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同聲傳譯的專業協會
在國際上,同聲傳譯認證有:
國際同聲翻譯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sultant Interpreters,簡稱IACI)中國同傳譯員網 這一行業組織。該協會成立於1953年,IACI的會員身份被廣泛認為是會議口譯員的最高專業認證。要加入IACI,必須到全日制的會議口譯專業深造兩年,取得高級翻譯學院的碩士文憑,參加工作後,必須做滿150天的國際會議,並時時遵守口譯學會專業道德規范,另外,必須有3個以上,會齡在5年以上的資深會員作保證人,保證人必須跟你在一個小組並肩工作過。歸納起來,加入IACI不需要考試,IACI實行的是更為嚴格的同行在工作中對你的審查。
歐盟口譯認證JICS(European Commission Joint Interpreting and Conference Service),設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它在85年引入中國,與外交部和商務部簽訂框架協議,旨在幫助中國培養高級翻譯人才,特別是同傳。篩選程序是先由各省擇優推薦,參加選拔的口譯人員的條件為25歲到30歲,有3年相關工作經驗及英語專業本科以上學歷。需要經過初試,復試和最後的面試。在中國只可以認證英語和法語兩個語種。
實際上,世界最大的口譯團隊不在聯合國,而是在歐盟委員會。歐委會口譯總司僅正式僱用的同傳譯員就有近500名,可以把英語譯成19種語言。歐盟與我國簽訂協議,按照承諾,歐盟每年要為中國培養一定數量的譯員,中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大使孫振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據參加過培訓的學員介紹,歐盟特別注重語言質量,在意時態用法,以及語言是否通順流暢。由於歐盟成員國的許多公民都懂至少兩門外語,歐委會的翻譯必須譯得非常地道,讓母語國家的人聽得舒服。所以可以說,歐盟口譯司的證書更有分量,其難度也可想而知。
加拿大口譯和筆譯工作者委員會(Canadian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Council,簡稱CTIC),負責實施全國統一標準的翻譯職業認證考試。CTIC下屬的認證委員會負責指定認證標准和實施考試。認證委員會成員由筆譯,會議口譯,法庭口譯和術語學方面的專家組成。1975年,加拿大首先設立了筆譯考試,後在魁北克地區設立會議口譯考試,凡是有200個工作日或同等經歷的專業口譯者均可報考。
澳大利亞國家口譯和筆譯工作者權威認證有限公司(National Accreditation Authority for Translators& Interpreters Ltd,簡稱NAATI),由聯邦政府建立於1977年,總部位於澳大利亞首府堪培拉,是國際公認的口譯及筆譯資格認證機構,澳洲唯一的翻譯專業認證機構。擁有NAATI資格認證,可以就業通行於世界所有英語國家。澳大利亞的筆譯和口譯員分為四個等級:助理口、筆譯員,筆譯和口譯員,高級筆譯和會議口譯員,資深高級筆譯和會議口譯員。NAATI規定參加資格考試的基本條件為:口譯人員必須有大學畢業文憑,筆譯人員是大學畢業或由僱主出具具有相應工作經理的證明或是擁有翻譯專業的高等教育學歷。各語種翻譯人員可以由下列三種途徑獲得NAATI的口、筆譯認證:參加NAATI組織的考試;完成NAATI批準的某個澳大利亞大學翻譯課程學習;取得NAATI承認的澳大利亞以外大學翻譯專業的畢業證。
㈡ 北外高級翻譯學院同傳多難考
想當翻譯當然不一定要上北外了,現在有很多的口譯培訓認證,像什麼NAATI,CATTI,JICS(歐盟口譯司),上海外語口譯認證,NAETI,ETTBL 等等,,但最主要還是真功夫。現在考證相對的簡單,但能勝任大會同傳,或交傳的可就不多了,建議你可以到甲
㈢ 關於網上銀行
你先到銀行辦一張銀行卡
比如工行的
辦一張牡丹靈通卡
然後申請網上銀行
防盜措施的話
工行有兩種
一種是口令卡,就像樓上說的5元一張,優點在於便宜,缺點第一是可使用次數少,第二是每換一台電腦就需要下載一次數字證書。
還有一種就是你說的U盾,貴一些,我記得是36,但是前幾個月搞活動,3個月內完成3次網上銀行消費就返還U盾的費用,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這個活動了。U盾可使用次數比口令卡多。U盾倒是不需要下載數字證書了,但是需要安裝驅動。
如果經常使用網銀的話,建議使用U盾。
至於18歲
這個就不是很清楚了
現在未成年人不是也可以辦身份證了么?
㈣ 同傳翻譯的相關考試
目前,國家同聲傳譯人才的培養主要通過碩士層次的學歷教育完成,主要是同聲傳譯專業碩士。正規的學歷教育招生規模小、培養周期相對較長,進入門檻較高,不能滿足大量已經有一定英語基礎,但希望能迅速掌握同聲傳譯技巧進入同聲傳譯行業的這一部分人才的需求。
報考者除了能夠用英語進行無障礙交流之外,關鍵還要對兩種工作語言系統熟練掌握。另外,同聲傳譯專業對從業者的專業知識、靈活應變能力、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要求都非常高。如要對金融、經濟、製造、市政、環保等各個領域的知識有所了解,且對非英語為母語的發言者口音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如對拉美人、印度人說英語的特點和方式有所了解。
國內能培養同傳人才的院校寥寥無幾。我國最早培養同傳譯員的地方是「聯合國譯員訓練班」(現已改成高級翻譯學院)。它是1980年由聯合國與我國政府共同舉辦的一個合作培訓項目,因為要求嚴格,每期正式學員平均只有10位口譯人員,學員經過考核後再到布魯塞爾接受培訓。該班畢業的學員大多數在聯合國擔任過同傳譯員。
由於對同聲傳譯的專業程度要求較高,師資力量緊缺,國內僅有幾家外語院校對同傳進行研究生層次的培訓和招生。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一些社會培訓學校開設有同傳課程,現將北外和上外的招生情況介紹如下。
據報道,目前全球專業的同聲傳譯人員總共也就2000多人。中國同聲傳譯人才更是緊缺。據不完全統計,專業的同聲傳譯人才僅25-30人左右,大多在北京、上海和廣州這些國際交往頻繁的大都市。近幾年來,同聲傳譯已被列為緊缺人才之一。由於粥多僧少,供不應求,處於買方市場的同傳自然薪酬不菲,據專業人士透露,優秀的翻譯每天能賺800美元,一般水平的翻譯也能掙到4000元人民幣。同傳被大家稱為含金量最高的「金領」行業之一。
需求緊缺和高薪待遇引來了不少羨慕和追逐的目光。同聲傳譯怎麼考?報考人員應該具備什麼專業素質?國內是否具有相關的資格認證考試和培訓?許多人對其知之甚少,急切想了解相關情況。筆者日前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同傳專業的招生負責人和有關專家。
如何接受同聲傳譯的專業訓練
由於對同聲傳譯的專業程度要求較高,師資力量緊缺,國內僅有幾家外語院校對同傳進行研究生層次的培訓和招生。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一些社會培訓學校開設有同傳課程,如新東方學校。現將北外和上外的招生情況介紹如下。
同聲傳譯是各種翻譯活動中難度最高的一種翻譯,並非人人都能勝任。北外高級翻譯學院辦公室負責人告訴筆者,在國際會議那種緊張環境里,譯員要能不間斷地邊聽邊譯,是很不容易的。要學好這樣的技能,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如:英語的聽說能力要強,英漢兩種語言的語音、語調要好,要思維敏捷,反應快,對國際問題有興趣,報考者除了能夠用英語進行無障礙交流之外,關鍵還要對兩種工作語言系統熟練掌握。另外,同聲傳譯專業對從業者的專業知識、靈活應變能力、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要求都非常高。如要對金融、經濟、製造、市政、環保等各個領域的知識有所了解,且對非英語為母語的發言者口音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如對拉美人、印度人說英語的特點和方式有所了解。
口譯專業屬應用類研究生,考試不同於其他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據筆者了解,入學考試多不開列參考書目,筆試也不考理論知識。筆試內容多為段落改寫、填空、寫作、英漢雙向筆譯、綜合知識測試等實際操作的內容。這些全靠考生平時的知識積淀和能力培養。
該考試另外一個特殊性是該專業錄取時以考生的復試成績為主。學員在入學考試時除了要通過筆試外,口試即復試是選拔人才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復試中才能對英文聽力理解和口語表達能力進行客觀的考查。
據了解,復試包括:
1視譯:將一篇英文稿口頭翻譯成漢語。
2復述:先聽兩遍英文錄音(時間:3—5分鍾,可作筆記),再將聽到的內容用英文復述一遍。
3面試。
上外復試包括:
1演講:從考試委員會提供的若干題目中挑選其中之一,作2—3分鍾的即興演講。
2復述:聽1—2分鍾的演講,然後以另一種語言用自己的話復述演講內容。
3視譯:聽一篇短文,瀏覽該文1分鍾,然後將其內容口頭譯出。
4問答與對話。 筆者就非外語專業的考生報考同聲傳譯是否具有可行性等問題采訪了有關專家。專家認為,國內目前從事同聲傳譯職業的多為本科外語專業畢業生。但是,國際許多知名同傳並非都是「科班出身」,例如法國某知名同傳就是數學博士。各大院校歡迎和鼓勵非外語專業考生報考,但是同傳畢竟是「金字塔」的塔尖,希望考生量力而行,理智選擇,例如報考其他層次的口譯培訓(商務口譯等),以免無功而返,收獲甚少。
由於該專業的復雜性,想要通過相關考試最好要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而且按照國際慣例,這類考試要邀請聯合國資深人士和專家擔任評委。要成為同聲傳譯員絕非一蹴而就的事。在國際上,同聲傳譯有國際同聲翻譯協會(簡稱AIIC)這一行業組織。該協會成立於1953年,是會議口譯這一專門職業惟一的全球性專業協會,負責審查、認定會議口譯員的專業資格和語言組合,制訂其職業規則、工作條件、道德規范和專業培訓標准,推廣會議口譯最佳實踐,並與聯合國、歐盟等國際組織開展集體談判以確定會議口譯員的待遇等。AIIC的會員身份被廣泛認為是會議口譯員的最高專業認證。目前,AIIC在世界各地有2600多名會員,中國大陸有20名,其中5名在上海。
附:目前國際上最具權威的同聲翻譯協會
在國際上,同聲傳譯認證有:
國際同聲翻譯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sultant Interpreters,簡稱IACI)這一行業組織。該協會成立於1953年,IACI的會員身份被廣泛認為是會議口譯員的最高專業認證。要加入IACI,必須到全日制的會議口譯專業深造兩年,取得高級翻譯學院的碩士文憑,參加工作後,必須做滿150天的國際會議,並時時遵守口譯學會專業道德規范,另外,必須有3個以上,會齡在5年以上的資深會員作保證人,保證人必須跟你在一個小組並肩工作過。歸納起來,加入IACI不需要考試,IACI實行的是更為嚴格的同行在工作中對你的審查。
歐盟口譯認證JICS(European Commission Joint Interpreting and Conference Service),設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它在85年引入中國,與外交部和商務部簽訂框架協議,旨在幫助中國培養高級翻譯人才,特別是同傳。篩選程序是先由各省擇優推薦,參加選拔的口譯人員的條件為25歲到30歲,有3年相關工作經驗及英語專業本科以上學歷。需要經過初試,復試和最後的面試。目前只有英語和法語兩個語種。
實際上,世界最大的口譯團隊不在聯合國,而是在歐盟委員會。歐委會口譯總司僅正式僱用的同傳譯員就有近500名,可以把英語譯成19種語言。歐盟與我國簽訂協議,按照承諾,歐盟每年要為中國培養一定數量的譯員,中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大使孫振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據參加過培訓的學員介紹,歐盟特別注重語言質量,在意時態用法,以及語言是否通順流暢。由於歐盟成員國的許多公民都懂至少兩門外語,歐委會的翻譯必須譯得非常地道,讓母語國家的人聽得舒服。 所以可以說,歐盟口譯司的證書更有分量,其難度也可想而知。
加拿大口譯和筆譯工作者委員會(Canadian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Council,簡稱CTIC),負責實施全國統一標準的翻譯職業認證考試。CTIC下屬的認證委員會負責指定認證標准和實施考試。認證委員會成員由筆譯,會議口譯,法庭口譯和術語學方面的專家組成。1975年,加拿大首先設立了筆譯考試,後在魁北克地區設立會議口譯考試,凡是有200個工作日或同等經歷的專業口譯者均可報考。
澳大利亞國家口譯和筆譯工作者權威認證有限公司(National Accreditation Authority for Translators& Interpreters Ltd,簡稱NAATI),由聯邦政府建立於1977年,總部位於澳大利亞首府堪培拉,是國際公認的口譯及筆譯資格認證機構,也是澳洲唯一的翻譯專業認證機構。擁有NAATI資格認證,可以就業通行於世界所有英語國家。澳大利亞的筆譯和口譯員分為四個等級:助理口、筆譯員,筆譯和口譯員,高級筆譯和會議口譯員,資深高級筆譯和會議口譯員。NAATI規定參加資格考試的基本條件為:口譯人員必須有大學畢業文憑,筆譯人員是大學畢業或由僱主出具具有相應工作經理的證明或是擁有翻譯專業的高等教育學歷。各語種翻譯人員可以由下列三種途徑獲得NAATI的口、筆譯認證:參加NAATI組織的考試;完成NAATI批準的某個澳大利亞大學翻譯課程學習;取得NAATI承認的澳大利亞以外大學翻譯專業的畢業證。
㈤ 要成為同聲傳譯需要什麼樣的水平啊,具體一點
同聲傳譯是一種受時間嚴格限制難度極高的語際轉換活動,它要求譯員在聽辨源語言講話的同時,藉助已有的主題知識,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完成對源語言信息的預測、理解、記憶和轉換,同時要對目標語言進行監聽、組織、修正和表達,說出目標語言的譯文。
很多人平時講話速度非常快,演講時又往往只顧及自己的演講內容,甚至還會摻雜各地的口音乃至方言,同傳譯員只好調動自己的一切知識儲備和經驗來全力以赴。
能有意放慢速度來照顧同傳譯員的演講者畢竟不是太多,這就對從業者的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同聲傳譯壓力很大
因門檻高、壓力大,同傳譯員常被貼上「多金」「早衰」等標簽。
常人眼中,同傳是少有的「金領」。全球政要身邊、專程包機上、國際會議中,都常有他們的身影;以小時計價的「金金」計較,更是讓人心馳神往。人們對同傳的理解很多是出於想像的。像所有職業一樣,同傳也有一座金字塔。
資深國際會議同傳邵煒表示,「對於位於『金字塔』頂端的同傳而言,以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AIIC)會員為例,一天的標准價可達8000元人民幣;如果算上加班,單日收入可能超過一萬元。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資深法語同傳帶你走近真實的「翻譯官」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同聲傳譯
㈥ 關於歐盟口譯司
歐盟委員會口譯司(Joint Interpreting & Conference Service, JICS)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擁有經驗豐富的國際會議譯員七百餘人,目前使用的官方語言多達11種,並且每年為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選送的譯員提供短期強化培訓。
錄取條件
1、 大學本科學歷以上(或同等學力);
2、 英語水平相當於大學英語6級以上並具備較強的聽說能力;
3、 入學面試合格;
4、 有一定口、筆譯經驗者優先。
==================================
由於歐盟及歐盟國家與我國在各個領域的交往不斷加深,雙方對擅長漢語和歐洲主要語言的譯員需求大大增加,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歐盟口譯司經過友好協商,經教育部批准,在北京合作舉辦國際會議譯員培訓項目——中歐高級譯員培訓中心,並於2001年5月開始招收第一期學員。該項目得到了我國教育部、外交部、外經貿部和北京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辦學宗旨
本中心旨在為我國各級政府機構、各類涉外企業和組織、在華外資公司、外國政府及國際組織駐華使團培養合格的國際會議與談判譯員,為進入世貿組織和申奧成功後的中國提供專業服務。
辦學方式
培訓期為一年,分兩個學期,每周12學時(共30周、360課時)。每期招收名額為:脫產班限招收15人(脫產班每周增加6課時聽力訓練);非脫產班限招收15人。
非脫產班上課時間為:周六全天及周二、周四晚上開課。脫產班上課時間另行安排。
全部課程主要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和歐盟口譯司選派實踐和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共同執教,並聘請外交部、外經貿部和其他院校資深譯員擔任客座教授。合作雙方共同主持入學測試、教學評估與畢業考試。學員在經過嚴格培訓後,各課程測驗及格、修滿32學分者授予合作雙方聯署的「國際會議譯員資格證書」。
本中心還在每期招生前舉辦為期8周(48課時)的周末備考班,進行英漢聽-說強化訓練、初級口譯技能和入學考試培訓,為學員能順利通過上述培訓項目入學考試做好充分准備。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之一,也是我國唯一一所國際經濟貿易專業門類齊全的多學科大學。學校設十一個學院、一個直屬系以及研究生部和留學生部,共22個專業,在校各類學生兩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