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成果展示有何作用
激勵作用,激勵其他學生上進,激勵被展示學生再接再厲。
啟發作用,為其他學生提供創新思路。
宣傳作用,有賓客來訪時能對學校起到一定宣傳。
❷ 中國學生這么厲害,為什麼科研成果出的不多
看看下面這篇博文吧:(科學網 - 為什麼學生不愛科研)
N多學生進校時雄心壯志或者單純朦朧,對於科研一片美好期許,到畢業時,愁容滿面,對於科研唉聲嘆氣。
兩個方面原因:一是制度方面原因。
A:跟著導師申請項目,發現原來申請基金就是靠關系。某學生辛辛苦苦6個月寫的一個本子被刷了,上去的是一個跟指南上要求的方向八竿子打不著的一個方向上去了,很郁悶,倒是導師很看得開,寬慰他:都這樣,人家關系硬,我們來年再說吧;
B:寫項目原來就是扯淡。老師讓寫項目書,總是過完年了讓通知寫,總是趕急趕忙的寫,在老師的壓力下,三天就可以寫好一個本子,那所謂的創新都是那三天硬憋出來的,其實在自己看來就是扯淡,後來終於明白,申請項目更多的在於關系,寫固然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
C:申請項目,有的項目沒有任何的前期工作,也沒有任何的前期調研,全憑網路和維基上東西湊出來的任務書,提指標的時候老師讓學生提,學生說咋提啊,我都沒見過那玩意,全是拍腦袋決策,做的時候也是東搞搞西搞搞,各種不理想,想盡方法,都失敗,老師卻怪學生的不努力,不聰明,學生徹底絕望。
D:項目書下來了,學生接過任務書一看:這項目的80%不都已經完成了么?技術很成熟了,數據實驗室也早有了,還有什麼搞的。內心感嘆:搞科研就是騙國家錢啊。
E:項目書下來了,學生接過任務書一看:這問題不是早八百年前就解決了,中國學界連這個問題都沒解決,那幫科學家都幹啥吃的?可是這個項目怎麼能下來呢?傳統的名詞換個新的提法,貌似很高端,其實啥都沒變,這就是所謂的科研?這就是神聖的科研?
F:項目書下來了,學生接過任務書一看:這裡面的有一些東西,稍微內行的人或者有點專業常識的人一看就知道不可能實現的東西,原理上就行不通,咋做,這項目咋通過的?有高人指點說:既然你們老師有本事拿來,就有本事結題,而且還能很順利,這個不是你擔心的。學生直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G:學生:我們老闆說了,國家的錢最好掙,有個項目,一個試驗沒做,結題了。
H:所謂的科研就是炒菜,人家用個貓做實驗,你用個狗,這就是創新?這就是科研?
二是老師原因:
A:老師讓他搭建設備,從零件購買,到設備選材,設備調試,價格高了,老闆還不同意,就這樣,折騰了三年,到第四年開題都沒法開。
B:老師想發高水平論文,就一直壓著他,讓他攢數據,攢一篇好的,結果攢成心病。
C:大老闆想沖院士,明文規定:博士第一年上課,不算,碩博連讀的前兩年不算。
D:實際導師啥也不管,名義導師想沖教授,所有稍好一點的論文一作都是他,這樣的話自己基本上就沒有論文,畢業都發愁。
E:天天去工廠下車間,幫導師出差,畢業的東西基本沒做。導師源源不斷的接項目,做項目,自己的時間都不在自己的課題上,雖然說的挺好,要抓緊時間做論文,可是老師太貪心了,學生是有限的,項目卻像無窮多,你說與你課題無關?不做可以么?在人屋檐下啊。
F:老師特別摳,一點小錢也要發票湊,湊不著就不給報,一年下來學生搭進去一兩千。沒有實驗材料了,也是拖著不買,總是托關系東家要,西家借,學生看著直寒心,有時候真想算了,這試驗費自己掏算了。項目三四個,經費四百萬,寫項目的時候材料費,檢測費十幾萬幾十萬的寫,SEM動不動就寫100小時,200小時,結果呢,一年的材料費滿打滿算不到1萬塊錢,卻天天喊窮,做了一年SEM(160-200塊錢一個小時)花了一萬塊錢嫌多。有的老師跟學生算賬算得特明白,5塊錢也還給學生(要還的話,50不行么?),雖然不算小氣,但是不大氣。
G:老師人品不好,不人性。學生大年初三來給老師幹活,食堂和宿舍都沒開(沒開是有客觀原因的),跟老師說沒飯吃,老師說你買個鍋,我給你報;跟老師說:沒地方住,老師說:你就在實驗室打地鋪吧(學校在東北,冬天)。學生的媳婦在醫院待產了,學生要回家,老師打電話火車站廣播找人。上周跟學生說:你把那個XX的一批樣品給處理了,今天看見學生在給別人處理樣品,忽然來一句:你這一個星期沒做實驗了,你自己的活不幹了啊,學生直接淚奔。就是抓學生幹活,一看見某人在電腦桌前就說,誰誰,咋沒去做實驗呢?
H:老師招學生來,都不知道安排學生來幹啥,只知道,我現在有項目,要找學生,招學生來就是為了給幹活。結果呢,來了之後哪個學生負責哪一塊也都瞎搞,你負責ABC,他負責DEF,ABC這一塊前後的關聯是什麼,核心是什麼,目標是什麼,全都不知道,就是因為我想做這個加上我需要做這個,於是我就讓學生做這個。其實全扯淡,想一出是一出,最後看看學生的畢業論文,這一章講小米的澱粉營養問題,下一章就講胡蘿卜的胡蘿卜素對胡蘿卜的生長促進,再下一章就是玉米桿的纖維素燃燒。如果再往前看幾屆,發現基本上他的每一屆學生都有這個問題。
I:老師啥也不懂,對於學生交上去的報告提不出新東西,改文章都是改錯別字,像什麼文章結構層次編排,重要觀點的突出強化,理論深度的挖掘,都沒有。指導學生也不得力,看看學生交上去的報告,都是寫:這周上課了,上了這三門課,這周看文獻,列表如下,總共一頁紙。有做實驗的學生就寫,這周做試驗了,實驗照片貼上去,寫個結論,老師也提不出什麼新東西,都是講你這個XRD該怎麼標,你這個圖要擺放整齊,你講PPT要看著大家等等。至於說你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我們的目標是什麼,下一步幹啥,通過什麼實驗來實現等等都不會提,例會每周開,但是從來都不討論這些東西。
J:導師啥也不懂,然後還啥都管,還特別愛面子,還想學生出好東西,實驗室啥都沒有。要設備沒設備,要前期工作沒前期工作,問老師,也只知道從網路上找來的東西,每次講的都是教材上的東西。一切靠自己,從設備選擇構建,到材料購買,到工藝確定,到最後出東西,都自己一手搞定。然後此間的失敗與艱辛換來的是老師的怒斥,一直也出不來東西。想跟老師討論一些東西吧,卻發現他純粹是個外行,要學生通過紅外確定材料的耐熱性;遇到任何問題只有默默的去小木蟲。
K:喜歡忽悠學生或者威脅學生或者給學生極高的期望與許諾,嚇到了學生。跟著我好好乾,咋地咋地,發nature啊,直接獎勵多少錢;我跟啥啥有合作,跟著我干,到哪哪上班;不幹好,這個月扣掉所有補助(還沒干呢,就這么說);不幹好,別畢業了;你啊,有潛力,有資質,我們這個項目啊,你要好好乾,爭取達到啥啥;好好乾,爭取發NS;
L:無法真正的指導學生。跟研一的說:你去寫個關於非晶合金的綜述,這個太大了,能不能詳細點,分開點:這個星期跟學生說:你去看兩本非晶合金的書,寫個總結上來,重點是啥,然後第二周根據前一周的情況,繼續發布這樣目的明確的任務,讓前後的任務相關聯,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並且引道學生提出問題。或者想一出是一出,跟研二學生說:你去做XX問題吧(該問題是工程問題,需要長時間,有一定體積效應的時候才會出現的,普通小試片根本無法模擬),但是過一陣又忘了,這就搞得學生無所適從了。或者第二學期開學一個月了,學生知道自己這個學期要開題,師兄問師弟:你這個學期什麼安排,你要開題的。師弟茫然不知,因為老師只跟他指定了方向,具體是啥,啥也沒說,學生就這樣,熬到快開題了,老師卻在催開題報告,於是在重壓下,復制加粘貼三天搞定;或者老師明明將師弟交給師兄帶,可是老師卻經常繞過師兄下達一些任務,搞得師兄的計劃就時常不能執行,最後放棄領導。
這是我見到的一些同學跟我講他們導師的惡劣行徑。
有人說:那是你選導師沒選好,大多數導師見到潛在的學生都是和藹可親的,問師兄師姐,很難告訴你真話的,因為說導師好吧,你進來發現不是那麼回事,怎麼辦?師兄弟怎麼處?說導師不好吧,自己還想活么?導師真正的適不適合自己,自己自己接觸之後才真的知道。
有人說換導師?那麼容易換?我一個同學換導師,怎麼換的,先是找到一個年輕的熟識的老師,他需要學生,尤其特別想要一個博士(幫別人帶),於是問他該怎麼辦,於是那老師各種幫他分析,一個站在學生的角度,一個站在老師的角度互相找理由,互相駁斥,最後我同學找到的理由是:壓力大,身體有病,經常產生幻覺,偶爾神經錯亂,經常頭疼得厲害,於是那同學最後換導師成功,而且是換到幫他出主意的那個老師那裡。(他原來的導師,就是屬於K種老師,第一個學期還沒過呢,就跟學生說要學生造出一個什麼什麼設備,要史無前例的的突破,將產業更新)換導師不好換啊,許多學生看到是都很好,可是導師跟導師之間的關系,其實挺復雜,尤其是在一棟樓,一個教研室,一個課題組的,不好搞,不好換啊。
有人說:學生應該有主動性,主動去做。可是很多博士卻有一個共同的心得:如果你完全聽從老師的,你將一事無成,如果完全不聽導師的,你將死得很慘,怎麼辦?聽導師的話,做自己的事;有想法趕快做,不要坐等靠;如果自己有想法,指望導師批准後再執行,那是大多扯淡,除非遇到那種什麼也不管的導師,他的學生倒是經常看見順利畢業的多。
----------------
PS1:說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動性重要麼?重要!真的重要麼?不重要。多少老師以自己的蠻橫否掉學生的想法。而不是講道理,擺證據。是學生不基於實際,瞎提想法,老師給否掉的么??大多是做的不是老師想要的罷了,有主動性咋樣?你必須是老師想要的主動性,不許亂主動的。
PS2:我最喜歡兩種導師,一種是什麼也不管(包括花錢也不管你咋花),就是每學期開學的時候見學生:又開學了,都怎麼樣啊,學生們講了講,完事,從此以後再也看不到導師,即使找他,也是說:OK,OK,你自己做主吧。要麼是那種按照嚴格的科研套路來:真正的直面問題,實打實的調研,該花的時間一天不能少,該花的錢直接說,實驗前,方案詳細明了完備,經得起推敲,對於潛在的風險及成本有充分的考慮與估算,所有的指標都是有根據的,不是拍腦袋的,所有的工藝也都是有前期基礎和有足夠的數據支撐其可行性的。然後由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匯報,總結與討論,真正的針對問題,解決問題;有困難,老師也積極的參與,與學生一起努力。對於學生交上來的東西,要真正的提出新的問題和導向。當老師也有不會的時候,也要能向學生學習,比如讓學生就某一問題做一總結,這就OK。
PS3:我有點理想主義情節的,比如PS2中對第二種老師的要求,時常我自己也感覺過分,但是我覺得搞科研就應該實打實的來,帶學生就應該真教,每一階段給他一個目標,引導他到達自己的目標,同時也讓他學會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給學生安排適當的項目任務,以此為依託,進行擴展以形成其畢業論文,不會將整個項目依託給一個學生,除非是那種前期基礎極其扎實的,在不長的時間內(1年)依樣畫葫蘆就可以完成項目的70%,餘下30%有難度,通過努力也可以在餘下的2年內完成的項目,學生完成任務後讓其自己有發揮,做自己想做的,這個時候他也應該能自己獨立做方案,自己獨立實驗了,不要給學生無盡的任務,學生的獨立性和想法得不到發揮。對於需要搭建新設備,不會讓學生從零部件購買,設備材料選擇,結構設計等等最原始的地方零基礎起步,是要看到原型機,在原型機上仿製,或者在已經設備上進行改造,添加附件等等方式來改造設備,如果我想從零基礎搭建設備,我會讓一代代的學生做輔助,一代學生做一點,逐步搭建起來,不然學生真的很苦。
PS4:有的老師很累,有的老師很輕松。累的老師又很多種,但輕松的老師大多是,在某一領域活躍了很多年,積累得很多,實驗室對於實驗體系已經程式化了,學生們已經不需要老師費心了,只需要有一個好的助手(或者大師兄)來輔助維護這一體系就行。前期工作充實,圈子熟了,拿課題也不困難;對於行業狀態了解很深,知道方向,目的也很強。有時候當老師真的很悠哉。每次看到那種早上8點鍾就來實驗室,晚上9點鍾走,沒有周末節假日的老師,我就在想:那是生活么?那是人么?那是神經病(年輕老師不在此例)。
PS5:非常,很,極其想知道各位老師怎麼看待研究生上課的重要性問題。在目前的模式下,研究生上課,在我看來就是扯淡。如果說本科生考60分要滴60滴汗,那麼碩士考60分,只要30滴就夠了,博士大概不到10滴,有人說或許0滴也可以。看看那些研究生第一年,都美其名曰:我們有課,實際呢,跟本科生一樣,甚至還不如本科生,上課了夾個本去上課,下課了本子都不知道扔哪去了,期末了,群里非常熱鬧了。學生們最喜歡那種交論文結課的科目,通過谷歌,復制粘貼,一個下午完成好幾科,一出成績都是七八十分,都很開心。請問各位老師,你們學校研究生課掛科的比例多少,高於1%么?有沒有不畢業的碩士么?當然說到這里也要說一下,有的學校老師對於研究生的課也是不重視的,甚至上一次課之後,留下一個小論文的作業,然後就再也不上課了。因此,我建議把研究生第一年所有的課都集中在第一個學期上。
PS6:有的老師認為自己學生是個科研的料,成果豐富,勤奮進取,思維活躍,是自己的得意門生,可是在現實中他可能非常厭惡科研,我見過的有認為科研就是炒菜,太沒意思了;有認為科研就是一幫圈子裡的人的游戲,自己只能呵呵;有認為科研就是騙人,每次寫論文的背景和意義的時候都是閉著眼默念好幾分鍾:我這個有意義,有意義,有意義,然後才下筆,才寫了兩句又面紅耳赤了;當然也有人認為搞科研的人前五年太窮了,太苦了,不願意乾的。:
PS7:我時常想:喧囂中的孤獨和孤獨中的喧囂你選擇哪一個?我有資格選么?一直以來我都期待一種內心平靜而充實的生活,每天有計劃的做著自己的工作,不緊不慢,下班後還有空去健身房,陪家人聊聊天,看看書。早上7點起來,喝杯水,翻兩頁書,吃個早飯再出門。
❸ 成果、成績和成就有什麼區別
一、意思不同
「成果」意思是:指成全,成立。是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作或事專業方面的成就屬。也可指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成績」意思是:本意指麻和棉搓捻成線,後來指成功的業績,成效;也指工作或學習所取得的成就、收獲。
「成就」意思是:指成績;業績;成就非凡。
二、用法不同
1、成果:通常在句子中作主語、賓語。
例句:林先生在商場奮斗多年,現在終於有了一番成果。
2、成績:通常在句子中作賓語。
例句:小明的學業成績十分優異,每學期都是全班第一名。
3、成就:通常在句子中作謂語、賓語。
例句:由於李大嬸的熱心牽線,終於成就了一樁好姻緣。
(3)學生成果擴展閱讀
「成就」的近義詞:
1、造就
拼音:zào jiù
意思是:指培養使有成就。
例句:他創辦學校的目的,是希望能為國家社會造就更多人才。
2、功績
拼音:gōng jì
意思是:指功業與勞績。
例句:由於打了勝仗,他獲得了很大的功績.
❹ 在合作學習中如何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合理的評價,是能否有效激勵學生學習熱情,相互團結協作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教師的評價。
教師的激勵評價是學生進步的「強化劑」,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對學生個人表現進行評價。
教師應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尋找學生點滴的閃光點,用賞識的語言進行激勵,使他們的心靈在教師的賞識中得以舒展,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自信。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對個人的評價包括個人參與的態度和表現的能力等。
例如對於那些反應不是很靈活,對自己不是很自信的同學,給他們的評價是:「你是個聰明的孩子,大膽地融入同學們的討論探究中,老師相信你。」 而對於那些成績中下等,不善於發表自己意見的學生,也要不失時機地提醒:「老師相信你有自己的想法,說說看,你會成功的!」對於那些一向愛動腦筋,合作學習中參與熱情高、探究能力強,給他們的評價是:「你們是佼佼者,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老師為你驕傲!」
2、對合作狀況進行評價。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要精心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關注學生合作狀況,關注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態度,及時作出合理的評價,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合作狀況包括組內合作狀況和組際合作狀況。學生分組活動時,教師密切關注合作活動中各小組的分工,各成員是否明確自己的任務,各負其職;各成員之間是否能相互合作,彼此之間有無遇到矛盾,是否能相互幫助,最終達成共識。
3、對合作效果進行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的產物。小組合作學習既能體現集體的智慧,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對合作效果的評價,主要是評價在小組學習中,學生能否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有沒有比以前有所提高,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否相互幫助,共同進步。評價的著力點定位在學生能否不斷進步與提高上。
二、學生互評與自評。
同伴的坦誠評價是學生發展的「潤滑劑」,在教學中,注重發揮同伴的榜樣作用、激勵作用、幫助作用,促進學生個體的認知發展。
1、組內互評。合理評價是小組合作成功與否的保障。組內成員的互評是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的重要一環,評價的側重點由評小組成員的合作態度,再到合作質量,最後到創新,循序漸進。設計組內互評表,讓每個同學對組內其他成員的合作態度、質量、是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等作出評價。組員之間的客觀評價,效果大於老師的評價,更可喜的是,在這種平等關系下的評價,也能促進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養成。
2、組際互評。注重組內互評的同時,更注重組際互評,讓學生對合作小組集體做出合理的評價,從中反映學生集體或個人的素質情況。通過這樣的組際互評,不但評知識掌握,而且評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一方面增強了參與合作的意識;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師評學生聽的局面,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我的表現你來評,你的表現我來議」,一來二去中,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能更加積極主動地發展。
3、學生的自我評價。
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檢測,作出正確的評價,是學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劑」。例如:在教學結束後,師:請你談談今天你有些什麼收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我今天學得很認真,對自己表現很滿意.」在小組學習中,和同學們共同探討問題,我很快樂。」「我今天學得很自信」……這樣的自我評價,實際上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通過評價進行自我調整,自我完善,從而提高學生做人的品質。
評價既要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注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同時也不能忽視小組評價的借鑒作用。在評價中,要以人為中心,要從合作活動中發掘一切因素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和成熟。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的學生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❺ 什麼是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學生成果
應該是科學研究報告吧
❻ 記錄學生初中階段校級以上標志性成果怎麼填
1、填寫「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優秀團員等綜合榮譽」,按照榮譽級別從高到低填寫,先填省、市級榮譽再填區、校級,並註明那一學期頒發的,如果證書較多可以合並寫或簡寫。具體填寫格式舉例見「備注"。
2、填寫「學生會負責人、社團負責人、校報校刊負責人等"。
3、填寫「科技創新、發明創造、創新實驗大賽、信息學競賽等」。
4、填寫「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類"。
5、填寫「文學創作類」。填寫「藝術、表演類」.
6、填寫「運動體育類」。
7、填寫「社團活動獲獎類」。
8、填寫「演講、辯論、書法、繪畫、攝影類」。
(6)學生成果擴展閱讀:
標志性成果材料袋有關欄目填寫要求:
1、如果某欄內容較多,填寫不開,字型大小可以適當縮小,也可把內容填寫到下一行中,其他各行內容依次向下順延;如果某行證書沒有,要把下欄內容向上提,中間不要預留空白行。
2、各類活動以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為主,其他民間組織的活動僅做參考。填寫活動獲獎證書時,簡單註明發證機構名稱;如果獲獎證書中同一機構頒發的證書較多,可以先寫發證機構名稱,再把各個證書名稱依次寫在後面。
3、各種藝體等級證等可能加重學生課外負擔的證書不要提交;學校頒發的各種學科成績優秀學生證書不要提交,因為各科成績在中考成績中已經體現。
❼ 初中生的發展標志性成果是什麼
初中生的發展標志性成果是指初中生三年的整體表現、個人規劃、獲得榮譽稱號、所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自己的特長及才藝等方面的內容,具體如下:
(1)初中評價結果。初中學校根據學生三年整體表現,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結果;
(2)人生規劃成果。學生的人生(或職業)規劃及研究報告等成果;
(3)三好優干。學校及教育行政部門等部門(單位)授予的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團員等榮譽稱號;
(4)社區服務組織者。參加社區服務活動的優秀組織者及在社區崗位的成果;
(5)社會實踐成果。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成果及在綜合實踐基地集中學習的成績;
(6)學生社團負責人。學生社團組織的優秀負責人,參加學生社團活動取得的成果;
(7)研究性學習成果。開展小課題研究性學習的成果,包括過程記錄和研究報告;
(8)電腦製作等比賽獲獎。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電腦製作與機器人大賽、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信息學初中組奧林匹克競賽的獲獎成果;
(9)科技創新成果及研究報告。在開展的科學素養教育和「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中,獲得的科技創新、社會研究報告;
(10)各類「節日」及活動獲獎。在學校、教育部門組織的「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及文藝匯演中獲得的成績;參加學校、教育部門組織的「中華詩文誦讀」、「百家講壇」、「學生論壇」、「辯論會」、「演講會」等,以及攝影展、書畫展、徵文等比賽的獲獎成果;
(11)校報、校刊負責人及節目主持人。校報、校刊及校園社團刊物的主編、副主編,學校電視台和文藝活動的優秀節目主持人;
(12)刊物上發表的文章及作品。在校報校刊,或教育行政部門、學術團體編印的正規書刊上發表的文章,在公開出版的報刊和書籍上發表的文學、藝術作品等;
(13)「讀書計劃」成果。在參與實施中小學「XXX讀書計劃」過程中取得的成果;
(14)體育考試成績及各類比賽獲獎成果。參加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的體育考試成績及參加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中學生運動會,獲單項獎或集體獎的獲獎成果;
(15)特殊才能展示結果。對於一些有特殊才能,但沒有實證性材料的考生,高中學校對其特殊才能展示進行評定的結果。
(16)其它能夠反映學生特長的成果。
❽ 開學後學校如何准確摸排學生學習成果
可以通過考試測驗來摸排學生的學習成果。這也是最常見,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❾ 如何指導學生展示學習成果
1.學生按組分別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學生分享研究成果並評價、質疑、完善。教師要關注學生差異,把握優、中、差生展現機會,尊重和鼓勵每一位學生,引導和調控展示過程。
學生展示成果的方式可以是小組代表發言,可以是多媒體課件展示,也可以以書面材料呈現,還可以上黑板板演,形式靈活多樣。
每一小組代表展示完探究成果之後,其他學生予以補充,並予以評價,還可以就一些問題進行質疑,本小組負責當堂答復,在思維碰撞中完善探究結果,在積極思維過程中建構知識,形成觀點,掌握基本的價值標准,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進行價值判斷能力。
2.學生在展示和交流過程中啟迪方法,升華情感,提升思想政治覺悟。
3.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提煉觀點,鮮明地為學生提供基本價值標准,有力地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和軌道學習。
第三環節 走進生活,鞏固提高
1.選取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典型材料,設計具有基礎性、時代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在運用中加深理解、提高認識。
設計的問題可以是選擇題,也可以是非選擇題,提倡設計開放性的主觀性題目。
2.讓學生帶著問題,走近社會生活,通過調查、訪問等形式,去進一步探究、驗證所學知識,從生活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實現知識的內化和升華,達到學以致用。
這一環節是學生進行實踐和創新的環節,也是知識進一步生成的過程。
❿ 學生曬曬我的學習成果配圖怎麼寫
先拍張照,然後再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