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國傷亡多少兵力
在戰爭期間中國軍隊並無可咨識別之軍銜制度,導致指揮體系嚴重紊亂,戰後中國軍隊全面恢復文革前軍階、軍銜制度。 越軍善用曾經造成美軍大量傷亡之詭雷埋設,再度使中方傷亡慘重。 越南方面的抵抗強度超乎預期,而中國方面由於缺乏戰車、步兵、炮兵間的協同作戰經驗,導致戰爭期間傷亡慘重。 前線通訊能力不良,炮兵因常發生誤擊友軍事件而無法充分發揮支援效果。 59式與62式戰車不利於在山嶽叢林地帶使用,常遭到越南士兵以反裝甲武器攻擊,損失慘重。62式戰車裝甲太薄,防禦力不足。 步兵缺乏裝甲運兵車或步兵戰斗車輛輸送,全靠步行作戰,機動力過差。 醫療設備、醫護人員不足,造成兵員死亡比例過高。 工兵設備與技術都不足,尤其缺乏現代化渡河工具,影響攻擊速度。 空軍支援不夠,且缺乏夜戰能力。 前線指戰員無法適應現代化戰爭,仍然使用老式戰術,導致兵員重大傷亡。 後勤補給情況不理想,補給車輛不足,常靠人力進行運補。 部隊訓練不足,且缺乏山地、叢林戰與夜間戰斗的訓練;與長年在山林與美軍作戰周旋的越共軍接戰,倍感吃力。
1979年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明顯開始重視軍隊的日常正規化訓練,加強基層軍官的培養訓練。一大批軍校生被充實到基層連隊,石家莊步兵學校鼎盛時期一年畢業近萬軍官。部隊基本上已經停止大量從士兵中選拔軍官的做法,而代以從地方高中生選拔軍校生,從部隊優秀士兵中推薦考試選拔軍校生兩種途徑。軍官升任高一級職位必須經過相應軍校培訓。軍官體制的革新帶動了軍校教育的改革,軍校成了吃香的地方。軍事思想研討空前活躍,軍事理論成就眾多,戰法思想研討更加貼近實戰,開始擺脫文革時期僵硬的人民戰爭理論。粟裕將軍在他生命的黃昏時期再次大放光芒,首先提出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並多次用對越作戰的經驗教訓作為理論依據。
新的選拔、培養制度,新的理論研究成果,極大的加強了解放軍的建設,一批批合格的職業軍人充實進來,解放軍的面貌出現了驚人的變化,這從1981年、1984年、1991年歷次邊境戰爭中得到了充份的體現,一支有知識的部隊是最令人畏懼的,何況這支部隊還保持著特殊的軍人氣概。
戰後不久主戰的黎筍去世,長征上台,中越兩國的摩擦有所減少。90年代蘇聯解體後,中越兩國逐漸恢復交往,形勢趨於和平。目前兩國已就陸地部分確定邊境線,越南歸還小部分領土,但現今仍侵佔我南沙群島大部分島嶼,並與美國石油公司聯合勘探南海石油資源,採取少說多做的方針,企圖與南海周邊國家共同蠶食南海資源。雖然中國政府已喊出「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和平構想,但越南仍聲稱對南海擁有全部主權,無視中國抗議,多次單獨向聯合國提交所謂的南海劃界案,對我國領土野心越來越大,這是值得當今中國所警惕的。目前中國還是對越採用「和為貴」的和政策。
Ⅱ 新中國誕生以來的巨大成就
1970年10月15日,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4年6月,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
1966年10月,第一枚有戰鬥力的導彈發射成功
1956年7月13日,第一輛汽車製造成功
1957年10月,第一座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
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戰爭勝利,打敗美帝
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軍成立
1949年11月11日,人民空軍成立
1956年9月10日,殲5殲擊機製造成功
2001年10月21日,在上海舉辦APEC會議
1959年,25屆世乒賽,容國團奪得第一枚金牌
1984年,23屆奧運會,許海峰奪得第一枚奧運金牌
2008年8月8日-24日,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
能想到的就這么多了,希望對你有些用
Ⅲ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粟裕是怎樣評論的
在公開場合沒有他對這場戰爭的看法。
Ⅳ 為何不怎麼宣傳對越自衛反擊戰
說沒有打贏是顯然不正確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無論從戰略目的還是軍事成果都是絕對的勝利。
越軍北部守軍幾乎都被全殲,懲戒蘇聯南北鉗制的政策的目的也達到。而之所以不願意太宣傳,主要是因為背後有紅色高棉問題。說收復南海島嶼的是痴人說夢,再怎麼打都不可能的事情。
但實際上完全不宣傳對越反擊戰是不正確的,對越的書籍,回憶錄,包括紀錄片都不少。只不過向央視這樣的國家媒體不願意提及而已。
對越自衛反擊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既有國家支持,也有國家反對。當時由於中國與美國剛建交,關系不錯,對於戰爭評價時,一些親美的國家都看美國「臉色」說話。特別是日本評價很有意思。
日本只發出了不痛不癢一句聲明:「對事態發展表示遺憾。」這種遺憾是針對於誰,並沒有明確。既不說支持也不說反對。這種兩邊都討好的做法,也能理解。因為日本當時致力於全方位外交,甚至想擺脫美國控制,經濟上一度要超過美國,可以說勢頭強勁。
Ⅳ 對越自衛反擊戰為什麼這么慘烈
從中國軍隊方面看,文化大革(和)命時期,中國軍隊是政治掛帥,不注重科技練兵,戰鬥力很差,軍隊過分突出政治學習,使得軍事荒疏戰鬥力嚴重下降,文(和)革的動亂波動到了軍隊,一大批有能力的人才被打倒,軍隊一片混亂,只剩下表面的穩定,加上中國已經二十多年沒有打過大仗了,軍隊缺乏磨練。軍事技術不過硬,戰場上傷亡越是多。廣州軍區某軍標兵團尖兵營有一次遭遇越方9人游擊隊(屬於民兵)騷擾性伏擊,300餘人居然以密集隊形暴露在越方火力之下造成嚴重傷亡損失,這看得出軍隊的軍事素質。精神裝備畢竟硬不過實實在在的硬裝備。中國人(和)民解放軍在對越作戰中使用的是50、60年代的技術和已被實踐證明不適用的蘇式裝備。
Ⅵ 對越自衛反擊戰後,軍隊做出了哪些調整 對84年老山戰役有影響嗎
對越自衛反擊戰後,軍隊摒棄了以往的作戰思維,開始以全新的新式戰術展開部隊的建設和訓練,85年的戰事中對該訓練項目成果做了一個實戰的檢驗,證明思路是正確的,至此以後,全軍換用新式訓練大綱,減少軍隊總額,重在培養軍隊高素質、高知識性專業化人才
Ⅶ 結合自己對越南的了解,談談自己能為中越關系的發展發揮什麼作用,3000字論文
中國和越南具有非常奇特的關系。一方面兩國的執政黨都是共產黨,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社會制度、意識形態一致,同時奉行改革(革新)開放政策,著力發展經濟,推進與全球融合。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兩國關系持續升溫,從不正常到正常,從合作關繫到結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兩黨兩國最高領導層相互高度重視與對方的關系,兩國的經濟、政治甚至軍事、國家安全等各方面關系大步前進,連兩國遺留的陸地邊界問題也通過友好協商得到了妥善解決。
但是另一方面,越南似乎總是對中國心懷疑慮、暗存芥蒂、處處防備。與官方關系的熱絡不同,越南民間對待中國有一股敵視的力量在潛滋暗長,甚至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今年以來,就有部分越南民眾走上街頭對政府的中國政策表示不滿,部分媒體散布反華言論;不僅如此,越南政府對待中國實際上也是兩手策略,在正式場合宣稱對華友好,對中國處理涉台、涉藏以及近期的新疆事件的政策措施表示理解和支持,甚至有意識地壓制民間反華輿論,而在國家戰略層面則始終對中國心懷異志,從外交上、軍事上以及輿論上與中國保持一定距離,盡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遏制中國的影響,鮮明表達不同於中國的利益,並逐步加強與中國對抗的實力和能力,牽制和抗衡中國的意圖十分明顯。
外交上,越南積極迎合美國、俄羅斯、印度對該地區進行滲透的戰略,與這三國結成緊密的聯系,形成「遠交近攻」的態勢。
軍事上,越南和美國這兩個曾經的死敵越走越近,6月8日,美國與越南在華盛頓舉行第二屆「政治、安全暨國防對話」。兩國在會後發表共同聲明,強調「將繼續加強合作,促進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與安全」;美國空軍計劃今年秋季赴越南開展搜救演習,這將是美國空軍在越戰後首次重返越南,也是它首次在越南境內實施此類行動。俄羅斯繼承了原蘇聯和越南的親密關系,越南5月從俄羅斯采購6艘基洛級攻擊潛艇、訂購24架並接收12架蘇-30MK2戰機,此外,2006年與俄羅斯簽署的供應兩艘「獵豹」型護衛艦的合同也將在2010年實施。就連印度也將手伸向越南,加強了與河內的防務合作,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訪問越南期間,與越南軍方簽署一系列合作協定,並幫助越南恢復海軍相關艦艇的戰鬥力。
輿論上反復宣示對南海的主權,並於今年5月6日與馬來西亞聯合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二百海里外大陸架「劃界案」,7日又單獨提交了南海「外大陸架劃界案」,沿用歷史上其常用的伎倆,大造越南擁有南海島礁的輿論聲勢,企圖造成既成事實,讓中國自吞苦果。
筆者以為,從幾千年的中越關系史看,越南始終脫不了中國的影響,兩國文化聯系緊密。越南一度並入中國的版圖,之後又形成獨立國家,到明清之際,再次成為中國的藩國,直到19世紀末頁被法國殖民。20世紀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成為越南抗法、抗美斗爭的堅強屏障和後盾,給予了龐大的援助,中國軍隊甚至以志願軍的形式直接入越和越南人民軍並肩作戰,兩國的關系之鐵還表現在越南主席胡志明與中國領導人親密無間的同志加兄弟的關繫上,兩國高層互動頻繁,特別是胡志明和周恩來稱兄道弟、關系非同一般。中越關系建立在這些基礎之上,但歷史卻似乎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越南黎筍繼任以後,中越關系持續惡化,越南公開倒向蘇聯,與中國為敵,並在邊境地區不斷騷擾滋事,武力侵入柬埔寨、寮國等中國傳統勢力范圍,並最終演化為中越邊境戰爭,此後兩國關系一直疙疙瘩瘩,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兩國恢復邦交,2008年結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致力於發展中越「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夥伴」關系。
筆者以為,當前,中越兩國表面和諧,特別是越南受金融危機影響深重,迫切需要來自中國的投資和市場,因此關系持續熱絡,但掩蓋不了表層之下的暗流洶涌,越南不斷擴軍備戰,民眾對中國不友好的情緒在蔓延,在南海問題上尤為劍拔弩張,對中國的提防心理甚重。之所以如此,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中越戰爭的後遺症。中國與越南有幾千年的友好交往史,兩國具有天然的緊密聯系,中國在越南進行抗法、抗美斗爭最需要外援的時候給予了堅定的支持,應該說中國承擔了巨大的犧牲。結果換來的卻是越南的背信棄義,在胡志明逝世後,中越關系瞬間急遽惡化,與黎筍個人的態度不無相關。而此時的中美啟動關系正常化進程不過為其提供了口實。關鍵還在於,越南經過幾十年的戰爭,軍國主義思想膨脹,對屬於中國傳統勢力范圍的柬埔寨、寮國等覬覦已久,渴望建立印度支那聯邦,就此與中國劃清界限也是必要的步驟。中國被迫對越南發起自衛反擊戰,在越南國內卻被描述為侵略戰爭,在越南人民的心裡烙下了巨大的傷痕,直到今天中越關系的陰影揮之不去與此密切相關。
二是藩國心態。中越兩國歷史上的密切聯系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卻成為今天中越關系的障礙。越南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深重,在法國殖民之前,一直處於中國的庇護之下。與法國、美國不同,中國與越南只是鬆散的藩屬關系,中國沒有對越南進行實際佔領,但中華文化的滲透卻是方方面面的。越南民族在心理上既認同中華民族,同時亦對中國保持戒心,擔心被中華文明同化,而失去民族特性。在國家層面上,越南和中國不在一個等量級上,國小實力弱,加之經濟與中國差距越來越大,擔心重新成為中國的從屬,被中華文明吞沒,因此產生隔閡,在渴望與中國發展關系的同時,心存忌憚,防備心理重,表現在外交上就是奉行大國平衡戰略,以此確保小國利益。
三是經濟殖民主義的擔憂。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與越南的經濟聯系愈來愈緊密,中國產品源源不斷進入越南,中國的投資也遍及越南的方方面面。這一方面令越南受益,促進了越南的經濟發展,民眾亦改善了生活。但另一方面越南民眾也對中國抱有經濟殖民主義的疑慮,從而產生敵對情緒。主要源於四個因素:中國進入越南的商品質量低劣的較多,使越南民眾誤以為中國向越南傾銷劣質產品;中國對越南的某些投資過於急功近利,未能設身處地地為越南的長期發展著想,給人掠奪越南資源的印象;中國在越企業本土化嚴重不足,很多企業員工來自國內,僱傭當地員工的很少,投資興業缺乏戰略眼光,越南當地民眾沒有得到實惠,對中國企業產生反感;隱藏在越南民眾甚至政府內心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擔心中國借經濟滲透,加強對越南國計民生等戰略行業的掌控,左右越南國內局勢,使越南淪為中國經濟上的藩國。
四是領土糾葛。中越兩國從發展戰略關系的角度出發,積極推進陸地邊界談判,並取得重大成果,但在越南部分民眾看來,越南對中國的讓步過多,損害了國家民族利益,越南民眾通過手機、互聯網等渠道廣泛散布此種論調,惡化了越南民間對中國的感情。而中越兩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對峙,為越南民眾此種情緒提供了現實參照。越南政府不斷宣示對南海的主權,一有裹挾國內民意的嫌疑,二在客觀上助長了越南民眾對中國的不滿,反華論調不斷升級,部分民眾走上街頭發表看法,越南各界圍繞這些問題展開了激烈爭論。如若處置不當,中越兩國將進退失據,影響兩國的長遠發展。
Ⅷ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殲敵多少有多少傷亡拜託各位大神
1978年11月底,廣州、昆明、成都三大軍區的參戰部隊完成一切行動准備。12月8日,中央軍委下達戰略展開命令。12月13日,下達開進命令,至12月底,中國軍隊9個軍、22.5萬人雲集廣西、雲南中越邊境,箭在弦上。 我軍戰役部署:以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欠149師)為東線兵團,由許世友指揮,從廣西方向出擊;以第11軍、第13軍、14軍和第50軍149師為西線兵團,由楊得志指揮,從雲南方向出擊。我之戰役決心:有限時間,有限縱深,集中優勢兵力,迂迴包圍,速戰速決,殲敵速回。 1979年2月17日晨, 集結在中越邊境上的中國軍隊,以9個軍的兵力,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對越南6個省11個縣發起進攻,空軍部份戰機起飛,沿邊境我方一側巡邏,海軍部份戰艦進入北部灣保衛石油平台。 1979年對越之戰對我影響之大超過歷次衛國戰爭,眾所周知的原因就不多講,光就其慘烈程度就直逼朝鮮戰爭。盡管朝戰我軍傷亡將近60萬人,對越只傷亡2萬6千,但60萬人多半傷亡於美軍優良裝備之手。我軍對美步兵作戰素質向來蔑視,對其戰法也呈批判態度。事實上,志願軍當年贏得朝鮮戰爭勝利,一半靠志願軍優良的戰斗素質、大無畏的獻身精神,一半靠志願軍高對手一籌的戰法,美軍始終沒有很好的應對戰術,更不要說從戰法上超過志願軍。但對越作戰,使得我軍首次面對一個與自己曾經如此相似,不論是歷史還是現實,不論是軍事作風還是戰斗素養,不論是意識形態還是人文思想。 有人說兩個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是最無法理解的,兩個東方國家之間的戰爭是最血腥的。中越在79年的戰爭中讓雙方更真實的認識了對方,用血流成河來描述這場邊境戰爭決不誇張,越正規軍付出3萬9千的傷亡,地方部隊,民兵,游擊隊傷亡多少,還是未知之數,雙方合計傷亡絕對在10萬以上,從2月17日到3月5日,短短19天傷亡10萬,日均5000人。 不必忌憚自己的缺點,從那時起,我軍建軍思想得以撥亂反正,從政治運動時期一味強調人的精神力量第一,轉到了並重的正常軌道,79年之戰告訴中國軍人,光不怕死並不能戰勝敵人,精神原子彈炸不死人,正規化建設應當包括優秀的訓練素質,出色的指揮藝術(當時中國軍隊實際上只重視培養士兵,缺乏知識的士兵很難適應現代軍官的指揮要求),精良的裝備。應該感謝越軍,它就好像中國軍隊的影子,跟自己的影子作戰是痛苦的,但只有從影子身上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短處,明白提升的必要。 1979年之後,解放軍明顯開始重視軍隊的日常正規化訓練,加強基層軍官的培養訓練。一大批軍校生被充實到基層連隊,石家莊步兵學校鼎盛時期一年畢業近萬軍官。部隊基本上已經停止大量從士兵中選拔軍官的做法,而代以從地方高中生選拔軍校生,從部隊優秀士兵中推薦考試選拔軍校生兩種途徑。軍官升任高一級職位必須經過相應軍校培訓。軍官體制的革新帶動了軍校教育的改革,軍校成了吃香的地方。教師政策得到落實,軍事思想研討空前活躍,軍事理論成就眾多,戰法思想研討更加貼近實戰,開始擺脫文革時期僵硬的人民戰爭理論。粟裕將軍在他生命的黃昏時期再次大放光芒,首先提出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並多次用對越作戰的經驗教訓作為理論依據。 新的選拔、培養制度,新的理論研究成果,極大的加強了解放軍的建設,一批批合格的職業軍人充實進來,解放軍的面貌出現了驚人的變化,這從81年、84年、87年歷次邊境戰爭中得到了充份的體現,一支有知識的部隊是最令人畏懼的,何況這支部隊還保持著特殊的軍人氣質,相比之下,對面的越軍不論從精神力量、戰斗素質、指揮藝術、戰法到武器裝備都開始走下坡路,而這就是對越作戰的最好回報。 兩山輪戰 1984年4月28日,昆明軍區(後並入成都軍區)第14軍40師,49師分別對老山,者陰山一線越軍展開大規模拔點戰斗。經一日激戰,40師一部7分鍾佔領662.6高地,5小時20分攻上老山主峰。下午,兩個主力營向船頭,八河裡東山方向推進,佔領敵10餘個高地。49師在師長廖錫龍帶領下,以陣亡不到百人的輝煌戰績,佔領者陰山全線,前推松毛嶺一線,全殲敵兩個連,毀滅性打擊敵兩個營,擊潰敵三個團,敵傷亡數字不詳,這是因為我縱深重炮部隊對敵縱深增援團隊(如者陰山之戰中,越增援一個團被我一個排阻擊時,被我兩個重炮團集火密集炮擊,敵尚未下車),炮擊,使敵傷亡重大,但傷亡數字不詳。 兩山血戰,以老山戰場最激烈,最殘酷,以者陰山之戰打得最有魅力。廖錫龍在大戰之前,親自偵察敵情,勘察道路,為迂迴部隊選擇最佳迂迴道路。總攻之前,他兩度推遲總攻時間,在老山之戰開戰後40分鍾才發起攻擊,使得迂迴掉隊部隊得以及時到位,匆忙趕到的部隊指戰員得以利用寶貴時間調整部署,休整部隊。事實證明,兩次調整總攻時間十分必要。部隊戰前准備了200口棺材,戰後,100口都多。此戰之戰果,不僅14軍軍長,軍區首長沒想到,許多參戰官兵都沒想到。須知,當時越軍炮兵還是有對等還擊的氣概的,雙方炮彈空中相撞的事情並不罕見。戰後,廖錫龍升任14集團軍軍長,當選84年十大風雲人物,數年後,晉升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 老山之戰則打得十分艱苦,你來我往,拉鋸戰頻繁,比較有名的戰事有84年「4.28」之戰、「6.12」之戰和「7.12」之戰。其中「7.12」之戰規模最大,越軍313師兩個團,316師一個團,312師一個團,345師一個團,一個特工團,共計六個團的部隊對我14軍40師一個團的陣地展開了瘋狂的進攻,松毛嶺大戰打得驚心動魄。 7.12敵反撲情況戰前我已掌握。凌晨前,我以兩個炮連在陣地前300米處進行火力偵察,兩輪炮擊,擊斃敵兩名營長。敵傷亡重大,但敵軍輕傷員無一呻吟,重傷員致死不動,失去指揮的部隊蟄伏如前,不慌亂,不暴露,無線電靜默,紀律和素質令人敬佩,頗有志願軍邱少雲之精神傳統。前指見沒有情況,下令除一線保持警惕外,其餘睡覺。 凌晨越軍撲上我軍一線陣地,來勢十分兇猛。我軍集中老山地區所有炮群,甚至師屬坦克營也一字排開,展開火力封鎖,打敵後續梯隊,封鎖我陣地前沿300米一線,打成3道火牆。整整一個上午,敵軍主力沒有接近我主陣地。下午,2.5個基數的炮彈全部打光,越軍一個營趁機搶占我一個高地。我軍一個榴彈炮營配合進攻,一個排45人15分鍾奪回。當我軍攻上高地時,敵軍一個營幾百人,只剩下6個活人。越軍十分頑強,六個團輪番沖鋒,少有的發動了營團級集團沖鋒。事後證明,這是本此戰斗中最愚蠢的舉動,白白遭受滅頂之炮火覆蓋。一整天,敵被阻於松毛嶺一線寸步難進,陣地前流下了3000餘屍體,占整個兩山之戰越軍傷亡總數的43%。 84年至89年,七大軍區輪番派部隊參戰,蘭州軍區47軍,沈陽軍區16軍23軍,北京軍區27軍,38軍(偵察部隊),南京軍區12軍,1軍,廣州軍區42軍,41軍,濟南軍區67軍,26軍,20軍,成都軍區13軍均分別參戰。其中27軍,38軍,67軍偵察部隊表現出色。67軍199師擔任老山防禦作戰,取得重大戰果,是輪戰部隊中表現十分出色的部隊,14軍是參戰最久的部隊,戰斗中先後涌現了「李海欣高地」,孤單英雄陳洪遠,史光柱,英勇無畏九戰士等光榮集體和個人,老山對越輪戰,對我軍建設影響深遠,眾多新星從中涌現,大批部隊得到鍛煉,更重要的是,越南長期被我牽制,無法修養生息,30年的戰爭經歷,並不是值得誇耀的歷史,越南的國力日見空虛,更重要的是浪費了10年的大好時機,錯過了起飛的大好機遇,同時越南也拖住了蘇聯的後腿,每年的大量援助和阿富汗極大的削弱了蘇聯,這也是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
Ⅸ 特媽的戰爭,中對越戰爭是怎麼回事我沒流量了…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戰爭,狹義上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中越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其中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中方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中國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中國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中越戰爭前夕印支現狀
在東南亞,越南則走上了擴張的道路,打敗美國,並有蘇聯支持,裝備有蘇式美式裝備的越南開始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越南共產黨的前身就是印度支那共產黨,在1951年印支共產黨二大上,越南、寮國和柬埔寨三國分別建立共產黨。但是這時,越南提出建立「印度支那聯邦」,一統三國。在寮國革命成功,政府親越的情況下,1978年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向柬埔寨發動了入侵,並迅速佔領了整個柬埔寨。雖然越共和紅色高棉曾經有過合作,但是當紅色高棉的領袖波爾布特掌權而建立柬埔寨民主共和國後雙方關系開始惡化。越南謀求建立以越南為主導的印支聯邦。柬埔寨拒絕了這些要求,而且在1978年,作為反制,柬支持一支越南遊擊隊入侵西越。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入侵了中國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民主共和國,並推翻了紅色高棉政權(需要強調的是,對於紅色高棉的統治,歷史上有不同的評論。柬埔寨現在將越南推翻柬埔寨紅色高棉政權定為「勝利日」,紅色高棉在柬埔寨的歷史上並不得人心)。同時越南在國內大規模排華;越南方面對中越邊境的陸地、海洋提出主權要求,宣布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出兵繼承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對南沙群島部分島嶼的佔領,並與中國發生了邊境沖突,而此前越南(北越時期)則明確表示南海諸島為中國領土。
中國政府方面聲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為了捍衛主權,懲治侵略者」而發動了「自衛還擊戰」進入越南。而當時國際上大部分西方國家認為越南應從柬撤軍,中國則應從越南撤軍(實際上中國在一個月後撤軍,而越南則仍通過傀儡政權維持對柬佔領)而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認為是中國侵略了越南,亞洲大部分國家如日本、印度和蒙古等國也要求越南停止侵略柬埔寨而中國也應自越南撤軍。
(越南於1989年1月宣布將於在9月之前將越軍全部撤出柬埔寨。)
據新華社昆明11月16日電中越兩國陸地邊界雲南段勘界工作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2005年10月底,中越陸地邊界雲南段已確定296塊基本界碑位置,豎立了258塊界碑,勘定了294公里邊界線。
中越邊境界碑
常年研究中越邊境問題的專家鄭維寬指出:「邊境勘界涉及國家利益,是談判,是斗爭,是妥協,更是友誼。」他認為,中越勘界明顯呈現出前松後緊的態勢。2000年簽訂,Ge讓114平方公里給越NAN(yuE南拿到50%的未定JIE土地) (中FANG事去了法卡山部分高D)從2001到2006年的5年間,勘界工作只完成了總任的50%。而2006到2008年勘界工作則進展迅速。鄭維寬指出,這表明中越兩國之間已經有了越來越強烈的共同利益,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2007和2008年間,越南很早就遭到了國際游資的沖擊,外匯儲備匱乏的越南方面不得不請求中國援手,在這樣的背景下,原來步履艱難的邊境勘界談判難題,迅速迎刃而解。
Ⅹ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不是打了個平手
一場戰爭把越南幾十年的建設成果徹底摧毀,從人家自建的到我們/蘇聯援助的全都打包帶走,而且越南幾乎所有的武裝力量全部被毀滅。這叫平手?傷亡數字是衡量戰爭勝負的指標之一,但不是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