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科研項目的成果形式具體有哪些
1、論文和專著
2、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原型
3、自主開發的新技術
4、發明專利
5、實用內新型專利
6、外觀設計容專利
7、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
8、基礎軟體
9、應用軟體
10、其他
『貳』 科研工作基本情況及主要成果,貢獻怎樣填寫
這個很容易啊,推薦按照成果等級以及你在裡面的排名次序來寫,你最有代表版的科研成果在前面,比如國權家級項目、省部級項目等等,然後項目課題你在裡面的排名,比如寫作為第一完成人完成某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xxx》,項目成果包括國際論文幾篇。。。研究報告、專利等等,這個沒什麼具體規定,寫明白就可以。
『叄』 如何描述文章的影響力和學術地位
國社會科學報綜合外媒報道 近日,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詹姆斯·伊文思及其同事提出了「擾動指數」的概念。他們基於論文引用及被引用次數計算其擾動指數,並以此作為衡量論文影響力的新方法。這一指數有助於跨學科對論文的影響力作出相對准確的判斷。
當前,學界在評判論文的學術影響力時,一般以被引用次數作為判斷標准。但該標准也存在局限性,既易受到學科規模和跨學科引用規范的影響,因而難以跨學科地比對學者成就,同時也容易導致論文的實際內容和價值被忽視。而論文相對引用率、H指數等量化指標也都難以全面反映學者的學術影響力。
在研究了近60年的科研出版刊物後,研究人員發現,科研團隊的規模會對其研究成果的擾動指數產生影響。團隊每增加一人,科研成果擾動前沿科學的可能性顯著降低。大型科研團隊通常能夠鞏固和發展現有知識,但相比之下,小型科研團隊則更有可能在科學和技術領域提出新想法,並進行創新。
打開文學的鑰匙
伊文思解釋道,小規模研究團隊的重要研究成果經常能夠擾動科學界,這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小規模研究團隊能夠更加深入地鑽研過去的研究成果,對創新性的非主流科研也更為關注。此外,由於得到的科研經費較少,小規模研究團隊也不會拘泥於固定的研究方法,而是勇於大膽靈活地採取新途徑、新方法。芝加哥大學科研人員吳令飛認為,小團隊傾向於發現問題,提出新思路;大團隊更願意追蹤熱點,回答問題,並鞏固現有學說。
科學與數據
伊文思表示,跨學科合作越來越普遍,研究團隊的規模也有擴大的趨勢,科研贊助也更青睞大型團隊。不過,科研的可持續發展既需要逐漸積累,也需要不斷創新。因此,研究人員建議,科研贊助方應注重其支持的科研團體的多樣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皮埃爾·阿祖萊表示,兩種類型的科研團隊之間沒有優劣,重要的是尋求兩者之間的平衡。他認為,被引用次數和擾動指數都是評判學術影響力的標准,各有其關注的重點。學界應努力發展出更加全面的評價方法,並在方法的使用和結果的解讀等方面保持謹慎。
『肆』 學術評價是對學術成果的哪些方面進行的客觀評價
學術評價實來際上就是要將學術源研究成果排排座吃果果,分成三六九等。學術評價的基本方法有兩種,一是基於內容的學術評價,即基於學術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學科本身的邏輯結構的評價方法;另一種是基於形式的評價方法,即游離於學術研究之外,客觀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外在特徵和學術成果之間的形式聯系,從而描繪出學術研究的形式化圖景,從而達到學術評估的目的。這來兩種方法顯然有主次之分,但又是相輔相成的,基於內容的評價顯然是一種最符合邏輯的評價,形式化評價本質上是基於內容分析的評價方法的一種工具和補充方法。
『伍』 成果簡介是什麼意思
指工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的簡介。
成果意為成全,成立。是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版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也可指權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把科技成果的含義界定為:對某一科學技術研究課題,通過觀察實驗、研究試制或辯證思維活動取得的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意義的結果。科技成果按其研究性質分為基礎研究成果、應用研究成果和發展工作成果。
(5)學術成果描述擴展閱讀
基本特徵
1、是新穎性與先進性:沒有新的創見、新的技術特點或與已有的同類科技成果相比較為先進之處,不能作為新科技成果。
2、是實用性與重復性:實用性包括符合科學規律、具有實施條件、滿足社會需要。重復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復使用或進行驗證。
3、是應具有獨立、完整的內容和存在形式,如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科技報告等。
4、是應通過一定形式予以確認:通過專利審查、專家鑒定、檢測、評估或者市場以及其它形式的社會確認。
『陸』 形容「科研成果很多」的成語有哪些
碩果累累、滿載而歸、結實累累、數不勝數、不勝枚舉
一、碩果累累 [ shuò guǒ léi léi ]
【解釋】:本義是指秋天豐收時樹上的果實茂盛的樣子。現在常引申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出處】:霍達《補天裂》第十三章:七百年來,子孫不息,人才輩出,歷代科舉,碩果累累。
二、滿載而歸 [ mǎn zài ér guī ]
【解釋】:載:裝載;歸:回來。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很大。
【出自】:明·李贄《焚書·又焦弱侯》:「然林汝寧向者三任,彼無一任不往,往必滿載而歸。」
【譯文】:然而汝寧林知府剛才三任,他沒有一任不去,去了一定會滿載而歸
三、結實累累 [ jiē shí léi léi ]
【解釋】:形容果樹上結的果子很多。
【出自】:畢璞《第一次真好》中的句子:我是個生長在都市,從來不曾享受過田園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樹以外,所有結實累累的果樹,都只能夠在圖畫、照片、電視和電影中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這棵果實如此豐碩的柚子樹,霎時間,心頭充滿了喜悅與新奇。
四、數不勝數 [ shǔ bù shèng shǔ ]
【解釋】:數:計算。數都數不過來。形容數量極多,很難計算。
【出自】:郁達夫《方岩記靜》:「類似這樣的奇跡靈異,還數不勝數,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絕,而尤以春秋為盛。」
五、不勝枚舉 [ bù shèng méi jǔ ]
【解釋】:勝:盡;枚:個。不能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形容數量很多。
【出自】:宋·王楙《野客叢書·俗語有所自》:「似此等語,不可枚舉。」
【譯文】:似乎這些話,不能一個個地列舉出。
『柒』 論文的成果形式描述怎麼寫
(一)題名(Title,Topic)
題名又稱題目或標題。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
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范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詞不達意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准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單位(Authoranddepartment)
這一項屬於論文署名問題。署名一是為了表明文責自負,二是記錄作用的勞動成果,三是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系及文獻檢索(作者索引)。大致分為二種情形,即:單個作者論文和多作者論文。後者按署名順序列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研究工作與論文撰寫實際貢獻最大的列為第一作者,貢獻次之的,列為第二作者,余類推。註明作者所在單位同樣是為了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系。
(三)摘要(Abstract)
論文一般應有摘要,有些為了國際交流,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論文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其他用是不閱讀論文全文即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應包含以下內容:
①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突出論文的新見解;
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
(四)關鍵詞(Keywords)
關鍵詞屬於主題詞中的一類。主題詞除關鍵詞外,還包含有單元詞、標題詞的敘詞。
主題詞是用來描述文獻資料主題和、給出檢索文獻資料的一種新型的情報檢索語言詞彙,正是由於它的出現和發展,才使得情報檢索計算機化(計算機檢索)成為可能。主題詞是指以概念的特性關系來區分事物,用自然語言來表達,並且具有組配功能,用以准確顯示詞與詞之間的語義概念關系的動態性的詞或片語。
技巧—:依據學術方向進行選題。論文寫作的價值,關鍵在於能夠解決特定行業的特定問題,特別是在學術方面的論文更是如此。因此,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據學術價值進行選擇提煉。
技巧二:依據興趣愛好進行選題。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二,就是從作者的愛好和興趣出發,只有選題符合作者興趣和愛好,作者平日所積累的資料才能得以發揮效用,語言應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據掌握的文獻資料進行選題。文獻資料是支撐、充實論文的基礎,同時更能體現論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觀點,因而,作者從現有文獻資料出發,進行選題和提煉標題,即成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從小從專進行選題。所謂從小從專,即是指軟文撰稿者在進行選則和提煉標題時,要從專業出發,從小處入手進行突破,切記全而不專,大而空洞。
『捌』 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有幾種每種具體指什麼
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有幾種?每種具體指什麼?
答題內容:
中小學教師在結合本職工作完成對某一個問題的研究之後,就要對整個研究過程做一全面的回顧與總結。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個概括反映研究全過程和所獲得知識的書面材料,以便向他人提供必要信息,達到相互交流、促進發展的目的。將研究過程和結果形成文字就是對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一、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
中小學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研究的任務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樣,但主要還是用書面語言來表達,這樣既有利於成果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討論,更有利於成果的保存與繼承。一般來說,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有兩大類:一類是教育科研報告,另一類是教育科研論文。
(一)研究報告
中小學教師在教育研究活動中為了檢驗某個教育理論或假設,進行相關的實踐探索,通過觀察、分析、綜合和判斷推理,如實地描述和記錄研究成果所形成的書面報告就是研究報告。教育研究報告是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結果或進展的文件,是報告情況、新發現和新成果的文獻,是教育工作者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其突出特點是用事實和數據來說明和解釋問題。它是教育研究者廣泛使用的一種文體。根據教育研究的內容與方法不同,研究報告也有不同,可以有教育觀察報告、教育調查報告、教育實驗研究報告、行動研究報告、經驗總結報告、個案研究報告等多種形式。
(二)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是教育研究者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對於特定的教育問題、現象、文獻或理論進行系統的、專門的研究和探討,得出新結論、提出新觀點、做出新解釋、進行新論證的一種理論性文章。它是以闡述對某一事物、問題的理論性認識為主要內容,要求能提出新的觀點或新的理論體系,並做出解釋和論證。這類論文用深刻的哲理和嚴密的邏輯論證來說明問題,一般應用於理論性研究成果。它要求論點明確,論據確鑿,論述嚴密,清楚地展示理論觀點和體系的形成過程。
(三)研究報告與學術論文的比較
研究報告與學術論文為中小學教育科研成果的兩種表述形式,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1. 研究報告與學術論文在內容要求上存在著一定的差別
一般來說,論文比較簡潔精煉,它僅僅突出表達一項研究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創造性的內容。論文含有新的見解或形成新的解釋、新論點、新理論,沒有一般研究過程的敘述,也沒有過多的具體材料;而科研報告則可以將整個研究工作的重要過程、方法和環節都寫進去。
2. 研究報告與學術論文在創新性方面存在差別
在創新性方面,學術論文必須在充分佔有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提出新見解、新理論,以補充已有研究的不足,糾正流行說法偏差,填補研究的空白,達到現有研究的新高;而研究報告則注重陳述研究過程的事實和數據,說明問題,不一定必須要有創新性觀點的形成。
『玖』 網申的裡面「主要學術成果」和「主要學術成果摘要介紹」怎麼填寫
應視實際情況復和項目要求進行填制寫說明即可。
申請表中的有關欄目應視實際情況和項目要求進行填寫,如無相關情況可不填(如工作經歷)。申請人提交的書面申請表應與網上報名信息內容一致。申請人提交申請表後,在受理機構接收前可以提回修改,受理機構接收後不能提回申請表。
如確實需在受理機構接收後修正內容,需聯系受理機構退回,並在項目開通期內再次提交申請表。因此,申請表填寫完成後,請務必仔細核對無誤後方可提交。申請人需在申請材料「申請人保證」欄中簽名。
(9)學術成果描述擴展閱讀:
網申的相關要求規定:
1、提供成績單應包括本科、碩士(如有)、博士(如有)學習階段,直至最近一學期的成績。成績單應由就讀單位教務處、研究生院或有關學生管理部門開具並蓋章。在外人員可提供外文成績單,如為英語以外語種,需另提供英文翻譯件。
2、申請人應提供所持有的最高學歷及學位證書的復印件。應屆本科畢業生無需提供。如最高學位在境外大學/教育機構獲得,可僅提交學位證書復印件,無需提供最高學歷證書復印件。
『拾』 如何評價一項學術研究成果的質量
學術評價實際上就是要將學術研究成果排排座吃果果,分成三六九等。學術評回價的基本方法答有兩種,一是基於內容的學術評價,即基於學術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學科本身的邏輯結構的評價方法;另一種是基於形式的評價方法,即游離於學術研究之外,客觀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外在特徵和學術成果之間的形式聯系,從而描繪出學術研究的形式化圖景,從而達到學術評估的目的。這來兩種方法顯然有主次之分,但又是相輔相成的,基於內容的評價顯然是一種最符合邏輯的評價,形式化評價本質上是基於內容分析的評價方法的一種工具和補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