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農村個人土地轉讓是否合法
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有權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互換、轉讓等方式流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未經依法批准,不得將承包地用於非農建設。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當事人要求登記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更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❷ 個人土地使用權轉讓方式有哪些
承包方依法取得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符合有關法律和國家政策規定的方式流轉。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所稱轉讓是指承包方有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經承包方申請和發包方同意,將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讓渡給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由其履行相應土地承包合同的權利和義務。轉讓後原土地承包關系自行終止,原承包方承包期內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部分或全部滅失。
轉包是指承包方將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以一定期限轉給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其他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經營。轉包後原土地承包關系不變,原承包方繼續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規定的權利和義務。
接包方按轉包時約定的條件對轉包方負責。承包方將土地交他人代耕不足一年的除外。
互換是指承包方之間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對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地塊進行交換,同時交換相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入股是指實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間為發展農業經濟,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股權,自願聯合從事農業合作生產經營;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量化為股權,入股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從事農業生產經營。
出租是指承包方將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以一定期限租賃給他人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出租後原土地承包關系不變,原承包方繼續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承租方按出租時約定的條件對承包方負責。
❸ 土地流轉 個人如何參與
土地流轉是指土地使用權流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含義,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
流轉案例
股份合作
第一種模式:土地股份合作社
崇州市怡順土地承包經營股份合作社
該合作社於2010年5月成立,位於崇州市榿泉鎮生建村,是由生建村3組、8組、12組、14組、20組的22戶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方式組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面積124. 79畝。合作社主要從事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經營。
一、組織形式
按照入社自願、退社自由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22戶農戶自願將確權後的124.97畝承包土地,按0.01畝折成一股,共折股12497股,組建合作社。
合作社制定完善章程,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按照章程規定,由社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理事會、監事會。理事會和監事會各3人,設理事長1人、監事長1人。
合作社由理事會負責統一組織生產經營,監事會負責對生產經營和財務收支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二、運行機制
由理事會決定「種什麼、如何種」,現種植模式是:大春種糧食(富硒水稻)、小春種經作(特色蔬菜、食用菌等)。
合作社與崇州國儲公司簽訂合同,按照公司質量標准和訂單要求組織標准化生產。
合作社通過入社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借貸4萬元,作為生產經營的啟動資金。
由理事會出面聘請崇州國儲公司技術員楊復明為生產經理,並與生產經理簽訂了勞動報酬支付和收益預期協議。按協議約定:2010年大春種植富硒水稻畝產指標為800斤,每畝生產費用控制在510元以內,超產、短產部分分別按50%獎勵、賠付。
實行種子、肥料、農葯的「三統購」和機耕、機防、機收、田管的「四統一」。
三、利益聯結方式
年終經營純收入按9:1比例按股分紅,即:收入的90%用於土地入股分紅,收入的10%作為公積金、風險金和工作經費。
股份公司
第二種模式:土地股份公司
邛崍市湯營農業有限公司
該公司於 2005年10月成立,位於邛崍市羊安鎮湯營村。公司現有股本金構成為:邛崍市興農投資公司注資190萬元(佔50%股份),村集體入股土地60畝與823戶農戶入股承包土地2010畝(共佔50%股份)。公司法人代表胡桂全,系湯營村村支部書記。
一、組織形式
2005年,湯營村506戶農民在自願的基礎上,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的方式成立了湯營農業有限公司,初期入股土地1060畝。
2007年,公司實行增資擴股,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村集體以土地整理新增的60畝耕地入股,入股農戶擴展到823戶,入股土地達到2070畝。
公司制定完善章程及財務收支制度,成立股東代表大會,由股東選舉產生董事會、監事會。
公司由董事會負責統一組織生產經營,鎮財政所監督公司財務,公司實行報帳制,定期公開財務,接受監事會監督。
二、運行機制
公司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進行經營,實施職業經理人管理運行機制,每個項目確定一名項目負責人。
實行產銷分離,在用工上全部採用計件制。
固定管理人員不足10人,主要吸納入股農戶、本村村民和周邊農戶參與公司生產經營。
統一組織生產。2070畝入股土地中,有130畝轉租給4個業主發展水產養殖、有400畝轉租給1家業主發展中葯材生產。其餘的土地由公司自行組織種養業生產,興建有標准化規模豬場(20畝)、蔬菜大棚(60畝)、食用菌大棚(50畝)等。公司的主要生產經營項目有西瓜、時令蔬菜、水稻、生豬等,均實行項目負責制,由職業經理人負責項目管理,按項目核算。
統一產品品牌。公司產品已注冊「湯營」牌商標。
統一市場營銷。與大型批發市場、批發商、加工龍頭企業直接對接,解決了產品營銷問題。公司生產的「口口脆」小西瓜,對接成都市水果批發市場,設點進行銷售;生產的各種時令蔬菜採取直接進羊安工業園區企業和固定批發商上門收購的方式進行銷售;生產的食用菌採取鮮銷和初加工結合方式進行銷售;養殖的生豬採取同龍頭企業建立「保底收購」制度,由生豬龍頭企業進行收購。
三、利益連接方式
2008年以前,公司對入股土地實行「保底+分紅」,每畝土地保底收入為800斤黃谷,除去保底費用後,公司經營凈利潤一半留作公司再生產資金,另一半採取按股分紅方式分配給入股股東。
2009年起,公司對入股土地不再實行保底,每年經營利潤一半留作公司再生產資金,另一半按股分紅。
邛崍市興農投資公司分紅收入留存湯營村集體,待湯營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以後,原價回購邛崍市興農公司的股權。
土地銀行
第三種模式:「土地銀行」
彭州市磁峰鎮皇城農業資源經營合作社
該合作社位於彭州市磁峰鎮皇城村,系借用銀行經營理念,於2008年12月22日掛牌成立的成都市首家「土地銀行」,入社265戶,存地(入股)面積965畝,貸地(轉出)965畝。
一、組織形式
按照自願有償的原則,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存入」的方式,組建「皇城農業資源經營合作社」。由於是按照銀行的經營方式,對土地承包經營權集中進行「存貸」經營,形象稱為「土地銀行」。
二、運行機制
「土地銀行」將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按需求集中「預存」起來,統一貸給有實力的龍頭企業或經營大戶進行規模經營,發展特色產業。
三、利益聯結方式
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一經存入「土地銀行」即產生穩定的利息收入,「土地銀行」所獲利潤的50%根據農民存入面積進行二次分紅。
租賃經營
第四種模式:業主租賃經營
成都市龍泉惠民草莓合作社
該合作社位於龍泉驛區黃土鎮三村村,成立於2007年4月25日。已有合作社社員168戶,發展無公害草莓生產基地1000餘畝。
一、組織形式
龍泉惠民草莓合作社最初由三村村黨支部牽頭,18戶種植大戶採取股份合作的模式集資28萬元成立,合作社以1000元/畝的土地租金價格在當地租賃土地100畝發展草莓種植。
二、運行機制
合作社採用統一生產規程對草莓生產進行管理。
實行「六統一」管理運作模式,即統一引進新技術新品種;統一技術指導和服務;統一提供生產技術信息、市場信息和經濟信息;統一采購和供應農戶的生產資料;統一質量和包裝;統一收購和銷售。
基地農戶每種植1畝草莓補助資金200元。
合作社注冊了「芳好」牌草莓商標,商標入選龍泉驛區「十大」地方特色名牌產品。
基地順利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和產品認證,是成都家樂福有限公司的草莓直采基地。
三、利益聯結方式
合作社組織社員開展勞動、技術、資金、營銷等合作,按照入社股份進行分紅。
大區小主
第五種模式:「大園區+小業主」
新津柳江蔬菜產業示範園
該示範園是位於新津縣普興鎮,是2008年開始建設的以蔬菜產業為主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之一。園區規劃面積3.2萬畝,涉及2個村、7648戶農戶。園區已建成面積2.3萬畝。
一、組織形式
採取「園區+專合組織+家庭適度規模經營」模式進行建設。
由政府主導在基礎設施、品牌建設、公共服務管理等方面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建設。
在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下,按照適度規模經營的原則,以專合組織為聯系紐帶,以農戶為主體,實行適度規模經營。
二、運行機制
成立園區管委會。由新津縣統籌委、農發局和普興鎮政府聯合成立管委會。管委會負責協調推進園區的產業規劃、基礎設施、生產技術服務、市場營銷、制度體系建設等。政府共投入資金1000餘萬元對園區內溝渠、道路進行整治和打造,提升了園區規劃建設品質和園區形象。
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008年10月,由柳江村蔬菜種植大戶、營銷大戶等9人發起,成立了柳江蔬菜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蔬菜的生產、收購及銷售工作。已有合作社成員300餘人。
實行六個統一。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生產物資供應,統一生產標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品牌創建和商標注冊,統一市場營銷。
實行「菜—稻—菜」一年三熟的生產種植模式,大春抓糧保穩定,小春抓錢保增收。
三、利益聯結方式
園區以合作社為紐帶,採用統分結合方式,把各自分散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實現蔬菜生產的集中集約規模經營。以專業合作社為紐帶、以統一的市場拓展作為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實現增收。
12政策解讀
在土地承包權不變的基礎上,農戶把土地以一定的條件流轉給第三方經營
農村土地流轉
對於農村土地流轉,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2013年中央1號文件專門出台了政策: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
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 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
理解中央關於農村土地流轉的政策,先要搞清楚什麼叫農村土地流轉。農村土地流轉其實是一種通俗和省略的說法,全稱應該稱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也就是說,在土地承包權不變的基礎上,農戶把自己承包村集體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以一定的條件流轉給第三方經營。北山鎮就是通過農村土地流轉,使農庄邁向規模經營,而農民不種田每畝也有325公斤口糧,打工還有工資收入。
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樣,農村土地流轉也是農民自己的創造。農村改革30年來,通過兩輪土地承包,我省95%的農戶承包到了土地,97%的耕地實行了家庭承包經營。
但隨著形勢的發展,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從「分」的方面來講,農民在市場的主體地位很脆弱,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不相適應;從「統」的方面來看,集體經濟大多變成「空殼」,原有的農村服務體系已經不適應,新的服務體系還沒有健全,千家萬戶的小生產難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
在一些人多地少的地方,人地矛盾日漸突出,而願意經營土地的農戶和工商企業急需土地,擴大經營規模。於是,一些地方的農民自發地通過互換、轉包、轉讓等方式進行土地流轉。到2008年底,我省農村土地流轉面積725.7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14.9%。
實踐證明,農村土地流轉既緩和了人地矛盾,使部分農民從土地上轉移出來,還促進了農業規模經營,是提高農業比較效益的一個好辦法。中央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熱情支持土地流轉這一新生事物,並提出:按照完善管理、加強服務的要求,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出: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
2013年中央1號文件也規定:農村土地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也就是說,農村土地流轉後,相當於「三權分離」:經營權歸受讓方,承包權還是歸承包農戶,所有權也還是屬於集體。流轉後的土地,仍然只能用於發展農業,不能用作房地產開發等其他用途;農民依法享有土地流轉權益,如租金、股份分紅等。這也體現了中央切實維護農民權益的宗旨。
把大量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轉移到二、三產業,進而擴大農業生產經營規模
從實踐運作來看,農村土地流轉,是催生現代農業的新舉措。
大家都知道,農業特別是種糧比較效益低,農民收入提高幅度小。表面的原因是,農產品價格不高;更深層次的原因卻是,農業的經營規模偏小。
在我省,龐大的農民群體,人均耕地才0.84畝,吃飽飯倒是沒問題,但要靠0.84畝耕地富起來,卻是不可能的。要解決比較效益低的問題,就要通過農村土地流轉,讓大量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轉移到二、三產業,進而擴大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在耕地總量這個「分子」不變的情況下,大量減少種地農民這個「分母」,效益這個「商」就會大幅度提高。
按照省里規劃,到2020年,城市化率要達到55%,那時候,農村人口的總量將減少至3500萬人左右,如果其中1000萬勞動力轉移,那麼,真正從事農業的人將控制在2500萬以內,人均耕地面積將達到2.5畝,每個勞動力平均種地10畝左右,規模經營的效益就出來了。
在這個過程中,農村土地流轉將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還是以聖毅園農庄為例,投資老闆周猷庚在建築、房地產開發上完成資本積累後,決心投資5億元,建設現代農庄。按他的規劃:土地平整後,上千條田埂將被推平,將擴大可耕地面積15%左右;依託省內農業科研單位,實行科學種養增效益;擴建水庫,發展水面立體養殖;按功能分區,連片萬畝統一品種、統一耕作,種植高檔優質稻,開發有機稻米;坡地種油菜,發展觀光休閑型的「農家樂」。[3]
新華網北京11月15日電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今日發布,《決定》指出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減少非公益性用地劃撥。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7]
國新辦6日上午10時舉行發布會介紹我國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等情況。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發布會上表示,關於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大家比較關注。這個問題現在有些解讀不全面,不能誤解誤讀,一定要把握好,這里有三個限定詞:一是它是集體的經營性建設用地,並不是集體的所有的建設用地,因為農村還有公益性建設用地和宅基地,更不是原來建設用地之外的其他耕地,這是一個限定詞。二是符合規劃。即使取得土地使用權,要建設什麼也要符合規劃。三是用途管制。概括地說,允許入市的只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必須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農村集體的經營性建設用地才可以出讓、租賃、入股,並不是說所有的農村建設用地都可以自由入市,而且我理解,即便是集體的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首先也還要確權、確地,不能無證轉讓。還要規范公開的市場操作,不能私下授受,所以需要開展試點,不是一下就推開的。
❹ 有一份私人地皮在鎮上周邊,大概300平方左右,據主人報價在28~30萬,請問一下購買這份地皮未來會
你好,沒有升值空間,價格太高了,而且一旦整體規劃,你就無法自建,私下買賣土地違法,不受法律保護的
❺ 私人間土地買賣合法嗎
第七十三條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
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
可以並處罰款;
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
破壞種植條件的,或者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並處罰款;
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拒不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責令繳納復墾費,專項用於土地復墾,可以處以罰款。
第七十六條 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
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
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
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成都周邊個人土地轉讓擴展閱讀:
土地作為商品進行交易的活動,是土地所有者將土地所有權出讓給他人的行為。
在氏族土地所有制中,氏族或村社范圍內的土地,均為該村社佔有和使用,不存在土地買賣活動。
到了奴隸社會,雖然奴隸主土地所有制在不同的國家、地區和時間,往往有不同的形式,但土地一般也不得買賣、轉讓。
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是土地私有制中最完整的、最典型的形式,即土地可以相對地自由買賣、出租或自行經營。
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出現農場兩極分化,有的農場在競爭破產,被迫出賣土地,在競爭中獲勝的農場則通過購買土地而得到擴大;另一方面,土地投機者,非農業公司也在做土地生意。
在資本主義社會,土地已成為市場中的重要商品。
中國奴隸社會的土地所有制是奴隸主所有制,土地佔有者只有使用權,可以買賣、出租、抵押、贈送、自行經營等。
中國封建社會土地買賣內容復雜,形式多樣,有「活賣」與「絕賣」之分。
「活賣」是指賣主保留回贖的權利,但回贖權力保留有一定的期限。
過期不贖,即成「絕賣」。「典田」即為「活賣」。
農民想保留土地回贖權,常通過典田取得現金和實物。
典田在不贖而絕賣時所得的補價為數很少。
中國封建社會的土地買賣,一般是建立在封建自然經濟基礎上,並不表明商品經濟發達,而只是地主、富農兼並農民土地的一種手段。
在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建立之後,土地買賣活動受到了嚴格限制。
❻ 關於個人土地使用權轉讓需要繳納的各種稅費
土地使用權轉讓需要繳納的各種稅費,個人要交的稅,一般如下:
1、契稅版,契稅是以所有權發權生轉移變動的不動產為征稅對象,向產權承受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應繳稅范圍包括:土地使用權出售、贈與和交換,房屋買賣,房屋贈與,房屋交換等
土地使用權的出讓,由承受方交。
2、印花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書立、領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所列舉憑證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印花稅的納稅義務人,應當按照規定繳納印花稅。
土地使用證,其他帳簿按件貼花五元
3、土地使用稅,鎮土地使用稅由擁有土地使用權的單位或個人繳納。凡是在上述所稱城市、縣城、建制鎮、工土地使用稅礦區范圍內擁有土地使用權的施工企業,是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納稅人。
❼ 個人能否將土地轉讓給別人做莊基
這個不能,土地所有權是國家的。不能個人轉讓給別人建房。這個需要去審批手續
❽ 關於成都郊縣劃撥土地如何轉讓
劃撥土地不允許轉讓,我是土地局的,下面給你說說我們當地的流程,1、到利用科申請;2、土地評估(評估一個出讓價一個權益價,兩者差額就是應補繳的出讓金,不過不是最終的結果)3、有利用科准備資料報地價委員會確定最終應補繳的出讓金(當然依據的是土地評估報告)4、地價委員會通過後報當地政府批准;5、繳納出讓金後到地籍科辦理土地使用證。辦理土地手續很麻煩時間也很長要有耐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