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7年中國最大的科技成果是什麼
個人認為,應該是,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正式開通。
『貳』 2016~2017年中國的科技成果有那些
一、2016年8月16日,中國發**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顆衛星被起名為「墨子專」,將在太空向地面發屬送不可破解的密碼以建立最安全保密的量子通信,並將對微觀量子世界最離奇詭異的現象開展科學實驗研究。
二、2016年11月1日,殲-20身披割裂迷彩塗裝參加珠海航展並首次對外進行展示。意味著,殲20各方面性能技術已經成熟,可能已經小批量裝備部隊。
三、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成功發射升空。神舟十一號飛船2016年10月19日3時31分,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並進行一系列的空間實驗。
四、2016年9月25日,直徑500米、全球最大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也被稱為「天眼」,在貴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啟用。
『叄』 2017年最高科技成果獎獲獎人物是誰,並簡述獲獎感言
屠呦呦2016年中國科技界最高榮譽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17年來首次授予女科學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屠呦呦研究員。
『肆』 2017年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35秒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並於4月27日成功完成與天宮二號的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
2、2017年6月21日09時47分,在經過2個月的組合體飛行後,天舟一號按計劃與天宮二號實施撤離,開始進入獨立運行階段。
3、「天舟一號」發射成功,首次實現了對空間站的貨運補給。先進技術探索衛星「墨子號」成功實現量子通信
4、「悟空號」在暗物質探測方面也取得重大進展,「慧眼」探測到引力波。「北斗」導航系統三代衛星成功發射,距組網更進一步。
5、「風雲四號」實現了氣象衛星更新換代。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航天事業起始於1956年。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見「東方紅」1號),是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太空,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
中國發展航天事業貫徹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即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伍』 201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科研成果有哪些
201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科研成果是:應用」冷凍固定術在低溫下使用內透射電子顯微容鏡觀察樣品「的技術
瑞典皇家科學院3日宣布,將把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Reina Weiss,Barry Barish和Kip Thorne,以表彰他們對發現引力波的貢獻。
美國科學家雷納·魏斯(Reina Weiss),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Thorne)因其對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項目和引力波發現的貢獻而榮獲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空間和時間是可彎曲的,質量物體在其中移動,產生引力波。這就像石頭扔入水中會產生水波,因此引力波通常被稱為「時間和空間」。
但是,普通物體產生的引力波非常弱,甚至愛因斯坦本人也認為很可能無法觀察到它。實際上,在LIGO項目中觀察到的兩個黑洞合並產生的引力波僅引起儀器的變化比原子核小得多。
愛因斯坦發表了相對論一個世紀。已經證實了許多預測,例如水星的近日點和引力紅移效應,但尚未檢測到引力波。因此,在廣義相對論實驗中,引力波也被稱為「難題」的最後一部分。
『陸』 2017年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每年要轉化多少項
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時候,會有一項評分標准(占滿分100分的30%),就是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指的就是您公司的技術有沒有轉化成產品、樣品、或者銷售合同等)、希望採納!
『柒』 2017年中國在科技上獲國家取得的成就
1、C919首次試飛
2017年5月5日,中國首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噴氣式干線民用飛機C919的首飛完滿結束。
這標志著大型民用客機的壟斷市場在A(Airbus空中客車)和B(Boeing波音)之外,正式迎來了新的參與者C(C919)。
2、可燃冰穩定試采成功
2017年5月18日,我國在南海北部海域的可燃冰試采成功。可燃冰作為一種儲量驚人的清潔能源,其儲量幾乎可以達到煤、石油、天然氣總和的兩倍。
可燃冰是公認的下一代清潔替代能源。此次試采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第一名的國家。
3、北斗導航第三階段組網
2017年5月23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宣布,我國將全面啟動北斗系統第三步建設,即北斗三號系統,2017年下半年發射6~8顆全球組網衛星。
正式標志著北斗系統第三階段任務:全球組網正式開始。接下來的2018年將前後發射18顆北斗衛星。北斗衛星系統將率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基本服務,直到2020年我國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終形成全球服務能力。
4、全球首列無軌列車
2017年6月2日,中車株洲所成功研製的一款名為「智能軌道快運系統」的全新交通產品在株洲驚艷亮相,這款產品昵稱「智軌」。
這是一款融合現代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各自優勢的跨界之作。既保持軌道列車載人多的優勢,又不需要建造專有鋼軌,還能像公交車一樣靈活穿行的城市交通工具。
5、量子通訊試驗階段性成功
2017年8月10日,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三大科學實驗任務:量子糾纏分發、量子密鑰分發、量子隱形傳態。使得我國在量子通訊領域達到新高度。
『捌』 2017年祖國取得的成就
改革開放38年我黨取得了八大成就
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中國改革開放38年,保證了和平穩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2.國際地位持續不斷提高。中國改革開放38年,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快速經濟增長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以加入WTO為標志,中國經濟已經完成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和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中。
4.經濟增長變得更加穩健。中國的改革開放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主導、大力和不斷強化的工業經濟使中國經濟增長一直高於世界經濟增長水平。社會經濟取得全面進步
5.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同時,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中國GDP總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位,是世界上僅有的2個GDP總量超10萬億美元的國家之一。
6.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教育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1978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只有16.5萬。2015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達到749萬。
7.國民預期壽命明顯提高。
根據中國人口普查數據,1982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67.77歲,2015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男74歲、女77歲,增加了7.7歲。
8.人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經進入一個與世界同步的時代。
2016年前後成就:
遼寧航母、中華神盾、預警飛機、四代重殲、大型運輸機、自造航母、歐洲野牛、雙體穿浪導彈艇、萬噸大驅、戰略核潛艇、和平方舟、北京奧運、奧運金牌前三、
中國天眼、北斗衛星、神舟飛船、載人航天、長征衛星、嫦娥一號
天舟貨運飛船、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兩彈一星、神威·太湖之光、天河二代
、量子衛星墨子號、探索一號深海科考探測器船、大型客機(C919)、雪龍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