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起」繁體字怎麼寫
起字沒有繁體字。
⑵ 厏婏恏這三個字的意思以及來源
字的意思
已解決 懸賞分:0 | 提問者:zhaoyongsj | 提問時間:2007-11-7 09:05
推薦答案
字
zì
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漢字。字元。字母。字典。字句。字里行(h俷g )間。字斟句酌。
文字的不同形式,書法的派別:草字。篆字。顏字。柳字。歐字。趙字。
書法的作品:字畫。字幅。
字的音:字正腔圓。
人的別名,亦稱「表字」,現多稱「號」;商店的名稱,亦稱「字型大小」。
合同,契約:字據。
舊時稱女子出嫁:待字閨中。
生子,乳,愛:字乳(生育)。字孕(懷孕)。
筆畫數:6;
部首:子;
筆順編號:425521
詳細解釋:
--------------------------------------------------------------------------------
字
zì
【動】
(會意兼形聲。從宀(mián)從子,子亦聲。在屋內生孩子。本義:生孩子)
同本義〖givebirthto〗
字,乳也。——《說文》。
字,生也。——《廣雅》
婦人疏字者子活,數乳者子死。——《論衡·氣壽》
六畜遂字。——《漢書》。顏師古注:「字,生也。」
苦山有木,服之不字。——《山海經·中山經》
亭有畜字馬,歲課息。——《漢書·食貨志下》
又如:字乳(生育);字育(生育、蕃育)
懷孕,體內懷著胎兒〖bepregnant〗
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易·屯》
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史記·平準書》
又如:字牝(懷孕的母畜);字孕(懷胎;生殖);字馬(懷孕的馬)
撫養;養育;教養〖bringup〗
其僚無子,使字敬叔。——《左傳》
不能字人之孤而殺之。——《左傳·成公十一年》
牛羊腓字之。——《詩·大雅·生民》
字而幼孩,遂而雞豚。——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又如:字養(撫養;養育);字民(養育人民);字育(化生);字孤(撫養孤兒)
愛〖love〗
於父,不能字厥子。——《書·廉誥》
樂王鮒字而敬。——《左傳·昭公元年》。注:「字,愛也。」
又如:字孤(撫愛孤兒);字愛(撫愛)
教育;教課;傳授知識〖teach〗
天會間,充女直字學生,學問通達,觀書史,工為詩。——《金史·溫敦兀帶傳》
治理〖govern〗
防民之理甚周,而不至皎察;字民之方甚裕,而不至使侵蛑。——劉禹錫《答饒州之使君書》
取名;取表字〖style〗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楚辭·離騷》
武字子卿。——《漢書·李廣蘇建傳》
張衡字平子。——《後漢書·張衡傳》
扣其鄉及姓字。——明·魏禧《大鐵椎傳》
女子許嫁〖girlremaintobebetrothed〗
甚至於說,待字的大姑娘,也得拿出來抽簽。——茅盾《動搖》
又如:字人(女子嫁人)
字
zì
【名】
文字(古時單體叫文,合體叫字,後人逐漸不再嚴格區別)〖word;characters〗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說文解字·敘》
說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漢書·藝文志》
分文析字。——《漢書·劉歆傳》
象形、指事,文也,會意、諧聲、轉注,字也。——《通志·六書略》
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夢溪筆談·活板》
又如:字指(文字的含意);字型大小(以文字作符號);字音(文字的讀音);字格(書寫文字的格式);字債(文字的債務);字學(文字學);中國字,漢字;篆字;字腳(字眼);字養(指用在某處的字眼)
表字,人的別名(字和名常有意義上的聯系。自稱用名,表示謙虛;稱人用字,表示尊敬)〖〗
男子二十,冠而字。——《禮記·曲禮上》
幼名,冠字。——《禮記·檀弓》。疏:「始生三月而加名,故去幼名;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頂加字。」
聞名即知其字,聞字而知其名,蓋名與字相比附故。——《白虎通·姓名》
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姓孔氏。——《史記·孔子世家》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史記·陳涉世家》
名號〖(person's)nameandalias〗
季子謝之,請問姓字。——《論衡·書虛》
用文字寫成的憑據、字條或短柬〖receipt;contract〗
楊執中又寫了一個字去催權勿用見這字,收拾搭船來湖州。——《儒林外史》
又如:字據;立字為憑
字眼,詞〖wording;words;diction;〗。如:他用字准確;在創業者的字典里找不到「害怕」這個字
字跡〖handwriting〗。如:字仿(仿照字樣學寫字);他寫一手好字;她的字很難認
書法〖calligraphy〗。文字的書寫藝術;特指用毛筆寫漢字的藝術
又有李元中,字畫之工,追蹤鍾王。——宋·王明清《揮麈三錄》
書法作品〖scripts〗
原來是問金冬心的字,我拿去賣了。——巴金《秋》
專藏字,不藏畫
書信〖letter〗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陽樓》
托敝親家寫一封字來。——《儒林外史》
字體〖;styleofhandwriting〗。如:顏字;柳字
字音〖pronunciationofacharacter〗。如:咬字;字正腔圓
姓
字典
zìdiǎn
〖dictionary〗一種工具書,搜集單字,按某種檢字法(如音序檢字法、部首筆畫檢字法、四角號碼檢字法、上下形檢字法)排列,並一一註明音、義、用法,有的還詳注引證書籍,同義字與反義字等,而有的只註明音、義
字調
zìdiào
〖tonesofChinesecharacters〗字音的高低升降
字幅
zìfú
〖calligraphyinavertically-hungorhorizontally-hungscroll〗寫著大字的條幅或橫幅
字元
zìfú
〖character〗
一般以相連或相鄰的筆畫在空間排列成的圖形形式來表示數據的基本標記,如字母或數字
相鄰位的一個小集合,用以表示一段作為一個單元編址或處理數據,經常對應一數字或字母
字型大小
zìhào
〖thenameofashop〗∶商店的名稱或招牌
〖amarkmadewithcharacter〗∶以文字作為編次的符號
字畫
zìhuà
〖calligraphyandpainting〗∶書法和繪畫
〖thestrokeinacharacter〗∶一個字的筆畫
字匯
zìhuì
〖glossary;wordbook;lexicon〗∶字典一類的工具書
〖vocabulary;words;terms〗∶詞彙;詞語
字跡
zìjì
〖handwriting;writing〗用毛筆、鋼筆、鉛筆、鐵筆或類似書寫工具手寫的字的形跡;亦指某一特定人這樣寫的字的形跡
位元組
zìjié
〖byte〗一個二進制數字序列,在計算機中作為一個數字單元,一般比一個字短
一個8比特的位元組
字句
zìjù
〖wordsandexpressions〗文字語句
字據
zìjù
〖writtenpledge〗作為憑證用的文書,如發票、借據、契約之類
字塊
zìkuài
〖block〗作為一個單元進行傳送的一組字,或由於存儲在連續的存儲單元中而被看作是一個單元的一組字
字類
zìlèi
〖typefamily〗根據基本的字體設計變化而成的各種不同的字體,如細體字、黑體字、粗黑體等
字里行間
zìlǐ-hángjiān
〖betweenthelines〗文字語句中間,常形容文句言語之間的含義,躍然紙上
字碼兒
zìmǎr
〖numeral;number;amount〗〖口〗∶數碼
字謎
zìmí
〖ariddleaboutaChinesecharacter〗用字做謎底的謎語
字面
zìmiàn
〖typeface〗∶帶有特定字體或尺寸的鉛字表面
〖literal〗∶文字表面上的意思(不是含蓄在內的意義)
字模
zìmú
〖matrix〗鑄排機用的產生鉛字的銅模
字母
zìmǔ
〖letter;alphabet〗注音及拼讀符號
拉丁字母
俄文字母
字母表
zìmǔbiǎo
〖alphabet〗用以書寫一種或一種以上語言的任何特定的一套字母;尤指按習慣順序排列的這樣一套字母
字幕
zìmù
〖captions;subtitlesofmotionpicture〗在電影銀幕或電視機熒光屏下方出現的外語對話的譯文或其他解說文字
中文字幕
字盤
zìpán
〖case〗活字的分格盤
字書
zìshū
〖wordbook〗∶以字為單位,解說漢字的形體、讀音、意義的書籍,如《說文解字》
〖dictionary〗∶字典的古稱
字數
zìshù
〖wordage〗中文字或外文詞的數目或數量
六部中篇小說,字數從一萬七千到三萬五千
字體
zìtǐ
〖;script;styleofcalligraphy〗同一種文字的書法的不同形體,如漢字手寫的楷書、行書、草書
字條,字條兒
zìtiáo,zìtiáor
〖briefnote〗寫著簡單的話的紙片,多為通知、啟事之類
他走時留有一個字條兒
字帖
zìtiè
〖book;rubbingsfromcalligrapher'sincriptions〗供學習書法的人臨摹的範本
字挾風霜
zìxié-fēngshuāng
〖〗喻文筆褒貶森嚴
字形
zìxíng
〖picture〗在COBOL語言中,按照關於數、字母數字(十進制)小數點位置和長度的特定規則對每一數據元或數據項目作的符號描述
字眼
zìyǎn
〖word;expression〗文字;文詞
他使用一些很奇特的字眼
玩弄字眼
字樣
zìyàng
〖modelofwrittencharacters〗∶文字形體筆畫的規范
〖words;phrase〗∶用在某處的詞語或簡短句子
在封面上有「初稿」字樣
字斟句酌
zìzhēn-jùzhuó
〖chooseone』swordswithgreatcare;weighteveryword〗形容行文吐字細致謹慎,逐字逐句斟酌選定
字正腔圓
zìzhèng-qiāngyuán
〖〗讀音吐字正確,說唱行腔圓潤
那個外國留學生唱了一段京戲,居然也字正腔圓
字紙
zìzhǐ
〖〗有字而棄之不用的紙
字紙簍
zìzhǐlǒu
〖wastebasket〗辦公室或其他場所放廢紙用的簍
⑶ 照的繁體字怎麼寫
照字是繁簡通體字
⑷ 填制原始憑證,漢字大寫金額數字一律用正楷或草書書寫
填制原始憑證,漢字大寫金額數字一律用正楷或草書書寫,錯。
填制原始憑證,漢字大寫金額數字一律用正楷或行書書寫。
⑸ 二零一五用繁體字怎麼寫
二零一五用繁體字書寫:貳零壹伍。
漢字的簡化主要有兩種:
1、是對繁體字筆畫的「省簡」,如「訁」、「飠」、「糹」、「釒」等14個簡化偏旁。
2、是用同音字取代,比如「後面」的「後」和「皇後」的「後」,在繁體字中本來是兩個字,而為了省略筆畫,就統一用筆畫少的「後」替代
目前仍然使用繁體字的地區有中國港澳台地區,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等海外華人社區多為繁簡體並存,中國內地在文物古跡、姓氏異體字、書法篆刻、手書題詞、特殊需要等情況下保留或使用繁體字。
書寫規則:
一、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到"元"為止的,在"元"之後,應寫"整"(或"正")字,在"角"之後,可以不寫"整"(或"正")字。
大寫金額數字有"分"的,"分"後面不寫"整"(或"正")字。
二、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前應標明"人民幣"字樣,大寫金額數字有"分"的,"分"後面不寫"整"(或"正")字。
三、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前應標明"人民幣"字樣,大寫金額數字應緊接"人民幣"字樣填寫,不得留有空白。
大寫金額數字前未印"人民幣"字樣的,應加填"人民幣"三字。
在票據和結算憑證大寫金額欄內不得預印固定的"仟、佰、拾、萬、仟、佰、拾、元、角、分"字樣。
⑹ 中國字體進化過程是什麼
中國文字的演變,大體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幾個階段。這是符合文字的發展由繁到簡,由不規范到規范的規律的。
漢字從甲骨文以來發生了許多變化。根據史實,這些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改革和自然流變。漢字改革是指人們有意識地、主動地治理漢字的過程,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指漢字自然的變化過程。漢字的改革一般是非連續的、劇烈的、短期內完成的;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連續的、緩慢的、長期的。
(6)憑證書法字體擴展閱讀:
漢字的自然流變有時間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多樣化,造成異體字越來越多,字音讀法不同,字義發生變化,導致了漢字不統一、不規范。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演變後,人們必須對漢字進行改革,使得漢字規范化、統一化。
此外,漢字不可能一產生就很完美,就能滿足各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因此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也會主動地改革漢字,使得漢字滿足生產力繼續發展的需要。而當改革的措施推廣之後,漢字又開始新一輪的自然流變。
⑺ 各種字都有哪寫
最早的字是商朝出土的甲骨文,到秦朝的大篆,小篆.秦時又出現了隸書.漸漸出現了草,狂草,和楷書.
【釋義】①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漢字|文字|識字|字典。②字音:字正腔圓|咬字清楚。③字體:篆字|草字|宋體字。④書法作品:字畫|一幅字。⑤簽有姓名的憑證、契約或合同:字據|立字為憑。⑥姓名或別名:簽字|孔子名丘,字仲尼。
【字典】 以字為單位,按一定次序排列,每個字註上讀音、意義和用法的工具書:新華字典|小學生字典。
字 <動>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會意兼形聲。從宀從子,子亦聲。在屋內生孩子。本義:生孩子)
同本義
字,乳也。――《說文》。字,生也。――《廣雅》
婦人疏字者子活,數乳者子死。――《論衡·氣壽》
六畜遂字。――《漢書》。顏師古注:「字,生也。」
苦山有木,服之不字。――《山海經·中山經》
亭有畜字馬,歲課息。――《漢書·食貨志下》
又如:字乳(生育);字育(生育、蕃育)
懷孕,體內懷著胎兒
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易·屯》
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史記·平準書》
又如:字牝(懷孕的母畜);字孕(懷胎;生殖)
字zì
⒈記錄語言的符號:~體。漢~。難~。拼音~。
⒉音:咬~清楚。~正腔圓。
⒊字的形體:柳~。正楷~。
⒋書法作品:~畫。
⒌用文字寫成的條據、憑證、契約等:~條。~據。
⒍人的姓名或別名(也叫表字或號):簽~。劉備~玄德。
⒎舊時稱女子許嫁:待~。
⒏生子,〈引〉養育:婦人疏~者子活(疏:稀疏)。
關於⑥的解釋
「字」只是限於古代有身份的人。
《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據有以下幾種:
①同義反復。如屈原名平,字原,廣平為原。孔子學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顏回字子淵,諸葛亮字孔明,陶淵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屬此類。
②反義相對。晉大夫趙衰(減少意)字子餘(增多)。曾點(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績字無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趙孟頫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連義推想。趙雲字子龍(雲從龍);晁補之,字無咎;蘇軾,字子瞻(《左傳僖28年》:「君馮軾而觀之」);岳飛字鵬舉。
從以上三類可以看出,字與名有密切關系,字往往是名的補充或解釋,這叫「名字相應」,互為表裡,故字又稱作「表字」。這三種是主要的,另外還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後加父(甫)的情況一般也歸入字的范圍。
命字方面與命名同樣,有著時代氣息,一個總的趨向是美詞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顯。
唐宋以後,由於理學加強,一些繁文褥節越來越多,讀書人之間在稱呼上也大做文章,稱字,是為了表尊敬,但時間長了之後,漸感稱字還不夠恭敬,於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號。
古人為什麼起字和號?
現在的人,大多數有「名」,無「字」,所以當我們說到「名字」的時候,通常指的僅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多數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識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還有「號」。
(一)什麼是名、字
所謂「名」,是社會上個人的特稱,即個人在社會上所使用的符號。「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所以又稱「表字」。《禮記·檀弓上》說:「幼名、冠字。」《疏》雲:「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雲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由此可見,名是幼時起的,供長輩呼喚。男子到了二十歲成人,要舉行冠禮,這標志著本人要出仕,進入社會。女子長大後也要離開母家而許嫁,未許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十五歲許嫁時,舉行笄禮,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喚。
在上古,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朴實,如夏商兩代留下的人名孔甲、履癸、外丙、雍己、盤庚、武丁、小辛等,都以干支人名,可能與當時人重視時辰的觀念有關。後來隨著社會的前進,語言文字的發展,意識觀念的加強,人名越來越復雜,給人起名也成了一門學問。取名時,要對其所包容的內涵慎重考慮,反復斟酌。《左傳·桓公六年》記載著春秋時代命名的五個原則:「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這是魯國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問名時提出來的,意思是:或根據其出身特點,或從追慕祥瑞、托物喻志、褒揚德行、寄託父輩期望等幾個方面比照取名。並且提出七不:「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來取名。
古人命名重取義、重內涵的做法,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至今。對於所生男孩、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將要從事的職業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別。對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剛強猛毅之字,對女的多選賢淑、艷麗、優美動聽之詞。
另外,取名還反映著時代特點,上面提到的夏商兩代喜歡用干支人名就是典型的例子。後來在長期封建社會里,官宦富貴之家,多以忠孝節義、福祿壽康、陞官發財之義來命名,所以叫仁、義、禮、智、信、得福、德貴、延壽、榮升、繼祖、耀祖、續宗的人特別多。平民百姓也想過好日子,盼望多子多孫,上學念書,所以叫富貴、德福、進財、志學、平安、長順、滿倉、滿囤、保成、金鎖、栓柱等名字的特別多。
建國後又出現了許多新名,如建國、援朝、衛國、擁軍、建軍、支越、留蘇、衛東、紅衛、文革、學工、支農等。
開放以來,又興起取外國名宇,這就不可取,不可提倡了。
(二)表字和名在意義上有何聯系
古人取表字十分講究,情況也非常復雜,但仔細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如常見的有按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還有個哥哥為老大,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屬三國時東吳孫氏弟兄了。孫策為長子取字伯符;孫權為次子取字仲謀;孫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孫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還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況也很多,因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稱或尊稱。所以人們喜歡用它,如孔樁,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馬遷,字子長;曹植,字子健;蘇軾,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這些表字雖然常見,但是與本名聯系不大,實際上伯、仲、叔、季和子,還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們後面的那個字如「策」、「權」、「思」、「長」、「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這個主要成分與本名意義是有聯系的,下面分別作介紹:
1.意義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義相同,相通,是並列關系,所以又叫「並列式」。如:
屈平,字原。廣平曰原,意思相同。
顏回,字子淵。淵,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
樊須,字子遲。須、遲都是「待」義。
張衡,字平子。衡、平義同。
陸游,字務觀。游、觀義同。
曾鞏,字子固。鞏、固義同。
班固,字孟堅。堅、固義同。
孟軻,字子輿。軻、輿都是車。
2.意義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為輔助,稱做「輔助式」。如:
梁鴻,字伯鸞。鸞和寫都是飛禽,但不是一種,鴻雁和鸞鳳可以互為輔助。
陸機,字士衡。機、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為輔助。
鄭樵,宇漁仲。樵是打柴的,漁是釣魚的,常為侶伴,互相輔助。
李漁,字笠翁。漁翁常戴蓑笠。
陳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製品,互為輔助。
3.意義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這種情況可稱為「矛盾式」,如:
曾點,字皙。點為黑污,皙為白色。
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劉過,字改之。改了就不為過錯。
王績,字無功。成績和無功正好相反。
4.意義相順的:即表字與名往往出自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為名的意思作補充解釋或修飾,這種情況,可稱做「擴充式」。如:
徐幹,字偉長。《孔叢子》曰:「非不偉其體干也。」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對名作了補充解釋。
曹操,字孟德。《荀子·勸學》篇說:「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話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對名作了修飾性解釋和補充。
趙雲,字子龍。《周易》說:「雲從龍,風從虎。」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
陸羽,字鴻漸。《周易》日:「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字對名作了解釋。
高明,字則誠。《禮記》日:「誠則明矣。」名和字在一句話中,誠是明的前提條件,明是誠的後果。
於謙,字廷益。《尚書》說:「謙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話中,謙是前提條件,益是謙的後果。
5.意義相延的:即表率意為名字意思的延伸。這種情況可稱之為「延伸式」。如:
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這是對太意的延伸。
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釋了牧的含義。
楊達,字士達。士達,即士進的意思,進一步延伸了達的含義。
丘錫,字永錫。永錫是「永錫難老」 的省約,出自《詩經·魯頌》,延伸了錫的含義。
雷簡夫,字太簡。也是延伸強調了簡義。
(三)古時怎樣稱呼名和字
在古代,由於特別重視禮儀,所以名、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情況下,提到對方或別人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平輩之間,相互稱字,則認為是有禮貌的表現。下對上,卑對尊寫信或呼喚時,可以稱字,但絕對不能稱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長輩的名,更是連提都不能提,否則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產生了我國特有的「避諱」制度。這里暫時不說,下邊再詳細介紹。
在古代名和字連起來稱呼,也是為了表示尊敬。有兩種情況,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種情況是在先秦時期,當名和字連稱時要先字後名。如:
孔父嘉,孔子在宋國的祖先,「孔父」是字;「嘉」是名;姓為「公孫」。
叔梁紇(he),孔子的父親,「紇」是名;「叔梁」是字;姓為「孔」。
孟明視,百里奚的兒子,「視」是名;「孟明」是字;姓為「百里」。
西乞術,蹇叔的兒子,「術」是名;「西乞」是字;姓為「蹇」。
白乙丙,蹇叔的兒子,「丙」是名;「白乙」是字;姓為「蹇」。
第二種情況是漢朝以後名字連稱時,先「名」後「字」。如:
「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場德進,東平劉楨公幹…··」這是曹丕《典論·論文》中的一段話,提到「建安七子」名字連稱,都是先名後字。
(四)別號
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還有「號」。號是人的別稱,所以又叫「別號」。號的實用性很強,除供人呼喚外,還用作文章、書籍、字畫的署名。如盧仝《玉川子詩集》、杜牧《樊川文集》、《松雪六體千字文》、老蓮《荷花鴛鴦圖》等。如果我們不熟悉古代文人作家的別號,就很難知道這些作品的作者是誰。所以,對古代文人作家我們不但要掌握他們的名和字,而且還要記住他們的號。
1.號的來歷
起號之風,源於何時,文獻資料上沒有詳細記載,大概在春秋戰國時就有了。像「老聃」、「鬼穀子」等,可視為我國最早的別號。東晉時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南北朝時代有更多的人給自己起了號,唐宋時形成普遍風氣,元明清達到鼎盛,不但人人有號,而且一個人可以起許多號。如明朝畫家陳洪緩有「老蓮」、「老遲」、「悔遲」、「雲門僧」等四個號。延至近代,用號風氣一直不衰,如蘇玄瑛號「曼殊」;齊磺號「白石」;何香凝號「雙清樓主」。現代以來文人的號逐漸被筆名所代替。
2.「號」是怎樣形成的
「號」 的形成有兩種情況:
①是使用者本人起的。封建社會的中上層人物,尤其是文人雅士,總喜歡給自己起個號。正因為「號」是自己起的,所以它不像姓名、表字那樣要受家族、宗法、禮儀以及行輩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抒發和標榜使用者的志向和情趣,因此出現了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別號,但仔細分析,深人考察,仍可歸納出一些共同的特徵:
甲,鮮明的時代印記,如:
唐宋時期,佛教在我國盛行,對中上層知識分子影響很深,所以許多人便以「居士」為號。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自稱『香山居士」;蘇軾號「東坡居士」,范成大自號「石湖居士」;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
元代崇尚道教,則文人以「道人」為號者尤其多。像馮子振號「怪怪道人」;喬吉號「惺惺道人」;任仁發號『明山道人」;吳鎮號「梅花道人」;趙孟頫號「雪松道人」。
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的侵略宰割,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造成國家苦難,民族危機。反對侵略,愛國圖強成了當時的主旋律,所以不少人就按這個調子給自己起號。像譚嗣同號「北飛」;黃少配號「黃帝嫡裔」;陳天華號「思黃」;秋謹號「競雄」等。
乙,強烈的抒情色彩,如:
宋人鄭思肖,宋亡後隱居蘇州,自號「所南」,以示不忘宋室;詞人辛棄疾,重視農業,做官時提倡力田,獎勵耕戰,晚年退居農村,「更從老農以學稼」,自號「稼軒」;愛國詩人陸游,憂世憤俗,被權貴譏為不守禮法,他就自號「放翁」,以抒發對他們的蔑視;歐陽修晚年自號「六一居士」,是以一萬卷書、一千卷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來取號,表達了典型的文人情趣;明朝風流才子唐伯虎,自號「六如居士」。「六如」,按他自己的說法即人生如幻、如夢、如泡、如影、如露、如電。正好是失意文人消極情緒的抒發;南宋詩人楊萬里號「誠齋」,因為抗金名將張浚曾以「正心誠意」勉勵過他,光宗皇帝又親書「誠齋」二字賜之。這樣「誠齋」不但表現了他在學習上的「正心誠意」,而且還包含著他對國家的「真心誠意」。
丙,深刻的寓意
明朝末年畫家朱耷,在明亡時取號「八大山人」。「八大」二字連寫,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意,來寄託自己懷念故國的悲憤之情。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學者傅山,自號「朱衣道人」。明亡後,衣朱衣,居土穴中,清廷幾次請他赴京應博學鴻詞科試,都被他拒絕,堅決不與滿清合作。「朱衣」表面看是紅色的,實際上是明朝的象徵,因為明朝皇帝姓朱,紅是明的意思,寄寓著對明朝的深厚感情。南宋詩人戴復古,自號「石屏山人」,也寓含著一種精神。從他寫的詩中可以看出來。《感遇》詩雲:「人將作金塢,吾以石為屏。」「石」與「金」同樣堅硬;「石」雖比不上「金」身價昂貴,但卻素樸、古拙、氣象峰峰,這正是作者人格精神的寫照。北宋詩人張詠自號「乖崖子」,用他自己的話說:「乖則違眾,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可見,「乖崖子」這個號寄寓著他的性格、志向、品操。
⑻ 虎的繁體字怎麼寫
一、虎的繁體字還是虎,筆順是豎、橫、橫撇/橫鉤、撇、橫、豎彎鉤、撇、橫折彎鉤/橫斜鉤。
二、釋義:
1、哺乳動物,頭大而圓,毛黃色,有黑色橫紋。聽覺和嗅覺都很敏銳,性兇猛,力氣大,善游泳,不善爬樹,夜裡出來捕食鳥獸。通稱老虎。
2、比喻勇猛威武:~將。~~有生氣。
3、露出兇相:~起臉。
4、姓。
5、同「唬」。
三、相關組詞:
壁虎虎嘯虎口虎穴燈虎虎符虎步
虎狼虎威虎視虎賁虎氣虎牙虎勢
(8)憑證書法字體擴展閱讀:
一、字源解說:
造字本義:名詞,會襲擊人類的山中獸王。
文言版《說文解字》:虎,山獸之君。從虍,虎足象人足。象形。凡虎之屬皆從虎。
白話版《說文解字》:虎,山林的獸中之王。字形採用「虍」作邊旁,虎足象人足。象形。所有與虎相關的字,都採用「虎」作邊旁。
二、片語釋義:
1、燈虎[ dēng hǔ ]
燈謎。虎:比 喻難猜。
2、虎符[ hǔ fú ]
中國古代帝王調兵用的憑證。用銅鑄成虎形,分為兩半,兩半都鑄有相同的銘文,右半存於朝廷,左半交給帶兵將帥。調發軍隊時須持符驗合,作為憑證。戰國到隋代盛行,唐代改用魚符。
3、虎步[ hǔ bù ]
矯健威武的腳步:邁著~,噔噔噔地走上台來。
4、虎狼[ hǔ láng ]
比喻兇狠殘暴的人:~之輩。
5、虎威[ hǔ wēi ]
指武將的威風,也指威武的氣概。
⑼ 票據和結算憑證中文大寫金額數字應用正楷或行書填寫,用繁體字,也應受理 這句話對嗎
中文大寫金額數字應用正楷或行書填寫,不得自造簡化字。如果金額數字書寫中使用繁體字,如貳、陸、億、萬、圓的,也應受理。
金額除了小寫,還得有大寫金額,壹,貳,叄這些就是大寫啊,辦理業務肯定受理
⑽ 書法考級有什麼用,可以算特長生么證書含金量高么去哪裡考級最好
忽悠人的水分比較的多,你以後找個工作啥的可以炫耀下,擺貨下.考試么在等級考試網上可查的到,由總部有分部.
書法考試分: 初級(一二三級);中級(四五六級);高級(七八九級)。
初、中、高三個級別要求描述
中國書畫等級考試是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面向全國書畫學習者的技能培訓與測評系統。舉辦中國書畫等級考試的目的在於學習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書畫藝術,通過科學、規范的培訓與測評,推廣先進的學習理念,逐步達到對書畫藝術的初知、認知,提高學習者的書畫藝術技能和審美水平。
項目特點
重視基礎,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宗旨;
培養興趣,以實施素質教育為根本;
系統訓練,以發掘藝術潛質為重點;
科學評價,以書畫藝術規律為基準。
專家隊伍
中國書畫等級考試委員會由歐陽中石(中央文史館館員、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馮遠(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副主席)、邱振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龐中華(原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席)等著名書畫藝術家、教育家組成,國內知名藝術院校及藝術教育機構為項目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考試大綱
考試大綱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專家擬定,中國書畫等級考試委員會審定。考試大綱是培訓、命題與測評的基本依據。
考試大綱的制定既堅持嚴格的技術標准,又鼓勵藝術表現和創造,力爭做到書畫藝術的傳承性和創造性相互兼顧。
在尊重書畫藝術規律和特點的基礎上,運用教育測量理論對書畫的技術環節進行細化和量化,使測評更科學。
評價報告及證書
充分發揮考試的評價作用。通過考試,將針對每一個考生的實際情況做出具體的評估。即每一個考生無論通過與否,將獲得到一個針對本人作品的評估報告,使考生明確自己的優缺點,同時也有利於考生的進一步學習。
證書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簽發的寫實性證書。
編輯本段
初級
主要考核學習者的臨摹能力
熟悉毛筆的使用方法,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通過對法帖的臨摹,學習漢字的基本結構,初步掌握漢字書寫的基本筆法,達到點畫准確,結構比例得當的要求。
考核方式:對臨
字體選擇:楷書、隸書
編輯本段
中級
主要考核學習者從臨摹到創作的轉換能力
通過臨摹及初步的創作訓練,逐步達到用筆熟練,點畫精到,結構及章法完整合理的要求。
考核方式:對臨、創作
字體選擇(兩種以上):楷書、隸書、行書、燕書、草書
編輯本段
高級
主要考核學習者的創作能力
通過創作和臨摹訓練的相互結合,達到用筆熟練自然,點畫靈動,結構及章法完整合理有變化,並能在傳統的基礎上具有個性表現。
考核方式:對臨、創作、理論知識
字體選擇(兩種以上):楷、隸、行、篆、草、燕
http://www.cnsfkj.com.cn/這個網站上查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