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六大以來5年的10大成就是什麼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
十六大以來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
十六大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作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決策。為貫徹十六大精神,中央召開七次全會,分別就深化機構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制定「十一五」規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作出決定和部署,提出並貫徹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推動黨和國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經濟保持平穩快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以上,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財政收入連年顯著增加,物價基本穩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創新型國家建設進展良好,自主創新能力較大提高。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建設成效顯著。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實現。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十五」計劃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進展順利。
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農村綜合改革逐步深化,農業稅、牧業稅、特產稅全部取消,支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國有企業和金融、財稅、投資、價格、科技等領域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宏觀調控繼續改善,政府職能加快轉變。進出口總額大幅增加,實施「走出去」戰略邁出堅實步伐,開放型經濟進入新階段。
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城鄉居民收入較大增加,家庭財產普遍增多。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費結構優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斷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務明顯增強。
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步。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完善,基層民主活力增強。人權事業健康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切實貫徹。行政管理體制、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文化建設開創新局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扎實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成效明顯。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全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
社會建設全面展開。各級各類教育迅速發展,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就業規模日益擴大。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公共衛生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不斷健全,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管理逐步完善,社會大局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加速推進,裁減軍隊員額二十萬任務順利完成,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全面加強,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能力顯著提高。
港澳工作和對台工作進一步加強。香港、澳門保持繁榮穩定,與內地經貿關系更加緊密。兩岸政黨交流成功開啟,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達到新水平。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項外交工作積極開展,同各國的交流合作廣泛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建設性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爭取了良好國際環境。
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扎實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深入進行。理論創新和理論武裝卓有成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重大成果。黨內民主不斷擴大。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特別是幹部教育培訓取得重要進展,人才工作進一步加強,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組織制度創新不斷深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成效明顯。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們的工作與人民的期待還有不小差距,前進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突出的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思想道德建設有待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同新形勢新任務不完全適應,對改革發展穩定一些重大實際問題的調查研究不夠深入;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少數黨員幹部作風不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比較突出,奢侈浪費、消極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繼續認真加以解決。
總起來說,這五年,是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是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顯著提高的五年,是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明顯增強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更加緊密的五年。實踐充分證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來中央作出的各項重大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五年來的成就,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國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愛國人士,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和台灣同胞以及廣大僑胞,向一切關心和支持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各國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② 黨的十六大最重大的歷史貢獻是
確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
③ 當的十六大以後理論創新的最大成果是什麼
創立了科學發展觀
④ 十六大 成就
十三年來的實踐,加深了我們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鄧小平理論是我們的旗幟,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是各項工作的根本指針。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風險,都必須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不動搖。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通過實踐來檢驗和發展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
(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發展是硬道理。必須抓住一切機遇加快發展。發展要有新思路。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證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三)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各方面改革。改革要從實際出發,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循序漸進,注重製度建設和創新。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鞏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保證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
(五)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必須立足中國現實,繼承民族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六)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重要結合點,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七)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人民軍隊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著眼於打得贏、不變質,注重科技強軍,全面推進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確保軍隊永遠忠於黨,忠於社會主義,忠於祖國,忠於人民。
(八)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旗幟,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加強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做好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僑務工作,堅持「一國兩制」方針,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奮斗。
(九)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始終把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按照冷靜觀察、沉著應對的方針和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精神處理國際事務,尊重世界多樣性,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
(十)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斗爭,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團結統一。
以上十條,是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基本經驗。這些經驗,聯系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歸結起來就是,我們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艱辛探索和偉大實踐的必然結論。(新華網北京11月17日電)
⑤ 簡述十六大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成就
這十年,我們緊緊抓住和利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戰勝一系列重大挑戰,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綜合國力競爭空前激烈,我們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發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契機,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前進過程中,我們戰勝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認真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准確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及時提出和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開拓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廣闊空間。二OO八年以後,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發展遭遇嚴重和困難,我們科學判斷、果斷決策,採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回升,積累了有效應對外部經濟風險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經驗。我們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上海世博會,奪取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和在後恢復重建重大勝利,妥善處置一系列重大突發事件。在十分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黨和人民經受住嚴峻考驗,鞏固和發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增強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十年來,我們取得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台階,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人們公認,這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民主不斷健全、文化日益繁榮、社會保持穩定的時期。我們能去取得這樣的歷史性成就,靠的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正確指引,靠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奠定的深厚基礎,靠的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
⑥ 中共16大以來黨和國家取得的重大成就
十六大以來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
十六大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作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決策。為貫徹十六大精神,中央召開七次全會,分別就深化機構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制定「十一五」規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作出決定和部署,提出並貫徹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推動黨和國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經濟保持平穩快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以上,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財政收入連年顯著增加,物價基本穩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創新型國家建設進展良好,自主創新能力較大提高。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建設成效顯著。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實現。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十五」計劃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進展順利。
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農村綜合改革逐步深化,農業稅、牧業稅、特產稅全部取消,支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國有企業和金融、財稅、投資、價格、科技等領域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宏觀調控繼續改善,政府職能加快轉變。進出口總額大幅增加,實施「走出去」戰略邁出堅實步伐,開放型經濟進入新階段。
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城鄉居民收入較大增加,家庭財產普遍增多。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費結構優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斷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務明顯增強。
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步。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完善,基層民主活力增強。人權事業健康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切實貫徹。行政管理體制、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文化建設開創新局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扎實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成效明顯。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全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
社會建設全面展開。各級各類教育迅速發展,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就業規模日益擴大。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公共衛生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不斷健全,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管理逐步完善,社會大局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加速推進,裁減軍隊員額二十萬任務順利完成,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全面加強,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能力顯著提高。
港澳工作和對台工作進一步加強。香港、澳門保持繁榮穩定,與內地經貿關系更加緊密。兩岸政黨交流成功開啟,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達到新水平。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項外交工作積極開展,同各國的交流合作廣泛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建設性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爭取了良好國際環境。
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扎實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深入進行。理論創新和理論武裝卓有成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重大成果。黨內民主不斷擴大。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特別是幹部教育培訓取得重要進展,人才工作進一步加強,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組織制度創新不斷深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成效明顯。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們的工作與人民的期待還有不小差距,前進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突出的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思想道德建設有待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同新形勢新任務不完全適應,對改革發展穩定一些重大實際問題的調查研究不夠深入;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少數黨員幹部作風不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比較突出,奢侈浪費、消極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繼續認真加以解決。
⑦ 十六大以來五年中國經濟社會輝煌成就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一、國民經濟連上新台階,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顯著提升
十六大以來,國際環境波詭雲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肆虐全球;國內非典、雨雪冰凍災害等自然災害和重大挑戰接連不斷,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和宏觀調控的艱巨性空前加劇。面對國內外復雜環境和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砥勵奮進,堅持科學發展,實施正確而有力的宏觀調控,國民經濟實現快速增長。
二、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始終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從「快字當頭」到「好字優先」,我國結構調整不斷邁出新步伐,經濟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
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發展實現新飛躍,經濟發展的基礎和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十六大以來,黨中央不斷加強和完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發展,突出重點,優化布局,夯實發展基礎,破解瓶頸制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發展成績斐然。
農業基礎不斷鞏固和加強。十六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堅持把「三農」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有效克服了自然災害頻發的不利影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特別是取消農業稅、實施農業補貼,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四、對外經濟和對外貿易實現新跨越,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得到進一步拓展
十六大以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全球經濟治理機制深刻變革。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黨中央緊緊抓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機遇,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不斷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努力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我國經濟同世界經濟的互動和依存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空前提高。
五、人民生活持續獲得新改善,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改革和發展的實惠
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民生優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人民生活明顯改善,人民群眾享有的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全體人民切實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六、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突破,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增強
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全面實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
七、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得到空前重視,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十六大以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黨中央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綱要第一次把節能減排列為約束性指標,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⑧ 十六大以來,黨和國家取得了哪些新的重大成就
十六大的主要成就 黨的十六大是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的盛會。十六大報告高屋建瓴,內涵豐富,思想深刻,論述精闢,是歷次黨代會最好的報告之一,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十六大系統總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經驗,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定為新世紀新階段開創新局面的旗幟,是最突出的成果;十六大描繪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藍圖,將掀開黨和國家建設的新篇章;十六大產生的年富力強的中央領導層,是黨興旺發達的生動體現。
⑨ 從十六大到十八大這十年取得了哪些成就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麼
這十年,我們緊緊抓住和利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戰勝一系列重大挑戰,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綜合國力競爭空前激烈,我們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發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契機,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前進過程中,我們戰勝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認真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准確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及時提出和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開拓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廣闊空間.二OO八年以後,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發展遭遇嚴重和困難,我們科學判斷、果斷決策,採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回升,積累了有效應對外部經濟風險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經驗.我們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上海世博會,奪取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和在後恢復重建重大勝利,妥善處置一系列重大突發事件.在十分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黨和人民經受住嚴峻考驗,鞏固和發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增強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十年來,我們取得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台階,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人們公認,這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民主不斷健全、文化日益繁榮、社會保持穩定的時期.我們能去取得這樣的歷史性成就,靠的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正確指引,靠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奠定的深厚基礎,靠的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
⑩ 黨的十六大以後理論創新的最大成果是什麼
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