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軍事科技成果

軍事科技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18 12:57:30

1. 我國最近幾年的軍事技術成果

首先我得知道你問的是狹義的還是廣義的,是想寫文章還是自己想知道,要說成果那真是多了。你問好了,我好回答!聯系我!

2. 我國軍事高技術的成就

最近的高技術成就有天宮一號、蛟龍號、神九、北斗計劃、神威超級計算機、神光——激光研究、人造太陽等等等~相當多

3. 大量科技進步成果應用於軍事帶來的後果是

我想說點自己的想法。
1.科技會首先提高武器的威懾性。其實並不一定需要完全回的壓倒性的優勢。首答先要的是使對手明白要使我方屈服會使對方付出相當大的代價。達到戰略的平衡。
2.在達到1的基礎之上,通過科技提高我方武器的通用性、維護性,縮小體積,達到適用我方大部分搭載平台的條件。提高我們在對手全力打擊下的生存能力,以做到我方的報復能力。
3.在達到2的基礎之上,通過科技提高我方武器的搭載平台的性能上的提升。提高我方的打擊能力。
4.不斷的提高我方有生力量以及裝備的戰場防護水平,提高抗干擾抗打擊能力。
5.通過科技進步成果的應用,整合我方所有的戰力的連通性。一人知道,即所有人知道。提高我方指揮層面的效率。
6.不斷的縮小我方有生力量的戰場比例,大量採用無人裝備,保護有生力量。
7.不斷提升自己的戰略防護水平,使對方戰略打擊力量失去優勢。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8.如果科技進步成果的應用能達到以上水平。那麼世界就會統一在我方的領導之下。然後世界和平了。

4. 美國最近軍事科技成果

以下是2011年全球最值得關注的軍事武器與裝備研製成果

1、步兵武器裝備:陸軍的M2011狙擊步槍和內容M25智能榴彈發射裝置,海軍陸戰隊的M27自動步槍和Mk19自動榴彈發射裝置等。

2、訓練裝備:研製出了包括視頻游戲和精確作戰模擬器在內的大量新裝備,用於部隊日常訓練。

3、空中力量:「幻影射線」無人駕駛戰機。「幻影射線」為5年前取消的X-45無人戰機計劃的升級版——X-45C

4、海軍力量和海軍航空兵:價值17億美元的新型兩棲戰艦和價值5億美元的瀕海戰斗艦投入部署。

5、電子戰:智能手機面世數年之後,國防部對其進行了一些「軍事化」改造,並正式投入戰場使用。

6、信息戰:Stuxnet蠕蟲病毒正日益成為強大的網路戰武器。事實上,Stuxnet還僅僅是第一代網路戰武器,未來必將有更多的網路戰武器陸續問世。

5.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的國防科技成果有哪些

飛機復製造:殲-15艦載機、殲制-20隱形戰機,運-20和C919(運十下馬30年重回藍天),預警機l:直-20即將裝備部隊,轟-20即將試飛。
艦艇:054D驅逐艦、055大驅、國產航母和大型保障艦、095核潛艇等。
導彈類:東風16D、東風21、東風26、東風31、東風41、鷹擊-9,還有巨浪系列等。

6. 請寫出科技成果被應用於軍事領域的看法

科技成果以前一直最先用於軍事領域,比如鋼鐵機械,航空航天,專核能。比如槍炮 軍艦坦克等屬進步非常快!
進入到1970年代信息和新材料時代後,科技成果先普及與大眾市場,後期成熟後,再用於軍事領域。
西方國家一直在追求科技發展帶來的武器領域領先地位,往往先期國家就出大量經濟人力等投入到這些方面。整個世界武器發生質變。

7. 中國軍事科技成果有哪些

1、我國002國產航空母艦下水。作為海上巨無霸,航母是公認的難度最大,工藝最復雜的裝備,目前僅有少數幾個大國有能力建造。

2、我國殲-20正式加入空軍序列。殲20是我國最新銳的隱身戰斗機,也是世界排名數一數二的先進戰斗機,採用眾多先進技術,空中戰斗能力與美國F22不相上下。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功研製出「長鷹」長航時無人機,它是我國第一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長航時無人偵察機系統,成功使我國無人機實現了由近中程、短航時向遠程、長航時的歷史性跨越。

4、2017年5月,中國空軍無人機部隊首次亮相,攻擊-1無人機是中國空軍裝備的一型察打一體無人機,該機集偵察、情報傳輸和火力打擊於一身。此外,最新型的彩虹地效無人機揭開了神秘面紗,這種被外媒猜疑可部署到相關海區的新型攻擊無人機,將對現代化海上力量造成極大威脅。

5、2016年7月6日,運-20大型運輸機授裝接裝儀式在空軍航空兵某部舉行。相對於殲-20等先進戰斗機,運-20大運項目屬於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遠程重型運輸機,是中國《中長期國家科技發展計劃》的最優先項目。

運-20大運機的服役,標志著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後,世界上第四個能夠自行研製並生產200噸級以上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國家,也是目前世界上正在批量生產的最大和最強的軍用運輸機。

6、高超音速飛行器DF-ZF是中國軍方新近研發的可以快速進行全球打擊的高超音速飛行器,這種高超音速飛行器屬於超快速機動打擊武器,利用彈道導彈從基地發射,以5-10馬赫的超音速飛行,從而實現快速打擊。

8. 新中國成立後,為加強防禦而取得的軍事科技成就

軍事方面的成就
遼寧航母,大國霸權
東風21D,專打航母的彈道導彈
中華神盾內,數量佔世界第容二
預警飛機,從進口到出口
四代重殲,世界第二個能造四代重型殲擊機的國家
大型運輸機,戰略運輸
自造航母,百年夢想終成真
歐洲野牛,落戶中國變中國野牛
雙體穿浪導彈艇,世界上第一種雙體穿浪軍用船隻
萬噸大驅,世界只有2個國家能獨自建造萬噸神盾艦
戰略核潛艇,和平捍衛者
和平方舟,世界唯一的專用醫院艦
東風41,只有中國和俄羅斯才有的陸上機動式洲際導彈
機動登陸平台艦,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中國有的半潛式運輸艦。
蛟龍600,世界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

9. 宋朝軍事科技有哪些成就

南宋突火槍

1259年,宋軍和蒙古軍作戰時,壽春府(今安徽壽縣)的軍民創制了內以竹管為筒容能發射「子窠」的突火槍。這種「子窠」,用石子和鐵塊製成。筒里除裝「子窠」外,還裝有火葯。火葯點燃後,產生很強的氣壓,將「子窠」射出。「子窠」就是原始的子彈。以後管形火器里的「子窠」又發展成為彈丸,槍彈由石彈、鉛彈發展到鐵彈。
火葯用於軍事

火葯的重要性是在軍事應用中顯示出來。火葯武器的應用,開始於唐朝末年。唐末和北宋的火箭,是在箭頭附近裝上用火葯製成的燃燒物,點燃後用弓射向敵營,延燒敵人的營房、軍械和人員。火炮是用拋石機把火葯製成的爆炸物拋向遠方,爆炸物中混有鐵片一類殺傷物或致毒葯物,以殺傷敵人。南宋時出現了管形火器。《宋史·兵志》記載,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防守壽春(今安徽壽縣)的士兵發明了突火槍,「以巨竹為筒,內安子窠(kē),如燒放,焰絕然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餘步」。子窠就是原始的子彈,突火槍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的發明大大提高了火器發射的准確率。元朝初年,出現了用銅或鐵製成的大型管形火器,統稱為「火銃」。

閱讀全文

與軍事科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