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江華的獲獎情況
[1]在參與中成長的中國公民社會:基於浙江溫州商會的研究,浙江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第二.
[2]民間商會的「一業多會」問題及其求解路徑:基於溫州行業協會的實證研究,溫州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獨立.
[3]世界體系理論溯源(系列論文),2007年浙江省高校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獨立.
[4]年鑒學派的總體史研究(系列論文),溫州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第一.
B. 何震的學術成果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地方政府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對策研究」(2008);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共建與共享」(2003);
霍英東教育基金項目「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模式」(2006)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2004);
國家檔案局科技攻關項目(2003);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20餘項, 在《中國科技論壇》、《軟科學》、《檔案學研究》、《檔案學通訊》、《圖書情報工作》、《現代圖書情報技術》、《太平洋學報》、《求索》等發表論文《政府信息資源共享的制約因素分析》、《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的市場主導模式》、《網路環境下的政府管理創新》、《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模式構建與優化》等100餘篇,其中CSSCI重要來源期刊40餘篇,並有10餘篇論文在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公共行政》、《管理科學》、《檔案學》等刊物轉載,10餘項成果分別獲湖南省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0年)、中國檔案學會優秀成果學術著作類二等獎(2008年)、湖南省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6年)、湖南省第十一屆自然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2006年)、湖南省檔案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04、2006、2007)等。1項成果被國家社科規劃辦鑒定為「良好」等級,並入選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網站「成果選介」專欄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選編》。
C. 胡萍的科研成果
(一)主持的課題
1.2009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語言接觸與湘西南苗瑤「平話」調查研究》(09BYY064)
2.2008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我國中西部地區少數民族漢語的語言接觸與變異研究》
3. 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青年基金項目(07JC40002)《湘西南苗族平話的語言接觸和語言轉移研究》
4. 2006年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060400505)《湘西南苗族「平話」的社會語言學研究》
5.2006年,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立項資助項目(0606014A)《湘西南少數民族漢語方言與民俗文化研究》
6.2005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湘西南漢語方言語音的區域特徵和歷史演變研究》,已結題(結項證書號為20070097)。
(二) 專著及教材
專著(獨著):《湘西南漢語方言語音研究》,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教材(主編):《新編應用文寫作》,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
(三) 主要論文
1.《湖南會同話知三章組的老派和新派讀音》(獨著),《方言》2009第3期
2.《從湘方言詞語看宗教信仰對農業生產習俗的影響》(合著,第一作者),《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3.《麻陽(高村)話兩個特殊的語音現象》(獨著),《語言研究》2006年第3期。
4.《20世紀以來湘西南漢語方言研究述評》(獨著),《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第四期。
5.《論湘語在湘西南地區的接觸與變異》(獨著),《湖南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
6.《湘西南漢語方言精知庄章組聲母的今讀及演變》(獨著),《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
7.《從古全濁聲母的漸變看曾家灣(綏寧縣)話的過渡性》(獨著),《船山學刊》2006年第3期。
8.《湘語區農業生產習俗的地域特色》(合著,第一作者),《求索》2007年第3期。
9.《離散式音變的方言新證——以關峽(綏寧縣)苗族平話ou韻的來源為例》(獨著),《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
10.《從方言視角看湖南地域文化》(獨著),《湖南社會科學》2005年第5期。
11.《湘西南苗族平話詞彙的文化透視》(獨著),《船山學刊》2007年第5期。
12.《湖南通道「本地話」語音記略》(獨著),《吉首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4期。
13.《綏寧(關峽)苗族「平話」的語音特點》(獨著),《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1期。
14.《試論綏寧「關峽平話」的系屬》(獨著),《邵陽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5期。
15.《綏寧關峽苗族平話的代詞》(獨著),《邵陽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5期。
D. 哲學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都有哪些
「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般包括省、市政府、哲學規劃辦、社科聯等部門頒發的關於版你在社會科學研究權方面有突出成果的獎勵。比如你正式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含專著、譯著、教材、古籍整理、通俗讀物、工具書),或公開發表的論文、調研報告,以及被地級以上市黨委、政府或省直廳級以上單位採納的未公開發表的調研咨詢報告等研究成果,都可以申報該獎。一般情況下,優秀成果獎分著作、論文、調研咨詢報告三大類,每類設一、二、三等獎。 回答:2008-12-09 15:06提問者對答案的評價:
E. 唐未兵的學術研究
湖南省重點建設學科——政治經濟學學科首席專家;
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湖南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教育部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經濟學專業負責人;
湖南省省級教學團隊——經濟學專業教學團隊負責人。 2006年被評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
F. 熊才平的成果獲獎
1、2013年3月,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人文社會科學)回(教社科[2013]2號),獲獎項目:答基於網路教學平台的城鄉教師教研互動研究
2、2010年3月,獲浙江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浙政發[2009]79號),獲獎項目:
教育信息化新視界(叢書)共8冊
3、2008年3月,獲得浙江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學術進步獎(浙社科規辦〔2008〕3號),獲獎項目:基礎教育信息化城鄉均衡發展:問題與對策(教育研究,2006第3期)排名:1/2
4、2007年9月,獲得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獲獎項目:「基礎教育信息化區域性均衡發展理論與實踐」,排名:1/3
5、2005年9月,獲得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項目:「面向教師教育的信息化環境創建與應用」,排名:3/5
G. 彭懷祖的主要成果
1、《高校後勤資源配置研究》,中國出版集團現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獨著26萬字。
2、《榜樣論》,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作者,28萬字,2001-2002年度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南通市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3、《高校後勤社會化新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獨著,21萬字,第七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後勤管理研究會特別獎;第四屆江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南通市第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4、進一步深化高校後勤改革,《教育研究》,2002,(4):30-32,獨著。
5、高校後勤改革的現狀及趨向,《高等教育研究》,2005,(5):32-35,獨著。
6、高校招生人數影響因素分析及應用,《教育與經濟》2008年第2期,獨著。
7、特點-難點-突破點—中小規模高校後勤社會化探析,《教育發展研究》,1999,(10):30-33,獨著,省教育系統領導幹部優秀調研論文二等獎,《中國高校後勤》全文轉載。
8、江蘇省大學生公寓建設的實踐與思考,《江蘇高教》,2003,(3):117-119,第一作者,省教育廳「千人百題」大型調研活動優秀調研報告。
9、論榜樣人格的現代轉型,《中國青年研究》,2006,(11):27-30,獨著。
10、關於道德動因多元的研究,《理論學刊》2008年第11期,獨著。
H. 李濱的學術獲獎
01、2000,年江蘇省普通高校第三屆人文社會學科研究成果3等獎。
02、2000,年南京大學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等獎。
03、2003,年南京大學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等獎。
04、2005,南京大學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等獎。
I. 葉飛的學術榮譽
個人學術專著《現代性視域下的儒家德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獲得江蘇省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0年獲得寶鋼教育基金會頒發的寶鋼教育獎的特等獎。
J. 楊興全的獲獎與貢獻
1、多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六屆、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各1項,兵團「十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中國農業會計學會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石河子大學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項。
2、其主要成果與貢獻有:上市公司融資效率問題研究、上市公司債務融資結構研究、上市公司現金持有量相關問題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