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水滸學的研究成果

水滸學的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18 18:48:29

A. 從水滸傳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急急急!!!!!拜託

《水滸傳》歷史地表現了農民起義發生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深刻地揭示了階級壓迫是這場農民起義戰爭的社會根源。小說熱情地歌頌了在這一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宋江、林沖、魯智深、武松、李逵等梁山英雄,以及「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農民革命理想,形象地展示了這次農民起義演變為悲劇的內在歷史原因。除了李逵、武松、魯智深、阮小五等為數不多的人反對招安之外,以宋江為首的絕大多數人存在著濃厚的忠君思想。他們仇恨和反對的只是高俅等奸臣和貪官污吏。因此他們的造反盡管也把封建王朝搞得天翻地覆,卻不是要創造一個新的社會制度。梁山起義的悲劇也正是表現了封建社會里農民起義這樣一種無法超越的歷史局限性。施耐庵如實地反映了農民起義本身這個不可克服的缺點,從而生動地描寫了梁山起義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而又轉為失敗的全過程,深刻地揭示了農民起義的規律性。

B. 鄭承澤先生在他的中國文學研究中曾以一條弧線表示水滸傳的結構,這條弧線以___為起點,步步上升,至

鄭振鐸先生在他的《中國文學研究》中曾以一條弧線表示《水滸傳》的結構。這條弧線以【洪太尉誤走妖魔】為起點,步步上升,至【梁山英雄排座次】到達頂點,此後便逐漸下降,至【宋公明神聚蓼兒窪】降至終點

C. 求「水滸傳主要人物研究」的研究性學學習的報告,高分獎勵

從宋江這個人來看,他的一生應該怎麼樣看呢?我覺得,我們可以把他劃成這么四段,一個就是他上樑山之前,一個上樑山之後,一個接收招安之後,最後他的結局,他的一生可以劃成這么四個階段。我們先看一下他上樑山之前,我覺得上樑山之前我們要給他基本上定性的話,可以說他是個仗義的英雄。因為他上樑山之前,他主要做了兩件事,一個就是第18回,他私放晁蓋,這是他第一次的仗義行動。大家看《水滸傳》這個情節很熟了。就是智取生辰綱之後,事情敗露,敗露以後,首先宋江知道,那麼宋江知道以後,按照常理來說呢,他可以有幾種選擇,一個向上面匯報。說晁蓋竊了生辰綱,現在事情敗露了要把他抓住,這是一種選擇。還有一種選擇他可以聽之任之,我不向上面匯報,我自己也不採取別的行動。反正我就是聽到算了。那麼第三種選擇就是通風報信,把晁蓋給放走。這個時候他採取的是第三個行動。所以我們才有第18回私放晁天王。《水滸傳》裡面寫他知道這個消息以後,他就趕緊騎上馬,忙忙地離開縣衙,出了東門,打了兩鞭,飛奔似的跑了,去告訴晁蓋去了,這寫得很生動。他明明知道晁蓋竊了生辰綱以後,犯了彌天大罪,因為晁蓋是他的心腹兄弟,雖然法度上不可能饒恕,但是他放走了。所以我覺得在這個地方,宋江是義壓倒了法。他是知法犯法,他是這樣的。所以我們說,法在他觀念里邊是根深蒂固的,一旦跟義發生了矛盾以後,他可以為了救自己的朋友,救自己的兄弟,而不顧國家的法度。這樣一比較,我們覺得宋江這個人呢,他確實是一個仗義的英雄,這是他上山以前的第一個事情。

第二個就是第21回,殺死了閻婆惜。閻婆惜是賣唱的,他救了閻婆惜,他把閻婆惜娶了做自己的外室,就等於自己的妾一樣。大家看《水滸傳》也可能知道這個。所以這件事情,也和他為了自己梁山的朋友而把自己的外室給殺死,也表現了他義的那一面。所以說上樑山之前那兩件事情,表現他是一個仗義的英雄,這是他的第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就是他上樑山之後,我覺得上樑山以後,他是一個什麼人呢?給他再定性的話,他是義軍的首領,梁山起義軍的首領。我們開始說的,他是文不能安邦,武不能附眾,才能有限,外表平庸,他憑什麼還可以當梁山的領袖?這是一個矛盾的地方。他文武的才能都有限,但是他能當梁山的領袖,憑什麼?是不是可以從這三點來考慮。一個就是他仗義疏財的品格,使得他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對江湖的好漢有巨大的號召力。大家看《水滸傳》里邊就知道,梁山不管有多大的問題,只要他三言兩語,大家都願意去賣命,天大的困難也可以解決。《水滸傳》里邊大概一共寫了三次聚義,一次就是15回的晁家莊聚義,就是為了竊取生辰綱,這個宋江沒有參加。第二次聚義就是清風寨聚義,就是34回,宋江把花榮和秦明給動員上了梁山,這是第二次聚義。第三次就是40回,白龍廟小聚義,這次聚義,他就把十幾個好漢都鼓動上了梁山。里頭包括張順、張橫、李俊、李立,這幾個都是水性很好,後來成為梁山水軍的將領。還有就是戴宗和李逵,都是白龍廟小聚義的時候上了梁山的。他對這些人,對江湖的好漢有很大的號召力。第二個就是他關懷兄弟,有人說這就是我們今天說的關懷同志,有信人的雅量,相信人。你看《水滸傳》里邊有幾次比較大的戰役,大多數他都是為了救自己的兄弟。他每打一個城市都是因為自己的弟兄,梁山的弟兄被捉,為了救這些弟兄而打仗,這是第二個。第三個從宋江來看,他作為領袖,他有一定的組織才能和軍事指揮才能。有一個戰役影響比較深的就是三打祝家莊,其中兩次宋江指揮得不太靈,損兵折將沒有打下來,但他吸取教訓,聽吳用他們的意見,第三打典型地體現了他的組織才能。所以我覺得從宋江來看,應該說他是有一定的組織才能的。我們可以想像,如果要是作為一個義軍的首領,他一點組織才能軍事才能都沒有的話,他是站不住腳的。特別是到晁蓋死了以後,就是第60回,晁蓋死了以後,他就當了第一把手,就是最高的負責人。所以60回以後,有不少的戰役都是他親自指揮,親自領導的。而這個時期我們知道是梁山的全盛時期。一直到了第71回就是英雄排座次,梁山的武力發展到了最高峰,二敗童貫,三敗高俅,所以就說從他上樑山以後,我們說他是梁山義軍的首領,這是他的第二個時期。

那麼第三個時期呢,接受招安以後。接受招安以後,我覺得這個時候的宋江,應該是朝廷的忠臣。因為《水滸傳》里邊大家知道,宋江掛在口頭的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為國家出力,保國安民,經常這樣講。所以第60回晁蓋一死,他當了梁山真正的首領以後,他採取了一些措施。這些措施都是一個國家的忠臣採取的。一個就是他把梁山的堂名改了。這大家知道,原來叫做聚義廳,而改成忠義堂。把堂名一改,這是《水滸傳》裡面很重要的一個事情。所以李卓吾有一個批語,說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是《水滸傳》的第一大關鍵,讀者不可草草看過。它口號變了,原來是聚義,現在是忠義,這是第60回。

然後到正式接受招安就是82回,就是梁山泊群虎受招安。這個時候他把旗號改了,我們知道梁山泊有一個旗子,上面寫著「替天行道」,那麼接受招安以後,「替天」改成「順天」,順從天意,「行道」改成「護國」,保護國家。所以接受招安以後,就從原來義軍的首領變成一個朝廷的忠臣,要順天要護國,不是原來的替天行道。兩桿大棋,一個寫的順天,一個寫的護國。第82回接受招安以後,主要幹了四件大事。一個是平遼,遼國的,北方的。平田虎,平王慶。再一個就是征方臘。征方臘,大家知道是《水滸傳》里邊寫得最慘烈的一次,也是宋江既是朝廷的忠臣,也是眾兄弟起義的劊子手,是不是可以這樣說。那麼大家看一看他打方臘的時候,和他原來在梁山的時候不一樣了。原來大家知道,他一把朝廷的將領給俘虜以後,他總要說,說小可宋江,被迫暫住水泊,等朝廷招安為國家出力。他總是這樣,大家看一下,他征方臘的時候,把方臘的將領俘虜以後,不是說推出去斬首,就是挖取心肝祭奠陣亡的梁山兄弟,有的地方是很慘的,他整個就變了。

那麼他生活的最後一段就是第四段,我覺得他最後的下場是個悲劇的結局。大家知道,108個好漢,征遼、平田虎、平王慶的時候,沒有死一個。而到了征方臘完了以後往回走的時候,他108個弟兄,有的戰死,有的陣亡,有的病故,有的離去,有的出家,最後剩了27個。81個要不就是犧牲,要不就是出家走了,要不就病故了,僅僅回來27個。大家看書里邊寫,當時東京的百姓一看到梁山走的時候是108將,回來的時候27個,京城的百姓也嗟嘆不已,也很感傷。而這27個朝廷封官以後,有的被廢為庶民,有的被害死,有的笑死,戴宗是笑死的。有的被迫回營,有的重新回到山林里邊去,又有數十人沒有了。那麼最後宋江是被葯酒害死,吳用、花榮和他的感情很好,在他的墓地上吊而亡。而宋江他害怕李逵知道他被害死,怕他造反,所以他臨死的時候呢,又把李逵招回來,騙李逵也喝下葯酒,李逵最後也死了。所以他最後整個的結局是悲劇的下場。
****************************************************************
武松,武藝高強,有勇有謀,疾惡如仇,崇尚的是忠義,有仇必復,有恩必報。
武松斗殺西門慶,醉打將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除惡蜈蚣嶺。
*****************************************************************
林沖在《水滸傳》里邊是個響當當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熱烈地歌頌他的。可是一出場就寫他的弱點,寫他性格里邊的弱點,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

你想想看,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的軍官妻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調戲,奇恥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氣憤地去了以後,他把這個人、把調戲他妻子的人肩胛扳過來。這個地方有一句描寫非常精彩,怎麼寫的呢?就是「當時林沖扳將過來,扳著他的肩胛,卻認得是本官高衙內,先自手軟了」。「先自手軟了」這五個字非常值得注意,這不是簡單的、一般人物的動作神態的描寫,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內心世界。所以小說寫林沖怒氣未消,知道以後,扳過來,先自手軟了。但是「怒氣未消,一雙眼睜著瞅那高衙內」。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這口氣。這個小說寫得非常好,因為剛剛認識魯智深,大家好武,而且講義氣,新認識的結義兄弟。魯智深就帶著一幫潑皮來幫他打,結果魯智深來了以後,他把高衙內放走了。

但是魯智深就不買賬,魯智深怎麼說呢?有一段話是響當當的,跟林沖形成鮮明的對比。他說「你卻怕他本官太尉,灑家怕他甚」,我不怕。他說「俺若撞見那撮鳥時,且教他吃灑家三百禪杖去了。」你看,一個是忍辱怕事;一個是疾惡如仇。一個是自己受侮辱、受壓迫不敢反抗;一個是看見自己的朋友受壓迫,就不能忍受,這兩個人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另外《水滸傳》不只是寫人物的性格特點,有生活的依據,而且能夠隨著生活矛盾的發展,他的性格要產生變化。《水滸傳》寫林沖的性格轉變,寫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據。他為什麼要變化?什麼時候變化?都是從生活出發,這是《水滸傳》的現實主義。

林沖上山的過程就是從能忍到不能忍、從懦弱到堅強、從屈辱到反抗,這么一個轉變過程。所謂上山就是造反的意思,就是反叛統治階級,就是敢於起來抗爭。林沖上山是走了一個非常艱苦的道路。《水滸傳》寫人物,我在這兒提一句,大家注意,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這個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關系的,這個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關系的,這個寫得非常好的。你看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我就不細說了,大家去看,很曲折。魯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樣;李逵是最痛快,魯智深是非常爽朗,一點都沒有瞻前顧後,凄凄慘慘切切,那種情景一點沒有,非常爽朗、見義勇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主動地向統治階級出擊。軍官當不成就當和尚,和尚當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但是林沖走的道路是非常艱苦,林沖走了一個很漫長的、很艱苦的道路。作者寫林沖的轉變,它是有很多伏筆,大家不要忽略了。譬如說他和陸謙是好朋友、結義兄弟,但是後來陸謙害他了,那麼他就曾經跟陸謙講過,他說「賢弟不知,男子漢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這般腌臢的氣」。也就說,就是他在統治階級的壓迫之下,滿腔不平之氣。這個滿腔不平之氣,就是林沖能夠一步一步向前邁進,最後實現了思想轉變,造反上山的基礎。所以你看小說寫得很好,他雖然是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是個中級軍官,但是他一出場就是被壓迫的。所以雖然是統治階級里邊的人物,但是他所處的地位和廣大被壓迫的人民群眾有相通之處,這是他能夠轉變的一個基礎。林沖能忍,寬容了壓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對手可沒有放過他。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所以他非常不滿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氣的那個對立面、那個社會的黑暗勢力、罪惡勢力,不斷地向他緊逼而來。

所以接著就寫他想苟安,忍。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說接著就寫高衙內又收買了陸謙,就是林沖的結義兄弟,讓陸謙把林沖的妻子騙到他的家,騙到陸謙的家裡面樓上,要想強暴,想侮辱。這個時候他也不加追究,只是氣憤地把陸謙的家裡砸了個粉碎。因為在陸謙的家裡,把陸謙的家砸一個粉碎。這時候有一段描寫,小說有一段描寫也是值得注意的。就寫「林沖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大家注意這個解腕尖刀很有文章的, 「徑直奔到樊樓,前去找陸虞侯」。找陸謙去了,他拿起這個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內,而是去找陸謙。注意這個地方,寫得非常准確、非常精彩。也就說,林沖已經開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圍有限。你應該找高衙內,對不對?你怎麼去找陸謙?這里邊有兩個意思我覺得大家要體會。第一個意思,還是怕高衙內,吃著他的請受,不敢惹他。前面說了,權且饒他這一次。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讓了,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這就是寫林沖重義。通過這個情節,還有弦外之音,還有潛台詞,就是說陸謙是我的結義兄弟,背信棄義,不講義氣的人林沖是最痛恨的。注意,講義氣是林沖性格當中非常美好的東西,很寶貴的東西。這是他以後能夠轉變,而且轉變以後革命性非常強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麼到了以後,他發配滄州以後,作者又一次點示我們林沖好義。就是什麼呢,大家讀過很熟悉的「風雪山神廟」。他到了滄州以後,正好有一個賣酒的李小二,李小二稱林沖是「恩人」,而且報告他陸謙、高俅他們、高衙內派陸謙到滄州殺害他。那麼李小二為什麼要跟他報告呢,因為這個很冒險的、冒生命危險的,就是因為過去林沖救過他,他吃了官司以後,他幫助了他,而且給了他錢,所以他稱林沖是恩人。那麼這就寫出了林沖的克己好義、樂於助人的這種俠義心腸、講義氣。所以後邊是明點,前面有暗點,這都是寫林沖思想性格轉變的依據。

所以作者就是通過這么一個情節,通過林沖妻子被花花太歲高衙內看得長得漂亮,去加以調戲,這樣一個情節,寫出了林沖的性格。既寫出了林沖的性格,又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罪惡,統治階級的黑暗和罪惡。這樣也就揭示出來梁山起義事業為什麼會逐漸發展壯大,很多人都要投奔梁山,梁山事業壯大,就是因為逼上樑山。逼上樑山在林沖的身上體現得最鮮明、最突出,走投無路了,然後才上山。但是,林沖到這個時候發配滄州以後,還是能忍,還是忍辱負重。你看小說寫得非常精彩,他臨走之前寫了一封休書。這紙休書我覺得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寫出林沖的善良,他替妻子考慮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寫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為寫了一紙休書以後高衙內就不來了?照樣來。所以這些地方,一方面寫出他的善良,引起讀者對他的同情,這樣的話,讀者就對於罪惡勢力更加憎恨。

你看我們讀到「野豬林」,就記得這個情節。一路上押監他的是董超、薛霸,兩個差人,一路上對他真是非常地厲害,虐待他。水也很燙的,用燙水讓他洗腳,燙得非常厲害。後來走到什麼地方呢?走到野豬林,就是籠罩著煙霧的野豬林,這時候受到高俅、高衙內之託付要殺害林沖的地方。到這個時候了,一點都沒想到可能要殺他,你要捆就捆吧。所以你想,換成另外的人,像魯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這種情景下絕不會這樣說。所以《水滸傳》寫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下,不同的人物會說不同的話,這個很多的。比如說武松打虎,打虎之前在酒店裡面喝酒,喝了很多酒。店老闆叫他不要上山,因為山上有老虎,這兒有政府的文告,他不信。他說你是開黑店的,想我留在這兒晚上害我,他走了。而且說就是有虎,老子也不怕,豪言壯語。但是快上山的時候,小說寫得很准確,看見印信榜文,他在路上看見兩次公告,一次只有白紙,沒有蓋章的。第二次看見印信榜文,這個小說寫得很准確,就是政府蓋了官印的,這個是真的,這個時候就寫武松他有思想斗爭。武松是非常好面子的,在生死關頭寧可冒著生命危險上山,但是這個面子還是要要的。大家想想,如果是李逵和魯智深,那就痛快得多,不怕就上去,要怕就回去,沒有那麼多講究。所以《水滸傳》寫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下,特定的人物性格他會說什麼話,不能換的,是性格化的。

然後這個時候,一路保護他的魯智深到了野豬林,就要跳出來,跳出來以後,想把殺害他的兩個人幹掉。你看這個時候,林沖又出來跟他說好話。林沖的這個能忍的性格我們讀者都不能忍,對他這種性格不能忍,把你迫害成這樣,馬上就要把你殺掉了,你還替他們說好話,這種能忍的性格,真是無以復加,簡直叫我們讀《水滸傳》的人都不能忍。但是現在他忍了,不斷地寫他這種能忍的性格,同時也揭示他善良的一面。一直後來到草料場,讓他到草料場,也是個陰謀詭計,放火燒死他,他不知道。他以為給他一個好的差事,到那兒去過得比較安穩。結果去了以後,最後火燒草料場,他在山神廟裡面聽見陸謙他們三個人,親耳聽見,說要把林沖的骨頭,燒死了以後,把他的骨頭揀回去到高俅那兒去領賞。這個時候是滿腔怒火一下子爆發出來,打開山神廟的門出去把幾個人殺了,然後造反上山,由此就實現了徹底地轉變。

你看林沖轉變以後,從「火並王倫」開始,到以後,以後反對招安也是很堅決的,判若兩人。但是這種性格的巨大轉變,是一步一步寫出來的,有生活的依據,令人信服,這才是有血有肉的英雄。

第二點,我想講一講《水滸傳》的細節描寫。細節可以說是生活的血肉,我們在生活里邊,並不是每天都是那種驚天動地的大事件,總是普普通通,平凡的生活瑣事比較多。所以細節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說藝術的血肉。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離開了細節描寫,就沒有小說的藝術。「風雪山神廟」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學裡面就學了。那個戲真是非常細膩。讓他管那個草料場,我剛才講了,他以為是好差事,實際上是一場陰謀,放在那兒去准備燒死他。他去了以後是一個什麼情況呢?外邊下著大雪,進屋以後,他就拿起柴炭點火,生起焰火來。但是這個草棚已經壞了,風都可以刮進來,很冷,所以當時寫林沖怎麼想呢?怎麼過冬呢?他就想等到天暖和以後,待雪停了以後,到城裡邊去要喚一個泥水匠來,把它修好。這是什麼意思啊?這是想在這個地方好好過日子,對不對,不是湊合,想等雪停了以後,把這個草棚修好。然後就寫他烤了一會兒火,烤了一會兒火以後還是冷,就想到前面那個老軍指示他五里之外有一個賣酒的地方,可以去買酒喝。他因為太冷,就想到那兒去買酒。走以前,你看寫這個林沖性格非常精細。把這個火炭蓋了,「取氈笠子戴上,拿了鑰匙,信步投東」。注意他鎖門,前後兩次寫他鎖門,這個門有什麼好鎖的,裡面什麼東西都沒有,而且都破了,他還鎖,林沖這個人很謹慎。然後在半路上經過一個古廟,就是山神廟,他還怎麼呢?還進去頂禮膜拜,求這個神來保佑他,保佑什麼呢?就是安安穩穩地過日子,都走到這步田地,簡直是走投無路了,他還是這種心思、打算。然後喝完酒以後,又買了一葫蘆酒,包了兩塊牛肉,迎著風又回到草料場。結果一看雪下得越來越大,把草廳壓倒了。他這個時候想,怎麼辦呢?就把這個花槍,注意這個花槍,花槍、葫蘆放在雪地里邊,生怕那個火沒有滅,伸著手從破敗的牆壁伸進去摸一摸,摸到雪水已經把火完全浸滅了,他才放心。然後抱著一床破棉絮,挑著他的那隻槍,挑著他的酒葫蘆,然後到山神廟去。這個金聖嘆讀《水滸傳》我勸大家好好去看看,他有的批語很精彩的,他這個地方讀得很細。他就批了一句,他說:「只拿一條破絮被,說明過一夜,第二天還要回來。」他讀得很細,那就是說什麼呢?就是今天晚上暫時過不下去了,我到山神廟躲一個晚上,我還得回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還是能夠忍受,還是要想平平安安地在這個地方過日子。

所以通過「風雪山神廟」,一系列的非常細膩的細節描寫,揭示了林沖的內心世界。好端端的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一個美好的、幸福的家庭,被高俅、高衙內迫害到這種凄凄慘慘的地步,還沒有想到要反抗,還要想到安安生生地過日子。你們看,作者是到無以復加之處還要加一筆。一直到草料場火起了,他聽到火起的聲音,想起來了。一般的人,人之常情,想到這個情況,我是看草料場的,現在草料場火起了,趕快逃跑啊,對不對?他不,他首先想到的是趕快去救火,你說林沖忍受到什麼程度,善良到什麼程度,他想到要去救火。我剛才講了,親耳聽到門外陸謙他們說,這次把林沖燒死了,我要揀他的骨頭去請賞。這一下子,怒氣爆發出來了,打開門出去報仇,這才最後進行了轉變。

所以這個細節描寫,「風雪山神廟」一系列的細節,描寫他的動作、他的心思、他的整個發展過程,都寫得非常細。下邊就是寫林沖最後打開廟門出來殺人了,林沖出來以後先是舉手一槍,先把那個差役殺死。作者在這個地方寫林沖殺陸謙寫得很細的,比那兩個人要細。這就說明他不是為寫殺人而寫殺人,而是通過殺人寫林沖思想性格的轉變,寫他走上革命的道路。所以他滿腔的怒火、滿腔的怨憤、滿腔的仇恨,一下子爆發出來,是要痛痛快快地報仇。所以他對付這兩個人以後,就來對付陸謙。他就大聲地喝道,「好賊,你待哪裡去」,往哪兒跑,「批胸只一提,就把他提起來,然後丟翻在雪地上」。這個時候小說寫林沖殺陸謙寫得很有講究。他這個時候不要花槍了,他把槍拿來插在雪地上,「腳踏陸謙的胸口上」,踩在他的胸口上,然後從身邊取出一口刀來。我前邊講,你們要注意這個解腕尖刀,這個時候取出來解腕尖刀在陸謙的臉上割著,先不殺他。然後發表了一篇革命的宣言。

所以作者寫林沖殺人,不是一般的殺人,是寫他革命造反的革命性和正義性,他殺人殺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寫出一個英雄人物。所以這里寫林沖殺人寫得是很有講究的。有這么幾點:第一,他能分清主次,主要敵人是陸謙,我先不對付你,我先把兩個次要的解決了,然後集中力量來收拾主要的仇人陸謙,這是一點,能分清主次;第二,不是不明不白地就把對方殺死,而是先問罪譴責。剛才我講的,殺得光明磊落、理直氣壯,革命宣言,我為什麼要殺你?你太壞了,背信棄義;第三點,就是寫他殺三個人的殺法是不一樣的,用的武器不一樣,殺法也不一樣,詳略也不一樣。所以總體來說,林沖殺人殺得有身份。什麼叫有身份?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高強,有斗爭的經驗。有性格,他很精細,很講究策略。有思想,那就是為正義而殺人,不是不明不白,隨隨便便地去殺人。有思想,有章法,就像我們寫文章一樣,主次、詳略都要搞清楚。哪個為主,哪個為次,哪個詳、哪個略,先殺誰、後殺誰,很有章法。

大家想想看,如果換成李逵報仇,是一種什麼殺法?顯然是另外一個樣子。所以《水滸傳》寫人物完全是性格化的,寫得非常好。《水滸傳》對一些小的物件的處理,也是非常精細的,很值得我們注意。前面我提到挑酒葫蘆的花槍,不斷地寫,不是隨便的。不斷地寫他用花槍挑著酒葫蘆,幾次寫到。這個地方你要注意了,我們讀得不細的話,就以為那個花槍是挑酒葫蘆的,實際上不是,實際上報仇要殺人的。還有就是李小二報告林沖說陸謙他們追到滄州來了,可能要害你。林沖是專門買了一把解腕尖刀。到了最後報仇的時候,一隻腳踏在陸謙的胸口上的時候,這個時候從身上拿出解腕尖刀來了。特意為你准備的,此時不用更待何時,對不對?所以俄國的大作家契訶夫講劇本創作的時候,他有一句話,他說,你如果在第一幕里邊,寫牆上掛著一把槍的話,那麼你在後邊一定要放槍,要不你這把槍就不必掛在這兒。所以我說前面寫的挑酒葫蘆的花槍,還有那把解腕尖刀,都是牆上掛著的「一把槍」,後邊就派上用場了。
***************************************************
魯智深(花和尚) 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 嫉惡如仇、俠肝義膽、粗中有細、勇而有謀、豁達明理
武 松(行 者) 血刃潘金蓮、斗殺西門慶、 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 血濺鴛鴦樓、除惡蜈蚣嶺崇尚忠義、勇而有謀、有仇必復、有恩必報,(不足:濫殺無辜)是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富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
吳 用(智多星) 智取生辰綱 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林 沖(豹子頭) 誤闖白虎堂、風雪山神廟、火燒草料場、雪夜上樑山 武藝高強、勇而有謀,但為人安分守己、循規蹈矩、被逼上樑山
李 逵(黑旋風) 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場、 嫉惡如仇、俠肝義膽、脾氣火爆、頭腦簡單、直爽率真
宋 江(及時雨) 私放晁蓋、怒殺閻婆惜、三打祝家莊 為人仗義、善於用人,但總想招安。
楊 志(青面獸) 楊志賣刀、智取生辰綱 精明能幹、粗暴蠻橫

D. 有學者認為水滸英雄的悲劇結局是宋江經過各種思想雜糅之後所承載的矛盾之必然結果你同意這個觀點為什麼

這個所謂的來學者是什麼學者啊源?騙子啊?氣功大師類的?還學者,你真要按書上寫的,那就不可能招安,都那麼強了,直接把朝廷推翻了就完了么?還有法術,還不是幻術,那108還都是神仙下凡,天上還有神仙,這些東西根本就是演義小說,還學者,第一回聽說?四大名著裡面有研究紅樓夢的,有研究三國演義的,從沒聽說過還研究水滸傳的,他咋不去研究西遊記呢?

E. 有哪些著名學者研究過水滸傳

明代 李贄,字卓吾,思想家。清代 金聖嘆 文藝批評家。現當代 藍翎、李希凡

F. 對《水滸傳》比較有研究的學者

清朝人,金聖嘆

G. 鄭振鐸先生在他的《中國文學研究》中曾以一條弧線表示《水滸傳》的結構。這條弧線以什麼為起點,

在《中國文學研究》以一條弧線表示《水滸傳》的結構.它以《誤走妖魔》為起點……至《魂聚蓼兒》降至終點
林沖水寨大並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
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莊子》,《離騷》,《水滸傳》

H. 水滸傳中讓我們學到了什麼知識

讀了《水滸傳》一書,使我學到了很多知識。首先,讀了這本書,使我了解到了宋朝人的生活狀況。其次,這本書中有大量的精彩的古詩詞。第三作者對人物的刻畫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第四作者的布局謀篇也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先給人物立小傳,然後這些人物又集中到一起進行描寫。

I. 水滸學的版本考證

這是針對《水滸傳抄》這部成書於元朝到明朝間的長篇小說的基礎性研究。由於《水滸傳》並非一人所作,創作時間也跨越了數百年,再加上流傳過程中的修改、散佚,能見到的《水滸傳》小說出現了大量從情節到文字到思想傾向都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版本,其中根據文字敘事的精細程度,主要分有「簡本」和「繁本」兩個系統。而根據情節結構,又可劃分為大聚義前(內又可以再細分)、大聚義至招安、征遼、征田虎王慶、征方臘至結局這幾個明顯不是一個時期內完成的部分。版本研究的「終極目標」是尋找出最早的「祖本」,盡管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通過發掘遺失的較早版本以及比較各種版本之間的先後次序,能夠為《水滸傳》的早期面貌和成書時間、成書過程以及主題變化提供極為重要的資料。

J. 水滸傳 研究性學習

http://www.eywe.com/wenxueyue/shz/index.html

閱讀全文

與水滸學的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