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在治療糖尿病的技術研究到什麼地步了近幾年有可能研究出根治的辦法么
問題分析:
空腹血糖大於或等於7.0毫摩爾/升,和/或餐後兩小時血糖大於或等於11.1毫摩爾/升即可確診糖尿病。
意見建議:
一旦確診糖尿病,就需要控制飲食,降糖葯物及胰島素終身治療,才能避免並發症。
Ⅱ 中國「973計劃」糖尿病專項科研出成果。「973生物β細胞重組激活技術」徹底治癒糖尿病---這個能信嗎
這個「專項」確實有,但是能「徹底治癒」就值得懷疑了,試想如果真能「徹底治癒」,不管費用再高,早就在全國推廣了。
Ⅲ 最新的科技成果50分!!
.EAST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2006年9月26日,由國家發改委投資建設的國家大科學工程EAST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在進行的首日物理放電實驗的過程中,成功獲得了電流大於200千安,時間接近3秒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這標志著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已在中國首先建成並正式投入運行。
2.納米量子結構可控性實驗和理論研究新進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組圍繞納米電子器件的基礎問題,在納米結構的探索、組裝規律和單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過去的幾年裡已產生國際影響。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進展,並逐步形成了系統性的工作。
3.繪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線分布圖,發現宇宙線分布是各向異性的和宇宙線的運動規律
在《科學》雜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據在我國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線觀測站的「西藏大氣簇射探測器陣列」所獲得的、積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億觀測事例的實驗數據的系統分析,中國和日本兩國物理學家合作發表了有關高能宇宙線各向異性以及宇宙線等離子體與星際間氣體物質和恆星共同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最新結果,這些實驗觀測的前沿進展被審稿人譽為宇宙線研究領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4.甲醇製取低碳烯烴技術開發及工業性試驗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與陝西新興煤化工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石化集團洛陽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製取低碳烯烴(DMTO)技術開發」工業性試驗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在日處理甲醇50噸的工業化試驗裝置上實現了近100%甲醇轉化率,乙烯選擇性40.1%,丙烯選擇性39.0%,低碳烯烴(乙烯、丙烯、丁烯)選擇性達90%以上的結果。試驗裝置的成功運轉,對我國綜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烴原料的多樣化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戰略意義。
5.龍芯2E通用64位處理器
龍芯2E通用64位處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處理器,也是祖國大陸地區第一個採用90納米設計技術的處理器。中科院計算機所研製的龍芯2E處理器最高主頻達到1.0GHz,實測性能超過1.5GHz奔騰IV處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點,在不同工作條件下龍芯2E處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圍內。「十一五」期間,龍芯處理器將為推進我國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6.水體污染的激光誘導熒光非接觸監測技術裝備系統
水是人類在生產和生活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我國江河湖庫和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水體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趨勢。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採用激光誘導熒光監測技術實現水體污染遙測,系統集光學遙感技術、光譜學、分析化學、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於一體,利用激光誘導熒光光譜法,實現對水體多組成份有機物的在線遙測,發展和提高了我國水體污染在線遙測的技術水平。
7.我國科學家發現阿爾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機制
2006年11月1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網路版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組關於β澱粉樣蛋白產生過程新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這項成果揭示了阿爾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機制,並且提示β2-腎上腺素受體有可能成為研發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葯物的新靶點。
8.我國抗糖尿病新葯研究取得開創性進展
中科院上海葯物所科學家2006年在非肽類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的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成果於2007年元月第一周發表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網路版上。美國科學院院刊編輯部在向媒體的書面新聞發布中指出,這類口服有效的非肽類小分子激動劑有可能成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關代謝性疾病的一種新型療法。
9.揭示果蠅記憶奧秘,探索記憶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組關於果蠅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蠅的腦中並不存在一個通用的記憶中心,而是不同感覺記憶儲藏在不同的區域里,並且像人類能記住圖像的高度、大小、顏色等不同參數一樣,果蠅的圖像記憶也有對應的不同參數。通過對果蠅記憶基因的研究,可進一步運用到小白鼠、哺乳動物甚至人類身上,從而解決人類失眠、老年痴獃等精神性疾病。
10.飲用水質安全風險的末端控制技術與應用
為及時評價水質狀況及應對突發事件,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合作開發出適合末端水質監控的生物在線監測與預警技術,建立並完善生物毒性測試方法,在分子、細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適用於水質評估的技術體系。研究中開發的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共產生發明專利22項,發表論文61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3篇。
給你10條
Ⅳ 糖尿病新突破
糖尿病作為全球性的疾病,已經有很多的醫療機構與科研機構投入了研究,以色列希伯萊大學醫學研究所的宇瓦爾·道爾教授與耶路撒冷哈達薩醫學中心和羅徹制葯公司的科學家合作發現了促使β細胞再生的生物機理,這一發現有助於開發出治療Ⅰ型糖尿病的葯物。Ⅰ型糖尿病是因異常免疫反應殺死產生胰島素的β細胞而導致的一種疾病。如果缺乏胰島素,人體將無法把從食物中攝取的葡萄糖轉化為能量,故Ⅰ型糖尿病患者必須每日注射補充胰島素,否則葡萄糖在血液中積累可導致多種嚴重後果。這一突破為Ⅰ型糖尿病患者帶來了希望。
Ⅳ 糖尿病最近有沒有新突破呀
以色列希伯萊大學醫學研究所的宇瓦爾·道爾教授與耶路撒冷哈達薩醫學中心和羅徹制葯公司的科學家合作發現了促使β細胞再生的生物機理,這一發現有助於開發出治療Ⅰ型糖尿病的葯物。
實驗中,研究人員摧毀了成年實驗鼠80%的胰島素生產細胞,使之呈現出糖尿病症狀。與對照組實驗鼠比較顯示,患糖尿病實驗鼠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明顯升高並產生出大量新的β細胞,表明葡萄糖水平與β細胞再生有關。
進一步研究發現,細胞中一種可感應葡萄糖水平的酶——葡萄糖激酶在觸發β細胞再生中有重要作用。當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增加時,它會告訴β細胞進行更新。研究顯示,β細胞對葡萄糖感應能力很強,當探測到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高時,會發出信號啟動β細胞再生程序。這是科學家首次發現β細胞再生與葡萄糖激酶水平的關系,據此人們或許可以開發出對葡萄糖激酶進行調節的新葯,或誘導β細胞再生的其他途徑和方法。
Ⅰ型糖尿病是因異常免疫反應殺死產生胰島素的β細胞而導致的一種疾病。如果缺乏胰島素,人體將無法把從食物中攝取的葡萄糖轉化為能量,故Ⅰ型糖尿病患者必須每日注射補充胰島素,否則葡萄糖在血液中積累可導致多種嚴重後果。這一突破為Ⅰ型糖尿病患者帶來了希望。
9月2日發表的生物通網站
Ⅵ 百度糖尿病怎麼治—新成果破血糖之謎
網路糖尿病怎麼治,家住成都的李女士幾年前被診斷為糖尿病,醫生給開了降糖葯服用。後來沒再去過糖尿病醫院復查,一直在葯店買葯服用。退休之後就一直閑居在家,沒事就出去串串門,經常跟鄰居湊到一塊打麻將。最近一個賣降糖葯的推銷員就向李女士推銷自己的降糖葯。這個推銷員告訴李女士,自己的降糖葯是純中葯的,在一般的葯店根本買不到,經過一番詢問,李女士買下了這些降糖葯,可是卻沒有想到,在服用那些葯物之後,李女士竟然出現了渾身無力的症狀,好像感冒了一樣,在後來,李女士就昏迷的不醒了。當時李女士的丈夫就把李女士送到了醫院,醫生檢查發現病人神志不清,又很煩躁,考慮低血糖昏迷,立即予補充高糖等應急治療。後來李女士用了好多治療糖尿病的葯物,效果都不怎麼好。後來她老公的客戶給他推薦了【唐易康】,說這個葯治療糖尿病效果很好,當時因為上次吃過了一次虧,所以現在她老公都不幹在相信別人了,客戶對他說,人家這個葯是有官網的,你可以上網去咨詢一下專家。她老公回到家就上網咨詢了專家,聽了專家的介紹和廣大糖尿病患者的支持,她老公就給李女士定了五個療程的葯,使用玩完之後,李女士感覺效果很好,後來又訂了三個月的葯。糖尿病徹底控制住了,去醫院檢查血糖也在下降,現在李女士還在堅持使用!
網路糖尿病怎麼治,為什麼【唐易康】療效這么好呢?專家為你詳細介紹:【唐易康】是中國科學研究院在世界糖尿病協會技術支持下研發的,新一種能有效穩定血糖,預防消除並發症的葯貼。依據中醫經典經絡學和葯灸的研究成果,採用中醫外治療法,避免常規治療對肝腎帶來的毒副作用,安全高效。擺脫了傳統降糖葯物副作用大,並且糖尿病患者葯物越吃越多,病情卻不見好轉的困局,反而傷了肝腎,並發症也越來越嚴重了。不吃葯,不打針,不反彈,完全告別並發症,是廣大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選擇。
Ⅶ 國際研究糖尿病的最新進展
國際糖尿病研究最新成果
1、減肥手術或能預防糖尿病
瑞典研究人員說,接受減肥手術的肥胖人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遲、甚至預防Ⅱ型糖尿病發病。 先前研究結果顯示,減肥手術有助Ⅱ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好轉。最新的研究則為這種手術預防患病提供依據。這項研究始於1987年,目的是探究減肥手術是否可以達到相同降低糖尿病患病風險的效果。研究初始,參與實驗者沒人患有糖尿病,他們可以選擇是否接受手術。 研究期間,研究人員發現,1658名接受減肥手術的志願者每年患糖尿病的幾率為1比150。而沒有接受手術的1771人中,每年患糖尿病的幾率升至1比35,是實驗組的4倍。
2、壓力過大可增加女性糖尿病風險
一定的工作壓力可產生積極效果,但過大的壓力會損害健康。加拿大的一項新研究顯示,職場壓力過大給女性增加的糖尿病患病風險大於男性面臨的這一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職場壓力過大與女性糖尿病風險增大有關,與男性糖尿病風險變化無明顯關聯。雖然其中的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但科研人員認為,有一些理論可以對此加以解釋。比如,面對壓力,男女在生理和行為上會產生不同反應。女性的激素特點與男性不同,她們在壓力下更容易出現不利於健康的行為,例如吃高糖、高脂肪的所謂「安慰食品」。如果員工在工作中有更多自主權和更好的控制能力,他們對工作的滿意度就會提高,壓力較小,工作效率也較高。
3、 先吃菜後吃飯有助於降低血糖值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宣布,就餐時先吃點蔬菜再吃飯,不管有無糖尿病症狀,都有助於降低血糖值並減少其變動幅度。大阪府立大學教授今井佐惠子率領的研究小組,將19名糖尿病患者和21名健康人分為兩組對照研究,要求他們按照規定的順序就餐,並連續4天每隔5分鍾就檢測一次血糖值。結果發現,糖尿病患者一組中,如果是先從米飯等碳水化合物開始吃,就餐過後2小時,他們血液中血糖值平均達到每百毫升195毫克,而如果先吃點蔬菜再吃米飯,這一數值則是每百毫升160毫克。血糖值明顯降低,且變動幅度也降低很多。研究小組認為,這似乎是由於蔬菜的纖維質使得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變慢了,遏制血糖值變動的激素功能似乎得到了加強。
4、咖喱或預防糖尿病
泰國研究人員發現,咖喱香料中的姜黃素可能有助糖尿病高風險人群預防糖尿病。
先前一些研究表明,姜黃素可以消炎和防止細胞氧化。研究人員推斷,姜黃素之所以能夠預防糖尿病,是因為它可以避免胰島β細胞損傷,增強細胞功能,刺激細胞分泌胰島素,繼而調節血糖。納卡林威洛大學研究人員、研究小組組長索姆拉卡·臣沙曼說,姜黃素有好處且安全,可以用於治療糖尿病早期患者。一家營養學學會的發言人康斯坦絲·布朗-里格斯說:「這(以姜黃素預防糖尿病)看似有希望,卻有不少疑問……如果我與病人談起,會建議著眼於飲食健康和生活方式。」
5、多走路不易患糖尿病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患糖尿病風險高、鍛煉少的人群中,每天盡可能多走路的人出現血糖失調問題的幾率會比較低。此前曾有研究表明,多走路會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不過沒有多少研究關注過每天到底需要走多少路才能起到防病效果。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請1800多人佩戴了一周時間的計步器,以及算他們通常每天走多少步路。分析結果顯示,在每天步行不足3500步的人群中,約有17%的人患上糖尿病,而每天步行超過3500步的人,有12%患上了糖尿病。在考慮年齡、吸煙情況以及其他糖尿病風險因素後,研究人員認為,和走路最少的人相比,走路最多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會降低29%。
6、男性雄性激素含量低或增加糖尿病風險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說,雄性激素含量低的男性患糖尿病的風險可能會較高,因為動物實驗顯示,雄性激素功能受抑制會引發胰島素耐受,而胰島素功能是否正常在糖尿病中起著關鍵作用。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說,他們對一些實驗鼠進行了處理,使雄性激素難以發揮作用,結果它們很快就表現出了胰島素耐受症狀。胰島素可以促進身體分解吸收血液中的糖分,胰島素耐受就是它難以發揮正常功能,是許多人患上糖尿病的原因。研究人員因此認為,男性體內雄性激素含量低可能是導致糖尿病的風險因素。進行這一研究的克里·麥金尼斯說,人們通常知道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但從本次研究結果看,無論體重多少,雄性激素含量低都會導致糖尿病風險上升。
Ⅷ 最新治療糖尿病的進展
首先,一定要清楚,疾病是壞習慣伴隨時間累積的結果!
糖尿病,經過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有所變化!
原來,是三多一少!
現在,是「四高遲早聚會」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
這類病說白了就是生活習慣,忒不好!
你的壞習慣不改,找什麼醫生,吃什麼葯,只能緩解,後半輩子葯品相伴!
當然,習慣改掉,再加上調與治,那另當別論!
Ⅸ 糖尿病的最新科研成果
國內外有關胰來島素口服自製劑研究的報道雖已很多,但至今尚未見到實際應用在糖尿病治療的臨床報告,其主要原因是胰島素的生物利用度低,制劑的質量標准及穩定性問題尚未解決.
綜合國內外研究現狀,要提高胰島素口服給葯的體內吸收,需加入吸收促進劑、蛋白酶抑制劑以及選擇適當的載體材料.此外,如能解決口服胰島素制劑在胃腸道的活性穩定性問題,將是胰島素非注射給葯劑型研究的重大突破.
Ⅹ 糖尿病有什麼最新突破
食療加中葯治癒2型糖尿病的案例已屢有報道。
為了糖尿病人的康復,關於糖尿病的治療問題,建議你點擊我的名字,進入我的知道博客,閱讀《糖尿病患者走向康復之路》和《為什麼糖尿病患者或早或晚必定有合並症》、《標本兼治才可以治癒糖尿病》,在這些文章里我詳細的告訴了你如何管理飲食,理論根據是什麼,哪些食物可吃,哪些食物不可吃。 和怎樣運用中葯。為了糖尿病患者的盡快康復,我們把制定的周循環食譜中星期一的飲食發到了網上,請你留心《糖尿病患者與癌症患者單日食譜舉例》以及《食療加中葯治癒Ⅱ型糖尿病(病案舉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