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常說的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是不是股息和紅利的分配那麼股息和紅利有什麼區別嗎
是啊,股息和抄紅利合稱為股利,原理上股息分配在前紅利分配在後,股息是上市公司分配給優先股股東的約定盈利,而紅利則是在分配完股息後剩餘利潤的再次分配。這是對利潤的非配順序:(1)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
(2)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
(3)提取公益金。
(4)提取任意公積金。
(5)支付優先股股息。
(6)支付普通股股息。
這樣你可以算算自己是怎樣獲得股利的
❷ 上市公司發放股票股利可能導致的結果有()
ACDE
發放股票股利的會計分錄為:
借:利潤分配內-轉作股本的股利
貸:股本
借:利潤分配-未分容配利潤
貸:利潤分配-轉作股本的股利
所以導致未分配利潤減少,而股本增加,,股東權益結構發生變化,總額並不變化。由於股本增加,未分配利潤減少,所以每股利潤下降
❸ 我想知道我國近五年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案的數據統計
2004年有232家上市公司不分配,所佔比例為20%,達到近年最低水平;2005年不分配的公司的絕對數和比例大幅上升,數量為444家,比重為36.27%;2006年不分配的公司的絕對數和比例又大幅上升,數量為636家比重為50.19%;2007年,股市獲得了少有的豐收,高比例派送成為新看點,但仍然有62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不分配預案,比例達上市公司總數的46.57%,2008年不分配上市公司數量為609家比重為42.32%,2009年不分配上市公司數量為677家比重為39.41%,鐵公雞」公司在2009年度不乏少數,在2010年兩市2108家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中,1362家公司推出分紅方案,佔比為64.73%,也就是說,有746家上市公司去年不分紅。(見表1)
表1 2003~2010年不分配股利上市公司比重(%)
年 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上市公司總數 1088 1160 1224 1267 1340 1439 1718 2108
不分配公司數 393 232 444 636 624 609 677 746
不分配公司比重 36.12 20.00 36.27 50.19 46.57 42.32 39.41 35.39
數據來源:中證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整理數據
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2003年前的股利支付率一直低於 40%,2004年證監會新政策的出台,使這一情況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雖然 2004 年和 2005 年低於40%,但是近 7年的平均值已經達到40%,取得了可觀的變化,(見表2)。而美國在1970-1992年間,所有公司的稅後利潤中大約有50%~70%作為股利發放給股東,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公司股利支付比率相對較低。
表2 上市公司2003~2009年股利支付率(%)
年 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平均
股利支付率 47.43 35.3 32.76 41.78 42.30 43.48 36.00 40
❹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具體情況可以在年報哪裡找到
1.企業派現、送股、轉增的時候會發布分紅派息實施公告,或利潤分配專實施公告,雖屬然公告的名稱不統一,但是一定會有這個公告,你在公司網站上,或者和訊網上輸入公司代碼--查公司新聞-查公告全文,裡面一定有股利的實施公告。從公告裡面可以查公司派現、送股、轉增多少。
2.年報裡面也會找到分紅信息,看報表附註,「合並會計報表主要項目注釋」,裡面未分配利潤,股本,資本公積這幾項,裡面有詳細說明,可以看到當年公司分紅情況。
❺ 上市公司分紅是怎麼分的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當年有盈利了,就可以分紅。盈利多的公司分紅就多,盈利少的公司分紅就少。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並非公司有盈利就一定會分紅。如果上市公司要分紅,會提前公告的。大家及時留意一下股票公告就可以了。股票分紅會自動到賬,但具體到賬時間要看實際情況。股票分紅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發錢,俗稱為派息,一種是發股票,俗稱送股。至於要採取哪種方式,那就得看上市公司的決定。根據《公司法》規定,公司繳納所得稅後的利潤,應按照彌補虧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提取公益金、支付優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餘公積金、支付普通股股利的順序進行分配。公司彌補虧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和公益金前,不得分配股利。公司的公積金用於彌補公司的虧損,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或者轉為公司資本。公司提取的公益金用於本公司職工的集體福利。如公司當年無利潤,一般不得分紅。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條 公司分配當年稅後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公司法定公積金累計額為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在依照前款規定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 公司從稅後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後,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還可以從稅後利潤中提取任意公積金。 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後所余稅後利潤,有限責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規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違反前款規定,在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股東必須將違反規定分配的利潤退還公司。 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潤
❻ 怎麼查我國所有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情況的信息
可以到東方財富網站查看年報和半年報列表,年報里多一點,半年報里相對少一點
❼ 上市公司為什麼要進行股利分配
1.上市公司的高層一般是抄該公司的控股或大股東,他們沒錢花當然是分紅好啊!
2.為敦促上市公司分紅回報投資者,證監會力推新規。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徵求意見稿)》。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發行新股必須符合「最近三年以現金或股票方式累計分紅不少於最近三年年均可分配利潤的三成」。可見分紅是為了更好地圈錢、融資。
3.這也是理所應當的,回饋投資者。你想想:把錢放在銀行還有利息,把錢放在公司什麼都沒有誰願意干,毫不客氣的說,茅台的股利A股最高了,都不如把錢存在銀行劃算。
4.給投資者一個信號,俺家的公司好著呢!樹立公司形象,給投資者信心,穩定股票價格,你想公司股票整天七上八下的,跟過山車似的,誰敢買。
當然,也有一些騙人的股利政策,什麼資本公積轉增,就是會計科目之間的轉換。
❽ 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取得哪些成績
一、股利分配的特點
按照從歷史到現實的時間發展順序對中國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進行考察,我們不難發現,中國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特點:①股利分配形式多樣化。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主要有現金分紅、送紅股、轉增股本三種方式,但在此基礎上又派生出將派現、送股與轉增相結合的多種分配方式,再加上配股,使我國上市公司的分配方案顯得更為復雜。②不分配的公司多。股票是一種高風險的金融資產,給投資者超過儲蓄收益率的較高的投資回報,是上市公司的責任。但是,中國的上市公司很多缺乏這種應有的責任感,每到公布年報時,一些上市公司漫不經心地用「暫不分配」就把投資者輕易地打發了,使投資者對股利回報的熱望成為泡影。③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由於沒有把投資者的利益置於應有的位置上,我國多數上市公司沒有明晰的股利政策目標,在股利政策的制訂和實施上缺乏長遠打算,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④上市公司股票股利分配較多,在股利分配中占重要地位。很多上市公司選擇了送紅股的分配方式,這也構成中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一大特色。雖然從整體來說,選擇現金分紅的公司要多於股票分紅的公司,但從股利金額來看,相對而言,現金股利的分配率較低,股票股利的分配率較高。⑤股利分配往往與再融資行為相關聯。我國上市公司上市後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再融資的主要渠道是實施配股,加之證監會對配股資格有較為嚴格的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
二、影響上市公司分配行為的因素
影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為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
1.盈利和現金流量。上市公司業績下滑是造成分紅政策不穩定的重要原因,利潤的大幅下滑自然制約了分紅的實施。在業績滑坡造成可分配利潤減少而難以實施分紅的同時,現金不足也成為不分配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支付現金股利,上市公司會有一筆支出,因此只有在公司現金充裕、短期償債能力不成問題的情況下,才會發放現金股利。一些公司雖然每股盈利尚可,但若仔細分析其財務數據,就會發現應收款占資產的一大部分,每股現金流量為負數,想派發紅利也是有心無力。
2.企業規模與股權結構。一般來說,公司股本規模越大,股本擴張空間也就越小,傾向於以現金股利的形式支付股利,從而派現的比例大,送股的比例小。小盤股股本擴張能力強,主要以送股的形式發放股利,股利支付率就越低。股權結構集中的公司傾向於低股利支付,股權結構分散的公司傾向於高股利支付。此外,不同股權結構的公司的股利分配也有一定差異,國有股、法人股控股比例較大的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較低,內部人控制效應較強,並且國有股權比例大的上市公司相對於非國有上市公司放棄股利分配的可能性更大。
根據現代股利政策理論,股東們(包括大股東)為了降低代理問題所帶來的風險,往往具有較強的促使上市公司以現金方式分紅的意願。因此,大股東應是最願意獲得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了。但是,在我國證券市場上,由於一些上市公司發行上市後,大股東甚至地方政府等利益方通過各種可能的手段從上市公司獲取好處、套取現金,大股東實際上用從證券市場直接「圈錢」的方式,替代了合法地通過分紅的方式從上市公司取得現金。這也是為什麼國有股、法人股控股比例大的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較低甚至不分配的原因。
3.投資者偏好。在我國,證券投資者偏愛送紅股而不喜歡現金股利,這其實是中國股市不成熟的產物。首先,上市公司很難以現金分紅的方式滿足在二級市場上高價購進其股票的投資者的收益要求。由於佔大比例的國家股、法人股不能流通,其轉讓價格自然要低,而二級市場投資者所購買的股票價格一般要高於法人股價格幾倍甚至幾十倍。在這種情況下,按照一般的分紅比例,二級市場投資者所獲得的股息收益率就遠遠低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而以送紅股的方式分配,雖然只是對股東權益的稀釋,但是,送紅股後,若股價能高於除權基準價,走出填權行情,投資者在二級市場的獲利空間就比派現得到的要多。即使除權後沒有填權行情,但按我國現行會計制度,送紅股是以股票面值計入資本的,而一般來說,送股後每股凈資產仍超過每股面值。所以對股東來說,送股即是以低於每股凈資產的價格獲得了股票,由此形成了上市公司對股東在分配上一般採取股息率畸低或送股方式分配的局面。
4.適應政策法規的需要。上市公司為適應管理層的政策法規,特別是有關配股資格的規定,而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分配行為,如前幾年的「10%」現象。在2000年年末,為了規范上市公司的配股行為,證監會提出會考慮把現金分紅作為上市公司再籌資的必要條件。不少公司聞風而動,以防踏空政策,一改鐵公雞一毛不拔的做法,開始對投資者派現,這也是導致2000年年報公布後不分配公司減少的最主要原因。
三、現行股利分配行為的後果
1.對市場的負面影響。在成熟的資本市場條件下,股票的市場價格是以股票的內在價值為軸心上下波動的。股票的內在價值,又以公司的經營業績和成長性為依據,而公司的股利政策,則是衡量公司經營業績及其成長性的一個重要尺度。在西方發達國家,股利政策的差異是反映公司質地差異的極有價值的信號,但中國的情況卻並非如此。盡管一些學者通過實證分析表明了「股利相關論」對中國的上市公司同樣適用,但這種相關論更多地表現為股票股利與股價的正相關和現金股利與股價的負相關關系。一些連續派現且股利支付率較高的公司,股價表現平平,股票長時間遭到市場的冷落。相比之下,一些大比例送股的公司,在送股消息出台前或出台後股價卻大幅度攀升。上述狀況的存在,違背了市場自然的和本來的邏輯,扭曲了股利政策與股價決定之間的關系,導致股價嚴重失真。
2.對投資者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是損害了投資者利益,使投資者承擔的投資風險與所獲投資收益嚴重不對稱;二是不利於投資者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投資者在企盼現金股利而不可得的情況下,只能通過股票的頻繁換手獲取短期價差以實現資本利得,而不規范的市場又在很大程度上使投資者的這一願望能夠得到滿足。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不規范的股利政策對投資者投機行為的生成難辭其咎。
3.對上市公司自身的負面影響。大量的上市公司熱衷於送紅股,不僅導致股本規模急劇擴張,原有股東利益被高度稀釋,而且使公司業績大幅度下滑,嚴重損害了公司的市場形象。一般說來,股利政策規范的公司,其行為也必然是規范的。但中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與股價之間被扭曲的關系,對規范運作的公司卻是一種褻瀆和打擊,而對不規范的公司在客觀上則起到了某種刺激和鼓勵作用。這破壞了市場公信力,使市場無法形成客觀、公正的公司價值評價機制,並有可能因此動搖規范公司的分配理念,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
四、相關對策
(一)加快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優化工作。由國有股佔主導地位的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是上市公司非理性股利政策形成的制度基礎。我們應盡快推出國有股減持的改革措施,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消除導致上市公司非理性股利政策形成的制度性缺陷,使投資者能夠參與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
(二)強化對上市公司的教育與監管。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石,而股利政策的理性化程度,則是衡量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標志。從這個意義上說,對上市公司的教育似乎比對投資者的教育更為重要。應使上市公司深刻認識培育投資者分配回報機制,對從源頭上防範和降低市場風險,引導投資者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促進市場發展的重要性,從而增強給投資者回報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三)加強監管力度,制定有關規范。一些國家通過立法形式強制要求上市公司派現,這種做法對約束公司「內部人」行為,降低代理成本,保護投資者利益,效果相當明顯。中國應該借鑒這種做法,進行這方面的立法,通過帶有強制約束力的法律制度規則,迫使公司善待股東,引導公司逐步實現股利政策的理性化。
(四)引進國外的先進做法為我所用。比如,股票回購作為一種股利分配形式,具有現金股利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公司股本擴張過快使業績嚴重下降時,通過股票回購可達到縮小股本、改善業績的目的。當然,公司實行股票回購,有可能帶來刺激市場投機,引致股價波動的負面影響。但只要制定相應的監管規則,實施嚴格監管,完全可以把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應配合對上市公司經理層實行股票期權制度,考慮允許上市公司進行股票回購。另外,可考慮開征資本利得稅,運用稅收的影響,打擊投機,鼓勵投資者長期持股,使股利收益與資本利得之間稅收均衡。
參考文獻:
[1]呂長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1999,(12)。
[2]魏剛。中國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1998,(6)。
❾ 關於上市公司分配股利個數的統計數據
這個你自己看著辦嘍,反正現在國內2個證券市場2188隻證券,上市公司1602家,如果你一隻一隻股票的去看,估計要弄一周,光找數據,最好是搜一下網上有沒有別人已經統計出來了的,現在時間還不到,到4月30日後,應該分紅政策都出來了,你可以看下證監會網站、證券業協會網站,還有巨潮,http://www.csrc.gov.cn/n575458/index.html
http://www.sac.net.cn/newcn/home/forward.jsp?cateid=81183689256100
http://www.cninfo.com.cn/default.htm
這幾個網站上可能會有統計數據,但是可能沒這么快的
❿ 中國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形式都是哪些啊
一、剩餘股利政策
1、分配方案的確定
股利分配與公司的資本結構相關,而資本結構又是由投資所需資金構成的,因此實際上股利政策要受到投資機會及其資本成本的雙重影響。
剩餘股利政策就是在公司有著良好的投資機會時,根據一定的目標資本結構(最佳資本結構),測算出投資所需的權益資本,先從盈餘當中留用,然後將剩餘的盈餘作為股利予以分配。
採用剩餘股利政策時,應遵循四個步驟:
(1)設定目標資本結構,即確定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的比率,在此資本結構下,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將達到最低水平;
(2)確定目標資本結構下投資所需的股東權益數額;
(3)最大限度地使用保留盈餘來滿足投資方案所需的權益資本數額;
(4)投資方案所需權益資本已經滿足後若有剩餘盈餘,再將其作為股利發放給股東。
2、採用本政策的理由
奉行剩餘股利政策,意味著公司只將剩餘的盈餘用於發放股利。這樣做的根本理由是為了保持理想的資本結構,使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最低。
二、固定或持續增長股利政策
1、分配方案的確定
這一股利政策是將每年發放的股利固定在某一相對穩定的水平上並在較長的時期內不變,只有當公司認為未來盈餘會顯著地、不可逆轉地增長時,才提高年度的股利發放額。
2、採用本政策的理由
固定或持續增長股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出現由於經營不善而削減股利的情況。採用這種股利政策的理由在於:
(1)穩定的股利向市場傳遞著公司正常發展的信息,有利於樹立公司良好形象,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穩定股票的價格。
(2)穩定的股利額有利於投資者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特別是對那些對股利有著很高依賴性的股東更是如此。而股利忽高忽低的股票,則不會受這些股東的歡迎,股票價格會因此而下降。
(3)穩定的 股利政策可能會不符合剩餘股利理論,但考慮到股票市場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股東的心理狀態和其他要求,因此為了使股利維持在穩定的水平上,即使推遲某些投資方案或者暫時偏離目標資本結構,也可能要比降低股利或降低股利增長率更為有利。
該股利政策的缺點在於股利的支付與盈餘相脫節。當盈餘較低時仍要支付固定的股利,這可能導致資金短缺,財務狀況惡化;同時不能像剩餘股利政策那樣保持較低的資本成本。
三、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1、分配方案的確定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公司確定一個股利占盈餘的比率,長期按此比率支付股利的政策。在這一股利政策下,每年股利額隨公司經營的好壞而上下波動,獲得較多盈餘的年份股利額高,獲得盈餘少的年份股利額就低。
2、採用本政策的理由
主張實行固定股利支付率的人認為,這樣做能使股利與公司盈餘緊密地配合,以體現多贏多分、少盈少分、無盈不分的原則,才算真正公平地對待了每一位股東。但是,在這種政策下各年的股利變動較大,極易造成公司不穩定的感覺,對於穩定股票價格不利。
四、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政策
1、分配方案的確定
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政策,是公司一般情況下每年只支付固定的、數額較低的股利,在盈餘多的年份,再根據實際情況向股東發放額外股利。但額外股利並不固定化,不意味著公司永久地提高了規定的股利率。
2、採用本政策的理由
(1)這種股利政策使公司具有較大的靈活性。當公司盈餘較少或投資需用較多資金時,可維持設定的較低但正常的股利,股東不會有股利跌落感;而當盈餘有較大幅度增加時,則可適度增發股利,把經濟繁榮的部分利益分配給股東,使他們增強對公司的信心,這有利於穩定股票的價格。
(2)這種股利政策可使那些依靠股利度日的股東每年至少可以得到雖然較低但比較穩定的股利收入,從而吸引住這部分股東。
(10)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成果是什麼擴展閱讀
股利分配政策制定的影響因素
一、法律限制
1、資本保全的限制
規定公司不能用資本(包括股本和資本公積)發放股利。股利的支付不能減少法定資本,如果一個公司的資本已經減少或因支付股利而引起資本減少,則不能支付股利。
2、企業積累的限制
為了制約公司支付股利的任意性,按照法律規定,公司稅後利潤必須先提取法定公積金。此外還鼓勵公司提取任意公積金,只有當提取的法定公積金達到注冊資本的50%時,才可以不再提取。提取法定公積金後的利潤凈額才可以用於支付股利。
3、凈利潤的限制
規定公司年度累計凈利潤必須為正數時才可發放股利,以前年度虧損足額彌補。
4、超額累積利潤的限制
由於股東接受股利繳納的所得稅高於其進行股票交易的資本利得稅,於是很多國家規定公司不得超額累積利潤,一旦公司的保留盈餘超過法律認可的水平,將被加征額外稅額。我國法律對公司累積利潤尚未作出限制性規定。
5、無力償付的限制
基於對債權人的利益保護,如果一個公司已經無力償付負債,或股利支付會導致公司失去償債能力,則不能支付股利。
二、股東因素
1、穩定的收入和避稅
一些股東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股利,他們往往要求公司支付穩定的股利。他們認為通過保留盈餘引起股價上漲而獲得資本利得是有風險的。若公司留存較多的利潤,將受到這部分股東的反對。
2、控制權的稀釋
公司支付較高的股利,就會導致留存盈餘減少,這又意味著將來發行新股的可能性加大,而發行新股必然稀釋公司的控制權,這是公司擁有控制權的股東們所不願看到的局面。因此,若他們拿不出更多的資金購買新股,寧肯不分配股利。
三、公司因素
1、盈餘的穩定性
公司是否能獲得長期穩定的盈餘,是其股利決策的重要基礎。盈餘相對穩定的公司相對於盈餘相對不穩定的公司而言具有較高的股利支付能力,因為盈餘穩定的公司對保持較高股利支付率更有信心。
2、資產的流動性
較多地支付現金股利會減少公司的現金持有量,使資產的流動性降低;而保持一定的資產流動性,是公司經營所必需的。
3、舉債能力
具有較強舉債能力(與公司資產的流動性有關)的公司因為能夠及時地籌措到所需的現金,有可能採取高股利政策;而舉債能力弱的公司則不得不多滯留盈餘,因而往往採取低股利政策。
4、投資機會
有著良好投資機會的公司,需要有強大的資金支持,因而往往少發放股利,將大部分盈餘用於投資。缺乏良好投資機會的公司,保留大量現金會造成資金的閑置,於是傾向於支付較高的股利。正因為如此,處於成長中的公司多採取低股利政策;處於經營收縮中的公司多採取高股利政策。
5、資本成本
與發行新股相比,保留盈餘不需花費籌資費用,是一種比較經濟的籌資渠道。所以,從資本成本考慮,如果公司有擴大資金的需要,也應當採取低股利政策。
6、債務需要
具有較高債務償還需要的公司,可以通過舉借新債、發行新股籌集資金償還債務,也可直接用經營積累償還債務。如果公司認為後者適當的話(比如,前者資本成本高或受其他限制難以進入資本市場),將會減少股利的支付。
四、其他限制
1、債務合同約束
公司的債務合同,特別是長期債務合同,往往有限制公司現金支付程度的條款,這使公司只得採取低股利政策。
2、通貨膨脹
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公司折舊基金的購買力水平下降,會導致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源重置固定資產。這時盈餘會被當作彌補折舊基金購買力水平下降的資金來源,因此在通貨膨脹時期公司股利政策往往偏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