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學術科研成果

學術科研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18 04:56:31

⑴ 吳群琪的學術及科研成果

先後主持(含第二主持人)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交通部重點科研項目6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兩項、省廳級科研項目9項、其他科研項目3項;參與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1項、部省級科研項目2項、其他科研項目2項。目前主持部級科研項目2項,省廳級科研項目3項。科研領域重要在綜合運輸、交通經濟、運輸經濟、物流經濟、道路運輸規劃與管理等方面。
吳群琪教授的學術歷程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本科畢業至1995年,主要從事道路交通運輸微觀層面經濟與管理的研究,特別是運輸企業經濟與管理的研究;第二階段從1995年至今,主要從事交通運輸中觀層面經濟與管理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有三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其一是經濟與管理結合非常密切,善於從經濟的視覺研究管理問題、規劃問題;其二是中觀與微觀的結合非常密切,提出的理論、學術觀點能充分揭示交通運輸內在聯系;其三是理論與實踐結合非常密切,追求理論對現實作出更為合乎邏輯的解釋,確保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吳群琪教授提出的運輸需求與供給理論、綜合運輸規劃基礎理論(主要由價值流理論、運輸方式靜態技術經濟特徵、動態技術經濟特徵理論、運輸供給與需求經濟均衡理論等內容構成)、基於運輸需求的運輸規劃理論、運輸市場發展理論等在理論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⑵ 周孝信的學術及科研成果

主持開發中國第一套抄「電力系統分襲析綜合程序」(PSASP)大型軟體,在全國各地電力系統廣泛應用。30多年來,參加或主持中國多項大型超高壓輸電系統工程關鍵技術的研究。在中國第一條330kV超高壓輸電線路工程、第一條±500kV高壓輸電線路工程等電力系統工程中提出並採用新的分析模型、計算方法和關鍵技術。90年代開始新型靈活交流輸電系統(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 FACTS)和電力電子技術應用於電力系統的研究,主持超高壓輸電系統可控串補、電力系統全數字實時模擬等重點研究項目,致力於研究電力電子技術、數字模擬技術和現代控制理論應用於電力系統,以適應21世紀電力系統發展的要求。

⑶ 沙愛民的學術及科研成果

長期從事道路工程及道路建築材料研究,立足於材料的結構與性能及其兩者內間的關系,圍容繞公路建設與養護中出現的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開展深入研究。主持開展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項目「等國家級和部委級縱項課題十餘項。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以第一設計人身份獲國家發明專利四項,實用新型專利六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科研專著《半剛性路面材料結構與性能》、《填石路基施工技術》等。科研成果在陝西、北京、天津、河南、甘肅、山西等公路建設中得到推廣應用並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⑷ 於德弘的學術及科研成果

曾講授彈、塑性力學、沖壓工藝、金屬塑性成型原理等本科生課程及塑版性成型過程的模擬理論和權技術、材料特種加工技術等研究生課程。主持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十五」攻關項目、教育部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科技部地方重大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陝西省科技攻關項目及多項企業合作項目。在國內外期刊上共發表論文48篇,編寫教材、手冊、譯著等五本;獲省、部級科技、教學成果獎四項;獲國家專利四項。

⑸ 徐通模的學術及科研成果

長期從事熱能動力工程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首次提出充分發揮一次風向專火側著火優屬勢的「著火穩定性原理」,發明「一次風折邊型夾心風燃燒器」,獲國家發明專利及1987年國家發明三等獎;構思並研製出「變異煤粉濃度的可調水平濃淡燃燒器」,獲1991年國家發明三等獎;首次創建反、正切旋轉動量流率矩比無量綱准則數XJ,控制並解決四角燃燒鍋爐爐膛出口流場偏差的工程難題;研製成功四牆切圓燃燒新型優化燃燒方式;創建「α型火焰」燃燒理論及其空氣動力學關系式,首次提出鍵條爐爐拱設計計算新方法;發現煤粉燃燒中存在最佳煤粉度及最佳濃淡比,積累了一批科學實驗數據。
主要著作有「燃燒學」、「鍋爐燃燒設備」等,科技論文150餘篇。1990年被評為「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1992年被評為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已培養博士14人,碩士30人。

⑹ 常慶瑞的學術及科研項目、成果情況

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科技攻關等課題20餘項,在土壤學報、生態學報、應用生態學報、水土保持學報、乾旱區資源與環境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90多篇,參編出版學術專著4部,主編和參編出版教材7本。進行了土地資源調查、評價及其合理開發利用,土地生產潛力和人口承載力分析;土地資源荒漠化及其防治,退化生態系統植被恢復的環境效應評價;資源與環境動態監測與管理,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應用;土壤發生特性、系統診斷分類和山地土壤垂直帶譜建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學術及科研成果如下:
1、土地資源調查、評價與合理利用 七·五~十·五期間,參加國家重點攻關項目黃土高原綜合治理研究和北方旱地農業持續綜合發展研究,系統開展了黃土高原土地資源的調查、評價與合理利用研究,從土壤及土地資源的調查、評價入手,分析估算區域土地生產潛力和人口承載能力,根據利用特點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應用持續發展理論進行土地利用規劃,探討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提出不同區域土地開發利用的模式,形成了一整套開展區域土地資源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2、土地荒漠化形成與監測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重點科技項目資助下,對農牧交錯帶進行土地荒漠化形成演變、監測評價和預警管理研究:①分析探明了農牧交錯帶土地荒漠化的本質和過程機制,提出荒漠化形成的4個階段(風沙侵蝕、蝕積平衡、沙塵堆積和土壤發育)和荒漠化土地的5種類型(肥力衰退粗化型、表層剝蝕型、片沙覆蓋型、流動沙丘型和固定沙丘型);②應用3S技術,查明了近15年區域土地利用/覆蓋與荒漠化動態變化規律和驅動機制,建立了基於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的監測評價技術體系。
3、植被恢復的土壤環境效應研究 通過國家重點攻關項目黃土高原區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設技術研究與示範和黃土丘陵溝壑區防護林體系綜合配套技術研究,從土壤形成發育和系統進化的角度,對黃土高原退化生態系統植被恢復的土壤環境效應進行系統深入研究,得出不同植被類型、樹木種類、造林模式、生長年限等恢復措施作用下的土壤質量特點和本質差異,提出評價植被恢復效應的指標體系和方法,為區域水土保持效益評價和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提供了決策依據。
4、土壤發生與分類 針對傳統地理發生分類存在的主要問題、地區土壤特點和有爭議的內容,採用國際上先進的系統診斷分類體系和數值分類方法,開展土壤發生分類研究:①提出了陝西土壤系統分類體系,確定了主要診斷層、診斷指標與檢索命名方法,及其兩種分類系統參比;②建立了秦嶺山地土壤垂直帶譜,探討了山地土壤的發生特性、成土過程和類型劃分方法;③鑒定了黃棕壤、黃褐土在形成環境、發生特性的主要差異,明確了兩者的分類歸屬和空間分布;④確定了人類活動對土壤形成發育的影響與作用,提出土墊旱耕人為土診斷層、診斷指標和分類體系的修正方案。
5、資源環境監測管理技術 資源短缺與環境惡化是當前世界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實時准確地掌握資源與環境的存在狀態、演變規律,是實現科學管理和決策的關鍵技術。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攻關項目項目資助下,應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與全球定位系統等高新技術,進行了土壤侵蝕遙感定量分析、監測評價和預警管理,遙感模型識別與自動分類,區域資源與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研製,從調查方法、數據採集、信息處理、影像解譯、模式識別、系統設計、和程序編寫方面總結出了一套先進、實用的技術與方法。

⑺ 趙天壽的學術及科研成果

趙天壽教授長期致力於工程熱物理領域的科學研究。在傳熱傳版質、傳熱傳質與電化學權交叉、燃料電池及其它新型電化學儲能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創性研究成果:發展了微納流動和傳熱理論,揭示了電化學儲能系統中熱、質、電子及離子耦合傳輸規律,推動了傳熱傳質與電化學的交叉融合,促進了電化學儲能技術的發展,為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作出了貢獻。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240篇,SCI引用8800餘次,h-因子達54,21篇為ESI高被引論文,3篇獲Elsevier高被引論文獎(Most Cited Article Award),入選2014、2015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和最有影響力科學思想名錄 。出版英文專著4部、英文專著章節5篇,中文專著章節4篇。受邀在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國際可持續能源技術等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上作主題/特邀報告60次。

⑻ 彭建兵學術及科研成果的介紹

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973等大型科研項目,已在科學出版社等版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7本,其中第一作者權4本,在《科學通報》、《工程地質學報》、《地震地質》第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30餘篇。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2012)和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四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兩項。 在地震工程與區域穩定、岩體工程、地質災害防治等方向招收碩士研究生。 在重大工程區域穩定性、岩體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城市工程地質等方向招收博士生。

⑼ 請教下簡歷裡面的「學術科研成果」怎麼填

自己發表的論文,或者和導師一起做課題、實驗等都可以填上去

閱讀全文

與學術科研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