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近10年的國家成就有哪些
第一,天眼望遠鏡的投入使用;第二,海軍力量的壯大,如航母,055大驅;第三,通信方面,4G建設和5G研究;第四,高鐵建設成就巨大;第五,扶貧脫貧成就顯著;第六,高速公路總里程世界第一等等。
Ⅱ 國家級成果圖
附圖 1-1 海南省農用地分等國家級自然質量等別圖
附圖 1-2 海南省農用地分等國家級利用等別圖
附圖 1-3 海南省農用地分等國家級經濟等別圖
Ⅲ 國家近幾年建設取得的成就
國家近幾年建設取得的成就有:
1、這些年,中國科技有很多燦爛的高光時刻。我們看到了「天鯤」試航、「嫦娥」奔月、「北斗」棋布、「鯤龍」出水、「松科」鑽地;迎來了港珠澳大橋通車、中國南極「第五站」選址奠基;做出了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實現了量子霍爾效應從二維到三維的突破;我們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三評」指揮棒變了、科研人員減負了、科技成果轉化再發「大禮包」。
2、這一年,「張衡」初上天,它能從太空監測地震。2月2日,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它是中國地震立體觀測體系天基觀測平台的首顆衛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首次實現低地球軌道衛星高精度電磁潔凈度控制,彌補了中國天基科學探測領域發展的一大短板。汶川地震10年後,「張衡」衛星讓人們對地震監測有了新的期待。
3、這一年,「松科二井」完井了,入地深度打破亞洲紀錄。5月26日完井的「松科二井」是2014年4月13日開鑽的,最終井深7018米,是亞洲國家實施的最深大陸科學鑽井和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成立22年來實施的最深鑽井。中國科學家創造了深部鑽探技術的4項世界紀錄並取得兩項重大突破。
4、這一年,疏浚利器「天鯤號」首航成功。6月12日,「天鯤號」成功完成為期近4天的海上航行。「天鯤號」是首艘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設計每小時挖泥6000立方米。首次試航成功,標志著「天鯤號」向著成為一艘真正的疏浚利器邁出了關鍵一步。
5、這一年,救災高手「鯤龍」水上首飛成功。10月20日,我國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實現水上成功首飛,而此前它已於2017年底實現陸上成功首飛。AG600可用於大型滅火和水上救援等,填補了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製空白,是與大型運輸機運-20、大型客機C919並稱的我國大飛機家族「三兄弟」之一。
6、這一年,橋界「珠峰」港珠澳大橋通車。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通車,總長約55公里的大橋工程讓珠江入海口兩岸的3個城市只需30分鍾便可以互通。2009年底正式開工建設的港珠澳大橋被英國《衛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因建設周期史上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而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3)國家成果擴展閱讀
60年前新中國的誕生,是中國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也是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偉大勝利。新中國的60年,是中國歷史上改天換地的6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同心同德地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建立起嶄新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迅速改變了舊中國一窮二白的面貌;實行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伴隨新中國前進的歷史腳步,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也進入了新紀元。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人民意氣風發,百業俱興。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倡導「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裡的尖銳武器」。1956年,黨和國家組織制定包括哲學社會科學在內的12年(1956-1967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
Ⅳ 中國取得的新成就有哪些
:①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主要表現在: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現在已躋身於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堅定力量。
②百姓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遷,我國人民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由溫飽到總體上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③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可以直接或間接地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力。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開辟了中國各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時代;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作為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載入了憲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邁出重大步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有效實施,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不斷擴大。
④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公民道德建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推進,文化事業生機盎然,人們精神世界日益豐富,全民族文明素質明顯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顯著增強。
⑤我國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
好就採納啊~
Ⅳ 中國近年來的輝煌成就
截止2019年,中國的輝煌成就:
1、社會主義改造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這一切,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2、堅持改革開放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成功開辟、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3、經受住考驗和挑戰
經受住蘇聯解體、東歐劇變、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和嚴重洪澇災害、2003年「非典」疫病災害、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嚴峻考驗和挑戰。通過持續努力和奮斗,中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發展起來,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開啟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進軍。到本世紀中葉,當我國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時,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5、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陽、秦皇島、青島為協辦城市。香港承辦馬術項目。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有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設302項(28種)運動,共有600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
Ⅵ 十八大以來國家取得了哪些成就
具體介紹如下:
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堅持「五位一體」的發展思路,全面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正確處理各種重大關系,解決各種突出問題,加快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重大成就。
我國的綜合國力已經穩居全球第一陣營。從經濟實力看,2014年我國GDP總量為10.4萬億美元,佔全球比例為13.4%,牢牢占據世界第二位。從產業競爭力看,2014年我國製造業產值佔全球製造業產值份額上升至25%,自2010年起穩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之位。從科技實力看,科技經費投入規模位居世界第二,科技人員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從設施看,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4G網路規模、互聯網用戶規模均位居世界第一。從國際競爭力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自2013年起穩居世界第一位,2014年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首次位居世界第一,對外直接投資規模自2012年起穩居世界第三位。
增長速度領先全球主要經濟體。「十二五」前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0%。總體上看,國際金融危機後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看起來比以前有所放緩,但這是在很高基數上實現的增長,而且是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的增長。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較,我國仍然處於絕對領跑者地位。今年以來,在錯綜復雜的形勢下,上半年我國依然保持了7%的增長速度,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30%。這充分說明,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而不是風險源。
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升級。從要素結構看,由以前主要依靠勞動力數量和資本存量增長來驅動經濟增長,轉變為主要依靠科學技術和人力資本增長來驅動經濟增長。從需求結構看,由以前主要依靠投資需求來拉動經濟增長,轉變為主要依靠消費需求來拉動經濟增長,2014年消費率提高到51.2%,消費需求對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50.2%。從供給結構看,由以前主要依靠第二產業發展來促進經濟增長,轉變為主要依靠服務業發展來促進經濟增長,2014年服務業對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48.9%。
Ⅶ 國家的偉大的成就有哪些
改革開放一共經歷了30幾年
三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猶如彈指一揮間,但其間的無數變化卻對中國更遠的未來有著持續、不絕的影響。而今,當我們回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所走過的路,從社會環境到個人經歷,每一個領域,每一個身在其中的中國人都會為身邊的巨大變化而感慨。撫今追昔,憶及三十年來的履跡,不得不讓我們感慨這30年的風雨兼程。
新中國在剛剛成立之初,在各行各業百廢待興之時,卻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洗禮。在粉碎了「四人幫」之後中國再一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許多人都在彷徨猶豫,不知道中國以後該走怎樣的一條道路。在這個關鍵時刻,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策略。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了活力,她就猶如同一聲春雷驚醒了沉睡著的雄獅,激發了中華民族重又踏上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看看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變化吧:
1.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持續增長。1978年為3624億元,2003年為116694億元。僅這20多年內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近8倍、20年間我國GDP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0%左右,遠遠高於世界其它經濟發達的國家。
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也遠遠高於其他國家。1980年我國年人均379元,2002年一躍為7954元,20年間增長了20多倍。1992年到2003年間平均年遞增9.5%左右,同樣高於其它經濟發達的國家。中國的GDP年均增長9.67%,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3%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與此同時,中國年外匯儲備突破一萬億美元,現已成為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2002年我國國際儲備更達到2864億美元,僅次於日本,居世界第二。
3.成功加入WTO。加入WTO對中國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已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我國將在一個更為穩定和諧的國際環境下,以平等的條件參與國際競爭,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我們人均資源少,但人力資源豐富,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後,在尋求共同利益的基礎上,提高對外依存度,無論從戰略利益還是當前利益出發,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都非常有利。
改革開放不僅使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國民福利得到了實質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國日益融入世界經濟和主流文明之中。
再沒有比使中國13億人口豐衣足食更能夠說明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豐碩成果。30年前人們所期望的「四大件」,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手錶,變化到八九十年代的「冰箱、彩電、洗衣機、錄音機」,而如今,已經過渡到空調、電腦、手機、汽車,這是以前人們連想都想不到的。
可以說30年的改革開放成就舉世矚目。預示著我們正在崛起,中國將一步步走向富強,迎來中國歷史上的空前盛世。三峽工程,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工程;青藏鐵路,世界上建設難度最大的鐵路,我們完成一個又一個壯舉。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幫」以後,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證明了中國敢於在強國面前叫板。98年南方史上罕見的特大洪水、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08年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華兒女都沒有在這些磨難阻擊下低頭!
改革開放的30年,是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的30年!1983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高考制度恢復之初,全國有570萬人參加高考,卻僅錄取27萬名;而到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達到1010萬,錄取新生達567萬名!伴隨著教育規模的發展,更有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據著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30年!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許海峰摘得中國奧運首枚金牌,自此之後,中華體育健兒奮勇爭先:2000年悉尼奧運,中國代表團收獲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績;04年雅典,中國軍團更是將金牌總數擴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08年又舉辦了舉世矚目的奧運會。
30年前,我們曾經自我封閉,曾經計劃分配,曾經落後貧窮。30年後,我們敞開胸懷,願意讓全世界都來看看:一個大國的崛起,一個勤奮善意的民族,一個個每天變化的人們。
停下來,看一看吧。我們已經足夠自信了,所以往昔的匱乏均成為溫馨的回憶;我們已經足夠理性了,所以今日的富足更促使我們不斷改進。
30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巨變,3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我堅信,踏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們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30年!中華民族的崛起,必將讓世界為我們自豪!
Ⅷ 近年中國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1、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指原子彈、導彈、人造衛星。「兩彈」指原子彈和導彈,「一星」指人造衛星。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當時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
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
以身許國,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他們和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廣大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一起。
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2、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
它的發射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2011年11月3日凌晨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時14分)與神舟九號對接成功。
神舟十號飛船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完成自動交會對接。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其歷史使命。
天宮一號整器結構完整,運行軌道仍在持續、密切跟蹤監視之中,平均軌道高度約370公里,而且正以每天100米的速度衰減,預計2018年「受控」墜落,殘骸落入指定海域。
3、神舟四號飛船
「神舟」四號飛船於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按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6天零18小時,環繞地球108圈。飛船在軌運行期間,廣大參試人員在江主席賀電的鼓舞下。
團結協作,精心測控,努力確保飛船安全飛行和回收成功。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統一調度分布在三大洋的四艘「遠望」號航天測量船及各有關地面測控站,對飛船進行了持續跟蹤、測量與控制。
飛船在太空成功地實施了太陽能帆板展開、軌道機動、姿態確定等數百個動作,成功實施變軌,並進行了兩次軌道維持。「神舟」四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正樣無人飛船。
除沒有載人外,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一致。在這次飛行中,載人航天應用系統、航天員系統、飛船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分系統全面參加了試驗。
先後在太空進行了對地觀測、材料科學、生命科學試驗及空間天文和空間環境探測等研究項目;預備航天員在發射前也進入飛船進行了實際體驗。
飛船在軌飛行期間,船上各種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寶貴的飛行試驗數據和科學資料。「神舟」四號飛船的返回艙運回北京後。
由科研人員對飛船及試驗項目進行技術分析和科學研究。飛船軌道艙將繼續在軌運行並進行有關的空間科學和應用試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專家稱,「神舟」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和返回。
表明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技術日臻成熟,為最終實現載人飛行奠定了堅實基礎。北京時間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飛行試驗。這次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向實現載人飛行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4、神舟十一號飛船
神舟十一號飛船,是中國於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FY11運載火箭發射的載人飛船。
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
飛行乘組由兩名男性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神舟十一號飛船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研製,飛船入軌後經過2天獨立飛行完成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自動對接形成組合體。
神舟十一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從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個過渡,為中國建造載人空間站做准備。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是中國第6次載人飛行任務。
也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總飛行時間長達33天。2016年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順利返回著陸。
5、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如果說地面量子通信構建了一張連接每個城市、每個信息傳輸點的「網」,那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像一桿將這張網射向太空的「標槍」。
當這張縱橫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網」織就,海量信息將在其中來去如影,並且「無條件」安全。2017年1月18日。
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4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正式交付用戶單位使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等單位相關領導在交付使用證書上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