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創新的成果有哪些
創新的成果有 產品創新 商業模式創新 管理創新 新技術創新 服務創新 等等。
『貳』 什麼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
1、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專的優化和集成作屬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2、將重點促進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增強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叄』 什麼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
1、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版作用權,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2、將重點促進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增強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肆』 十八大以來我國科學技術創新取得哪些成果
1、我國TD-LTE產業鏈日趨成熟,2015年末4G用戶數超過3.8億;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速鐵路技術世界領先,高鐵運營總里程達1.9萬公里,佔世界的60%以上,並進軍海外市場;
2、ARJ支線飛機成功實現商業銷售和交付運營;油氣開發專項再造一個西部大慶;半導體照明技術加快應用推廣,2015年半導體照明產業整體規模達4245億元,比上年增長21%;
3、第四期「超級稻」創造百畝連片平均畝產1026.7公斤的新紀錄;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以及阿帕替尼、西達本胺等抗腫瘤新葯成功上市。
(4)經濟技術創新成果擴展閱讀:
十八大以來,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轉型升級明顯加快,北京、上海積極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型省份、創新型城市建設試點初見成效,區域創新改革試驗全面啟動。
2015年江蘇、廣東、山東和北京等地區研發經費超過1000億元,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廣東、浙江、山東和陝西等地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2013-2014年,我國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創新活動企業佔比分別為44%、39.8%、37.9%和26.3%,天津、江蘇、浙江、廣東、陝西等地區位居前列。你追我趕、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伍』 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為什麼能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你好!根據前瞻網研究指出
在當前,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和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三方面專:
1.重視科屬技成果轉化是世界競爭發展的需要。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經濟的競爭愈來愈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競爭,表現科技成果(特別是高技術成果)轉化數量、質量和轉化速度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程度及其市場佔有率的競爭。
2.科技成果轉化是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關鍵。發展經濟要依靠科技進步,發揮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為第一生產力重要體現的科技成果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國的經濟增長質量,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轉變。
3.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最好形式。新技術的產生並不等於新產業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變成現實的生產力,特別是要形成規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與經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創造有利於成果轉化的環境條件,加快成果轉化的步伐,為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難點、熱點、重點問題作出貢獻。
望採納!謝謝
『陸』 實施經濟技術創新工程主要有哪幾個方面
自1999年全總決定在全國億萬職工中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以來,其主攻方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協作、創造發明等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的著重點,放在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進步、推動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和提高職工素質上,把增強企業科技開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禦風險能力作為主攻方向,增強了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針對性。
群眾生產經濟技術活動,是基層工會參與經濟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長期以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面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傳統的群眾生產經濟技術活動也面臨新的挑戰。近年來,基層工會對群眾生產經濟技術活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使群眾生產經濟技術活動在新的形勢下重新煥發青春,成為基層工會經濟活動的主要表現形式。
為了充分保護、調動和發揮廣大職工群眾的主人翁積極性,推進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中華全國總工會2000年下發了《關於實施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的意見》,對群眾生產經濟技術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堅持從行業和企業的實際出發,組織職工深入開展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崗位練兵、技術比賽等多種形式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在工業企業中,重點圍繞產品、質量、成本、效益來開展,實現技術、工藝、設備、材料的創新。在商業、服務性企業中,重點圍繞質量、效益來展開,實現服務規范、服務知識、服務項目、服務功能的創新。各行各業都要突出創新、創先、創優、創最佳水平,走科技興企之路。要把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作為提高職工素質的過程。
總之,實施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要突出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要充分發揮決策層的引導示範作用、執行層的骨幹帶頭作用、主體層的直接實踐作用;努力做到組織發動快、創新形式活、激勵效果靈、工作突破准、創新成果實;要切實增強職工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提高職工的勞動技能;要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充分發揮工人階級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
『柒』 2019年中國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2019年,國家發展起得了重要成就。主要成就有克隆雜交稻種子、盾構機穿海工程、國際頂尖機場、海射型固體運載火箭發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人造太陽」等。
1 、造福世界 我科學家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
1月,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克劍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建立了水稻無融合生殖體系,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首次實現雜交稻性狀穩定遺傳到下一代。該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雜志。
4 、超級裝備 最聰明盾構機挑戰穿海工程
離大連市中心不遠,有個梭魚灣,大連地鐵5號線要穿過這個海灣,考慮到巨輪出入,不能架設跨海橋梁,因此採用海底隧道。而這項工程催生出一台超級裝備。
1月18日,海宏號盾構機在大連始發,它堪稱中國研發的最聰明的盾構機。海宏號盾構機是中國中鐵專門為該工程研發、也是世界上現有功能最全的盾構機,核心部件設計全球領先。
5、 時速600公里 國產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
「高速磁浮列車」成為2019年點擊率頗高的關鍵詞。5月23日,我國首輛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實現了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
6、 中標ITER 中國企業為「人造太陽」裝「心臟」
7月16日,中核集團收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俗稱「人造太陽」)組織中標通知書,由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工程)牽頭,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參與,攜手法國法馬通公司等單位組成國際聯合體,以工程總承包形式正式中標在法國建設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TAC1安裝標段。
『捌』 我國近年來科技創新成就
1、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五年來,中國基礎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創新成果。國際論文總數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國際論文檢索系統(SCI,EI,ISTP)論文總數中佔7%,進入世界第二方陣,與英國、德國、日本相當;
納米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二。前沿技術領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
2、產業技術創新取得多方面突破。
近年來,中國在基礎工業、加工製造業以及新興產業領域,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鋼鐵、船舶、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和生物技術等領域重大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業整體技術素質邁上新台階。
3、科技走進千家萬戶、惠及億萬人民。
近年來中國政府把解決民生問題和發展社會事業放在突出位置,科技進步為人口健康、節能減排、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撐。
雜交水稻的培育和應用,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的實施,為解決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能源領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設備、大型水電設備、先進核電等關鍵技術,攻克一批燃料電池、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關鍵技術,為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礎。
4、知識產權產出水平大幅度提高。
五年來,中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持續、快速增長,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進一步增強。2002年到2006年,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從3.97萬件增長到12.2萬件,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從0. 58萬件增長到2.5萬件。
5、科技投入規模和強度持續提高。
2006年,全社會科技支出經費總額4500億元,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3003.1億元,居世界第5位;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提升,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42%。
近5年國家財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較快增長,其中2006年中央財政科技撥款達1009.7億元,比上年增加25.0%。
6、中國成為世界科技人力資源大國。
2005年,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約為3500萬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達150萬人/年;一支充滿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正在迅速成長,45歲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員占研究人員總數的80%。
『玖』 如何推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企業改革不斷深化、經營機制不斷創新的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進一步激發員工的內在潛力、調動和發揮員工積極性的有效舉措。開展這一活動符合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有利於增強職工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提高職工的勞動技能,有利於增強企業的科技開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禦風險能力。開展創新活動要與時俱進,建立健全技術創新體系,完善技術創新運行機制,加強領導,充分發揮廣大職工在技術創新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
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內涵
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是指在企業內部,以職工自願參加為原則,以提高經濟技術指標、生產作業效率、提高職工勞動技能或操作水平為目標,通過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攻關和技術改進等開展創新活動。通過參加技術技能比賽,組建經濟技術創新小組,普及應用先進操作法,學習現代高新知識和技能等活動為主要形式。創新主體不僅是企業的技術人員,專家隊伍,更是依靠廣大職工群眾在本職崗位上創造條件進行改造革新。通過觀念、技術、結構、管理、制度、產品、服務、經營過程和企業文化等創新。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是以技術創新為先導,加快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不斷向生產與科技的深度和廣度拓進,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優化企業內外部環境,增強企業的科技開發能力,培育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利潤,成為企業追求的根本點。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效益為中心,需要提高效率,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要重視直接效益與創長期效益的統一。重視在企業內部生產規模、提高質量、節能降耗、安全生產、降低成本上使實勁,又要重視預測市場變化、捕捉市場信息、擴大產品市場佔有率,提高企業知名度等。隨著科技進步和企業設備、工藝的不斷更新,企業產品升級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在推動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等領域上加大工作力度。既要重視調動生產一線職工的積極性,又要注重發揮好科技、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等職工技術骨幹隊伍的聰明才智;既要在活動的具體策劃、組織、發動、實施中下功夫,又要善於總結、提煉和推廣先進經驗、先進操作法,在普及、引導、示範上做文章。從企業實際出發,把技能型和知識型統一起來,應用新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突出創新、創先、創優,促進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職工是創新的主體,職工參與的廣度、力度、深度是衡量創新活動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標志。要按照企業需要,職工歡迎、群眾滿意的原則開展創新活動。
創新活動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
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做好創新活動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使得活動開展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規范運作。勞動競賽的管理制度應包括競賽目標管理制度、組織競賽的工作制度、統計核算制度、檢查考證制度、考評獎勵制度、組織制度、創新成果徵集制度和創新成果展示發布等制度,制定切實可行、規范嚴格的管理制度,讓創新活動更具操作性。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一個系統工程。嚴謹的制度是競賽長久不衰的保證。2003年廣州電信出台了《經濟技術創新工程勞動競賽管理制度》,從競賽申報、檢查、評比、獎勵,每個環節都作了嚴格的規定。強調競賽的申報。申報項目必須包括現狀、對策、目標等,如果年初沒有按規定申報,年終就不能參加評比。規范競賽的檢查,實行競賽中期檢查制度,以便及時發現競賽中出現的問題,要求競賽結束後,必須對競賽加以總結。對具有先進性、新穎性、實用性的創新成果,以及在取得這些成果的過程中,所採用的好方法、好技術等要歸納總結成規范的程序,並提升為制度、規定或操作法,加以推廣。保證成果經驗在穩定中不斷提升,使競賽的成果最終轉化為新的生產力。
重視建立競賽激勵機制
科學的競賽激勵機制是進一步激發勞動競賽熱情,調動職工積極性的必要措施,也是勞動競賽不斷深化的重要動力。建立競賽激勵機制,要以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建立起勞動成果和勞動貢獻與物質利益和社會榮譽相統一的激勵機制。要大張旗鼓地提倡和宣傳職工群眾艱苦奮斗、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同時,要尊重廣大職工群眾在勞動競賽中所創造的價值和成果,對於他們所付出的勞動給予相應的報酬,尤其是對做出突出貢獻的職工和集體要給予重獎。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激勵模式也應多種多樣。要重視研究受獎者的主導需求,採用多種激勵方式以加大激勵效價。精神鼓勵與物質利益並重,晉職晉級與利益掛鉤並舉,成果推廣與社會宣傳共濟,創新實踐與學習深造結合,形成創新有功、有功必錄,創新光榮、光榮必賞的新風尚。山東省對創新工程取得優秀成果、做出突出貢獻的職工,是科技人員的,按魯科成字文件精神給予獎勵,是生產、經營、服務等一線崗位的職工,按魯勞發文件給予獎勵,對職工的合理化建議項目、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在3—5年內,每年可從創造的直接經濟價值的稅後利潤中提取不低於5%的比例,用於獎勵成果完成人。同時鼓勵企業對職工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成果等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給予完成人與之相當的股權、收益和獎勵。對成績特別突出的人員可破格評定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建立技術創新培訓機制
實施創新活動,關鍵在於職工現有的科學文化水平、技術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職工隊伍素質的高低決定著活動的質量和水平,知識經濟時代,職工素質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源。企業發展靠市場,市場競爭靠技術,技術創新靠人才,人才成才靠學習能力持續提高。廣大職工的學習能力是推進職工隊伍知識化、勞動智能化,知識產業化進程的力量源泉。企業要大力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活動,提高廣大職工的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使職工不斷掌握新知識、儲備新技能,為實施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提供智力支撐和素質保證。把培養有知識、懂管理、會創造的新型勞動者隊伍作為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目標,請著名專家講學,培養高級科技人才。傳授創造技能技法,請技術狀元傳技,培養高級技能人才。把崗位練兵、技術比賽中涌現出來的技術狀元的絕招特技總結成為先進操作法。通過舉辦集體拜師、名師帶高徒、現場傳授技能、選題立項攻關等活動,為企業培養人才隊伍。同時企業要加大資金投入,建立相關培訓制度,制定長、中、短期培訓計劃,形成培訓網路化、制度化、長期化,通過多種技能的綜合性培訓,使每個職工做到「精一門、會兩門、學三門」,成為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努力造就一支水平高、觀念新、技能精、業績佳的新型產業大軍,造就一批高素質富有活力的職工隊伍。
『拾』 科技創新成果
有校科技創新和校級挑戰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