出成果的進度,提法有點問題。還是你想問總規、控規成果的控制內容,這個你可以看看《城鄉規劃法》和《城市規劃編制辦法》,網上都可以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