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土地流轉後,土地被徵收補償應該如何分配
很多朋友在問,農村土地流轉後,征地補償款如何分配?受讓方(包含接包方、承租方等)能獲得哪些補償?其實,在談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要搞清楚土地到底是通過哪種方式流轉的,因為土地流轉方式不同,征地補償款的歸屬也不一樣。
也就是說,甲把土地流轉給乙,不管採取哪種方式流轉,土地補償費都是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由村民會議決定如何分配。如果是以轉讓或互換方式流轉土地,那麼,受讓方乙可獲得青苗補償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和安置費;如果是以轉包、出租方式流轉土地,那麼受讓方乙可獲得青苗補償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地上附著物如果是乙的投入),安置費歸甲。
㈡ 土地轉讓後,又被徵收,受讓方有補償嗎
出讓方式:受讓方交納土地出讓金;例如開發商拿地。
劃撥方式:國家無償將土地交給受讓方,沒有繳納土地出讓金;例如經濟適用房和單位宿舍。
前者房產上市出售轉讓時不需要在繳納土地出讓金,後者上市出售時需要補交土地出讓金或者綜合地價款
㈢ 我的承包地沒有辦征地協議被徵收出讓是否違法
您好,承保地征地協議被徵收應該是屬於違法的吧
㈣ 即將被政府徵收的房屋可以轉讓給個人嗎
不可以。
依據國務院590號令精神房屋和徵收范圍確定後,不可以重建、擴建、改建房屋,不可以過戶變更產權人、不可以遷移戶口,不可以變更工商登記等改變房屋現狀的情形發生。
㈤ 個人土地轉讓後又被征地引發的訴訟相關的說說和做
跟當地負責人
㈥ 老家的土地已轉讓給他人現在被徵用了,徵收費誰受益
如果是以轉讓的形式進行土地流轉的,轉讓後原土地承包關系自行終止,土地承包經營權歸現在的承包方所有,承包地被依法徵用獲得的相應補償,也歸現在的承包方所有。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規定,本辦法所稱轉讓是指承包方有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經承包方申請和發包方同意,將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讓渡給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由其履行相應土地承包合同的權利和義務。轉讓後原土地承包關系自行終止,原承包方承包期內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部分或全部滅失。
㈦ 國有土地出讓期內被徵收怎麼補償
凡是國家土地這方面,國家都有一定的相關政策,以及各項補償政策,你可以查詢一下關於這方面的
㈧ 國有土地出讓期內被徵收如何補嘗,有何法律依據
具體要看是劃撥土地,還是出讓土地
1、兩者在拆遷補償最主要的區別是:
出讓地補償按市場評估價補償,而劃撥地補償的標准需要扣除應繳納的土地出讓金等金額的款項後合理補償。
2、具體解釋如下:
房地產的價值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地上建築物的價值,一部分是土地使用權價值。
因此,在房屋拆遷時,出讓地原則上要按市場評估價補償。
而劃撥地,因為土地是無償取得的,拆遷時,土地價值基本不會考慮,因此補償的標准需要扣除應繳納的土地出讓金等金額的款項後合理補償。
3、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二十六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區別於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等不同方式,是按標定地價的一定比例收取,最低不得低於標定地價的40%,標定地價由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根據基準地價,按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期限和地塊條件核定。
(8)被征地轉讓擴展閱讀:
國有劃撥是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政府劃撥該幅土地交其使用,或者直接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而國有出讓是國家通過招拍掛牌出讓等形式,將使用權給予使用者。
兩者最主要的區別是,國有劃撥土地在再轉讓時要補交土地出讓金後方可上市。至於出讓金,要視房子面積和樓層高度而定。一般情況是1-2萬左右。
㈨ 國家對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有哪些規定
《憲法》第十條明確規定「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
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國土部多次下發類似通知。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以來,國土資源部等部門至少下發了12次與征地管理相關的通知。
1、2013年5月,國土資源部辦公廳下發《關於嚴格管理防止違法違規征地的緊急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征地管理,防止違法違規征地,杜絕暴力征地行為,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2、2011年5月13日,下發《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切實做好征地拆遷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
3、2010年6月26日,下發《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
4、2007年4月28日,下發《關於切實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
5、2006年6月21日,國土部下發《關於加快推進征地補償安置爭議協調裁決制度的通知》。
6、2006年6月14日,國土部發布《關於嚴明法紀堅決制止土地違法的緊急通知》。
7、2006年5月30日,國土部發布《關於當前進一步從嚴土地管理的緊急通知》。
8、2005年7月23日,國土部下發《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制定征地統一年產值標准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工作的通知》。
9、2004年11月3日,國土部印發《關於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10、2002年7月12日,下發《國土資源部關於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的通知》。
11、2001年11月16日,下發《國土資源部關於切實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通知》。
12、2000年2月1日,下發《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司關於轉變職能,發揮有關事業單位在征地工作中作用的意見》。
(9)被征地轉讓擴展閱讀
國土部下發的《通知》要求,要嚴防因征地引發矛盾和沖突。在促進經濟發展和保護耕地的同時,要將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放在首要位置,不得強行實施征地,杜絕暴力征地。
國土部要求各地開展全面排查,堅決糾正違法違規征地行為。重點檢查征地程序是否嚴格規范、補償是否符合規定要求、安置是否落實、是否存在違法違規強制征地行為等。對征地程序不規范、補償不到位、安置不落實的,必須立即進行整改;對違法違規強行征地行為,要嚴肅查處。整改、查處不到位,不得繼續實施征地。
㈩ 政府征地土地可以轉讓給個人蓋房子嗎
國家依法徵收農村集體土地後,通過鄉鎮以上政府且縣級以上國土部門辦理相關手續以後,公開出讓給他人,行為上看是合法的。
征地,也就是國家根據建設需要將農村集體所有土地進行徵收安排建設項目用於建設,土地被徵用後土地所有權發生變更,由集體所有轉變為國家所有。因此就算土地使用不完,土地權屬性質也是從農村集體所有變為了國有,也就是說永遠不再屬於村集體,就不要說村民了。而國有土地只要依法轉讓,是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