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圖所示,為一閉合水準路線的圖根測量觀測成果,試計算各水準點的高程,並將結果填入表中。
你把自己計算的結果填上,我可以幫你看看對或不對,但是不能越俎代庖,那樣只會害了你。
⑵ 用水準儀測量兩點高差的方法及步驟是什麼
操作方法
01
安置
安置是將儀器安裝在可以伸縮的三腳架上並置於兩觀測點之間。首先打開三腳架並使高度適中,用目估法使架頭大致水平並檢查腳架是否牢固,然後打開儀器箱,用連接螺旋將水準儀器連接在三腳架上。
02
粗平
粗平是使儀器的視線粗略水平,利用腳螺旋置圓水準氣泡居於圓指標圈之中。具體方法:用儀器練習。在整平過程中,氣泡移動的方向與大拇指運動的方向一致。
03
瞄準
瞄準是用望遠鏡准確地瞄準目標。首先是把望遠鏡對向遠處明亮的背景,轉動目鏡調焦螺旋,使十字絲最清晰。再松開固定螺旋,旋轉望遠鏡,使照門和準星的連接對准水準尺,擰緊固定螺旋。最後轉動物鏡對光螺旋,使水準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絲平面上,再轉動微動螺旋,使水準尺的像靠於十字豎絲的一側。
04
精平
精平是使望遠鏡的視線精確水平。微傾水準儀,在水準管上部裝有一組棱鏡,可將水準管氣泡兩端,折射到鏡管旁的符合水準觀察窗內,若氣泡居中時,氣泡兩端的像將符合成一拋物線型,說明視線水平。若氣泡兩端的像不相符合,說明視線不水平。這時可用右手轉動微傾螺旋使氣泡兩端的像完全符合,儀器便可提供一條水平視線,以滿足水準測量基本原理的要求。注意:氣泡左半部分的移動方向,總與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05
讀數
用十字絲,截讀水準尺上的讀數。水準儀多是倒像望遠鏡,讀數時應由上而下進行。先估讀毫米級讀數,後報出全部讀數。注意,水準儀使用步驟一定要按上面順序進行,不能顛倒,特別是讀數前的符合水泡調整,一定要在讀數前進行。
06
注意:
1.水準儀是精密的光學儀器,正確合理使用和保管對儀器精度和壽命有很大的作用;
2.避免陽光直曬,不許可證隨便拆卸儀器;
3.儀器有故障,由熟悉儀器結構者或修理部修理;
4.每個微調都應輕輕轉動,不要用力過大。鏡片、光學片不準用手觸片;
5.每次使用完後,應對儀器擦乾凈,保持乾燥。一,觀測順序:
1,掌握四等水準測量觀測、記錄計算
2,掌握水準測量閉合差調整及求待定點高程
二,計劃與設備:
1,實驗數安排3實驗組由4 ~ 5組
2,實驗設備每組水準儀台水準尺2根尺墊2記錄板1塊測傘13.實驗場選擇條閉合水準路線間設置三堅固點A、B、C作水準點A點已知高程點假定高程10.000m 由A點發測定B、C點高程並測A點組閉合水準路線閉合差進行調整求待定點高程記錄計算實驗報告八每交份實驗報告
三、步驟:
1,已知點A發固定點A、B、C間設置若干轉點
2,每測站觀測程序:
(1)視黑面尺水準器氣泡居讀、、絲讀數
(2)前視黑面尺水準器氣泡居讀、、絲讀數
(3)前視紅面尺水準器氣泡居讀絲讀數
(4)視紅面尺水準器氣泡居讀絲讀數3.每測站各讀數按四等水準表格記錄
計算校核計算要求:
(1)視線≤100m
(2)前、視距差d ≤±5m
(3)紅、黑面讀數差≤±3mm
(4)h黑—h紅≤±5mm
(5)視距差累計值∑d ≤±10m
四、注意事項
1,每測站觀測完畢要立即進行計算校核符合要求搬站否則需要重測
2,本站∑d接近10m 站要調整前、視距使減少超5m 展開@_@水準儀使用操作基本程序安置儀器,粗略整平,瞄準水準尺讀數
方法與步驟:
1,水準儀的認識 DS3水準儀的外形和主要部件的名稱,應了解其作用及使用方法
2,安置腳架時,應使架頭大致水平,對泥土地面,應將三腳架的腳尖踩入土中,以防儀器下 沉,
3,對水泥地面,要採取防滑措施,
4,對傾斜地面,應將三腳架的一個腳安放在高處,另兩只腳安置在低處,
5,對於倒像望遠鏡,則是從上往下數。
(2)閉合水準路線成果計算表擴展閱讀
水準測量外業式作結束後,要檢查手簿,再計算各點間的高差。經檢核無誤後,才能進行計算和調整高差閉合差。最後計算各點的高程。附合水準路線閉合差的計算和調整 ,附合水準路線成果計算。
1,高差閉合差的計算高差閉合差可用來衡量測量成果的精度,等外水準測量的高差閉合差容許值。
2,閉合差的調整,在同一條水準路線上,假設觀測條件是相同的,可認為各站產生的誤差機會是相同的,故閉合差的調整按與測站數(或距離)成正比反符號分配的原則進行。
⑶ 關於水準路線成果計算表其中的高差改正數.高差閉合差. 怎麼計算
先解釋「高差改正數」:
在同一條水準路線上,使用相同的儀器相同的測量方法,可以認內為各容測站誤差的機會是均等的
因此,高差閉合差可按測站數n1(或按距離L1)反號成正比例分配到各測段的高差中的數,就叫高差改正數
即:νi=-fh/∑n*n i或 νi=-fh/∑n*Li
再介紹怎麼計算高差閉合差:
水準路線終端的水準點高程「已知值」,與 由起始水準點「已知高程和所有測站高差之和」得到的推算值之間的差值。
簡單說,每次測高程都是H2=H1+(h後視-h前視)
n次觀測就有n個h後視-h前視
那麼(H2-H1) - ∑(h後視-h前視)就是高差閉合差
⑷ 關於水準路線成果計算表其中的高差改正數.高差閉合差. 怎麼計算
先解釋「高差改正數」:
在同一條水準路線上,使用相同的儀器相同的測量方專法,可以認為各測站誤差的機屬會是均等的
因此,高差閉合差可按測站數n1(或按距離L1)反號成正比例分配到各測段的高差中的數,就叫高差改正數
即:νi=-fh/∑n*n
i或
νi=-fh/∑n*Li
再介紹怎麼計算高差閉合差:
水準路線終端的水準點高程「已知值」,與
由起始水準點「已知高程和所有測站高差之和」得到的推算值之間的差值。
簡單說,每次測高程都是H2=H1+(h後視-h前視)
n次觀測就有n個h後視-h前視
那麼(H2-H1)
-
∑(h後視-h前視)就是高差閉合差
⑸ 關於水準路線成果計算表其中的高差改正數.高差閉合差. 怎麼計算
先解釋「高差改正數」:
在同一條水準路線上,使用相同的儀器相同的測量方法,可以認為回各測站誤差的機會是均等答的
因此,高差閉合差可按測站數n1(或按距離L1)反號成正比例分配到各測段的高差中的數,就叫高差改正數
即:νi=-fh/∑n*n
i或
νi=-fh/∑n*Li
再介紹怎麼計算高差閉合差:
水準路線終端的水準點高程「已知值」,與
由起始水準點「已知高程和所有測站高差之和」得到的推算值之間的差值。
簡單說,每次測高程都是H2=H1+(h後視-h前視)
n次觀測就有n個h後視-h前視
那麼(H2-H1)
-
∑(h後視-h前視)就是高差閉合差
⑹ 圖為閉合水準路線 進行內業成果計算
4.2.7-2
式中,MW---高差全中誤差(㎜);
W---附合或環線閉合差(㎜);
L---計算各W時,相應的路線長度(km);
N---附合路線和閉合環的總個數。
3當二、三等水準測量與國家水準點附合時,高山地區除應進行正常位水準面不平行修正外,還應進行其重力異常的歸算修正。
4各等級水準網,應按最小二乘法進行平差並計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
5高程成果的取值,二等水準應精確至0.1mm,三、四、五等水準應精確至1mm。
因為很多數據沒給定,所以內頁沒法給出。具體你可以參看一下測量規范,用excel表格自己編織一份內業成果表。具體詳見【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
⑺ 調整下表中閉合路線等外水準測量觀測成果,試計算QRs各點高程 速度啊,工程測量
表中沒有Q、R、S點水準測量記錄,所以無法計算它們的高程。
⑻ 在word中怎麼畫閉合水準路線測量成果計算表
就用WORD當中下拉菜單里的直線工具畫就可以了,但是畫出的只能是示意圖,畫不了角度什麼的,如果你要准確一點的要用CAD畫好了可以復制到WORD里,這樣列印出來的效果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