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具體成果
達成47項具體成果 取得26項具體成果
B.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突出特點
從形式上來看,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一種獨特的「務虛會」,讓雙方不拘泥於雙邊關系的具體事務,不以具體成果作為成功與否的評價標准,坦誠務虛,在務虛中求實,已成為兩國戰略溝通的重要平台。
顧名思義,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是戰略性溝通,不是實務談判,不討論細枝末節的問題,不為兩國關系中個別分歧和摩擦所累。對話涉及的問題都是兩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問題。同時,雙方圍繞中美關系的重點發展方向和兩國合作的重點領域,審視正在進行的合作議題和項目,規劃下一階段新的合作議題和項目,達成諒解和共識。對於中美關系的發展來說,這本身就是十分務實的,也是開展戰略與經濟對話的一個重要初衷。第二輪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兩國主管部門還簽署了多項合作文件,雙方在戰略對話軌道達成26項具體成果,在經濟對話軌道達成40多項具體成果。雙方希望通過戰略與經濟對話,為自己關切的具體問題尋求解決方案,這並不奇怪。美方期盼戰略與經濟對話能為其關心的朝核、伊朗核、蘇丹以及人民幣匯率、貿易不平衡、知識產權保護、政府采購、資本市場限制等問題的解決帶來促進。中方也直言不諱地提出亞太安全、涉台、涉藏等問題以及關於美方應放鬆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公平對待中國赴美投資企業、以合作方式迅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等問題。
在務虛中求實,求實不忘務虛,務虛求實兩相宜。總的看,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一個坦誠務虛、虛實結合、構建框架、設置議程、加深了解、增加互信、促進合作的過程。在「務虛會」中,對話應緊扣涉及中美關系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長期性議題,又不迴避緊迫的具體問題。
C. 第一輪和第二輪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分別是什麼時候在哪裡進行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中美雙方就事關兩國關系發展的戰略性、長期性、全局性問題而進行的戰略對話。資料如下:
2009年7月27日至7月28日,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舉行,雙方深入地交換了意見,首輪對話取得了積極成果。
2010年5月24日至5月25日,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舉行。
2011年5月9日,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舉行,中美軍方代表首次參加對話。
2012年5月3日至4日,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舉行,對話將圍繞三大經貿議題:促進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拓展貿易和投資機遇;金融市場穩定和改革。
希望幫到你,謝謝
D.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第一輪對話
時間2009年7月27日至28日
地點
美國華盛頓
議程
7月27日,在羅納德里根會堂及國際貿易中心
上午8:30 :與會者「家庭照」
上午9:00至10:00: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
下午1:30:經濟主題會議(閉門)
7月28日,在美國財政部
上午9:00:經濟主題會議「家庭照」
上午9:15:經濟主題會議開幕
下午4:15: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閉幕聲明
7月28日,中美雙方新聞發布會,在艾森豪威爾行政辦公樓
下午5:20:美方新聞發布會
下午6:00:中方新聞發布會
晚上7:00: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在華盛頓麗思·卡爾頓酒店舉行的美中商會和國家委員會美中關系晚宴上發表講話
主題
「凝聚信心恢復經濟增長,加強中美經濟合作」
議題
中美關系、國際地區問題和全球性問題
主持人
戰略對話主持人
國務委員戴秉國、美國國務卿希拉里
經濟對話主持人
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美國財長蓋特納 2009年7月27日,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開幕。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特別代表、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和國務委員戴秉國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特別代表、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和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共同主持對話。
王岐山和戴秉國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王岐山首先宣讀了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致辭。胡錦濤在致辭中指出,作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中美兩國在事關人類和平與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上肩負著重要責任,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廣闊的合作空間。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政治形勢下,中美雙方通過戰略與經濟對話,擴大共識,減少分歧,加深互信,促進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有利於推動中美關系朝著積極合作全面的方向發展,對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與繁榮也具有重要意義。
戴秉國表示,2009年4月胡錦濤主席與奧巴馬總統在倫敦峰會期間共同決定建立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隆重開幕,這是中美關系中一件可喜可賀的大事。中方願本著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精神,就中美兩國關系和事關人類生存、和平、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問題與美方進行坦誠深入的對話,探討在急劇變化的21世紀如何建設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系,尋求增進理解、深化互信、擴大共識、發展合作,把我們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得更大、更美,以造福於中美兩國人民,造福於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園。柯林頓和蓋特納在會上致辭。柯林頓表示,此次戰略與經濟對話是一個新的開端,標志著美中正進行前所未有的努力,為建設面向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美中關系奠定基礎。美中面臨共同的全球性挑戰,需要攜手努力合作應對。
蓋特納表示,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是美中合作的一個轉折點。美中採取的措施有力地重建了信心,釋放了美中風雨同舟的信息。美中採取的行動將不僅有利於兩國人民,還有利於全球經濟復甦。本次金融危機使我們認識到需要改變經濟增長模式,美中需要緊密合作,確保均衡、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全球經濟從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繫到現在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我們面臨著重建全球經濟體系以應對挑戰的重大機遇。
E. 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成果中我們能悟出什麼
悟空
F. 從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成果中,我們能悟出什麼
中國正在變得強大
G.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歷次對話
為中美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
首次對話於2006年12月在北京舉行,對話坦率而富有成果,既加深了相互了解,也為加強雙方合作提供了新契機。
雙方圍繞「中國的發展道路和中國經濟發展戰略」主題,就城鄉均衡發展、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促進貿易和投資、能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等5個專題、11個分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對話還達成了一系列實質性協定,包括中美同意在中國設立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代表處;美國支持中國加入泛美銀行;雙方締結了促進美國對華出口的融資便利協定;中國將加入「未來發電計劃」政府指導委員會;中美同意於2007年1月重新啟動雙邊航空服務談判等。 經貿熱點問題取得具體成果
在2007年5月於華盛頓舉行的第二次對話中,雙方重點就影響中美經濟關系的若乾熱點問題進行了討論,集中在服務業、能源與環境、經濟平衡增長和創新四個議題,確定在相關領域開展一系列合作。
雙方就事關中美兩國全局性、戰略性、長期性的經濟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並且兼顧了當前中美經貿關系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取得了一些具體成果。
對話取得的實質性成果包括:中國進一步開放金融服務業;在2012年前將兩國間的直飛航班增加一倍;宣布啟動中國旅遊團隊赴美旅遊的聯合聲明;中美爭取在中國合作開發15個大型煤層氣項目,以推進清潔煤技術;以及兩國在養老金、失業保險、知識產權等領域達成的協議或備忘錄等。 從戰略高度探討中美經貿關系發展
2007年12月在京舉行的第三次對話圍繞「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和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與前兩次相比,這次對話重要特點在於中美雙方超越了對短期經貿熱點問題的簡單關注,從戰略高度對今後一段時間內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進行了綜合思考。
雙方就在金融服務業、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能源和環保、透明度等8個領域開展合作達成了31項共識,簽署了多項協議。雙方在金融服務業開放問題上取得突破,包括中方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公司包括銀行發行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允許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公司債券,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法人銀行發行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債券等;在食品、葯品、醫療產品等多個項目上簽署了促進出口安全的備忘錄;在環保領域簽署一項新的協議———加強發展生物質資源轉化燃料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同意建立工作組,研究兩國能源和環境領域的10年合作規劃。 互信得到進一步加強
第四次對話於2008年6月在美國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召開,主題是「經濟可持續增長」。對話營造了真誠、坦率的氛圍,兩國一致形容溝通「非常成功」,互信得以增強,具有深遠影響。
這次會議取得兩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果。一是中美兩國正式簽署了《中美能源環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雙方都高度評價這是中美在這一領域合作的重要一步,為今後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礎,也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另一個則是正式宣布啟動中美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的談判。
另外,雙方還就宏觀經濟政策交流及金融服務業、對民生的投資及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貿易和競爭力、投資等領域簽署了一系列備忘錄及協議。雙方還深入探討了包括美國次貸危機、全球糧食安全等方面中美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 據2008年12月4日《中國新聞網》公開披露的信息,此次戰略經濟對話,中美雙方將圍繞「奠定長久的中美經濟夥伴關系的基石」的主題,就管理宏觀經濟風險和促進經濟平衡增長的戰略、加強能源和環境合作、應對貿易挑戰、促進開放的投資環境、國際經濟合作等議題進行討論。
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麥科米克2008年12月1日對媒體透露,這次對話和以前相比,有不同的背景,因為美國目前正處於新舊政府的過渡期,而全球金融危機的程度進一步加深,美國希望這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能深化雙方合作,共同化解全球危機。美國認為,繼續加強和中國的對話與合作,對美國經濟前景很重要。但是由於2008年12月1日至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四日觸及跌停,使得匯率成突如其來的焦點。
H.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達成了什麼協議。
經濟對話成果包括五方面重要內容。
——雙方承諾進一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美方承諾將推動建立更加平衡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提高儲蓄率。中方將繼續提高國內消費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雙方承諾致力於構建更加開放的全球貿易和投資體系,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美方將在貿易救濟調查中,認真考慮並給予提出「市場導向行業」申請的中國企業公正、合理的待遇,並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方對依法在華經營的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提供國民待遇。
——雙方同意加強金融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功能。美方歡迎外國資本投資於美金融業,承諾對中資銀行、證券和基金管理公司適用與其他國家相同的審慎監管標准。
——雙方同意加強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方面的合作。雙方同意共同努力,確保多倫多、首爾峰會取得積極成果。
詳細:http://www.biso.cn/html/n.asp?id=3256
I. 運用政治常識分析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為什麼能夠取得積極成果
(1)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雙方合作的基礎。中美之間有共同利益決定了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能夠取得積極成果。
(2)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取得積極成果符合我國的國家利益和外交政策,體現了我國的外交政策。
(3)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取得積極成果符合當今時代的主題。
J. 第八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閉幕 看看取得了哪些成果
一.中美雙邊合作
兩國重申不得從事或者在知情情況下支持網路竊取知識產權。
雙方決定深化在預防公共腐敗和打擊跨國賄賂、查找腐敗公款、拒絕成為犯罪分子及其資產的避風港、資產返還等領域的合作。中方承諾考慮在不遠的將來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反賄賂工作組。
中美海關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合作:中國海關總署和美國國土安全部決定加強雙方在維護供應鏈安全和促進貿易便利領域的機制化合作。
二.應對地區和全球性挑戰
雙方承諾同其他G20成員一道,推進G20上述及其他議程繼續取得進展,推動杭州峰會在諸多領域取得積極成果。
三.氣候變化和能源合作
承諾推動《巴黎協定》的全面實施:雙方決定通過強化政策對話保持並加強關於國際氣候談判有關問題的定期高級別對話。中美繼續鼓勵《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其他締約方各自採取參加協定的國內步驟,以使《巴黎協定》盡早生效。
氣候變化工作組:雙方歡迎通過建立新的「電力系統倡議」進一步拓展工作組工作,該倡議包括已有的智能電網領域的合作和在電力消費、需求和競爭領域開展的新合作。各倡議和對話全年保持接觸,下一次工作組年度會間會計劃於2017年初在中國舉行。
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智能電網:下一步,中美決定加強在智能電網和其他技術上的合作,並決定將中美氣候工作組--智能電網倡議更名為電力系統倡議。
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電力消費、需求與競爭:在氣候變化工作組電力系統合作倡議下啟動了新的合作--電力消費、需求和競爭,並於2016年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召開第一次會議。
和平核能合作:雙方期待在今年晚些時候在北京舉行研討班繼續就《核損害賠償補充公約》進行交流。
能源監管合作:雙方決定在電力市場發展和能源監管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重點關注的議題包括:(1)電力價格。(2)雙邊合同和不平衡市場。(3)可再生能源並網。(4)智能電網政策和監管。
能源合作項目:美國貿易發展署決定與中國實體和能源合作項目成員公司合作開展兩個試點項目,展示有關分布式能源熱電、沼氣和高級能源管理系統的技術。
四.雙邊能源、環境、科技對話
中美能源環境十年合作框架:決定繼續推進能源環境十年合作框架下各項行動計劃不斷取得進展,並繼續實施中美綠色合作夥伴計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