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思維故事

成果思維故事

發布時間:2021-07-25 06:45:26

Ⅰ 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小例子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鑽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後才能取得,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於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像、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
創造性思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創造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它貴在創新,或者在思路的選擇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維的結論上,具有著前無古人的獨到之處,在前人、常人的基礎上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從而具有一定范圍內的首創性、開拓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它無現成的思維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闊天空地發揮想像力。
創造性思維具有藝術性和非擬化的特點,它的對象多屬「自在之物」,而不是「為我之物」,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存在著兩種可能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首先,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其次,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再次,創造性思維可以為實踐活動開辟新的局面。此外,創造性思維的成功,又可以反饋激勵人們去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思維。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敲擊木酒桶,到胸腔叩診和聽診器的發明,又是一個利用聯系原理展開思維聯想活動而得到的結果。其故事原委如下:300多年前,一位奧地利醫生給一個胸腔有疾的人看病,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出聽診器和X射線光透視技術,醫生無法發現病在哪裡,病人不治而亡,後來經屍體解剖,才知道死者的胸腔已經發炎化膿,而且胸腔內積了不少水。結果這位醫生非常自責,決心要研究判斷胸腔積水的方法,但久思不得其解。恰巧,這位醫生的父親是個精明的賣酒商,父親不僅能識別酒的好壞,而且不用開桶,只要用手指敲敲酒桶,就能估量出桶裡面酒的數量。醫生在他父親敲酒桶舉動的啟發下想到,人的胸腔不是和酒桶有相似之處嗎?父親既然通過敲酒桶發出的聲響可以判斷桶里有多少酒,那麼,如果人的胸腔內積了水,敲起來的聲音也一定和正常人不一樣。此後,這個醫生再給病人檢查胸部時,就用手敲敲聽聽;他通過對許多病人和正常人的胸部的敲擊比較,終於能從幾個部位的敲擊聲中,診斷出胸腔是否有病?這種診斷方法就是現在醫學上所稱的「叩診法」。
後來,這種「叩診」法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1861年的某一天,法國男醫生雷克給一位心臟有病的貴婦人看病時,為難了。正在為難之際,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在參與孩子游戲活動中的一件事情,孩子們在一棵圓木的一頭用針亂劃,另一頭用耳朵貼近圓木能聽到搔刮聲,而且還很清晰。在此事的啟發下,他請人拿來一張紙,把紙緊緊捲成一個圓筒,一端放在那婦人的心臟部位,另一端貼在自己的耳朵上,果然聽到病人的心率聲,甚至於比直接用耳朵貼著病人胸部聽的效果更好。後來他就根據這一原理,把卷紙改成小圓木,再改成現在的橡皮管,另一頭改進為貼在病患者胸部能產生共鳴的小盒,就成了現在的聽診器。

Ⅱ 因轉變思維而成功的例子有

生難免會碰壁,我們要學會改變思維.改變方法,往往會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當年,克里斯朵夫李維,是以主演美國大片《超人》而蜚聲國際影壇的.然而,一場飛來的橫禍讓他成了一個永遠只能固定在輪椅上的高位截癱。

1、海爾的海立方。一個創新產品孵化平台。海立方結合眾籌和預售的方式, 整合項 目發起者、供應商、分銷商、用戶,為產業中各個環節上的群體提供溝通交流、 資源互動。

2、阿里巴巴的協同。協同非協調,是一群人用網路化的方法,自組織地朝一個目標共 同努力 ,而不是由上而下的行政指令,要求大家必須走同一條路。這正是生態化的組織形 態所需要的。

3、淘寶品牌七格格,每月至少推出 100-150個新款,保證店內不少於 500款。每 次要上新款時,七格格會將新款設計圖上傳到 QQ 群等地,讓網友們投票評選並討論,最 終選出大家普遍喜歡的款式進行修改。反復幾個回合後再生產。

4、如果是思想:魯迅,棄醫從文,在他那個社會環境,他本想做個醫生可以救死扶傷,但是他感覺做個醫生只能醫治人的肉體,而且數量是極少極少,一個民族的思想他永遠醫治不了。於是他從文,批判社會現實,黑與白,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多少人的精神領袖。

5、某公司電梯在高峰期特別擁堵,老闆讓員工想辦法,A說讓各部門錯開下班時期、B說重新安一部電梯,C說讓電梯只在指定樓層停、這些都是一般的思維方式、但是D說在電梯里安一面鏡子。分析。這樣大家可以端詳一下自己的儀表也可以偷偷的看看別人、緩解了電梯的擁擠帶給人們的浮躁心情,甚好。

6、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東坡;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白;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司馬遷,他們在面對困難和不幸時都讓思維轉個彎,堅信困難終會過去,樂觀平常的心態對待生命和生活,不按套路出牌,讓思維轉個彎,你會發現,真理就在拐角處。

Ⅲ 古今中外創新思維的例子

1.德曼和自來水筆

1884年,沃德曼是歐洲一家公司的職員,一次他從好幾位競爭者中為自己的公司拉到一筆生意。但是當他遞上一瓶墨水和一支當時人們使用的羽毛筆,請對方在合同上簽字時,不料從筆尖滴下幾滴墨水,把合同給弄臟了。

更糟糕的是,合同上的關鍵的字句被染得模糊不清。沃德曼只得請對方稍等片刻,讓他去重新拿一張合同紙來。可是就在沃德曼離開的那一會兒,另一家公司的業務員乘機搶走了這筆生意。這使沃德曼十分沮喪,他認為問題出在那支羽毛筆上。

強烈的悔恨與憤慨的感情,變成了一種巨大的力量,他決心研製一種使用方便、墨水能自動地均勻流出的筆。經過努力,沃德曼終於發明了自來水筆。

雖然當時的自來水筆遠遠不如現在的鋼筆這樣精巧,但也不再像羽毛筆那樣使用不便和容易滴出墨水了。由於沃德曼是這樣研製出自來水筆的,所以有人把自來水筆的誕生叫做「盛怒之後的發明」。

2.魯班發明鋸的故事

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們只好上山用斧頭砍木,當時還沒有鋸子,效率非常低。一次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了。

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細齒劃破的。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

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

這兩件事給了魯班很大啟發。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結果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桿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

魯班想到了鐵片,便請鐵匠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

3.五易畫風的白石老人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

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4.小高斯巧解算術題

高斯是德國偉大的數學家。小時候他就是一個愛動腦筋的聰明孩子。

還是上小學時,一次一位老師想治一治班上的淘氣學生,他出了一道數學題,讓學生從1+2+3……一直加到100為止。他想這道題足夠這幫學生算半天的,他也可能得到半天悠閑。

誰知,出乎他的意料,剛剛過了一會兒。小高斯就舉起手來,說他算完了。老師一看答案,5050,完全正確。老師驚詫不已。問小高斯是怎麼算出來的。

高斯說,他不是從開始加到末尾,而是先把1和100相加,得到101,再把2和99相加,也得101,最後50和51相加,也得101,這樣一共有50個101,結果當然就是5050了。聰明的高斯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5.懷炳和尚撈鐵牛

公元1066年,我國宋朝英宗年間,黃河發洪水,沖垮了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濟縣)城外的一座浮橋,將兩岸岸邊用來拴住鐵橋的每個1萬斤重的8個鐵牛,也沖到了河裡。洪水退去以後,為了重建浮橋,需將這8個大鐵牛打撈上來。

在當時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府衙為此貼了招賢榜。後來,一個叫懷炳的和尚揭了招賢榜。懷炳經過一番調查摸底和反復思考,指揮一幫船工終於將8個大鐵牛全都撈上了岸。

懷炳提出的辦法是,在打撈的那一天,他指揮一幫船工,將兩條大船裝滿泥沙,並排地靠在一起;同時在兩條船之間搭了一個連接架。船劃到鐵牛沉沒的地方後,他叫人潛人水下,把拴在木架上繩子的另一端牢牢地綁在鐵牛上。

然後船上的船工一面在木架上收緊繩子,一面將船里的泥砂一鏟一鏟地拋人河中。隨著船里泥沙的不斷減少,船身一點一點地向上浮起。當船的浮力超過船身和鐵牛的重量時,陷在泥沙中的鐵牛便逐漸浮了起來。這時,通過船的劃動,很容易地就能把鐵牛拉到江邊並拉上岸。

如此反復進行了8次,終於將8個大鐵牛全都打撈到了岸上。

Ⅳ 有關結果思維的故事,比較生活化的例子!

維是什麼?就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活動的過程,是人主觀
對事物的判定方式,受性格情感的制約。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該如何面對?多數人選擇了無奈
地接受或是更糟的

在難題面前認輸。而有的人卻會認真細致地從中尋找突破口,跳出既定思維
模式,另闢蹊徑,踏出一條獨特的路來。而這條路往往通向成功。

一位裁縫在吸煙時,不小心將一條高檔裙子燒了一個窟窿,致使其成了廢品。所幸的是,他馬
上從問題中入手,轉換思維,跳出這所謂成了「廢品」的思維怪圈

,憑借其高超技藝在窟窿處綴
上幾朵金花,並取名為「金花鳳尾裙」。不但挽回了損失,還大賺一筆,獲得成功。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誰動了我的乳酪?》這本暢銷全球的書,在世界范圍內,其銷量僅亞於
《聖經》,被花旗銀行、可口可樂等眾多國際公司當作員工必讀本。其中就談到有關「跳躍性思
維」的問題。在尋找乳酪的過程中,大家都將乳酪定為「終極目標」,不懈地追尋;在找到第一個
乳酪點之後,一部分人開始坐享其成,而另一部分人卻在積極跳出所謂「終極目標」的思維「怪
圈」,尋找下一個乳酪點;當乳酪吃完後,前者開始餓著肚子幻想,深陷於「只有一個乳酪點」的
怪圈中,不能自拔。而後者卻因為之前

的積極探尋,又重新找到更多的乳酪。在前者眼中,乳酪
是「猝不及防」地被「偷走」的,而後者卻在乳酪吃光前就把眼光放在遠處,將思維從眼前的乳酪
上移開,因而永遠有乳酪吃。

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像「乳酪」,並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由於情況的變化,原來
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現在往往不靈了。因此,如果你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只有一種的話,當你走到這
條思維的末梢時,路就會越來越窄,你將會止步不前。所以說,對思維的認識不能像憑弔古戰場般
嚴肅,而應該積極尋找逃出思維怪圈的突破口,大膽嘗試,勇於探索。

跳出包圍圈,換一種思維,你會發現: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條,積極改變思維,另闢蹊徑,往
往會事半功倍。勝利的號角也終會為你響起!

Ⅳ 世界上的傑出人士關於思維的小故事

1、毛毛蟲之死

法國科學家法伯曾做過一個著名的「毛毛蟲」試驗。這種毛毛蟲有一種「跟隨者」的習性,總是盲目地跟隨著前面的毛毛蟲走。法伯把若干個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上,首尾相接,圍成一圈,並在花盆周圍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最愛吃的松針。毛毛蟲開始一個跟一個,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毛毛蟲們還不停地堅韌地團團轉。一連走了七天七夜,它們終於因為飢餓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法伯在實驗筆記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在這么多毛毛蟲中,其實只要有一隻稍與眾不同,便立刻會避免死亡的命運。

摘自2001年9月22日《新華日報》作者佚名

2、過七橋與拓撲學

18世紀,俄國的哥尼斯堡有一條小河叫勒格爾河,河有兩條支流,一條叫新河,一條叫舊河,它們在市中心匯合,在合流的地方中間有一座小島,在小島和兩條支流上建有七座橋。哥尼斯堡的居民有個傳統習慣,星期天沿著城市的河岸和小島散步,同時試圖找一條路線,可經過所有七橋但又不重復經過任意一座橋。這就成了著名的「七橋問題」。

當時,正在哥尼斯堡的瑞士著名數學家歐拉對「七橋問題」產生了興趣。數學家考慮問題往往是化繁為簡,歐拉首先把被河流隔開的小島和三塊陸地看成四個點,把每座橋看成一條線。這樣一來,七橋問題就抽象為四個點和七條線組成的幾何圖形,這樣的幾何圖形在數學上叫網路。於是,「一個人能否無重復地一次走遍七座橋最後回到起點」就變成「從四個點中某一個點出發,能否一筆把這個網路畫出來」。這就是所謂的一筆畫。

歐拉進一步研究發現,網路能否一筆畫出來的關鍵在於這些點。這些點有兩類,如果從一點引出的線是奇數條,就把這個點叫奇點;如果從一點引出的線是偶數條,就把這個點叫偶點。網路中奇點的數是零或二,這個網路就能一筆畫出來。

由於七橋問題中的四個點都是奇點,按歐拉的規律,這個網路是一筆畫不出來的。也就是說想一次無重復地走過所有七座橋是不可能的,因為根本就不存在這樣一條路線。

歐拉將七橋問題轉化為一個網路問題,從而完成了從實際到數學模型的轉化,開創了數學上的新分支———拓撲學。

這段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許多重要的科學理論都來源於生活,這些理論反過來又可以幫助我們去完成實踐。

3、成功的秘訣

有學生問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怎樣才能修學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學問。蘇格拉底聽了並未直接作答,只是說:「今天我們只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每個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說:「從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有什麼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哪些同學堅持了」有九成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

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動作,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整個教室里,只有一人舉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訣,然而成功並非唾手可得。我們常常忘記,即使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堅持下去,成功的大門絕不會輕易地開啟。成功並沒有秘訣,但堅持是它的過程。 摘自《戀愛婚姻家庭》2001年第10期作者曾炳光

Ⅵ 創新性思維的發明故事

電話是受到電報發明的啟示而發明的。但從年塞繆爾·莫爾斯發明電報機至1876年發明電話,幾乎經歷了40多年的時間。

電報發明後,由於它傳速快,很快就受到了各國的重視,但是電報需要事先擬稿,有的還要翻電服本譯成電碼,然後把文字的或數碼的電報稿交電報局,由報務員按次序拍發出去。如果等回電,就要在對方收到電報後,按照同樣的程序,即先擬好回電稿,有的要譯成電碼然後再送當地電報局發回電,一次往返需要很長時間。因而人們對電報還不滿足,如果能有一種通信工具當時就能交換意見該有多好!

電報發明後,很多人想發明電話。他們想既然電報能用電流的通和斷來傳送電報的信號,能不能用電流通斷的原理來傳送人說話的聲音呢?這種想法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許多發明家的試驗都失敗了。

約在1860年,德國有一位發明家名叫萊斯第一次成功地用電流傳送了一段旋律,雖然不是人的說話聲,但這已經是一項了不起的發明了,他為他發明的這個裝置起了個名字,叫做「telephone」,這個名字就成了後來電話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電話的發明者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1847~1922),1847年3月3日生於蘇格蘭的愛丁堡。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從事聾啞人教育工作的,貝爾從小就受到熏陶,對聲學和語言學產生了興趣,長大後在愛丁堡大學和倫敦大學學習,對人類說話的生理學頗有研究。1873年成為波士頓大學的聲音生理學教授。但是他開始研究的項目並不是電話,而是多路電報機。

1873年6月2日下午,貝爾和他的助手托馬斯·華生兩人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聯合試驗他們的電報機。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一個簧片被粘在磁鐵上了,當華生拉開這塊簧片時,貝爾發現他這邊房間里電報機上的簧片自己顫了起來,並發出了聲音。這一發現使這位善於思索的學者發生了興趣,產生了新的構想。他想,人說話的聲音是一種空氣振動,如果對著一塊薄鐵膜片說話,會使膜片顫動,如果在膜片的後面放一塊電磁鐵,膜片振動會改變與電磁鐵的距離,使電磁鐵的磁力線發生變化,電磁鐵線圈中就會感應出相應的變化電流。這電流順著電線傳送到對方同樣裝置的電磁鐵線圈中,就會使電磁鐵的磁力線發生變化,吸動它前面膜片,從而發出聲音。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華生。華生,這位電氣工程師很同意他的看法,於是開始研製。1875年6月3日終於製成了「電話機」,這種電話只能傳遞單音,還不能傳送人的完整的話。但他們已經對獲得的初步成果感到十分高興。之後,他們又經過反復試驗和改進,終於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遂於1876年2月 14日向美國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 1876年3月7日,專利局批准了貝爾的專利權,確定了他們的發明。1876年3月10日,貝爾和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聯合試驗他們的電話機時,華生第一次聽到了貝爾發送的一句完整的話:「華生,請到這兒來,我需要你!」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用電話傳送的第一句完整的話。

最初發明的電話機十分簡單,這種電話機只能向一個方向傳話。後來經歷了許多人的研究和改進,才逐漸完善起來。

四大發明——指南針

指南針是中國史上的偉大發明之一,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的一項重大頁獻。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左圖是戀掛型指車針復原模型。磁石的這種特性,被古人利用來製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現的指南工叫司南,戢國時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樣子像一隻勺,重心位於底部正中,底盤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時把長勺放在底盤上,用手輕撥,使它轉動,停下後長柄就指向南方。 東漢王充(論衡?是應篇)記載了它的形狀和用法。(鬼穀子?謀篇)里還談到鄭國人到遠處去采玉,就帶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另外,指南車的發明亦誰一步把這種儀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右圖為指南車模型,下圖分別為指南魚想像圖及司南模型。

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較低,磁性較弱。到了宋代,人們發明了人工磁化方法,製造了指南魚和指南針,而指南針更為簡便,更具實用價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鋼針製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後把它裝置在方位盤上,就稱為羅盤。這是指南針發展史上的一大飛躍。

抌括對指南針放置方法也作過詳細研究,總結出四種不同的方法,並作了比較:一,水浮法。把指南針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於具體方法,沉括沒有說明。到北宋晚期,葯物學家寇宗奭的(本草衍義?磁石條)才有介紹,原來是在指南針上穿上燈心草,就可以把針浮起。水浮法的缺點是磁針會隨水搖盪不定。二,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放在指甲上,可以靈活運轉,但缺點是容易滑落。三,碗唇旋定法。把磁針放在碗口邊綠上,也可以旋轉自如,但同樣易掉落。四,懸絲法。取一根新棉絲,用一點蠟黏在磁針中央,懸掛在沒有風的地方磁針即可指示方向。比較之下,沉括認為這個方法最為理想。右圖為沉括指南針的四種試驗復原設計。

指南針在公元十一世紀時已是常用的定向儀器。指南針的最大頁獻,是大大地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據考證,公元十一世紀末,指南針就開始用於航海了。大約在十二世紀末到十三世紀初,指南針由海路傳入阿拉伯,然後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四大發明——造紙術

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化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

在紙還未發明之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

當時人們已開始應用小塊的絲綿製成的紙,因為考古學家於1933年在新強羅布淖爾發現了一張古紙,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塊薄片,四周不完整,長約40厘米,寬約100厘米,質甚粗糙,不勻凈,紙 面尚有麻筋,蓋初做紙時所做,故不精細也〃由於古漢時的紙張是由麻縷和絲綿,加上製法粗糙,所以紙張的質量不太好。而麻縷和絲綿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們用作造紙的原料,就必然會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難以得到迅速的發展,來滿足文化生活上對紙張的要求。
在新的客觀形勢要求下,蔡倫的出現便為造紙術帶來新突破,在《東漢觀記》卷二上記載:」蔡倫·有才學,盡忠重慎,每次休沐,閉門以絕賓客,曝體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元興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稱蔡侯紙〃。從以上看來,蔡倫是用樹皮、破布、魚網造紙的。

雖然在蔡倫之前也有紙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倫對新原料的發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破布、破魚網早已結束了它們本身的任務,成了廢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對造紙工業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新原料的使用必然提出新技術的要求,但是由於典籍流失,實際的操作如何,已缺乏記載,無從考知,但大概是先張布或網撕破或剪斷,然後放在水裡浸漬相當長的時間並且需要加以舂搗,才能做成紙漿。用樹皮做紙張,困難更大一些.除初步切短和後部舂搗外,中間還需要烹煮和加入石灰漿之類的促爛劑。下圖是中國古代造紙工程之(抵壓簾覆)及(干焙火烘)。

四大發明——火葯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顧名思義就是(著火的葯)。它的起源與煉丹術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古代煉丹士在煉丹時無意中配製出來。左圖為元代銅火銃。
它是硫黃,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兩項在漢代成書的中國第一部葯物學典籍(神農本草經)里都被列為重要的葯材。就是火葯本身也被歸入葯類,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火葯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和瘟疫。火葯的發明是人們長期煉丹,制葯實踐結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唐朝末年,火葯已被用於軍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部將鄭璠(以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九國志?鄭璠傳>。這里所說的(飛火),就是(火炮),(火箭)之類。(火炮)是把火葯製成環狀,把吊線點燃後用拋石機拋擲出去;(火箭)則是把火葯球縛於箭鏃之下,將吊線點燃後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戢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葯武器的加速發展。北未政府建立了火葯作坊,先後製造了火葯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南未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葯的(突火槍)。到了元代又出現銅鑄火統,稱為(銅將軍)。這些都是以火葯的爆炸為推動力的武器,在戢爭中顥示了前所未有威力。右圖為南未突火槍。

在12,13世紀,火葯首先傳入阿拉伯國家,然後傳到希臘和歐洲乃至世界各地。對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對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美法各國直到十四世紀中葉,才有應用火葯和火器的記載。左圖為北未火葯箭。

四大發明—印刷術

印章、拓印、印染與雕版印刷

印章在先秦時就有,一般只有幾個字,表示姓名,官職或機構。印文均刻成反體,有陰文、陽文之別。在紙沒有出現之前,公文或書信都寫在簡牘上,寫好之後,用繩紮好,在結扎處放粘性泥封結,將印章蓋在泥上,稱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這是當時保密的一種手段。紙張出現之後,泥封演變為紙封,在幾張公文紙的接縫處或公文紙袋的封口處蓋印。據記載在北齊時(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於公文紙蓋印的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塊小小的雕刻版了。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時期的銅印。

晉代著名煉丹家葛洪(公元284~363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時已用了四寸見方(13.5×13.5)有120個字的大木印了。這已經是一塊小型的雕版了。

佛教徒為了使佛經更加生動,常把佛像印在佛經的卷首,這種手工木印比手繪省事得多。

碑石拓印技術對雕版印刷技術的發明很有啟發作用。刻石的發明,歷史很早。初唐在今陝西鳳翔發現了十個石鼓,它是公元前8世紀春秋時秦國的石刻。秦始皇出巡,在重要的地方刻石7次。東漢以後,石碑盛行。漢靈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建議朝廷,在太學門前樹立《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公羊傳》、《論語》等七部儒家經典的石碑,共20.9萬字,分刻於46塊石碑上每碑高175、寬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歷時8年,全部刻成。成為當時讀書人的經典。很多人爭相抄寫。後來特別是魏晉六朝時,有人趁看管不嚴或無人看管時,用紙將經文拓印下來,自用或出售。結果使其廣為流傳。

古人發現在石碑上蓋一張微微濕潤的紙,用軟槌輕打,使紙陷入碑面文字凹下處,待紙干後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上墨汁,在紙上輕輕拍打,紙面上就會留下黑地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樣的字跡。這樣的方法比手抄簡便、可靠。於是拓印就出現了。

拓片是印刷技術產生的重要條件之一。

印染技術對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紋圖案,用染料印在布上。中國的印花板有凸紋板和鏤空板兩種。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公元前165年左右)出土的兩件印花紗就是用凸紋板印的。這種技術可能早於秦漢,而上溯至戰國。紙發明後,這種技術就可能用於印刷方面,只要把布改成紙,把染料改成墨,印出來的東西,就成為雕版印刷品了。在敦煌石室中就有唐代凸板和鏤空板紙印的佛像。

印章、拓印、印染技術三者相互啟發,相互融合,再加上我國人民的經驗和智慧,雕版印刷技術就應運而生了。

華佗的「五禽戲」
華佗是我國東漢末年的大醫學家和葯物學家,為充實和豐富我國古代醫學寶庫,做出了重大貢獻。
華佗不僅精通醫術,而且非常重視體育鍛煉對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華佗正在書房裡讀書,見一小孩把住門閂來回晃盪,他立即想到古書上「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話,人為什麼不也這樣天天運動,讓氣血流通呢?後來,華倫參考了「導引術」(全面鍛煉身體的方法),編出了一套鍛煉身體的拳法,名叫「五禽戲」。這種體育運動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運動姿態的體操,可以使周身關節、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華佗的弟子吳普,由於幾十年堅持做「五禽戲」,活到九十多歲,仍然步履輕捷,耳聰目明,牙齒堅固。可知「五禽戲」是行之有效的健身體操。

得助於孩子的啟發
1608年,荷蘭米德爾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鏡師漢斯•李波爾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它是怎樣發明的呢?
有一天,兩個小孩正在李波爾賽的商店門口玩弄幾片透鏡,他們通過前後兩塊透鏡看遠處教堂上的風標,突然,好像發現什麼似的,興高采烈。李波爾賽趕忙跑了過去,他也拿起兩片透鏡一看,遠處的風標放大了許多。
李波爾賽高興地跑回店中,把兩片透鏡裝在一個筒子里。試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望遠鏡。後來,伽利略仿效製造了放大32倍的望遠鏡,直接導致了「日心說」的偉大發現。

「小人國」的發現者
列文虎克(1632~1723)是顯微鏡的發明者。顯微鏡的發明使人類真正開始了對微生物的觀察和研究。
列文虎克只是個荷蘭德爾夫市政府的看門人。他利用看門之餘,磨製了許多鏡片。有一次,他透過兩片透鏡看東西,發覺能把極為微小的東西放大許多倍。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興趣。他用這種鏡片觀看自己的牙垢,發現了許多奇形怪狀的「小人國」居民。他驚訝地寫道:「在一個人口腔的牙垢里生活的「小人國」的居民
小生物,比整個荷蘭王國的居民還多!」一個看門老頭兒發明了顯微鏡,成了微生物學的開門鼻祖。
有人對他十分羨慕,追問著他成功的「秘訣」。列文虎克什麼話也沒說,僅向問話者伸出他的雙手
一雙因長期磨鏡片而滿是老繭和裂紋的手。

Ⅶ 創新思維成功的故事

故事:《搬家》
相傳,大英圖書老館年久失修,在新的地方建立了一個新的圖書館,新館建成後,要把老館的書搬到新館去。這本來是一個搬家公司的事,沒什麼好策劃的,把書裝上車、拉走、擺放到新館即可。問題是預算需要350萬英鎊,但圖書館里卻沒有那麼多錢。眼看雨季就要到了,不馬上搬家,這損失就大了,怎麼辦呢?
正當館長苦惱的時候,一個館員問館長苦惱什麼?館長把這個情況給館員介紹了一下。幾天之後,館員找到館長,告訴館長他有一個解決方案,不過仍然需要150萬英鎊。館長十分高興,因為圖書館有能力支付這些費用。
「快說出來!」館長很著急。
館員說:「好主意也是商品,我有一個條件。」
「什麼條件?」館長更著急了。
「如果把150萬都花盡了,那權當我給圖書館作貢獻了;如果有剩餘,圖書館把剩餘的錢給我。」
「那有什麼問題?350萬我都認可了,150萬以內剩餘的錢給你,我馬上就能作主!」館長堅定地說。
「那咱們簽個合同?」館員意識到發財的機會到了。
合同簽訂了,不久就實施了館員的搬家方案。花150萬?連零頭都沒有用完,就把圖書館給搬完了。
原來,圖書館在報紙上發出了一條驚人的消息:從即日起,大英圖書館免費、無限量向市民借閱圖書,條件是從老借出,還到新館……。
啟示:
創造性思維的一個表現是,敢於打破常規,進行逆向思維。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進行習慣於自始自終地用一種思想去觀察和解決問題。結果自己給自己設置了一個「桎梏」,逐漸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從而阻礙了我們前進的步伐。其實,有時成功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只需要我們反過來想一想。
創新思維簡介: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

閱讀全文

與成果思維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