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已經拿到房產證又發簡訊說審核完成讓去拿證
可能是懈怠了 不要緊的
B. 手機簡訊在房產案件中能否作為證據認定
何某、宋某協商欲共同購買A房(雙方各出資50%),因宋某臨時出差到外地,遂發簡訊給何某,明確表示願意共買A房,並提出由何某先墊付自己的那部分房款,其從外地回來後即還。後因房價上漲,何某不承認該房屋是何某宋某共同購買,認為是其個人產權,且拒不接受宋某的房款。宋某訴至法院,主張自己擁有A房的所有權。
依法分析
本案中,宋某發給何某的手機簡訊能否作為其主張擁有A房所有權的證據及其證明力大小,是爭議的焦點。根據《合同法》第11條之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可見,手機簡訊作為證據是有立法依據的,何某宋某之間簡訊內容已構成合同成立之要件,具有合同效力。
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凡是能夠證明案件情況的一切事實材料都是證據。所以,手機簡訊也不例外。但是,手機簡訊作為新時代的產物,進入訴訟程序確實是法律領域的一個全新課題。
基於手機簡訊的易修改、易編輯的特性,其作為證據的真實性、可靠性是其具有證據證明力的重要依據,也是其被審查的主要方面。一般而言,在證據採信時,主要審查以下方面:證據來源是否客觀存在;簡訊息的發送時間、發送人、網路服務商是否存在偽造或修改的可能。具體而言,在審查實踐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主要有:對內容無異議,但對收發人有異議;對收發人無異議,但對內容有異議。
(一)對內容無異議,但對收發人有異議。
在此種情況下,一般而言,審查簡訊的內容已無意義,因為當事人已否認其為簡訊的收發人,實質上可以說已經否認了其內容,但若有其他情況的除外。其在實踐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手機所有人將手機借給他人或被盜竊後由他人發送簡訊,對方不承認該手機號碼歸其所有等。前者可基於其他證據對此對抗,或者可基於某些已知的事實對其進行推定。後者由於目前並不是所有的手機號碼都實行實名制,有些號碼根本不可能辨別出個人的身份,這就造成了簡訊證據的認定困難。在審查時,雖也可基於其他證據的相佐及推定規則進行推定,但在實際操作時可能會遇到很大的認證困難。因此,除非今後手機號碼實行完全實名制,才會給證據來源的認定帶來司法上的極大便利。
(二)對收發人無異議,對於內容有異議的簡訊。
在確認收、發件人後,就應對其內容進行審查,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簡訊不像其他的證據那樣容易鑒別。一般的書證內容,若有所改動,基本上可以辨別出來,就算常人難以辨認,專業鑒定的結果基本上也是可以保證的。對於簡訊而言,卻並非如此。
據市場上的手機類型而言,某些手機具有重新編輯、修改手機簡訊並具有不留下任何「蛛絲馬跡」的功能。更為嚴重的是,由於手機簡訊的信號、接收信息的功能都在手機SIM卡中,也就是說,是SIM卡收發信息,手機只起著媒介、載體的作用。收件人完全可以在可編輯的,並且修改後無痕跡的手機中對收來的簡訊進行修改,而後再將SIM卡裝入不具有此項功能的手機中,以此作為其對於簡訊修改可能性之抗辯。這樣就很難認定其簡訊的真偽。
另外,簡訊服務商或者運營商只記錄每條簡訊的收發時間及收發方的手機號碼,對於其內容一般並不記錄(雖然他們具有記錄簡訊內容的能力),所以,這就可能造成對其證據真實性或許根本無法弄清的事實。在審查其內容時,有學者認為,法官在訴訟中一味強調原告必須證明手機簡訊未曾受到過任何改動,是非常不現實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對手機簡訊真實性的認定只能「退而求其次」。從國外的經驗來看,通常的做法不是採取直接認證方式——鑒定來解決,而是藉助問接認證方式——推定、自認等加以處理。
因此,我們認為,推定作為採納電子證據的第一準則,在審查簡訊證據的可信性及可靠性時,可以基於案件事實間的內在關系和聯系,以及合理的一般的邏輯關系進行運用。因此,本案可以推定該房屋是當初宋某和何某共同購買。
技巧提示
手機簡訊有其固有的易滅失性:其一,簡訊很容易由於機主的操作不當誤被刪除。其二,可能被利害關系人惡意刪除致使證據毀滅。其三,手機存儲容量過小,可能因簡訊接收過多致使其被自動刪除。其四,手機滅失及SIM卡損壞等其他可使其滅失的原因。
因此,手機簡訊的保全就有其特殊的必要性。民事訴訟法第74條規定,法院可以依據當事人的申請,也可主動採取證據保全措施,當事人在訴訟外也可以申請公證機關對訴訟證據進行保全。對於手機簡訊的保全,可以將其轉化為書面形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4條規定,可以採取勘驗及製作筆錄的方法,將其簡訊內容固定下來。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C. 剛看到您發的房源信息很滿意,我微信780915518 收到這樣一條簡訊,是騙子嗎
這個要看你是干什麼的了,要是真的房產中介,之前有沒有聯系過客戶呢,如果不是房產中介,也不需要管真的假的,和你也沒關系。
D. 收到房管局訂購房產的信息是詐騙嗎
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由於這種行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靜甚至「愉快」的氣氛下進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範意識較差,較易上當受騙。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當然,「防人」並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關鍵是要有這種意識,對於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隨意輕信和盲目隨從,遇人遇事,應有清醒的認識,不要因為對方說了什麼好話,許諾了什麼好處就輕信、盲從。要懂得調查和思考,在此基礎上作出正確的反應。
詐騙罪具有以下特徵:
(一)行為人主觀上是出於故意,並且具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二)行為人實施了詐騙行為。至於詐騙財物是歸自己揮霍享用,還是轉歸第三人,都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三)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才能構成犯罪,如果詐騙數額較小,則不構成犯罪。
E. 我收到一條簡訊顯示是房管局發信息說您的房產證電子證書未簽署到您本人名下是
看簡訊信抄息是否符合自己的襲實際情況,建議去房管局咨詢一下,也要避免簡訊詐騙。
(5)電子房產證書詐騙簡訊擴展閱讀:動產與不動產概念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第一,是否可以移動。動產通常可以移動,而不動產則不能移動。第二,移動是否在經濟上合理。房屋等土地附著物也可能是能夠移動的,但一旦移動耗資巨大,而動產通常可以移動,即使是沉重的機器設備,也可以移動,且較之於不動產其移動損耗不大。第三,是否附著土地。不動產除土地之外,其他財產如房屋、林木等都是附著於土地的,通常在空間上不可移動,若發生移動影響它的經濟價值。而動產通常並不附著於土地。
F. 我收到一條簡訊顯示是房管局發信息說您的房產證電子證書未簽署到您本人名下是什麼意思,是詐騙簡訊息嗎
一般會是詐騙信息,可以親自打電話或者親自到房管局咨詢。
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當然,「防人」並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關鍵是要有這種意識,對於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隨意輕信和盲目隨從,遇人遇事,應有清醒的認識,不要因為對方說了什麼好話,許諾了什麼好處就輕信、盲從。要懂得調查和思考,在此基礎上作出正確的反應。
不感情用事
詐騙分子的最終目的是騙取錢財,並且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騙走。因此,對於表面上講「感情」、「哥們義氣」的詐騙分子(特別是新認識的「朋友」、「老鄉」、遭受不幸的「落難者」),若對你提出錢財方面的要求,切不可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
不要一味「跟著感覺走」而缺乏理智,要學會「聽、觀、辨」,即聽其言、觀其色、辨其行,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問題。最好能對比一下在常理下應作出的反應,如認為對方的錢財要求不合實際或超乎常理時,應及時向老師或保衛部門反映,以避免不應有的損失。
注意「能人」
對過於主動自誇自己「本事」或「能耐」的人,或者過於熱情地希望「幫助」你解決困難的人,要特別注意。那些自稱名流、能人的詐騙分子為了能更快地取得你的信任,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大多都會主動地在你面前炫耀自己的「本事」,說自己是如何了得
取得什麼成就,而且他正在運用他的「本事」、「能耐」為你解決困難或滿足你的請求。當你遇到這種人時,你應當格外注意,因為你面前的那個「能人」很可能是一個十足的詐騙分子,而且他正企圖騙取你的信任,此時你的反應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此後是否上當受騙。
G. 買新房子,會發提醒簡訊。就是為了預防上當受騙的提醒簡訊。我把這房子賣了,還會收到提醒簡訊嗎
題主您好,如果新房購買已經超過兩年以上,房管局是不會繼續發簡訊提醒的。
另外在房子過戶更名後,房管局已經備案了新戶主的電話,您的電話已經是過去式了。
H. 最近去看房登記了個信息,好像被泄露了,天天接到房地產的推銷電話和簡訊,求防騷擾的辦法
1. 手機裝個XX衛士。。就可以將一些電話拖入黑名單。。
2. 換個手機號碼。。以後登記這些信息都建議額外買一個手機號。。
I. 我收到一條簡訊顯示是房管局發信息說您的房產證電子證書未簽署到您本人名下是什麼意思,是詐騙簡訊息嗎
不要理它,垃圾簡訊。
J. 我被詐騙了,可是手只有簡訊和微信聊天記錄作證,證人的話,也可以說算有。
聊天記錄屬於電子證據的范疇。所謂電子證據也稱計算機證據,是指以電子、光學、磁或者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收或者儲存的信息。電子證據包括但不限於電子數據交換、網路聊天記錄、手機簡訊、電子郵件等證據。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已明確將電子證據作為法定證據類型之一。《最高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調查人員調查收集計算機數據或者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的,應當要求被調查人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提供原始載體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復製件。提供復製件的,調查人員應當在調查筆錄中說明其來源和製作經過。」可見,聊天記錄的證據能力是沒有問題的,可以作為訴訟證據證明案件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