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遠新的成果與獎勵
1.馬鈴薯脫毒種薯苗體系構建,獲2000年雲陽縣、西南農業大學科技推廣先進個人專
2. 國家發明專屬利「水稻花葯表皮和花粉壁脂類沉積基因OsABCG15、重組表達載體和應用」(專利號CN201210063425.8),第2發明人
3. 國家發明專利「花葯絨氈層特異表達啟動子POsABCG15、重組表達載體和應用」(專利號CN201210063442.1),第6發明人

Ⅱ 李永舫的成果與獎勵
1987年,「鋰電池電極反應機理――電化學嵌入反應的研究」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為吳浩青院士);
1993年,「導電聚吡咯的研究」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為錢人元院士);
1994年獲中國科學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5年,「導電聚吡咯的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為錢人元院士);
1998年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2000年獲中國科學院「華為」獎教金;
2005年,「導電聚合物電化學和聚合物發光電化學池的研究」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一);
2012年獲美國化學會(ACS)高分子學術報告獎(2012 Macro Lecture Award);
2013年入選湯森路透評選的2012年度Hottest Scientific Researchers. (在21位入選者中排名並列第二);
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迄今已發表研究SCI論文400多篇(其中影響因子5以上雜志上發表論文100多篇),刊物包括Nature Photonics、Acc.Chem. Res.、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CS Nano、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Energy Environ. Sci.、Chem. Mater、Chem. Commun.、Macromolecules、J. Mater.Chem.、.Polym. Chem 等。與吳浩青先生合著《電化學動力學》,另在10多部著作中寫有與共軛聚合物光電子材料和器件相關的部分章節。發表論文已被SCI他人引用11500餘次,h-因子58。

Ⅲ 楊炳南的主要科研成果及獎勵
共獲得部抄委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馬鈴薯薯條加工成套技術與裝備,2001年獲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馬鈴薯綜合加工技術與裝備研究開發,2005年獲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玉米籽實與秸稈收獲技術與裝備,2010年度獲得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合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受理發明專利3項。發明酶制劑靜電噴霧添加方法ZL200410004746.6、一種真空冷凍乾燥試驗機20101013538.2、微波攪拌裝置既具有該裝置的微波凍干設備201010135271.X、一種微波真空冷凍乾燥設備201010135306.X。

Ⅳ 金偉良的主要獎勵及成果
從1982年開始從事結構工程的可靠性理論和應用等研究,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教育部、國家建設部、國家交通運輸部、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科技廳等50餘項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已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8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20篇,EI收錄116篇,出版學術專著3本。以第1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獎二等獎4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獎勵:
1.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沿海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理論及應用技術,排名第1,2008
2. 2008年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海洋結構物可靠性理論及其工程應用,排名第1,2008
3.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杭州灣跨海大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成套技術研究與應用,排名第3,2008
4. 浙江省科技獎三等獎:扣件式鋼管支模承重腳手架施工風險分析與應用。排名第1,2007
5. 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構建土建類實踐教學大平台,培養大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排名第1,2009
6. 杭州市科技三等獎:環保節能型住宅新體系的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排名第1,2008
7. 浙江省科技獎二等獎:沿海混凝土工程安全耐久性的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排名第1,2006
8. 舟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舟山碼頭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調查與分析。排名第2,2004
9. 河南省水利科技一等獎:中小流域設計洪水軟體。排名第4,2004
10. 浙江省科技獎二等獎: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建築裂縫控制技術及工程應用。排名第1,2004
11. 浙江省科技獎二等獎:高邊坡穩定可靠性與支護結構優化及其工程應用。排名第2,2004
12. 2004浙江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體系綜合改革,排名第2
13. 2004浙江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強化土建類學生工程設計能力的培養與實踐,排名第1
14. 2004浙江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構築土木工程研究生創新素質與實踐能力培養的平台,排名第1
15. 浙江省科技獎二等獎:極端環境作用下海洋平台結構可靠性與安全評估。排名第1,2002
代表性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專題:海洋平台結構可靠度與壽命評估(59895410-6-2),1998—2002.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振動舒適度的工程結構設計理論研究(50278085),2003—2005.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氯鹽侵蝕環境的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與評估基礎理論研究(50538070),2006—2009.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外交流與合作項目:基於全壽命管理的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理論(50811140088),2008-2010.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外交流與合作項目:海洋混凝土結構壽命預測的相似方法(50811130215),2008-2009.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外交流與合作項目: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國際會議(50810305066),2009.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基於全壽命的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基礎研究(50920105806),2010—2012.
8.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課題:長距離海底管道分布式光纖感測技術(2001AA602022-1),2001—2005.
9.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課題:沿海重大混凝土橋梁耐久性試驗方法與壽命評估技術(2006AA04Z422),2006—2008.
10.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課題:浮體固體結構的安全性評估技術(2006AA09A109-5),2007—2008.
11.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課題:深水海管鋪設工藝設計和計算分析技術研究(2006AA09A105-1),2006—2010.
12. 國家重點工程科技專項:杭州灣跨海大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長期性能研究,2005—2008.
13. 浙江省科委重點項目:玉環淺海抗風浪網箱結構與養殖技術,1998—2000.
14. 浙江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堤防工程安全耐久性的研究,2004—2006.
15. 浙江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浙江沿海重大工程安全耐久性的關鍵技術研究,(2003C23024),2003—2005.
16. 浙江省科技廳項目:港口與海岸工程混凝土防腐蝕關鍵技術與配套設備的開發應用(2006C13090),2007—2008.
17. 浙江省交通廳科技項目:舟山碼頭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調查與分析,2002—2003.
18. 浙江省交通廳科技項目:浙東沿海高樁碼頭結構調查和加固研究,2002—2004.
19. 浙江省交通廳科技項目:浙江公路橋梁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調查與評估研究,2004—2005.
專利成果:
1. 2003SR2756:海底管線施工應力與狀態設計分析程序「簡稱:UPDSAP」 V1.0,軟著登字第007847號。2003
2. 2003SR2755:海洋平台結構可靠度分析程序「簡稱:STRAS」 V1.0,軟著登字第007846。2003
3. 2003SR2191:海洋平台結構可靠度指標標定與敏度分析軟體系統V1.0「簡稱:CASRA」,軟著登字第007282號。2003
4. 2003SR2192:非線性結構極限承載力分析軟體系統V1.0,軟著登字第007283號。2003
5. 2007SR13624:鋼質模板支架分析軟體系統「簡稱:SCAS」 V1.0,軟著登字第079619號。2007
6. 2007SR19512:海底管線信息管理系統「簡稱:SPIMS」 V1.1,軟著登字第085507號。2007
7. 2007SR19513:海底管道健康檢測系統「簡稱:HMSSR」 V1.1,軟著登字第085508號。2007
8. 發明專利名稱:一種用於超長微管真空灌漿的漿料(ZL200510060664.8),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發明人:粟京、金偉良、傅翼、張恩勇、韓傑。2007
9. 實用新型專利名稱:一種多功能步入式人工環境符合模擬耐久性試驗裝置(ZL 2007 2 0111807.8),浙江大學,發明人:金偉良、趙羽習

Ⅳ 黃荷鳳的成果獎勵
1. 2010年,提高出生人口質量的生殖技術創建,體系優化與臨床推廣應用,中華專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屬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 2011年,不孕症病因及治療方法的研究與臨床應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第二完成人
3. 「提高出生人口質量的生殖技術創建、體系優化與臨床推廣應用」獲全國人口/計劃生育「十一五」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
4. 2010年,阻斷出生缺陷、促進子代健康關鍵技術體系的創建與推廣應用,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5. 2004年,輔助生殖技術基礎和臨床系列研究,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6. 2007年,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女性不孕症的研究,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7. 2001年,胚胎凍存復甦移植,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二完成人
8. 1996年,輔助生育技術(試管嬰兒,禮物嬰兒),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三完成人

Ⅵ 我要進職稱了,有一個教育廳一等獎的成果,獎勵種類上寫的是「論文」,我的算是成果么
我的情況跟你一樣,個人認為應該是不屬於論文類,應該屬於個人成果獎項
Ⅶ 我國政府承認的科技獎勵有哪些
科技獎勵法律制度
科技獎勵法律制度是依法確立的獎勵科學發明、發現、科技進步、合理化建議、技術改進及其他科技成果的制度。
我國的科技獎勵法律制度創立於50年代,並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而不斷完善。
我國的科技獎勵法律制度有以下幾個特徵:
(1)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科技獎勵法律制度的產生和發展受制於特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因而具有明顯的時代色彩,呈現出階段性的特徵。
(2)具有多層次性。我國的憲法、基本法中都有關於科技獎勵的規定。如新憲法第20條規定:"國家發展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事業,普及科學和技術知識,獎勵科學研究成果和技術發明創?quot;。又如《民法通則》對發明權、發現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的保護也做了原則規定。此外,還有大量的科技獎勵行政法規,包括國務院、各部門的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等。這樣,我國的科技獎勵法便由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組成了多層次的法律體系。就獎勵種類而論,包括發明獎、發現獎、科技進步獎、合理化建議獎、技術改進獎、"星火"獎、"豐收"獎。就獎勵等級而論,是根據獲獎主體在科技成果取得過程中的貢獻大小及科技成果的先進性和實用程度等,區別對待,分設等級,形成獎勵等級的多層次性。
(3)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以精神獎為主。
科技獎勵制度的意義在於:用法律手段維護發明創造主體的合法權益,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勇於探索、獻身科學事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
下面介紹國家的主要獎勵制度。
自然科學獎勵制度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科學獎勵條例》建立的,對集體或個人闡明自然的現象、特性或規律,並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重大意義的科學研究成果給予獎勵的制度。它具有以下特徵:①從主體看,獲獎者可以是集體,也可以是個人;②從客體來看,獲獎項目必須是有關自然的科學發現;③從學術水平來看,自然科學獎的獲獎項目必須是在科學技術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的科學發現。
發明獎勵制度是根據《發明獎勵條例》建立的。這里的發明是指前所未有的、先進的、經過實踐證明可以應用的重大科學技術新成就。
科學技術進步獎勵制度是按照《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建立的。其適用范圍包括:應用於建設的新科技成果;推廣、轉讓、應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在重大工程建設、設備研製和企業技術改造中採用的新技術;科技管理、標准、計量、科技情報等新成果。
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勵制度是根據《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勵條例》設立的。用以鼓勵職工積極提合理化建議,推動技術進步,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增強內部活力。
"星火"獎勵制度是根據《國家星火獎勵辦法》設立的。為了促進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廣大農村科技進步,振興地方經濟。
"豐收"獎勵制度是根據農牧漁業部發布的《農牧漁業"豐收獎"獎勵辦法(試行)》確立的。適用對象以生產第一線直接從事推廣工作的單位、個人和基層從事推廣工作的技術人員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