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配蘇幕遮

成果配蘇幕遮

發布時間:2021-07-23 11:45:17

Ⅰ "一一風荷舉"賞析《蘇幕遮》

蘇幕遮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輯輕舟,夢入芙蓉浦。

【賞析一】
此詞以詠雨後荷花為中心,表現思念故鄉的情懷。詞之上片描寫盛夏晨景,下片抒思鄉之情。全詞天然真美,不事雕飾,別具風韻。陳延焯《雲韶集》稱此詞「風致絕佳,亦見先生胸襟恬淡。」王國維《人間詞話》贊其中景語「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這詞以寫雨後風荷為中心,由此而引入故鄉歸夢。作者面對著象徵江南陂塘風色的荷花,很自然地會鉤起鄉心,詞的結尾用「小輯輕舟,夢入芙蓉浦」(古人也稱荷花為芙蓉)綰合,上下片聯成一氣,融景入情,不著痕跡。這首詞的極妙之處當在「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三句所寫荷花的神態。寫當宿雨初收,曉風吹過水面,在紅艷的初日照耀下,圓潤的荷葉,綠凈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隨風一一顫動起來。這樣作者用十分生動的素描一個活潑清遠的詞境,再現於讀者面前。作者只用寥寥幾筆,就達到了這種境地,只一個「舉」字,便刻畫出荷花的動態。王國維《人間詞話》贊揚它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實乃一語中的。

此詞通過回憶、想像、聯想,以荷花貫穿,既細致傳神地寫景狀物,又頗有詩意地表現思鄉之情。全詞語言自然明麗,淡雅素潔,別具一格,詞境清新而爽朗。

【賞析二】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段落極為分明。一起寫靜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涼之意,或暗示在熱鬧場中服一副清涼劑,兩句寫境靜心也靜。三、四句寫靜中有噪,「鳥雀呼晴」,一「呼」字,極為傳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曉窺檐語」,更是鳥雀多情,窺檐而告訴人以新晴之歡,生動而有風致。「葉上」句,清新而又美麗。「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則動態可掬。這三句,實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極為巧妙,而又音響動人。是寫清圓的荷葉,葉面上還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陽下逐漸地幹了,一陣風來,荷葉兒一團團地舞動起來,這像是電影的鏡頭一樣,有時間性的景緻啦。詞句煉一「舉」字,全詞站立了起來。動景如生。這樣,我們再回看一起的「燎沉香,消溽暑」的時間,則該是一天的事,而從「鳥雀呼晴」起,則是晨光初興的景物,然後再從屋邊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時間該是拖長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靜可知,意義豐富而含蓄,為下片久客思鄉伏了一筆。

下片直抒胸懷,語詞如話,不加雕飾。己身旅泊「長安」,實即當時汴京(今開封)。周邦彥本以太學生入都,以獻《汴都賦》為神宗所賞識,進為太學正,但仍無所作為,不免有鄉關之思。「故鄉遙,何日去」點地點時,「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實為不如歸去之意。緊接「王月漁郎相憶否」,不言己思家鄉友朋,卻寫漁郎是否思念自己,這是從對面深一層寫法。一結兩句,「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即夢中劃小舟入蓮花塘中了。實以虛構的夢景作結,雖虛而實,變幻莫測。

這首詞構成的境界,確如周濟所說:「上片,若有意,若無意,使人神眩。」(《宋四家詞選》)而周邦彥的心胸,又當如陳世所說:「不必以詞勝,而詞自勝。風致絕佳,亦見先生胸襟恬淡」《雲韶集》。足見周邦彥的詞以典雅著稱,又被推為集大成詞人,其詞作固然精工絕倫,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實尤為其詞作之牢固基礎。

Ⅱ 周邦彥的《蘇幕遮》的賞析

周邦彥的《蘇幕遮》的賞析如下:

上闋先寫室內燎香消暑,繼寫屋檐鳥雀呼晴,再寫室外風荷搖擺,詞境活潑清新,結構意脈連貫自然,視點變換極具層次。詞中對荷花的傳神描寫被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為寫荷之絕唱。

下闋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圓,風荷凌舉的景象聯想到相似的故鄉吳門的五月的風物,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盡致。

《蘇幕遮·燎沉香》是宋代詞人周邦彥創作的一首小令詞,主要表達作者的思鄉之情。此詞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鄉的荷花,遊子濃濃的思鄉情,向荷花娓娓道來,構思尤為巧妙別致。

原文如下: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譯文如下:

細焚沉香,來消除夏天悶熱潮濕的暑氣。鳥雀鳴叫呼喚著晴天,拂曉時分鳥兒東張西望的在屋檐下的「言語」。

荷葉上初出的陽光曬幹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潤圓正,荷葉迎著晨風,每一片荷葉都挺出水面。

看到這風景,我想到遙遠的故鄉,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吳越一帶,長久地客居長安。

五月,我故鄉的小時候的夥伴是否在想我,劃著一葉扁舟,在我的夢中來到了過去的杭州西湖荷花塘。

(2)成果配蘇幕遮擴展閱讀: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間,當時周邦彥久客京師,從入都到為太學生到任太學正,處於人生上升階段。

這首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段落極為分明。一起寫靜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涼之意,或暗示在熱鬧場中服一副清涼劑,兩句寫境靜心也靜。

三、四句寫靜中有噪,「鳥雀呼晴」,一「呼」字,極為傳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曉窺檐語」,更是鳥雀多情,窺檐而告訴人以新晴之歡,生動而有風致。「葉上」句,清新而又美麗。「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則動態可掬。

這三句,實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極為巧妙,而又音響動人。大意是:清圓的荷葉,葉面上還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陽下逐漸地幹了,一陣風來,荷葉兒一團團地舞動起來。

Ⅲ 蘇幕遮①

【賞析】
范仲淹是宋朝一代名臣,他在政治和軍事上叱吒風雲的同時,也不失其風雅之度。此詞言辭婉麗,深情綿邈。內容寫羈旅思鄉之感。題材一般,但寫法別致。上闋寫景,氣象闊大,意境深遠,視點由上及下,由近到遠。
自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後,"芳草"往往與離情密不可分,它的季節特徵反而在其次。
上闋皆為景語,僅"無情"二字點出愁緒,猶是對景而言,不露痕跡。
下闋直揭主旨,因"芳草無情"導入離愁和相思。
"追"字尤顯愁情纏綿之形。
"酒入愁腸"兩句,極寫愁思難遣的苦悶。其《御街行》詞也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此詞以大景寫哀情,別有悲壯之氣。清代張惠言、黃蓼園據詞中個別意象,認為此詞非為思家,實借秋色蒼茫,隱抒其憂國之意。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正宮端正好〕雲:"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即由此詞點染而成。
上闋起首兩句點明節令,從高低兩個角度描繪出廖廓蒼茫、衰颯零落的秋景。三、四兩句,從碧天廣野寫到遙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雲天、黃葉地。這湛碧的高天、金黃的大地一直向遠方伸展,連接著天地盡頭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籠罩著一層翠色的寒煙。煙靄本呈白色,但由於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望即與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所以說「天接水」。「寒」字突出了這翠色的煙靄給予人的秋意感受。這兩句境界悠遠,與前兩句高廣的境界互相配合,構成一幅極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圖。
上闋結尾三句進一步將天、地、山、水通過斜陽、芳草組接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像中的天涯。這三句寫景中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著一「情」字,更為上闋的寫景轉為下闋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鋪墊。
過片緊承芳草天涯,直接點出「鄉魂」、「旅思」。鄉魂,即思鄉的情思,與「旅思」意近。兩句是說自己思鄉的情懷黯然凄愴,羈旅的愁緒重疊相續。上下互文對舉,帶有強調的意味,而主人公羈泊異鄉時間之久與鄉思離情之深自見。
下闋三、四兩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說鄉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時候,實際上是說它們無時無刻不橫梗心頭。如此寫來,使詞的造語奇特,表情達意更為深切婉曲。「明月」句寫夜間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盡管月光皎潔,高樓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觀賞,因為獨自一人倚欄眺望,更會增添悵惘之情。
結拍兩句,寫因為夜不能寐,故借酒澆愁,但酒一入愁腸,卻都化作了相思之淚,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這兩句,抒情深刻,造語生新而又自然。寫到這里,郁積的鄉思旅愁外物觸發下發展到最高潮,詞至此黯然而止。
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本是詞中常見的結構和情景結合方式。這首詞的特殊性於麗景與柔情的統一,即闊遠之境、穠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一。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寫得闊遠而穠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託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闋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於頹靡。

Ⅳ 關於詩歌《蘇幕遮》

蘇幕遮·周邦彥(宋)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注釋:
1、周邦彥(1057-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妙解音律,善於作詞,宋徽宗時曾任大晟樂府提舉官,進一步完善了詞的體制形式。他的詞富艷精工,自成一家,有「詞家之冠」「詞中老杜」之稱,但在內容上有明顯不足,多為泛詠旅思,綺情之作。
2、燎沉香:燎,燒。沉香,名貴香料,因放入水中下沉而得名。也稱「水沉」、「沉水」。
3、 消溽(rù)暑:消除潮濕的暑氣。溽,濕潤、潮濕。
4、呼晴:喚晴。舊有鳥鳴可占晴雨之說
5、侵曉:快天亮之時。侵,漸近。
6、宿雨:隔夜的雨。
7、清圓:清潤圓正。
8、舉:擎起。
9、吳門:即現在的江蘇蘇州。
10、長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
11、旅:客居。
12、楫:槳。
13、芙蓉浦:有荷花的水邊。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別稱。浦,水灣,河流。
賞析:
此詞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鄉的荷花。遊子濃濃的思鄉情,向荷花娓娓道來,構思尤為巧妙別致。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主要描繪荷花姿態,下片由荷花生發開去,夢回故鄉。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這里寫的是一個夏日的清晨,詞人點燃了沉香以驅散潮濕悶熱的暑氣。鳥雀在窗外歡呼著,慶祝天氣由雨轉晴。在詞人眼裡,鳥雀彷彿有著人一樣的喜怒哀樂,她們也會「呼」也愛「窺」,如同調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愛。這幾句描寫看似漫不經心,實際上作者是在為下面寫荷花的美麗做感情上的鋪墊。「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國學大師王國維評:「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先不說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圓潤,就足以流傳千古。至於神理或說神韻,卻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我們不妨把這三句譯成白話:「清晨的陽光投射到荷花的葉子上,昨夜花葉上積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清澈的水面上,粉紅的荷花在春風中輕輕顫動,一一舉起了晶瑩剔透的綠蓋。遠遠望去,彷彿一群身著紅裳綠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詞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寫的如此逼真形象,玲瓏可愛,因為他的故鄉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荷花點燃了詞人的思鄉情,下片開頭他就捫心自問,何時才能重歸故里呢,那美麗的吳門,蘇小小居住的地方。「久」字體現了作者對飄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厭倦,在其它作品中詞人一再以「京華倦客」自稱,可見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鄉。「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結尾三句,詞人恍惚間飛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漁郎正在河上搖著小船,穿梭於層層疊疊的蓮葉……這時詞人忍不住喊到:打魚的大哥 ,還記得我嗎?我是美成啊!情到深處意轉痴,詞人用一個白日夢結尾,給人留下無限的情思和遐想。
這首詞寫遊子的思鄉情結,寫景寫人寫情寫夢皆語出天然,不加雕飾而風情萬種。思鄉之苦隱藏在清圓的荷葉下,遺忘在五月的江南,漁郎的輕舟上…… 周邦彥:宋代一位在文學史上有較高成就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久被尊稱『正宗』這首詩是作者客居汴梁所作

Ⅳ 求一些可以和范仲淹的蘇幕遮相配的水墨畫

只要水墨畫么?

Ⅵ 蘇幕遮的解釋和全文

是范仲淹的么,
全文: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譯文: 碧藍的天空飄著縷縷白雲,金黃的樹葉鋪滿大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遠山映照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 黯然感傷的他鄉之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裡除非是關於家鄉的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端起酒來洗滌愁腸,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淚。
賞析:這是一首描寫羈旅鄉愁的詞。鄉魂、旅思、愁腸、相思淚,映襯出觸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離恨,秋景的動人足以反襯出客愁的深長。全詞意境壯闊,構思謹嚴。情景交融,纏綿婉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話》)對宋代豪放派詞作和元曲的創作都有較大影響,是一篇流傳千古的名作。 此詞以大景寫哀情,別有悲壯之氣。清代張惠言、黃蓼園據詞中個別意象,認為此詞非為思家,實借秋色蒼茫,隱抒其憂國之意。 自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後,「芳草」往往與離情密不可分,它的季節特徵反而在其次。上闋皆為景語,僅「無情」二字點出愁緒,猶是對景而言,不露痕跡。下闋直揭主旨,因"芳草無情"導入離愁和相思。「追」字尤顯愁情纏綿之形。「酒入愁腸」兩句,極寫愁思難遣的苦悶。其《御街行》詞也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正宮端正好〕雲:"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即由此詞點染而成。 上闋起首兩句點明節令,從高低兩個角度描繪出寥廓蒼茫、衰颯零落的秋景。三、四兩句,從碧天廣野寫到遙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雲天、黃葉地。這湛碧的高天、金黃的大地一直向遠方伸展,連接著天地盡頭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籠罩著一層翠色的寒煙。煙靄本呈白色,但由於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望即與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所以說「天接水」。「寒」字突出了這翠色的煙靄給予人的秋意感受。這兩句境界悠遠,與前兩句高廣的境界互相配合,構成一幅極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圖。 上闋結尾三句進一步將天、地、山、水通過斜陽、芳草組接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像中的天涯。這三句寫景中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著一「情」字,更為上闋的寫景轉為下闋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鋪墊。 過片緊承芳草天涯,直接點出「鄉魂」、「旅思」。鄉魂,即思鄉的情思,與「旅思」意近。兩句是說自己思鄉的情懷黯然凄愴,羈旅的愁緒重疊相續。上下互文對舉,帶有強調的意味,而主人公羈泊異鄉時間之久與鄉思離情之深自見。 下闋三、四兩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說鄉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時候,實際上是說它們無時無刻不橫梗心頭。如此寫來,使詞的造語奇特,表情達意更為深切婉曲。「明月」句寫夜間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盡管月光皎潔,高樓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觀賞,因為獨自一人倚欄眺望,更會增添悵惘之情。 結拍兩句,寫因為夜不能寐,故借酒澆愁,但酒一入愁腸,卻都化作了相思之淚,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這兩句,抒情深刻,造語生新而又自然。寫到這里,郁積的鄉思旅愁外物觸發下發展到最高潮,詞至此黯然而止。 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本是詞中常見的結構和情景結合方式。這首詞的特殊性於麗景與柔情的統一,即闊遠之境、穠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一。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寫得闊遠而穠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託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闋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於頹靡。

Ⅶ 張曉棠的《蘇幕遮》 歌詞

歌曲名:蘇幕遮
歌手:張曉棠
專輯:盛世好風光

蘇幕遮
詞:邊疆
曲:雷烈
唱:張曉棠
薄汗輕衣點綴這潑墨畫山水
慵整纖纖手叫洛陽紙貴
可憐落花叩玉枕 拂袖人還昏睡
清風微寒惹一廂粉黛又愁眉
對鏡梳妝探聽人聲鼎沸
多情自是多沾惹
夢斷不成歸 幾分憔悴
錦瑟無端聲悔 贏得滿行淚
直道君心不美 日夜東流水
思悠悠 恨悠悠 何時方始休 半江信半江愁
觥(gong)籌恍惚交杯 勸留幾小輩
棋逢紅顏一醉 千軍萬馬退
剪不斷 理還亂 哽咽鎖清喉 飲曲肝腸碎
清風微寒惹一廂粉黛又愁眉
對鏡梳妝探聽人聲鼎沸
多情自是多沾惹
夢斷不成歸 幾分憔悴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夜夜好夢留人睡 樓高休獨倚
酒入誰人愁腸 化作相思淚
錦瑟無端聲悔 贏得滿行淚
直道君心不美 日夜東流水
思悠悠 恨悠悠 何時方始休 半江信半江愁
觥籌恍惚交杯 勸留幾小輩
棋逢紅顏一醉 千軍萬馬退
剪不斷 理還亂 哽咽鎖清喉 飲曲肝腸透

http://music..com/song/58723238

Ⅷ 周邦彥《蘇幕遮》的內容

蘇幕遮

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
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葉上初陽乾宿雨,
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
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
小戢輕舟,夢入芙蓉浦。

此詞寫異地鄉思。上片為眼前所見之景。夏雨初晴,風荷飄舉,清新宜人。下片由景及情,遙想故鄉五月,風光迷人,小楫輕舟,消失於芙蓉浦中。末句「芙蓉」,與上片「風荷」呼應,點明由此及彼、神思賓士由來,具見經營之妙。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葉上」三句,筆力清挺,極體物瀏亮之致。
胡雲翼《宋詞選》:周邦彥的詞向以「富艷精工」著稱;這首詞前段描繪雨後風荷的神態,後段寫小楫舟的歸夢,清新淡雅,別具一格。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段落極為分明。一起寫靜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涼之意,或暗示在熱鬧場中服一副清涼劑,兩句寫境靜心也靜。三、四句寫靜中有噪,「鳥雀呼晴」,一「呼」字,極為傳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曉窺檐語」,更是鳥雀多情,窺檐而告訴人以新晴之歡,生動而有風致。「葉上」句,清新而又美麗。「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則動態可掬。這三句,實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極為巧妙,而又音響動人。是寫清圓的荷葉,葉面上還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陽下逐漸地幹了,一陣風來,荷葉兒一團團地舞動起來,這像是電影的鏡頭一樣,有時間性的景緻啦。詞句煉一「舉」字,全詞站立了起來。動景如生。這樣,我們再回看一起的「燎沉香,消溽暑」的時間,則該是一天的事,而從「鳥雀呼晴」起,則是晨光初興的景物,然後再從屋邊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時間該是拖長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靜可知,意義豐富而含蓄,為下片久客思鄉伏了一筆。

下片直抒胸懷,語詞如話,不加雕飾。己身旅泊「長安」,實即當時汴京(今開封)。周邦彥本以太學生入都,以獻《汴都賦》為神宗所賞識,進為太學正,但仍無所作為,不免有鄉關之思。「故鄉遙,何日去」點地點時,「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實為不如歸去之意。緊接「王月漁郎相憶否」,不言己思家鄉友朋,卻寫漁郎是否思念自己,這是從對面深一層寫法。一結兩句,「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即夢中劃小舟入蓮花塘中了。實以虛構的夢景作結,雖虛而實,變幻莫測。

這首詞構成的境界,確如周濟所說:「上片,若有意,若無意,使人神眩。」(《宋四家詞選》)而周邦彥的心胸,又當如陳世所說:「不必以詞勝,而詞自勝。風致絕佳,亦見先生胸襟恬淡」《雲韶集》。足見周邦彥的詞以典雅著稱,又被推為集大成詞人,其詞作固然精工絕倫,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實尤為其詞作之牢固基礎。

Ⅸ 蘇幕遮所有古詞

(北宋)范仲淹《蘇幕遮·碧雲天》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北宋)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北宋)梅堯臣《蘇幕遮·露堤平》
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後江天曉。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相宜照。
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計歸期早。梨花落盡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北宋)張先《蘇幕遮·柳飛綿》
柳飛綿,花實少。鏤板音清,淺發江南調。斜日兩竿留碧草。馬足重重,又近東門道。
去塵濃,人散了。回首旗亭,漸漸紅裳小。莫訝安仁頭白早。天若有情,天也終須老。
(清)納蘭性德《蘇幕遮·枕函香》
枕函香,花徑漏。依約相逢,絮語黃昏後。時節薄寒人病酒,剗地梨花,徹夜東風瘦。
掩銀屏,垂翠袖。何處吹簫,脈脈情微逗。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當代)金庸《蘇幕遮·向來痴》
向來痴,從此醉。水榭聽香,指點群豪戲。劇飲千杯男兒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義。
昔時因,今日意,胡漢恩仇,須傾英雄淚。雖萬千人吾往矣。悄立雁門,絕壁無余字。

Ⅹ 蘇幕遮後幾句是什麼

蘇幕遮
燎①沉香②,消

《蘇幕遮·燎沉香》詞意畫
溽暑③。鳥雀呼晴④,侵曉⑤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⑥,水面清圓⑦,一一風荷舉⑧。[2]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⑨,久作長安旅⑩。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⑾輕舟,夢入芙蓉浦⑿

閱讀全文

與成果配蘇幕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