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食品安全監管的研究有什麼成果嗎
食品安全監管是近年來學界關注的焦點與熱點之一。通過對學界食品安全監管問題研究成果版的梳理權,不難發現,學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律制度、"分段監管"體制及地方政府職責定位三個方面。解決以上問題,學界的認識基本一致,即加強立法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制度保障;變"分段監管"為"垂直監管"、合作監管;加強地方政府監管過程中的責任機制,培育第三種力量,努力構建一種能夠保障個人、團體、政府、媒體各方利益平衡點的監管體制。
❷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500字以上
一. 調查背景
食品安全問題關繫到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繫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當前,我國食品領域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食品安全已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為了解大家對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我們五(4)班展開了關於食品安全狀況的調查。
1.目的: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調查,能讓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得到保障,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犯罪活動,重建信用規范市場秩序。
2.時間:3月20—3月26日。
3.地點:華聯超市,旺達超市,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攤。
4.對象:食品安全。
5.方式:實地調查,上網調查。
二.調查過程及結果
1.過程:(實地調查)
(1)華聯超市
我們小組去了華聯調查,調查結果如下: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是85%,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5%,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質量安全標志的食品是9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95%。
(2)旺達超市
在旺達超市,我們的組員調查到: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是8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0%,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質量安全標志的食品是8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90%。
(3)學校附近的小店
而在學校附近的小店,我們驚訝地發現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5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65%,有保制期的食品有75%,有質量安全標志的食品有7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85%。
(4)街旁的地攤
在街旁的地攤上,我們驚呆了。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15%,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10%,有保制期的食品竟然只有5%,有質量安全標志的食品有5%,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10%。
表格:
地點
綠色商標
生產日期
保制期
質量安全標志
廠方地址
華聯超市
85%
95%
95%
90%
95%
旺達超市
80%
90%
95%
80%
80%
學校附近的小店
50%
65%
75%
70%
85%
街旁的地攤
15%
10%
5%
5%
10%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在大型超市購買東西,不在旺達、樂哈哈、笑哈哈等小型超市購買東西,尤其是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攤,等沒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的地方購買東西!
(上網調查)
我們小組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食品安全狀況,就上網查了資料,發現城市消費者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消費者願意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額外費用。城市消費者中,最關注食品安全的佔71.8%,不關注食品安全的僅佔0.6%;購買食品時首選質量的佔30%,選擇質量和價格並重的佔61.7%,選擇「價格優先」的僅佔8%;8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超市食品安全狀況好於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階層只到超市購買食品。農村消費者購買食品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價格優先」。據調查,農村消費者中,74.4%回答會適當考慮食品安全問題,但43.7%仍首選價格便宜。
2.結果
通過以上調查,我們發現市民高度關注食品安全,我們但是和市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還是有距離。市民的食品安全防範意識加強,政府部門應加強監管。
三. 結論與建議
(結論)
1.不要吃街頭小吃,注意衛生。
2.少吃學校附近小店裡賣的零食。
3.少吃沒有綠色商標、生產日期、保質期、質量安全標志、產房地址的食品。
4.少吃油炸類食品,比如:薯片,薯條,同學們最喜歡吃的「麥當勞」等。
5.不吃沒有營業執照的小型店鋪里銷售的「垃圾食品」。
(建議)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學會了小組成員間的合作與分工,學會了與他人交往,學會了綜合應用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還知道:要購買有生產日期、保質期、綠色標志的由正規廠家生產的食品,還懂得了用正當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❸ 關於食品安全的手抄報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據倍諾食品安全定義,食品安全為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
食品安全標准
1、食品相關產品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2、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
3、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
4、對於營養有關的標簽、標識、說明書的要求。
5、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6、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
7、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8、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劑必須詳細列出。
9、食品中禁止使用的非法添加的化學物質。
(3)食品安全成果擴展閱讀
1、凈化市場源頭
重點應對人民每天需食用的糧食作物、蔬菜、水果、飲用水等嚴加控管,進行規范型、創新型種植、生產結構及生產保障體系調整。市場上的食品應由大型的、符合質量要求的、國家認可的種植專業戶、集團,生產廠家的食品占絕大部分,對落後的、零星的、質量無保障的種植戶、生產小廠適時淘汰,或成無人問津而自滅。
凈化市場源頭是重點,這一步抓好了,購者放心。
2、建立市場級檢測體系
即在中、大型超市、農貿市場設置檢測儀器、提供檢測方法,隨時對有關食品主要質量參數進行檢測,可由市場專職檢測人員或人民群眾開展抽檢。國家應投入一定費用開展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供市場快速確認質量。如此,不合格產品難以上市,也不敢上市,杜絕不合格產品的上市。
3、增加媒體透明度
網上、電視台、報紙應有計劃、有針對性適時報導食品檢測結果,對優質、合格產品進行表彰,引來認購者,使其受益,不合格者曝光,讓其下架或受冷落,令其整改或停產,多方面、全方位展開關注,持之以恆。
❹ 食品安全問題給我們會帶來什麼樣的商機
我國是人口大國,所以糧食問題也是國家一直都很關注的事件之一。遠了我們不談,就談我們都知道的。中國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最先解決的問題就是農民的生產和土地改革。在當時我們面臨的問題就是糧食的供給問題。人口多,糧食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一定有人投入到這方面的工作中,所以我們發現土地開始承包到戶,種子品種不斷改良。可是還是不能解決我們的吃飯問題。怎麼辦呢?國家開始在改良品種和其它方面想辦法,對當時來說,這也是唯一的辦法了。在小學的時候就學到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他就是對糧食品種改良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其中的代表。品種改良會增產增收,這只是一方面。由於新中國已經和很多國家建立了很好的外交和貿易往來。當知道化肥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吃飯的問題,就引進了化肥。並開始研究和大量生產。在一段時間開始大面積推廣。記得剛開始的時候都是免費鼓勵農民使用的,當大家都知道化肥可以增產增收的時候,也就自覺購買使用了。直到現在,在中國近8億農民大多數都在使用化肥和農葯耕種。雖然糧食增產了,可是糧食生產的成本也增加了,農民並沒有實現增收。雖然解決了吃飯問題,可是我們也一定要了解,中國生產的糧食由於使用了大量的化肥,農葯,導致其品質也是很底的。並且發現,由於化肥和農葯等化學制劑的使用,對環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更有很多研究人員提出長期食用這些糧食和蔬菜會引發很多疾病。 我們發現,在身邊不知不覺的出現了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無公害食品。我想就是國家本身在尋找更好的方法來實現解決食品安全的問題。綠色食品分AA級和A級兩個標准,在種植環境上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准》,AA級在生產過程中不允許使用化肥,農葯等有害環境和人體的生產資料。A級在生產過程中可以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生產資料。但是AA級和A級食品都要達到「綠色食品產品標准要求」;有機食品需要符合以下條件:1、有機食品要求原料基地在最近三年內未使用過農葯、化肥、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素等違禁物質;3、有機食品種子或種苗來自於自然界,未經基因工程技術改造過;4、有機食品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必須有完善的質量控制和跟蹤審查體系,並有完整的生產和銷售記錄檔案;5、有機食品必須通過獨立的國家權威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證。;但是這些無公害食品在目前現實的自然環境和技術條件下,要生產出完全不受到有害物質污染的商品蔬菜是很難的。由於生產環境和生產成本的增加:1、這些食品價格很貴。2、我們不可能實現大面積規模化生產。面對這樣的問題,國家不斷提出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標准化生產等方針。可是具體怎樣解決呢?如果可以解決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呢?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我的思想還沒有上升到關心國泰民安的高度。但是,我相信任何問題都會在得到解決的時候給我們創造出商機。如果可以解決13億人口飲食安全的問題。如果可以實現農民標准化生產問題,減少生產成本,生產出高品質的食品。如果這項技術可以大面積推廣應用。是不是有助於解決三農問題,有助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呢?那麼推廣這項技術,和銷售這些安全食品就一定蘊藏著很大商機。 我們沒有能力來研究這項技術,但我們一定有能力使用和生產還有銷售。手機是高科技,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原因是把高科技產品大眾化,簡單化了。 十幾年的研究,技術成果涉及到生物醫葯、生物環保、生物農業等111項成果。並在實踐中獲得成功的應用,其中108項獲得了美國和PCT國際專利,其中環保18項,農業28項,生物醫葯62項。這些成果在16個國家試用實施,獲得卓越成果。張令玉教授,中國著名科學家生命信息調控技術(Tech - BIA)創始人,長江生命科技研究所所長,長江生命科技研究所首席科學家,長江生命科技集團第三大股東,三安科技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免疫和諧康復法倡導者,「三安模式」和「三安食品標准」創立者,願意給8億農民打工的科學家,積極推動中國新農村建設的企業家。什麼是三安模式呢?採用三安系列生物科技成果,對產地環境還原修復使之凈化,對生產全部過程生物化解除化學品的使用,生產出的產品符合三安安全食品標準的產地安全、生產過程安全和產品安全的三安全環節的食品生產方式,稱之為三安模式。這個模式所有農戶都可以使用,很容易普及。不需要太多的技術操作,一教就會。利用三安模式生產的糧食蔬菜符合三安食品標准,就是三安食品了。 世界上首創無化殘、無農殘、無葯殘。超越日本、超越歐盟、超越有機的安全食品。實現了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真正意義上的安全!三安模式,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使用化肥農葯耕作,並且可以大面積生產,生產成本降低的同時還實現了增產,糧食增產20%左右,菌類高達70%以上。您感覺到商機的存在了嗎?快成為一個銷售三安食品的加盟商吧!
❺ 如何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取得成效
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以落實「四個最嚴」和「四有兩責」為目標,按照「抓住一條主線、落實兩個責任、推進三項創新、防控四個風險」的總體部署,開拓創新、真抓實干,推動食品生產監管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食品生產監管制度體系建設取得多項成果:圍繞許可制度體系建設,修訂發布了《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研究修訂了15類重點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圍繞注冊制度體系建設,制定出台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等規章及相關注冊配套文件,並於今年下半年相繼實施,我國的特殊食品監管制度已逐步建立;圍繞監督檢查制度體系建設,制定出台《食品生產經營日常監督檢查管理辦法》,推進《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監督抽查考核辦法》修訂完善。截至目前,食品生產監管方面總計修訂規章3個、制度文件5個。
食品企業風險分級監管制度也得以全面推進。今年,《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辦法》公布,食品生產企業風險等級評價機制開始建立。總局還指導基層監管部門科學評定企業風險等級和監管頻次,有針對性制定日常監管措施。
推進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是企業履行《食品安全法》中法定義務的重要體現,也是防範食品安全風險的重要手段。今年,總局強化推進食品生產企業履行主體責任,指導地方通過行政許可、監督檢查等工作,督促企業履行法定義務、落實安全責任、健全管理制度、強化培訓考核。涉及企業的行政許可、監督檢查等信息全部向社會公開,用嚴格的信息公開制度,震懾違法、約束執法,保護消費、捍衛誠信。
❻ 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取得- -定成效,食品
完善相關保障措施
(二十一)完善食品安全政策法規。深入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完善配套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形成有效銜接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推動完善嚴懲重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相關法律依據,著力解決違法成本低的問題。各地區要積極推動地方食品安全立法工作,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等具體辦法的制修訂工作。定期組織開展執法情況檢查,研究解決法律執行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和加強執法工作。大力推進種植、畜牧、漁業標准化生產。完善促進食品產業優化升級的政策措施,提高食品產業的集約化、規模化水平。提高食品行業准入門檻,加大對食品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推進食品經營場所規范化、標准化建設,大力發展現代化食品物流配送服務體系。積極推進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工程建設。完善支持措施,加快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
(二十二)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資金投入保障機制。中央財政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國家建設投資要給予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更多支持,資金要注意向中西部地區和基層傾斜。地方各級政府要將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經費及行政管理、風險監測、監督抽檢、科普宣教等各項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切實加強食品安全項目和資金的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二十三)強化食品安全科技支撐。加強食品安全學科建設和科技人才培養,建設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專業化食品安全科研隊伍。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等科研資源,加大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風險監測評估、過程式控制制等方面的技術攻關力度,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科學化水平。加強科研成果使用前的安全性評估,積極推廣應用食品安全科研成果。建立食品安全專家庫,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技術支持。開展食品安全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快先進適用管理制度與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
❼ 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的成效和經驗總結。怎麼寫
今年的主題是共建誠信家園,同鑄食品安全。
❽ 食品安全對生活的意義
食品安全對生活的意義:
食品安全是一項關系國際民生的「民心工程」,直接關繫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生產到流通再到消費,各個環節都要抓好;從政府到企業到消費者,人人都要明白,家家都要參與。
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食品安全是一項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心工程」。
消費者增強食品安全意識、增加食品安全知識,樹立健康、科學的消費觀念,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的監督,保證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
(8)食品安全成果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一、注意看經營者是否有營業執照,其主體資格是否合法。
二、注意看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注意食品外包裝是否標明商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廠名、廠址、電話、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准號等內容。
三、注意看食品的生產日期及保質期限,注意食品是否超過保質期。
四、看產品標簽,注意區分認證標志。
五、看食品的色澤,不要被外觀過於鮮艷、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六、看散裝食品經營者的衛生狀況,注意有無健康證,衛生合格證等相關證照,有無防蠅防塵設施。
七、妥善保管好購物憑據及相關依據,以便發生消費爭議時能夠提供維權依據。
八、不購買和食用三無產品。
❾ 關於食品安全的文章
受人青睞的綠色食品
當你去超級市場采購時,你是否注意到,有些奶粉、茶葉、咖啡、果脯、飲料等的包裝袋(盒)上都印有同樣的圖案——太陽底下的兩片綠葉輕托著一枚綠芽,這就是「綠色食品」的標識圖案,這些食品就是大名鼎鼎的「綠色食品」。
你也許會感到奇怪,綠色食品不就是那些綠色的蔬菜、水果嗎?怎麼連奶粉、飲料之類也成了綠色食品?其實,綠色食品是指安全、營養、無污染類食品。那綠色食品的標識圖案告訴我們,綠色食品出自純凈、無污染的環境,能給我們帶來勃勃的生命力。
綠色食品為什麼受人青睞呢?這要從環境污染說起。
環境污染問題是困擾全人類的重大問題,它使人類生存受到了威脅。因為人的食物結構中,大多數食物來自田野里的農作物和禽肉魚蛋等,如果動植物的生長環境受到污染,它們的體內就會積累起有害物質,這樣,人吃了這些作物或用禽畜加工成的食品,就會中毒,影響人的健康。
工業污水是重要的污染源。例如製造染料、農葯、燈泡、電池、開關的工廠,它們排出的廢水中通常含有汞,這些廢水流入到江河裡,使生長在河裡的魚兒體內含有了許多的汞。人吃了這種魚,汞便在人體內慢慢積累起來,這就是汞中毒。久而久之,汞中毒的病人會出現口齒不清、手腳麻木、耳聾眼瞎、精神失常等症狀,甚至會死亡。
農葯也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據統計,現在常用的400多種農葯中,就有140多種農葯含有毒性很大的有機氯。
人稍有疏忽,吃了用這些作物做成的食品,輕者會出現頭昏、嘔吐、呼吸困難等症狀,重者還會喪命。
如果人長期慢性中毒,就會得白血病、胃癌等不治之症……
現在,因食物被污染而引起的中毒現象屢屢發生,人類的食源已亮起了紅燈。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入口」的東西既要美味,又要有營養、衛生、無任何污染。因此,不含有害物質殘留的綠色食品便成為人們渴望的食品,綠色食品的開發和生產也因此成為農業生產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趨勢。綠色食品猶如綠色的春潮,正快速涌進我們的生活。
綠色食品的涵蓋面十分廣泛,它包括地里種的、水中游的等多種多樣的食品,如餐桌上的糧食、蔬菜、魚肉、雞蛋、水果以及油、茶、酒、調味品等。綠色食品的生產要有嚴格的操作規程,如作物要在沒有污染的地方進行栽培,以保護作物不受污染;禽畜的飼料中,不準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激素添加劑;制罐頭、飲料的工廠中,使用的工藝設備必須無鉛、鋅等污染。
綠色食品不但有利於人的健康,而且有利於提高人的素質。綠色食品標識已成為我國食品走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在出口創匯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綠色食品帶來的「綠色事業」是利國利民,造福子孫後代的事業。
❿ 食品安全最新成果
新華網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楊曉紅)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正與有關部門協商,將進出口PVC食品保鮮膜列入法定檢驗《目錄》,實行強制檢驗,細化與食品接觸的PVC塑料製品的HS編碼(國際通用海關編碼),並增加安全衛生檢驗要求。
國家質檢總局法新聞發言人劉兆彬25日說,對檢出含有DEHA增塑劑以及氯乙烯單體含量超標的產品一律不得進口和出口。
國家質檢總局2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對進口和國產食品保鮮膜的專項檢查結果。質檢總局此次共對44種PVC食品保鮮膜進行了專項國家監督抽查,抽查發現,一些主要用於外包裝的PVC保鮮膜含有不被國家相關標准允許使用的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DEHA)增塑劑。含有DEHA的保鮮膜遇上油脂或高溫時(超過攝氏100度),增塑劑容易釋放出來,隨食物進入人體後對健康帶來影響。
食品保鮮膜按材質分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種類。PE和PVDC是安全的。
PVC被廣泛地用於食品、蔬菜外包裝,它對人體的潛在危害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產品中氯乙烯單體殘留量(氯乙烯對人體的安全限量標准為小於1mg/kg),二是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加工助劑的種類及含量。現行國際標准和中國國家標准允許限量使用己二酸二辛酯(即DOA)作為增塑劑(不超過35%)。
國內生產食品保鮮膜的企業共47家,其中生產PE食品保鮮膜生產企業41家,生產PVC食品保鮮膜生產企業6家。PVC食品保鮮膜生產企業絕大部分為中外合資或外國獨資企業,PVC食品保鮮膜年總產量約1萬噸,其中10%出口,90%在國內各地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