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可享多大個稅優惠
5月30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和科技部聯合發布《關於科技人員取得職務科技成果內轉化現金獎勵有關個人容所得稅政策的通知》,明確自2018年7月1日起,依法批准設立的非營利性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學校根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規定,從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入中給予科技人員的現金獎勵,可減按50%計入科技人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和高校應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核算,不得將正常工資、獎金等收入列入科技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享受稅收優惠。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和高校向科技人員發放現金獎勵時,應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並按規定向稅務機關履行備案手續。
『貳』 享受科技人員取得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減半計征優惠的適用范圍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 科技部關於科技人員取得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有關個內人所得稅政策的通容知》(財稅〔2018〕58號)規定:「一、依法批准設立的非營利性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學校(以下簡稱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和高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規定,從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入中給予科技人員的現金獎勵,可減按50%計入科技人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和高校包括國家設立的科研機構和高校、民辦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和高校。
三、國家設立的科研機構和高校是指利用財政性資金設立的、取得《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的科研機構和公辦高校,包括中央和地方所屬科研機構和高校。」
……
本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本通知施行前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和高校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收入,自施行後36個月內給科技人員發放現金獎勵,符合本通知規定的其他條件的,適用本通知。
『叄』 什麼是職務技術成果,哪些技術成果屬於職務技術成果
廚師吧!廚師,是以烹飪為職業,以烹制菜點為主要工作內容的技術人才!
『肆』 什麼是職務技術成果的歸屬
職務技術成果抄的使用權、轉讓權屬於單襲位,也就是說技術成果的經濟權利、財產權利屬於單位,單位可以就該項職務技術成果訂立技術合同。但職務技術成果的署名權、榮譽權等人身權利屬於完成該項技術成果的個人,不屬於單位。
『伍』 享受科技人員取得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減半計征優惠的需要符合什麼條件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 科技部關於科技人員取得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8號)規定:「五、科技人員享受本通知規定稅收優惠政策,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一)科技人員是指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和高校中對完成或轉化職務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和高校應按規定公示有關科技人員名單及相關信息(國防專利轉化除外),具體公示辦法由科技部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制定。
(二)科技成果是指專利技術(含國防專利)、計算機軟體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權、生物醫葯新品種,以及科技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確定的其他技術成果。
(三)科技成果轉化是指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和高校向他人轉讓科技成果或者許可他人使用科技成果。現金獎勵是指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和高校在取得科技成果轉化收入三年(36個月)內獎勵給科技人員的現金。
(四)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和高校轉化科技成果,應當簽訂技術合同,並根據《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管理辦法》,在技術合同登記機構進行審核登記,並取得技術合同認定登記證明。
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和高校應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核算,不得將正常工資、獎金等收入列入科技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享受稅收優惠。」
……
本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本通知施行前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和高校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收入,自施行後36個月內給科技人員發放現金獎勵,符合本通知規定的其他條件的,適用本通知。
『陸』 職務技術成果與非職務技術成果
確認職務技術成果的標准有兩條:①執行本單位的任務;②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回術條件答。這兩個條件並不要求同時具備,只要有一條就是職條技術成果。比如,從事本職工作所作出的成果,包括承擔本單位研究開發課題完成的成果和在職期間個人作出的直接屬於本職工作范圍的成果以及主要利用本單位的資金、設備、器材、原材料和未公開的技術資料所作出的成果,均屬職務技術成果。
非職務技術成果是指職務技術成果以外的技術成果,即完成技術成果的個人自行研究開發,主要不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案件所完成的成果。非職務技術成果的使用權、轉讓權屬於完成技術成果的個人。比如:大學教授甲與某公司簽訂開發合同,該教授研發出一種新設備,則該設備是「非職務技術成果」,教授所在的大學不能主張其是「職務技術成果」。
『柒』 職務技術成果怎麼界定
職務技術成果的界定
(1)履行法人的崗位職責或者承擔法人交付的技術開發任務完成的技術成果;
(2)離職後「1年內」繼續從事與其原崗位職責或者原單位交付的技術開發任務有關的技術開發工作而完成的技術成果;
(3)主要利用法人的物質技術條件完成的技術成果。
【解釋1】(1)對利用法人提供的物質技術條件,約定返還資金或者繳納使用費的,不屬於職務技術成果;(2)在技術成果「完成後」利用法人的物質技術條件進行驗證、測試的,不屬於職務技術成果。
【解釋2】個人完成的技術成果,屬於執行「原單位」的工作任務,又主要利用的「現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的,應當按照雙方單位的協議確定權益。
【解釋3】(1)職務技術成果的使用權、轉讓權屬於「法人」,法人可以就該項技術成果訂立技術合同;(2)法人訂立技術合同轉讓職務技術成果時,「完成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受讓的權利。
『捌』 職務技術成果財產權的歸屬是怎樣的
職務技術成果財產權未經約定的歸屬所在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專
第六條 執行本單位屬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八條 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
『玖』 什麼叫轉化職務科技成果
就是依託單位的資源,產生的各項科技成果
『拾』 哪些技術成果屬於非職務技術成果
因此區分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的界線主要是兩個方面:其一:是否執行本單位的工回作任務。包括三種情況答:①從事本職工作的研究、設計所完成的發明創造;②履行本單位交給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作出的發明創造。因為其雖然不是從事本職工作的研究和設計,但是受單位的指派去參加研究和設計。這種情況下,單位往往期盼其取得發明創造成果,而提供物質、技術條件,研究、設計時間,學習、考察、進修機會和參加學術討論、技術交流的方便等等;③退職、退休或調動工作後一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這是因為發明創造作為信息技術,其載體是多樣化的,其中包括參加研究、設計的人。人的大腦作為載體儲存了在職期間的信息,退職、退休、調動工作時間不長這種信息仍起作用,所以完成當時已經開始甚至接近完成的研究、設計,應當屬於職務發明創造。其二:是否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