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邊界爭端有哪些國家
陸地邊界爭端:
1.中俄邊界。唐努烏梁海地區,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江東六十四屯、烏蘇里江以東及庫頁島地區,巴爾喀什湖東南部、伊犁河地區
中俄邊界西段50餘公里,東段約4280公里。
2005年6月2日中國和俄羅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簽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中俄最後一部分有爭議的邊界土地,包括位於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界處的黑瞎子島和靠近內蒙古滿洲里的阿巴該圖洲渚在內近375平方公里,雙方將各得約一半,中國得到的面積約174平方公里,加上位於黑龍江上的塔拉巴羅夫島(銀龍島)的全部等共337平方公里的土地劃還給了中國。
中俄之間的第一個條約是1689年簽署的《尼布楚條約》,以後陸陸續續簽署了70多個條約。1929年發生了「中東路事件」, 斯大林下令蘇聯紅軍遠東邊防部隊佔領了這些河道和相關島嶼。
唐努烏梁海是清代烏梁海三部之一,因境內有唐努山而得名。它位於科布多和烏里雅蘇台的北部,葉尼塞河上游地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從戰略上講,是外蒙古的北方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這里歷史上是中國的領土,唐朝時是突厥族分布區,歸北庭都護府管轄。元朝時,為嶺北行省管轄區。清代為烏里雅蘇台定邊左副將軍轄區,當時分為5旗46佐領。1864年10月,中俄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中國領土,包括原屬中國內湖的齋桑湖、特穆爾圖淖爾在內的共計約44萬平方公里土地被沙俄割占。其中包括唐努烏梁海西北部的10佐領,以及原屬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的阿爾泰淖爾烏梁海的兩個旗。1907年沙俄政府任命迦基洛夫大尉為國境監查官,在烏梁海中部一帶地方建立沙俄殖民據點。1914年6月,大批俄軍侵入,尼古拉二世宣布唐努烏梁海地區歸俄羅斯所有,強行霸佔我國17萬平方公里領土。1915年中俄蒙恰克圖會議時,中國代表提出唐努烏梁海問題,沙俄代表拒絕討論。沙俄侵佔我國唐努烏梁海地區,不僅當時中國的北京政府未予承認,以後歷屆中國政府也從未聲明放棄對這一地區的主權。
2.中緬:
北段,中國承認緬甸對江心坡的主權,雙方基本以高黎貢山脈分水嶺為界,但片馬地區歸還中國。片古崗地區(片馬、古浪、崗房,今屬怒江州)劃界時已明確為緬甸領土,由於中國承認了緬甸對勐卯三角地的實際統治並將其劃給緬甸,作為交換,緬甸亦把原屬中國的片古崗地區交還中國。
「江心坡」指的是位於雲南高黎貢山以西的恩梅開江及邁立開江之間一個狹長地帶,北起西藏察隅縣,南到緬甸尖高山。
而江心坡是「恩梅開江及邁立開江之間一個狹長地帶」(兩江均在高黎貢山以西),不到這塊未定界地區的一半。另外,網上流傳的7萬平方公里說,其實是指密支/那以北的大部分緬北地區(台版中國地圖中,把它們都劃入中國版圖)。現在多屬緬甸克欽邦。
江心坡原分三部,北高南低,上部名江頭地,又叫卡枯戛,中部名中石旦,又叫格昂卡,下部名下石旦,又叫盧南卡。上部寒冷,而中、下部炎熱。炎熱地區的傳染媒介、病原體及動物宿主,均易茲生,因而疾病較多,其地有瘴氣,面積約為27000平方公里。
「南坎問題」是指位於南畹河和瑞麗江匯合處的勐卯三角地區的歸屬,又名南畹三角地區,面積約二百五十平方公里。勐卯三角地區主權原來屬於中國,這一點沒有疑問。但在1894年前(即第一次中(英)緬邊界劃分),英國人就已經強行修築了從八莫到南坎的公路。到1897年,中英兩國再次簽訂有關中緬邊界條約的時候,英國以「永租」的名義取得了對南坎,中國的這塊領土的管轄權。
3.與蒙古的邊界。中蒙邊界全長4710公里。
明末清初,蒙古族分漠南(今內蒙古)、漠北(今蒙古國)、漠西(厄魯特)叄大部。之所以稱漠南、漠北、漠西,是因為在蒙古地區中間,有一條戈壁沙漠,沙漠以北為外蒙古(又稱喀爾喀蒙古),以南為內蒙古,以西為厄魯特(今新疆的一部分)。外蒙古有較大的自主權。為防止外蒙的割據,清庭在庫倫(烏蘭巴托)設置大臣,定期舉行軍事演習,保障疆域的穩定。清初,沙俄就不斷侵擾蒙古地區,康熙年間,居於天山以北的蒙古一部勾結沙俄叛亂,在康熙的親征下,1697年平叛。但沙俄仍在邊境製造事端。1727年中俄簽定的《恰克圖界約》肯定了蒙古屬於中國。
外蒙主要和新疆有邊界劃定的問題,原阿爾泰地區在1911年前歸屬外蒙,外蒙獨立後劃歸新疆管轄。
1962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條約在北京簽訂。周恩來總理和尤·澤登巴爾主席分別代表中蒙兩國政府在條約上簽字。
4.與巴基斯坦的邊界。坎巨提地區。
1963年中國和巴基斯坦簽署了《中巴關於中國新疆和由巴實際控制其防務的各個地區相接壤的邊界的協定》。
關於1963年的中巴邊境劃分,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一種看法認為:中國在克什米爾地區取得了由巴方實際控制的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從此中巴友誼牢不可破,而後喀喇昆侖公路上軍車奔流不息,印度對此一直耿耿於懷,至今不承認那片土地屬於中國。
另一種看法認為:中國把坎巨提地區割讓給巴方,以換取巴基斯坦對中國的長久支持,但這種說法缺乏依據。
最大條的未定邊界是和塔吉克在帕米爾高原上。
和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的邊界問題不大 在兩國友好的大環境下沒有什麼問題。
和俄羅斯的談判已經定了北部邊界了。
和朝鮮有部分海上經濟區未定,但因為兩國關系良好,所以沒有大問題。
和韓國也有經濟區上的矛盾。
和日本的問題就是現在最大最突出的了有黃海的經濟區矛盾、東海的經濟區矛盾、還有最傷國人心的釣魚列島。
和菲律賓、越南、汶萊、馬來西亞、印尼在南海諸島有很多復雜的糾葛。大致現狀是大陸佔領西沙群島,台灣佔領東沙群島,菲越大陸台灣分佔中沙,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分別佔領南沙,其中以越南為甚。佔30島而中方在南沙只有台灣占最大的太平島。
和越南還有北部灣部分海域邊界未徹底劃定,陸上部分也有一些未定,和寮國似乎沒有太大問題。
和緬甸的邊界有過去台灣兩蔣時代大肆炒做的江心坡問題。
和印度的邊界爭端分東西兩部分,東部就是過去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麥線以南現在是印度佔領,面積有一個浙江省的大小。之前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主要在這展開。西部是阿克賽欽地區,該地區由於緊鄰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控制區,所以印度無力與中國爭奪。該地區現為中國控制。
和巴基斯坦的邊界由於地處偏遠人跡罕至加上兩國關系非同一般, 所以沒有大問題 。
和阿富汗的邊界問題早已經談判確定。
Ⅱ 河湖及水利工程劃界確權情況匯總表怎麼填
根據水利部《關於加強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水建管〔2014〕76號)、《關於開展河湖管理范圍和水利工程管理與保護范圍劃定工作的通知》(水建管〔2014〕285號)以及水利部辦公廳《關於開展河湖及水利工程劃界確權情況調查工作的通知》(辦建管〔2014〕186號)要求,經研究,決定在全省開展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劃界確權情況摸底調查工作。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劃界確權摸底調查工作的重要性
河湖及水利工程劃界確權是依法保護水生態環境、水利工程和水資源的重要措施,是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也是加強水利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水法及有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河道、湖泊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圍的土地屬國家所有,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或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使用管理。由於歷史原因,一些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邊界不清、水土資源產權不明,由此導致一些開發建設項目、生產經營活動隨意侵佔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圍,違法建設、違法耕種、違法設障等現象時有發生,不僅干擾了正常的水事管理秩序,影響了水利工程安全,也破壞了河湖水生態環境,導致水事矛盾糾紛多發。因此,開展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劃界確權摸底調查工作,並在此基礎上依法進行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劃界確權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
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廳直各水管單位要高度重視河湖及水利工程劃界確權摸底調查工作,要從深化水利改革、加強依法管理,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保障水利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抓好各項具體工作。
二、調查范圍及時限
調查范圍為水行政主管部門或國有水管單位管理的湖泊、水庫、河道及各類水閘工程,水閘工程需完成竣工驗收,調查時限截至2014年11月30日。
三、組織形式
全省河湖及水利工程劃界確權情況摸底調查工作由省水利廳統一組織,具體工作由廳建設處會同省湖泊局、堤防局辦理。各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縣(市、區)河湖及水利工程劃界確權情況摸底調查工作進行布置、指導及匯總上報。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廳直各水管單位是摸底調查工作的責任主體,分別負責組織開展各自行政區域內或所管轄范圍內河湖及水利工程摸底調查工作。
四、調查成果
各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門、廳直各水管單位根據調查情況,認真填報河湖及水閘工程劃界確權情況摸底調查表(附件1),並形成摸底調查報告。其中:廳直各水管單位需填報附表1,單項調查表由廳直屬機構基層管理單位填寫,報所屬相關單位匯總。各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門需填報附表2及附表2-1、2-2、2-3 、2-4、2-5、2-6(即匯總表及單項調查表),填報的水利工程為摸底調查的各類水利工程中的堤防、水庫、水閘工程。附表1、附表2需分別由廳直水管單位、各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業務負責人審核簽字。填表說明見附件2。
各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調查表及調查報告於2015年3月底前報省水利廳,廳直各水管單位的調查表及調查報告於2015年1月底報省廳相關管理部門。
調查報告主要內容應包括:水利工程基本情況,劃界確權工作的依據,劃界確權工作開展情況(主要包括河湖及水利工程應劃界、確權面積,已劃界、確權面積等),未完成劃界確權情況統計及費用估算(包括尚需劃界、確權面積,經費測算依據,單價測算分析,總經費等),劃界確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下一步開展劃界確權工作的打算、建議等。
Ⅲ 主要成果
一、劃分礦床類型與礦產預測類型
在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的基礎上,按照空間、時間和成因為主要因素,參照著名的典型礦床進行劃分,共劃分出五種預測類型和14個礦床式。預測類型分別為沉積型、層控(內生)型、熱液型、風化型(殘坡積型)和火山-沉積型。主要是沉積型礦床,其次為火山-沉積型和層控型,熱液型、殘積坡積型重晶石礦資源較少。沉積型、火山-沉積型和殘積坡積型重晶石礦容易識別,層控型重晶石呈充填交代脈狀、浸染狀、囊狀等形式產出。14個礦床式分別為:秦巴式、大河邊式、湘黔式、石榴村式、李坊式、宋官疃式、潘村式、譚子山式、大豁落井式、鏡鐵山式、鋪溝式、大池山式、南庄坪式、象州式。
二、典型礦床研究
在礦床類型與礦產預測類型研究的基礎上,給出了26個典型礦床,分別為貴州天柱大河邊,湖南貢溪,廣西三江板必重晶石、來賓市洪江,湖北省隨縣柳林,四川省城口縣巴山,陝西省安康市石梯,甘肅省肅北大豁落井、文縣東風溝,福建永安李坊,安徽石榴村、石橋,浙江臨安冷田邊,湖北枝城南庄坪,四川彭水,河南汲縣大池山,陝西勉縣鋪溝,浙江紹興西裘,廣西象州縣潘村,山東宋官疃,湖南譚子山、秀山,甘肅鏡鐵山,廣西象州縣寺村,扶綏縣思同、鹿寨黃冕,廣東水嶺,報告中抽取了15個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礦床,並對其進行了所屬的成礦區帶、區域成礦條件、礦體特徵、成礦機制及成礦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與總結,繪制了成礦模式圖。
三、成礦區帶研究
根據成礦的構造背景及成礦作用性質、產物及強度等礦化信息,劃分了中國重晶石礦Ⅲ級成礦區帶。討論了各成礦區帶的劃分原則,給出了區域成礦構造背景及礦產預測類型、規模和成礦時代,共劃分出九個成礦省和23個Ⅲ級成礦區帶。
四、礦集區及成礦遠景區研究
在典型礦床及成礦區帶研究的基礎上,綜合構造背景、岩相古地理及成礦條件等因素,劃分出九個重晶石礦礦集區,分別為甘南-陝西南-鄂北沉積型重晶石礦集區、黔東-湘西-桂北沉積型重晶石礦集區、鄂西南-川東南-黔中層控(內生)型重晶石礦集區、邢台-汲縣-運城層控(內生)型重晶石礦集區、安丘-臨沭-含山熱液型重晶石礦集區、閩西南沉積型重晶石礦集區、桂粵熱液型重晶石礦集區、錫鐵山-鏡鐵山-青銅峽火山-沉積型重晶石礦集區、桂粵瓊風化(殘坡積)型重晶石礦集區。礦集區的劃分基本反映了沉積型、層控(內生)型、火山-沉積型、熱液型、風化(殘坡積)型重晶石礦礦床的自然分布和成礦的集聚區,表現了我國重要重晶石聚集區的基本特徵。對五個資源潛力在2000萬噸以上重要找礦遠景區的資源潛力進行了分析,初步預測重晶石礦遠景資源量10.2億噸。可作為化工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礦種成礦規律與礦產預測的基礎。
Ⅳ 河湖劃界多少錢一公里
河湖劃界裡面租船大概要35塊錢一公里,如果人數多了,還要適當增加
Ⅳ 測繪成果密級的劃分是怎樣的
測繪成果密級的劃分:
1)絕密級測繪成果
包括:國家大地坐標系、地心坐標系以及獨立坐標系之間的相互轉換參數;解析度高於5』×5』,精度優於±1mgal的全國性高精度重力異常成果;1:1萬、1:5萬全國高精度數字高程模型;地形圖保密處理技術參數及演算法。
2)機密級測繪成果
包括:國家等級控制點坐標成果以及其他精度相當的坐標成果;國家等級天文測量、三角測量、導線測量、衛星大地測量的觀測成果;國家等級重力點成果及其他精度相當的重力點成果;解析度高於30』×30』,精度優於±5毫伽的重力異常成果;精度優於±1m的高程異常成果,精度優於±3″的垂線偏差成果;涉及軍事禁區的大於或等於1:1萬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及其數字化成果;1:2.5萬、1:5萬、1:10萬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及其數字化成果;空間精度及涉及的要素和范圍相當於上述機密基礎測繪成果的非基礎測繪成果。
3)秘密級測繪成果
包括:構成環線或者線路長度超過1000m的國家等級水準網成果資料;重力加密點成果;解析度高於30'×30'~1°×1°,精度在±5mgal~±10mgal的重力異常成果;精度優於±(1~2)m的高程異常成果,精度優於±(3~6)的垂線偏差成果;非軍事禁區1: 5 000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或多張連續的、覆蓋范圍超過6km2的大於1:5000的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及其數字化成果;1:10萬、1:25萬、1:50萬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及其數字化成果;軍事禁區及國家安全要害部門所在地的航攝影像;空間精度及涉及的要素和范圍相當於上述秘密基礎測繪成果的非基礎測繪成果;涉及軍事、國家安全要害部門的點位名稱及坐標;涉及國民經濟重要設施精度優於±100m的點位坐標)。
Ⅵ 科研成果有哪些級別的如何劃分
科研成果評價
科研成果評價
指對科研成果的工作質量、學術水平、實際應用和成熟程度等予以客觀的、具體的、恰當的評價。這是科研成果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是一項政策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它直接關繫到科研的發展方向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以及經濟建設的發展。主要應從學術價值、經濟效果和社會影響三個方面進行評審。對不同類型的成果,要有不同的側重,但不能偏廢。對基礎研究成果,主要側重於學術價值;技術研究成果(應用研究印發展研究成果)應側重於經濟效果和社會影響。在成果具體評價上,必須堅持科學性、客觀性原則。體育科研成果有:體育科學理論成果、體育科學新技術成果、體育科學新產品成果、體育軟科學和體育信息成果,以及對已有科技成果的推廣與應用。分為理論性成果和應用性成果兩種形式。對前者通過評審的方式進行評價.對後者用鑒定的方式進行評價。體育科研的理論性成果,通常是以學術論文、研究報告或專著等形式表現出來的。這類成果佔有相當數量.但「可比性」較差,又缺乏一種相對檢驗的標尺,所以較難評審。對這類成果可以通過各種學術會議來宣讀論文,組織評審;組織專題報告,以答辯的形式進行評審;把論文上報本單位學術委員會,或通過本部門年度科研評獎工作進行評審;把材料寄給有關專業研究機構.或通過報刊編輯出版單位進行評審等。具體的評審方法有寫出評審意見、推薦宣讀、批准發表。投票表決、訂分評定等。在組織評審中要注意兩點;(1)參加評審者必須具有廣博和專深的知識,一般都是同行中有一定學術威望的專家或學者;(2)著重對成果在闡明某一現象、特徵和規律方面有無創見或突破做出評價,並衡量其提出納新概念、新建設、新理論、新體系等的深度和廣度。對純理論研究的成果,一般不應要求具有明確的近期應用效果,而對具有應用價值的理論性成果,則應對其實際應用的可行性和意義做出評價。體育科研的應用性成果,是指為解決某一技術問題而取得的具有一定創造性、先進性和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包括基礎研究直接取得的應用性成果),例如研製的新儀器、新方法、新器械等。這類成果應採用科學簽訂的方式進行評價.目前大多是召開各種級別的技術鑒定會。在鑒定之前,一定要十分細致地做好准備工作:提供鑒定的報告、數據准確、說理清楚、論據充分;有關資料、樣品、圖紙齊全;審查討論時要實事求是。目前。有些單位不採用鑒定會而通過「運用檢驗法」或「個別通信評價法」做出鑒定,這是一種有益的探討和嘗試。
Ⅶ 科學劃界的幾種理論
自標准科學哲學誕生以來,對科學劃界的處理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是邏輯經驗主義和證偽主義的邏輯標准,其特徵是科學與非科學或偽科學的區分是絕對的、一元的、邏輯的。第二階段是以庫恩以及拉卡托斯為代表的歷史主義相對標准,其特點是一元、變化而且相對。第三階段是費耶阿本德、勞丹、法因(A.Fine)和羅蒂(R.Rorty )的消解論,他們主張科學不能與其它知識領域劃分開來,也不應該劃分。他們的依據是「非此即彼」的分界觀和反本質主義的科學觀。第四階段是由薩伽德(Thagard)和邦格(Bunge)提出的多元劃界標准。本文的目的是盡量客觀地介紹和評論兩個多元劃界模型。
波普爾認為,科學劃界這一「康德問題」的意義「不在於它對劃分理論具有內在價值,而在於科學邏輯的所有重要問題都與之相關。」薩伽德也認為:「科學哲學中最重要的規范問題之一就是劃界。 」雖然沒有波普爾那麼絕對, 但劃界問題的重要性對他而言是毋庸置疑的。
大體上說,薩伽德的劃界理論有兩個部分,其一是澄清科學劃界的幾個元哲學問題,其二是他的劃界構想。
薩伽德認為,關於科學劃界,以下問題是必須回答的。
⑴為什麼科學劃界是重要的,從何處劃分?
⑵什麼是科學劃界標準的邏輯形式?
⑶作為科學或偽科學的單元是什麼?
對第一個問題,薩伽德持有與邏輯經驗主義和證偽主義不同的看法,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其目標比「邏輯主義劃界者」要「弱」。按照伽德納(M.Gardner)所提供的調查, 在美國活動著的占星術上是天文學家的十倍。人們對像占星術和手相術(Palmistry )這樣的偽科學所提出的社會或學術意義的論證顯然預設了某種科學劃界的標准。在美國,關於是否教授「突創論」曾發生過一場大規模的爭論。突創論的支持者認為突創論和進化論一樣是科學。在爭論過程中,什麼是科學的標准至關重要。例如,在法庭審理應不應該在Arkansas公立學校教授突創論的案例中,什麼是科學的本質成了問題的焦點。由此可見,科學劃界幾乎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密切相關,它自有重要和必要的地方,不是「人為」可以消解的。
薩氏還指出,邏輯實證主義者用兩個范疇來進行劃界:科學是好的,形而上學是壞的。他用三個范疇去克服這種僵化的「非此即彼」,科學是好的,偽科學是壞的,二者之間還有一個「非科學」的領域,文學批評,美食等等就既不是科學,也不是打著科學幌子的偽科學。
關於第二個問題,薩氏認為,理想化的劃界標準是採取以下形式:X是科學當且僅當C。此處,X是一個理論,命題或領域,而C則是X 科學的充要條件。這一標準是由勞丹設立的。這一形式要求反映了傳統的觀點,即一個概念的意義是通過給出這一概念所適合的充要條件而獲得的。薩伽德認為這是一種吉訶德式的努力。他主張,對鳥的典型描述,並不要求對所有的鳥為真。如果基本概念都不具備一組充要條件,對更為復雜的概念如「科學」就更不能如此要求。我們所能做的是羅列出兩組特徵,其中一組是典型的科學,另一組是典型的偽科學。這些特徵將提供相互對立的概念化不同側面,這樣要判定某一領域是科學還是偽科學,我們只須查看該領域的特徵是更接近於科學的典型特徵還是相反。
薩伽德總結說:「科學與偽科學的劃界將基於它們相對立的不同方面,包含在這樣的方面中的特徵是一個鬆散的標准,它們不是充要條件,它們提供區別好壞的方法。」
第三個問題涉及科學劃界的對象或單元。在邏輯經驗主義者和波普爾那裡,劃界單元是語句或命題,薩伽德代之以領域(fields)。一個領域應該被理解為一個包含理論,以及該領域內的參予者的歷史實體,這是一個社會的也同樣是認識的概念。確立了一個更為豐富的劃界單元,就為復雜的劃界標准提供了可能。
以這些元標准為依據,薩伽德給出了一個多元劃界標准
Ⅷ 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是國土資源部批復嗎
根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抄
基本農田區劃定界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組織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驗收確認,或由省,自治區,政府授權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組織土地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驗收確認。
Ⅸ 中俄劃界為何以不平等條約為基礎(1)
也許,中俄國界全線劃定的成果和經驗,能為中印尋找公平合理的邊界解決方案提供一些參考。 令人遺憾的不滿 2005年夏天,在已經完成勘分兩國東西兩段98%國界的基礎上,中俄兩國政府、立法機構對剩餘部分——主要是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的黑瞎子島、銀龍島——的勘分,也相繼完成了全部立法程序,兩國外長互換了相關的法律文書。 據悉,中俄兩國在當地的劃界工作已經啟動,我邊防部隊明年夏季可能登島並建立哨所,2007年中國居民即可從中方撫遠一側自由登島,從事開發經營活動。 中俄國界全線劃定是中俄關系史上最重大、最具積極意義的關鍵事件,不僅為兩國的國家環境和經濟建設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且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偉大事業,理應得到兩國各界的珍視。 但令人遺憾的是,至今中俄兩國都有一些人士對劃界表示不滿。 中國部分人士的不滿主要表現在兩點上: 二是對中俄「平分」黑瞎子島(俄稱「大烏蘇里島」)想不通,認為該島位於黑龍江主航道中方一側,理應劃歸中方才是。 而在俄羅斯,相當多的人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俄勘界也是異議多多: 一是擔心中國正在崛起,未來會否憑借實力「收復失地」——這是「中國威脅論」在俄羅斯一直喧鬧不止的主要根源; 二是擔心中國會否利用「和平邊界」大搞「非法移民」,即進行「無硝煙的收復失地」; 三是認為,按照1991年《中蘇國界東段協定》和2004年《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劃界,俄方讓步太多,「有損俄羅斯國家利益」。 俄羅斯有關人士對俄方放棄實際控制的土地懷有不滿,對中俄「平分」黑瞎子島尤其反對。黑瞎子島位於黑龍江主航道中方一側,面積約為350平方公里,屬未開發土地,但在軍事上一直被沙俄——蘇聯——俄羅斯所嚴格控制,中國軍民無權涉足。 盡管歷史條約是不平等的…… 目前看來,在兼顧中俄兩國人士的想法基礎上理順民眾心態,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19世紀中俄簽訂的一系列領土邊界條約,確實是不平等的,是沙俄強加於清朝政府的。但是,按照國際法公約,那是中俄兩個主權國家的政府行為。 以1860年《北京條約》為例,當時國力強盛的沙俄抓緊中國國難臨頭之機,以「調停有功」為借口,以「兵端不難屢興」相威脅,強迫清廷就範。但是從國際條約公法看,所訂條約都經過了雙方「談判」、「最高權力機構批准」、「換文」、「履行條約管理職能」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