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電子音樂製作高考這個專業好考嗎 鋼琴需要什麼水平 我不想耽誤太...
鋼琴能彈個5-6級的曲子就可以了,主要是樂理、和聲,視唱練耳這些要稍好點。快考試了,加油吧O(∩_∩)O~
B. 別人說考北京電音學院門檻費要30萬元啊,是真的嗎
沒有這回事,都是道聽途說。
C. 我想考中國傳媒大學音樂學的電子音樂製作方向
編曲自學,那隻是針對音樂業余愛好者而言的。什麼想要學好都要有專業的輔導。上個專業必然比自學強得多,想學就報考吧,別讓自己後悔就好~ 傳媒的電音還是挺不錯的~
D. 明年去北京找老師學音樂.以後考中央音樂學院電子音樂製作系 學半年需要多少錢
考電子音樂製作要會作曲的,你現在找老師補都不一定來的及了,一定要找中央音回樂學院的老師,答最好找到張小夫。至於要花多少錢我也不知道,每個專業都不一樣,何況你底子這么差,除了專業課之外還要補習視唱練耳和樂理。另外,提醒你,想考哪個學校,就找那個學校的老師。
E. 想考電子音樂作曲專業研究生,學長學姐,求助
首先,你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考研究生的目的,自己要清楚,不能隨大流,大家都在考,自己回就也考答了。
其次就是選擇相關的書籍,多問問學長學姐,另外就是熟悉你們的考試的招生簡章,找好考試用的相關的書籍。
最後就是堅持了,有了學習范圍,就要堅持下去。考研很漫長,因此需要自己不斷的努力。
F. 高一音樂生想考電子音樂製作專業該提前做好哪些准備
筆試全國統考是一樣的,電子音樂的一般還要加考中外音樂史。復試我考的北京的學校復試有命題寫作,提交未來研究課題,合成器演奏,面試,英語口語。
G. 請問報考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的電子音樂方向具體考那些內容
音樂學類
1、主科
(1)論文寫作:寫作命題論文形式,各研究方向考同一題目。
(2)口試:內容含所考專業方面的內容
2、音樂學基礎理論
(1)音樂作品聽辨
(2)筆試:內容包含①西方音樂史、②中國音樂史、③中國傳統音樂、④音樂美學、⑤世界民族音樂(④⑤項內容二選一)。
3、和聲、作品分析
4、鋼琴(具體要求見★)
報名時須提交本人撰寫的、所報考專業研究方向的論文一篇(大學畢業論文或相當於大學畢業論文)。同等學力報考者所交的必須是公開發表的論文。應屆普通本科畢業生可以習作(學期論文)替代學位論文。
公共藝術教育
1、主科
(1)論文寫作:寫作命題論文形式,各研究方向考同一題目。
(2)口試:內容含所考專業方面的內容
2、和聲,作品分析。3、中、西音樂史。
報名時須提交本人撰寫的、所報考專業研究方向的論文一篇(大學畢業論文或相當於大學畢業論文)。
註:此方向只招收高校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學員。
音樂文獻翻譯(英語)
1、主科。2、和聲,作品分析。3、中、西音樂史。4、口試(包括口語鋼琴或其他樂器)。考生須為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非英語本科畢業應達到英語專業本科畢業水平。報名時須提交本人翻譯的譯文一篇(附原文)。
音樂教育
1、主科。2、和聲,作品分析。3、中、西音樂史。4、鋼琴(具體要求見★)。5、口試。6、視唱練耳加試。報名時須交(本院音教系學生免)本人撰寫的有關音樂教育研究的論文(學士論文或相當於學士論文)。同等學力報考者所交的必須是公開發表的論文。應屆普通本科畢業生可以習作(學期論文)替代論文。
律學
1、主科。2、和聲,作品分析。3、中、西音樂史。4、鋼琴(具體要求同音樂學類)。5、口試。報名時須提交本人撰寫的、所報考專業研究方向的論文一篇(大學畢業論文或相當於大學畢業論文)。同等學力報考者所交的必須是公開發表的論文。應屆普通本科畢業生可以習作(學期論文)替代學位論文。
作曲類
1、主科。
2、音樂基礎理論
作曲研究方向:考復調、配器、和聲、作品分析
配器研究方向:考復調、和聲、作品分析、作曲;
復調研究方向:考配器、和聲、作品分析、作曲;
作品分析方向:考復調、配器、和聲、作曲;
和聲研究方向:考配器、作曲、作品分析、復調;
視唱練耳方向:考和聲(四部和聲寫作及分析)、作品分析。
電子音樂作曲研究方向:電子音樂作品綜合分析、配器、(與作曲研究方向同卷)
電子音樂技術理論研究方向:電子音樂作品綜合分析、和聲(與配器研究方向同卷)
3、中、西音樂史。
4、鋼琴(具體要求見★)。
5、口試。
報考作曲方向的考生報名時須交(本院作曲系學生免)本人創作的作品二至三件(其中包括一首相當於單樂章交響詩或序曲規模的管弦樂作品,作品最好附錄音,樂隊作品也可以是鋼琴縮譜錄音)。
報考和聲、復調及作品分析方向的考生,報名時須提交本人撰寫的、所報考專業研究方向的論文一篇(大學畢業論文或相當於大學畢業論文)。同等學力報考者所交的必須是公開發表的論文。應屆普通本科畢業生可以習作(學期論文)替代學位論文。
報考電子音樂作曲方向的考生報名時須提交電子音樂作品二至三件(純粹的電子音樂作品和真實樂器或人聲與電子音樂相結合的混合作品各一件以上),管弦樂作品一件。報考電子音樂技術理論研究方向的考生報名時須提交有關電子音樂技術理論的論文二至三篇及電子音樂作品一 指揮
1、主科〔指揮;專業能力綜合考試——音樂基礎、視唱練耳(四個升降號包括轉調)、鋼琴、視奏、總譜讀法、作曲技術理論綜合測試〕。2、和聲、作品分析(與配器研究方向同卷)。3、中、西音樂史。4、鋼琴(具體要求見★)。5、合唱改編(僅合唱指揮)。
報名時須交報考曲目及其鋼琴改編譜(如本院已有現成樂譜可免交)。考指揮時指揮兩架鋼琴代替樂隊或合唱隊,並加試總譜閱讀能力。
雙鋼琴演奏
1、主科。2、和聲、作品分析。3、中、西音樂史。
主科內容包括:(1)鋼琴演奏a.練習曲一首(肖邦及以上程度)b.奏鳴曲快板樂章一首c.巴赫十二平均律(四聲部)一首(2)視奏(交響樂雙鋼琴)
★報考作曲類、音樂學系類、音樂教育、音樂治療、指揮等各方向的鋼琴考試要求:
1、巴赫四聲部前奏曲與賦格(《平均律鋼琴曲》)一首。只彈賦格,可看譜。指揮方向須背譜。
2、奏鳴曲快板樂章一首(貝多芬《暴風雨》奏鳴曲及以上程度)。須背譜。
3、肖邦練習曲(僅指揮方向)
報考中國音樂史、中國傳統音樂、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中國音樂美學史、世界民族音樂、音樂治療學方向者:復調樂曲程度可相當於巴赫三部創意曲;奏鳴曲快板樂章可相當於貝多芬第一、第五奏鳴曲(快板樂章)及以上程度。
凡本院普通本科(不含成教本科)畢業生報考原所學方向,或報考新方向,但本人原所學方向所要求的鋼琴程度不低於新報方向者,可申請免試,不計成績。
鋼琴
1、主科。2、中、西音樂史。3、和聲、作品分析。
報名時須交(本院鋼琴系學生免):本人演奏錄音磁帶或光碟,其中內容包括:①練習曲二首;②復調樂曲一首;③古典奏鳴曲一個樂章;
主科考試內容:
①技術性練習曲二首,其中一首選自Chopin Op.10或Op.25(Op.10之no.3、no.6及Op.25之no.2、no.7除外)
②復調樂曲一首
③古典時期完整奏鳴曲或變奏曲一首(包括Schubert)
④中型樂曲二首,或大型樂曲一部或大型套曲一部
⑤中國樂曲一首
註:①曲目總時間不得少於60分鍾;
②報名時須提交完整詳細的演奏曲目及演奏時間;
③所有樂曲應為獨奏作品,背譜演奏,考試時由考試委員會指定演奏部分或全部曲目;
弦樂
1、主科。2、和聲、作品分析。3、中、西音樂史。
報名時須交(本院管弦系學生免)本人演奏錄音磁帶,內容(同考試曲目)包括:
(1)小提琴:①單音三個八度音階及琶音;雙音音階三度、六度、八度、換指八度、十度等均需演奏。②巴赫無伴奏奏鳴曲中的兩個樂章(賦格必奏)或d小調組曲中的恰空舞曲全部。③技巧性樂曲一首。④協奏曲一首(三個樂章)。⑤高級練習曲一首。
(2)中提琴:①單、雙音階及琶音。②高級練習曲一首。③巴赫無伴奏組曲1007-1012中任選一首全奏。④奏鳴曲一首。⑤協奏曲一首(全曲加華彩段)。
(3)大提琴:
①音階琶音(四個八度),雙音、三、六、八度(三個八度)
②練習曲一首(從以下三首中自選)
A.皮阿蒂12首隨想曲Op.25:No.2(降E大調)
A.皮阿蒂12首隨想曲Op.25:No.6(降A大調)
M.布克尼克4首音樂會練習曲:No.4(f小調)
③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中的前奏曲(從No.4、No.5、和No.6中自選)
④技巧性小品一首(自選)
⑤奏鳴曲一首(從以下5首中自選)
L.V.貝多芬No.3(A大調Op.69)
L.V.貝多芬No.4(C大調Op.102/1)
L.V.貝多芬No.5(D大調Op.102/2)
J.布拉姆斯Op.38(e小調)
J.布拉姆斯Op.99(F大調)
⑥協奏曲一首(自選)
(4)低音提琴:
①音階、琶音(三個八度)
②高級練習曲一首(從以下兩首自選)
1.J.E.Storch 25首練習曲
2.F.Simandl 24首練習曲
③無伴奏組曲中的一首舞曲(從以下兩首自選)
1.J.S.Bach六首無伴奏組曲
2.H.Fryba無伴奏組曲
④完整奏鳴曲一首
⑤完整協奏曲一首
考試時由主考指定演奏部分或全部曲目。有鋼琴聲部的作品必須有鋼琴演奏(鋼琴伴奏自帶)。
管樂
1、主科。2、和聲、作品分析。3、中、西音樂史。
報名時須交(本院管弦系學生免)本人演奏的錄音磁帶。內容(同考試曲目)包括:①高級練習曲一首。②古典協奏曲一首。③當代奏鳴曲一首。④技巧性樂曲一首。考試時由主考指定演奏部分或全部曲目。有鋼琴聲部的作品必須有鋼琴演奏(鋼琴伴奏自帶)。
件 打擊樂
1、主科。2、和聲、作品分析。3、中、西音樂史。
報名時須交(本院管弦系學生免)本人演奏錄音磁帶。內容(同考試曲目)包括:①定音鼓:高級練習曲一首;高難度協奏曲一首或高難度奏鳴曲一首。②木琴:高難度協奏曲一首;高難度獨奏曲一首。③小鼓:高難度練習曲一首。考試時由主考指定演奏部分或全部曲目。有鋼琴聲部的作品必須有鋼琴演奏(鋼琴伴奏自帶)。
民族器樂
1、主科。2、和聲、作品分析。3、中、西音樂史。
考試內容包括:作品六首:其中包括大型樂曲一首,傳統樂曲三首,現代創作樂曲兩首。考試時由主考指定演奏部分或全部曲目。
報名時考生應交一份書面材料,詳細寫明專業學習過程(註明學校、教師及學習時間)。
聲樂
1、主科。2、和聲、作品分析。3、中、西音樂史。4、鋼琴(凡本院畢業生可申請免試,不計成績)。
報名時須交(本院聲歌系應屆學生免)本人演唱錄音磁帶,內容(同考試曲目)包括:演唱六首作品。其中包括兩首中國作品,四首外國作品(必須唱原文,並須包括三種及以上不同語言)。外國作品中必須含兩首詠嘆調(其中一首須為17、18世紀作品),一首藝術歌曲。其它一首任選(不得演唱外國民歌和流行歌曲)。考試時由主考指定演唱部分或全部曲目。伴奏自理,如果不能自理,須帶樂譜由考場配備伴奏老師。
聲樂方向鋼琴考試要求:①大、中型樂曲一首。②小型樂曲一首(可用聲樂伴奏一首代替)。必須背譜。
聲樂伴奏藝術
1.、主科。2、和聲、作品分析。3、中、西音樂史。
報名時須交(本院鋼琴系學生免)本人演奏錄音磁帶。內容(同考試曲目)包括:①與車爾尼作品740、莫什科夫斯基練習曲等同程度的練習曲一首。②奏鳴曲的第一樂章一首。③抒情性樂曲一首。④主科考試前三天到聲歌系辦公室領取規定伴奏曲目,並可以與獨唱者合作一次之後進入考場。
器樂伴奏藝術
1、主科。2、和聲、作品分析。3、中、西音樂史。
報名時須交(本院鋼琴系學生免)本人演奏錄音磁帶。內容(同考試曲目)包括:①與車爾尼作品740、莫什科夫斯基練習曲等同程度的練習曲一首。②巴赫復調一首。③小提琴、大提琴或管樂奏鳴曲的兩樂章(一快、一慢)或協奏曲的伴奏。④現場視奏器樂伴奏一首。考試時由主考指定演奏部分或全部曲目。
提琴製作
1、主科(製作、樂器演奏、面試)。2、綜合1(弦樂史、材料學、音響學)。3、綜合2(機械制圖、提琴制圖)。
音樂治療學
1、主科(音樂治療基礎)。2、和聲、作品分析。3、中、西音樂史(包括聽辨)。4、口試(包括樂器演奏或演唱)。
報名時須提交本人所撰寫的音樂類(最好是音樂治療方面)論文一篇。同等學力報考者所提交的論文必須是已公開發表的論文。
音樂聲學
1、主科。2、和聲、作品分析。3、中、西音樂史。4、口試(包括鋼琴和其他樂器演奏)。
報名時須提交本人所撰寫的、所報考專業研究方向的論文一篇(大學畢業論文或相當於大學畢業論文)、或音樂作品一部。同等學力報考者所提交的論文或音樂作品必須是已公開發表的論文或作品。應屆普通本科畢業生可以習作(學期論文)替代學位論文。
電子管風琴
1、主科。
(1)電子管風琴演奏。
(2)現場即興演奏能力測試:根據給出的動機或音列進行現場即興演奏樂曲一首(演奏時間為四分鍾以內)。
2、和聲、作品分析。3、中、西音樂史。
報名時須交本人演奏錄音光碟。內容(同考試曲目)包括:①演奏改編的交響樂曲一首(包括協奏曲和為電子管風琴而作的大型作品,古典巴洛克、浪漫、近現代均可)。②大型復調樂曲一首。③本人創作樂曲一首(時間為5分鍾以上,需交樂譜)。
注意事項:①即興演奏採用動機或音列事先不通知考生,考前有20分鍾的試奏和
准備時間。②除鉛筆外,其他物品一律不得帶入考場。
加試
一、加試對象:1、同等學力考生(含專科學歷者、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非音樂專業畢業生);2、所有報考音樂教育方向考生
二、加試內容:視唱練耳
註:音樂文獻翻譯方向加試要求:
1、外語專業考生加試:視唱和樂器演奏。
2、音樂專業的考生加試:英文寫作。
考試內容和要求:視唱和樂器演奏:現場視唱一首樂曲(五線譜),演奏一首樂曲。
英文寫作:用英文寫一篇命題作文。
預告:2008年新增手風琴專業
。
H. 電子音樂製作的考試內容
電子音樂製作 不是 流行音樂製作,
報考要求:報考音樂製作方向的考生在領取准考證時,須交 2首以上本人創作的作品樂譜,含1首聲樂作品,最好有1首器樂作品(可附作品錄音);如有電子音樂作品或自行編配、製作的歌曲伴奏,請提交音頻格式的CD光碟。
考試內容
專業初試
一、專業基礎考試 :
1、MIDI技術為主的電子音樂片段製作技術綜合分析;
2、音響聽覺及聲音變形測試。
二、聲樂曲寫作 :
按指定的歌詞寫一首歌曲 ,編配鋼琴伴奏,或其他器樂器伴奏(如吉他),
或編曲伴奏縮譜(例如和弦譜、低音、分解和弦、鼓譜等自選)。
電子樂先鋒穆格的逝世,引起電子樂迷的回憶。逝者往往提醒人們舊時代的消亡。從50年代的磁帶到新千年的蘋果電腦,音樂不再是傳統樂器支持的歌曲、歌劇或者交響樂,在今天,它變成了數字,變成了是聲音,甚至可以是自然界的任何一種可能。
如今,電子音樂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但在國內,它仍處於前衛音樂行列,不知道它究竟從何而來,和我們熟悉的音樂究竟又有那些關系。電子音樂「史記」講述的就是這段短暫卻極具爆發力的電子樂歷史。
電子樂誕生
「開演不久,一部分聽眾認為斯特拉文斯基有褻瀆音樂的企圖而怒不可遏,有人吹口哨,有人尖聲喊,以示不滿。我們這些喜歡這種音樂的人發現音樂中的言論自由受到鉗制,便仗義執言提出抗議。當晚的情形,就像一場為藝術而戰的生死搏鬥。樂隊的聲音根本無法聽見,舞台上的演員只能把一切置之度外,全憑感覺起舞。指揮也在大聲作吼,以助演員一臂之力。」
———一位評論家描述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首演場面
如果要說起現代音樂,也許我們不得不回到1913年5月29日在法國香榭里舍大街巴黎劇院的那個晚上,那也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首演的晚上,根據當時的報道,演出大廳里的觀眾幾乎在一瞬間就分成了兩派,並且這次的騷亂相比達達派所引起的混亂場面也毫不遜色。
今天的音樂評論家們相信斯特拉文斯基並非有意製造這種音樂上的分裂,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那段混合了狂歡,奢靡,強烈的破壞欲,革命,以及對未來工業世界滿懷憧憬的時間里,要想在音樂理念上繼續遵循古典浪漫主義的規范對於某些作曲家來說幾乎是種折磨。
斯特拉文斯基最早是把《春之祭》作為一部交響曲來構思的,後來才把它改寫成了一部芭蕾舞劇。其實不管什麼形式,這部在節奏與和聲方面完全和古典作品劃清界限的作品註定了要成為現代音樂的起源之一。
斯特拉文斯基的創作是多風格的。前期具有俄羅斯民族風格並表現出對異乎尋常的樂器色彩、狂烈的節奏、嚴酷的力量與熱情的偏愛。中期的音樂清澈、簡潔、單純、清晰,屬於新古典主義樂派。這一時期的第一部作品是舞劇《普爾欽奈拉》,1920年首演於巴黎歌劇院,著名畫家畢加索為該劇設計了布景和服裝。1922年作者將此劇改為同名組曲,這是作者沉迷於18世紀音樂的一部混合曲。後期他抨擊過十二音體系,但由勛伯格等人創立的序列創作技巧竟又出現在他的作品中。
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odorovichStravinsky1882-1971,美籍俄羅斯作曲家。原學法律,後跟隨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業余學習音樂,終於成為現代樂派中名符其實的領袖人物。斯特拉文斯基在創作中不拘一格,不斷吸收各種新的表現手段。當人們正在評論他的某種風格時,他早已轉向了另一種新風格。在種種風格流派的創作中都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十二音體系」的建構
和斯特拉文斯基相比,同時代的另一位作曲家,阿諾德·勛伯格在當時並不是那麼受到關注。但是實際上,勛伯格所創造的「十二音體系」從理論和技術上為現代音樂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十二音體系」,也被叫作「序列音樂」,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個八度音的范圍內,包括半音在內的十二個音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作曲家在創作時,大調或者小調的音階基本可以放棄,只要將這十二個音符按照某種順序排列成一個和幾個序列。
可以想像學院派作曲家在剛接觸到序列音樂時的困惑和憤怒,但是今天的音樂必須要對勛伯格表達自己的敬意,正是「十二音體系」將音樂從某種規則中解放出來,盡管那隻是第一步,但是卻是最重要的一步。雖然追隨勛伯格的人少之又少,但他本人和他的學生韋伯恩和貝爾格一起創立的「新維也納樂派」對於後來的先鋒音樂家們影響深遠。而斯特拉文斯基在經歷了一段「新古典主義」的時期後,也自然而然的轉向了序列音樂的懷抱,你不能說這僅僅是個偶然的選擇。
勛伯格:1874年生於維也納,1951年死於洛杉磯。他幾乎是靠自學起家的。他是無調性音樂的鼻祖。他早期的代表作作品:《凈夜》(1899年)和《格雷之歌》(1903年)具有浪漫派和印象派的味道。1908年他作了三首鋼琴曲是十二音體系作品的開始。
被冷落的旱其電音
另一方面,也許更早的一些時候,一些科學家對於電的使用簡直到了著迷的程度,各種在當時看來不可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電器被發明出來。這些發明者也很快就意識到,電波的原理實際上和聲波類似,都是一種頻率上的振動,通過電流振動而產生的頻率出現在人耳朵可以聽見的范圍內就成了我們能聽到的聲音,一般來說人們會把這種聲音叫做電流噪音,看上去這種聲音和音樂一點也搭不上關系,甚至大多數醫生都認為電流噪音會造成人的神經損傷,使人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來。
但是還是有些人迷戀這種屬於未來的聲音,1876貝爾發明的電話和1877年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算得上是對電流的合理運用,而且通過留聲機,音樂第一次找到了大眾化的載體,這和坐在音樂廳里或者在家看樂譜完全是兩回事。和電話與留聲機相比,大約在1922年左右,一位年輕的俄國科學家雷昂·特里明發明的一款機器
卻是完完全全談不上普及,這是一種利用聲場波形的變化來控制聲音的機器,也就是利用演奏者的身體在兩根金屬天線之間的相位改變而發出相對應的聲音,他將這機器命名為Thereminvox,後來被簡單的用他的名字稱為「特里明」。特里明先生深信電子學在未來偉大的蘇維埃共產主義社會里將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想法是對的,只不過他的偉大夢想卻是在美國才真正付諸實現,那是在他移民到美國之後的事情。
大概也是在1927年左右,這台機器首次被介紹給美國社會與大眾流行音樂界,當時正是美國爵士樂的大發展的年代,盡管特里明立刻被RCA唱片公司買下代理權,並大量製造了五百台,但在當時這個既不用手指撥彈、敲打,也不用嘴巴吹奏的「樂器」卻是困惑了許多人,尤其對於當時強調樂器吹奏技巧的爵士樂手而言,這玩意根本不在他們的眼裡,許多樂手都認為這只不過是又一個昂貴的玩具罷了,即使特里明先生在30年代就已經在卡內基音樂廳向大眾展示了一場在當時極為先進的電子音樂演奏會,但是仍然在音樂界幾乎沒有造成什麼反響。不過在電影界,特里明倒是得到了不少回應,它經常被用在後來的許多驚悚電影和間諜電影的背景音效配樂里。直到後來,特里明的價值才被電子音樂家認識,並開始被廣泛地使用,甚至也許有些過於廣泛了。
二戰之後,技術催生的「聲音」藝術
第二次世界大戰撕碎的不僅僅是歐洲和整個世界的格局,也不僅僅是人們對於一個美好世界的渴望,從某種層面上說,這次戰爭完全摧毀了人們頭腦中的一個緩慢而古老的古典田園,並且切斷了未來與過去的聯系。戰後的世界以一種加速度向著現代社會而去,這種變化必然會在藝術和音樂中有所體現。
戰後最重要的一位音樂家,也許要算是約翰·凱奇了,雖然到今天,也仍然有一些人對他嗤之以鼻,但是即使是那些對他不屑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凱奇,現代音樂的面貌將很有可能會呈現出和今天完全不同的態勢。和其他的音樂家比起來,凱奇更像是個演說家和哲學家,盡管他自己的作品已經非常有說服力,但是似乎他的關於音樂的演說對大眾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從凱奇不同時期的演講中,人們逐漸地發現,「音樂」這個詞慢慢地被「聲音」所代替,這些演講傳達了一種新的欣賞態度,「新的聲音,要有新的聽法。不要力求聽懂,而是要注意音響的活動。」但是從古典音樂里延續下來的欣賞習慣要想在一夜之間完全改變談何容易,尤其要讓西方的聽眾們接受凱奇的東方式禪宗思維更是難上加難。
也許為了刺激那些對他非難的評論家和觀眾,凱奇在實驗的路上越走越遠,並且其中的大部分內容在今天看來也是超出大眾所能接受的范圍,像加料的鋼琴,投硬幣作曲等等。也許正是因為凱奇的音樂中幾乎找不到任何西方音樂傳統的影響,他對這種音樂傳統的沖擊才會顯得如此重要。
盡管凱奇在1939年就已經錄制了最早的電子音樂作品之一,《想像的風景第一號》,但是這種把電子管振盪器產生的電流聲音錄制在七十八轉膠木唱片上的方式實在是太過昂貴和復雜。一般的情況下,像瓦雷茲,魯索羅和希林格這樣的音樂家們更多的是記錄下他們的想法,而真正實行起來卻是另一回事。這樣的情況一直要到新的錄音設備的出現才得以改變。
約翰·凱奇JohnCage(1912-1992),音樂試驗家,他摒棄了傳統的演奏技巧和作曲技法。以「加料鋼琴」的先驅者出名,「加料鋼琴」就是在傳統鋼琴的弦上或各弦之間,放上各種不同的物體,從而改變原來的音響和音色。凱奇研究了機遇音樂、電子音樂的無音樂,最著名的作品《4分33秒》,前所未有的無聲樂曲,該曲的休止符長達4分33秒,創最長休止符的世界紀錄。
I. 文化生報考電子音樂製作專業需要考什麼
如果是高考,主要考基本樂理,和聲,視唱練耳(可能用電子音響),音樂製作(上機為旋律編配製作音樂,三個小時),有些高等專業院校還要考作曲。如果是普通音樂院校考試可能會簡單很多,因為畢竟生源有限。
J. 我喜歡電音,高考考完終於有時間接觸電音了,有大佬可以告訴我有哪些書籍可以幫我了解電音以及入門電音的
電音在世界上已經很興盛,但是近兩年中國一線城市才有了大型電音節,很多內電音節,也是打著電音容的幌子,一群荷爾蒙過剩的小孩兒瞎湊熱鬧,什麼烤串魷魚、VR眼鏡電動車都去瞎湊熱鬧。
真正的電音節,我只服脈沖電音節。一群電音人的活動。我們打算買30張票,12月3號打算一起去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