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勞動法規定的企業轉讓或者停業老員工補助方面的信息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
(一)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二)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三)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2. 公司以單位掛牌轉讓為理由辭退員工不按勞動法補償
這個可以到相關部門去投訴,因為有規定的不管公司以什麼名義都不能拖欠農民工的工資的,一定要得到補償的,
3. 公司轉讓,老員工能得到補償嗎
公司轉讓,老員工被辭退,可以得到補償。
補償的標准為每工作一年,可以得到本人一個月工資的補償,補償的最高年限為十二年。
如果距退休不到十年,依法是不能辭退老員工的。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3)單位轉讓員工怎麼辦擴展閱讀:
應支付情形
勞動合同法第46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第一章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2.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3.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4.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但由用人單位首先提出解除協議的,應當支付經濟補償。較勞動法的規定,本項經濟補償范圍有所縮小。勞動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在勞動合同法制定過程中,考慮到有的情況下,勞動者主動跳槽,與用人單位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此時勞動者一般不會失業,或者對失業早有準備,如果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不太合理,因此對協商解除情形下,給予經濟補償的條件作了一定限制。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條【無過失性辭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3.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一條【經濟性裁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1、勞動合同期滿時,用人單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且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不支付經濟補償;
2、如果用人單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但降低勞動合同約定條件,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3、如果用人單位不同意續訂,無論勞動者是否同意續訂,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注意: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終止時的經濟補償、工傷職工的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勞務派遣中的經濟補償,都是要給付的。請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規定,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勞動合同終止。第四十四條第五項規定,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勞動合同終止。
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破產清償順序中第一項為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
用人單位因為有違法行為而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時,勞動者是無辜的,其權益應該受到保護。勞動合同終止時,用人單位應該支付經濟補償。較勞動法的規定,本項規定是增加的規定。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有些法律、行政法規中有關於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如《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暫行規定》規定,國營企業的老職工在勞動合同期滿與企業終止勞動關系後可以領取相當於經濟補償的有關生活補助費。
盡管《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暫行規定》於2001年被廢止,但2001年之前參加工作的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後,仍可以領取工作之日起至2001年的生活補助費。
4. 認定工傷中單位轉讓咋辦!可以到單位鬧嗎·
公司轉讓,由承繼單位(新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不影響工傷職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內
《勞動容合同法》
第三十三條 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工傷保險條例》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分立、合並、轉讓的,承繼單位應當承擔原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責任;原用人單位已經參加工傷保險的,承繼單位應當到當地經辦機構辦理工傷保險變更登記。
用人單位實行承包經營的,工傷保險責任由職工勞動關系所在單位承擔。
職工被借調期間受到工傷事故傷害的,由原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但原用人單位與借調單位可以約定補償辦法。
企業破產的,在破產清算時依法撥付應當由單位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費用。
5. 單位的房子,轉讓給員工。財務怎麼處理,需交哪些稅,稅率多少(註:轉讓已滿5年)
公司房屋轉讓給個人所有的行為是「二手房」轉讓,按「銷售不動產」做賬務處理:
銷售不動產的賬務處理:
①收取轉讓款:
借:銀行存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②結轉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科目金額: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③計提相關稅費: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應交城市維護建設稅
-應交教育費附加
-應交地方教育附加
④結轉固定資產清理賬戶的余額: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營業外收入-處理固定資產凈收益
或
借:營業外支出-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
貸:固定資產清理
銷售不動產,產生的稅有契稅、印花稅、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增值稅。
1 、契稅 契稅的納稅義務人是買受人(買方)。計算公式為:應納契稅稅額=本次房屋轉讓成交價×適用稅率
2、印花稅 印花稅的納稅義務人是買賣雙方。計算公式為:應納印花稅稅額=本次房屋轉讓成交價×適用稅率。這里的適用稅率為萬分之五,這是按「產權轉移書據」徵收的。
3、企業所得稅 應納企業所得稅稅額=(本次房屋轉讓成交價-房屋原值-合理費用)×25%
4、營業稅及附征 單位和個人出售「二手房」應按「銷售不動產」稅目徵收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是分別按照營業稅額的7%、3%、2%徵收的
5、土地增值稅 土地增值稅是對轉讓房地產取得的增值額按照規定的稅率徵收的。增值額=本次房屋轉讓成交價 -扣除項目金額。扣除項目金額由評估價格和其他扣除項目組成。 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未超過100%的:土地增值稅稅額=增值額×40%-扣除項目金額×5% ;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未超過200%的:土地增值稅稅額=增值額×50%-扣除項目金額×15%;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 :土地增值稅稅額=增值額×60%-扣除項目金額×35%
6. 企業轉讓把員工一起轉讓後,員工不想干能否獲得經濟賠償
具體的規定如下:
1、根據第三十四條的規定用人單位發生合並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專勞動合同屬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為你參保,你可以要求單位補繳,原單位轉讓的,由轉讓後的單位補繳;2、原勞動合同繼續履行,如果用人單位的行為損害員工的合法權益的,無論有沒有做滿十年,都可以要求用人單位給予賠償;
3、根據勞動法的立法精神,旨在構建穩定的勞動關系。如果企業轉讓後,你們的工作內容、崗位、工資、工作時間、工作地點等發生了變更,你們就可以要求解除勞動合同,並按規定獲得補償。
因此,如果你想獲得經濟賠償,你辭職的理由必須存在上述第三條中的情況中,否則很難受償。祝一切順利!
7. 單位轉讓給別人老闆了,我們員工也直接轉讓過去了,工資能降低嗎
給你來個方法,降低積極性。本源來一天能完成的工作兩天做,或者干退托著。要是領導怪罪下來你就說你們主管讓我們留著先的,他說不著急。或者不要明顯怪罪他,你就推脫說這方案比較難優化,哪裡哪裡不好做,花時間多。這樣院長也懂的,怪罪下來主管才是他要找的責任人,而不是直接找你們。久而久之如何還用政策壓你們,或者比你們走,你們就死皮賴臉的不走,工作又不做。找你們談話你們就直說,原來5000的工資也是干那麼多,現在3000也是干那麼多,而且XX主管又給你們工作造成障礙,本來優化好的他又不認可,所以工作效率才那麼低的
8. 公司將一部分業務出售給了另一家公司,所有人員也會轉到新公司,原公司需要給員工補償嗎
如果員工同意轉入新公司就不需要補償。如不同意的話雙方協商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員工可以要求經濟補償。
感覺《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四條用人單位發生合並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
第三十五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8)單位轉讓員工怎麼辦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9. 企業轉讓員工不願意去新的單位怎麼辦
具體如下:
《公司法》規定企業轉讓後原企業員工可以繼續留任,也可以選擇離職;
員工可以寫申請,說明原因;
也可以申請換崗位,繼續在新企業工作。
10. 用人單位在沒有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將員工轉讓給第三方,應該怎樣賠償。
這種您是可以拒絕抄的。襲現在公司已經解除勞動合同了了嗎?您是可以要求賠償的!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