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第四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名單

第四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名單

發布時間:2021-07-21 10:10:08

⑴ 供電職工技術創新成果,謝謝

我也收到了兩封信函,蓋的章是:
「中國社會經濟優秀論文評選辦公室」和「全國電力科技創新成果評審委員會」兩個單位,發文和組織單位是中國社會經濟調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感覺盈利的氛圍太濃了!當時我的文章參加了雜志社舉行的徵文比賽,主辦機構都是免費寄送獲獎證書和獎品,不像這家機構,收費是先決條件。
大家明鑒!

⑵ 華能謝俊文

謝俊文是北京科技大學安全與環境工程專業取得博士學位。1982年參加工作,現任華亭煤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常委。

先後榮獲首屆"甘肅省優秀青年科技創業獎"、"隴原科教之星"、"全國煤礦雙十佳礦長"、"甘肅青年五四獎章"、"甘肅省'555'創新人才(第一層次)"、"全國煤炭工業技術創新優秀人才"、"甘肅省優秀專家"、"中國煤炭企業科技進步有功人員"、"甘肅省'十五'十大傑出科技人才"、"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層次)"等榮譽稱號。
2015年1月,甘肅省人大公告,省第十二屆人大代表謝俊文因工作變動調離本省,依照代表法的有關規定,其代表資格自行終止1982年參加工作至今,謝俊文同志已投身煤炭開采事業整整28年了。
從原靖遠礦務局一名普通專業技術人員到礦副總工程師兼科長、副礦長兼總工程師、礦長,靖遠煤業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後又到窯街煤電公司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從甘肅省煤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到華亭煤業集團公司總經理。
折疊編輯本段學習經歷
在西安礦業學院采礦系采礦工程專業,工學學士學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MBA專業,MBA碩士學位
北京科技大學安全與環境工程專業,博士學位。
折疊編輯本段所獲榮譽
他作為項目主持人、技術負責人和第一完成人,完成並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26項,其中: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甘肅省"十五"十大科技成果獎1項;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國家安全生產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全國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三等獎1項;煤炭工業十大科技成果獎1項;甘肅省煤炭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甘肅省煤炭工業安全技術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申請獲得國家專利14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由他主持完成的甘肅省科技廳重點立項研究攻關項目、國家經貿委重點技術改造"雙高一優"項目、甘肅省211重點工程《急傾斜特厚易燃煤層長壁綜放開采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擁有國家7項專利,極大的豐富了放頂煤研究和應用。

⑶ 風笑天的科研成果


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學研究方法,家庭社會學,人口社會學,青年社會學,獨生子女問題等。講授的主要課程有《社會學研究方法》、《青年社會學》、《中國家庭與人口問題研究》等。 A著作與教材
已出版《獨生子女:他們的家庭、教育和未來》等4部學術專著,主編著作、教材5部,合著、參編著作、教材11部。
1. 《社會的印記》(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2. 《社會調查方法》(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3. 《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修訂版)(主編),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12);
4. 《新世紀中國社會學》(2006-2010),(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5. 《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國人口與經濟發展》(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6. 《信息時代新青年議題:理論、政策與實務》(參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7. 《社會學研究方法》(第三版)(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8. 《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第四版)(獨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9. 《社會學》(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10. 《社會學導論》(第二版)(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11. 《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主編),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08)
12. 《青年文化與價值觀30年變遷》(參編),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8)
13. 《中國社會學發展30年》(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14. 《南京市人口與社會經濟發展》(參編),南京出版社,(2008)
15. 《全國高等院校社會學發展30年》(參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16.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家庭變遷》(參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
17. 《落地生根:三峽農村移民的社會適應》(合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18. 《定性研究方法》(主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
19. 《社會研究方法》(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0. 《社會學研究方法》(第二版)(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1. 《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第三版)(獨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22. 《簡明社會學研究方法》(編著),華文出版社,(2005);
23. 《中國獨生子女:從小皇帝到新公民》(主編),知識出版社(2004)
24. 《研究設計與社會測量導引》(主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04);
25. 《社會調查中的問卷設計》(獨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26. 《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第二版)(獨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27. 《社會學研究方法》(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8. 《私營企業勞資關系研究》(主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29. 《社會管理學概論》(參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30. 《中國婚姻家庭變遷》(參編),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
31. 《中國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研究》(主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
32. 《當代中國社會學》(參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33. 《社會學導論》(主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
34. 《社會學方法教程》(參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35. 《蛻變中的中國家庭》(參編),香港廣角鏡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
36. 《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獨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
37. 《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8. 《社會學》(主編),華中師大出版社,(1994);
39. 《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自學考試指導》(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0. 《獨生子女:他們的家庭、教育和未來》(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
41. 《中國大網路全書·社會學》(參編),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1)
42. 《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參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3. 《透視社會的藝術-社會調查中的問卷設計》(獨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44. 《社會學教程》(參編),華中師大出版社(1989)
45. 《新思維與大改革》(參編),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
46. 《哲學社會科學名人名著辭典》(參編),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47. 《當代社會調查科學方法與技術》(參編),工人出版社(1986)
48. 《調查研究知識手冊》(參編),工人出版社(1986)
B學術論文
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人口研究》、《人口與經濟》、《北京大學學報》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10餘篇。如:
1、《The changing lmages of Wowen──An Analyssis of the Contents of the Magazine Chinese Wowen》,《Chinese Ecation and Society》,May-June,1993年。
2、《我國社會學恢復以來的社會調查分析》,《社會學研究》,1989年4期。
3、《十年來青年問題社會調查的對象與內容》,《青年研究》,1993年7期。
4、《十年來青年問題社會調查的方法》,《青年研究》,1993年9期。
5、《變遷中的女性形象》,《社會》,1992年7期。
6、《優良問卷的標准》,《社會》,1989年7期。
7、《這樣的調查不能反映客觀現實》,《社會》,1987年5期。
8、《二加一家庭》,《光明日報》,1993年2月。
9、《論城市獨生子女家庭的社會特徵》,《社會學研究》,1992年1期。
10、《獨生子女父母的生育意願》,《人口研究》,1991年5期。
11、《城市獨生子女父母的老年保障問題》,《北京大學學報》,1991年5期。
12、《我國獨生子女研究的現狀分析》,《江海學刊》,1990年1期。
13、《獨生子女對當前小學教育的影響》,《華中師大學報》,1991年3期。
14、《論問卷調查的特點和適用范圍》,《華中師大學報》,1989年6期。
15、《什麼是社會調查》,《青年研究》,1993年2期。
16、《問卷法》,《青年研究》,1993年5期。
17、《撰寫調查報告》,《青年研究》,1993年5期。
18、《淺談當前抽樣調查的若干失誤》,《天津社會科學》,1987年3期。
19、《論人的社會化之特點》,《湖北社會科學》,1987年3期。
20、《當前問卷設計中常見錯誤淺析》(上),《社會學與社會調查》,1989年4期。
21、《當前問卷設計中常見錯誤淺析》(中),《社會學與社會調查》,1989年6期。
22、《當前問卷設計中常見錯誤淺析》(下),《社會學與社會調查》,1990年1期。
23、《我國獨生子女研究的現狀與不足》,《社會學與社會調查》,1989年(增刊)。
24、《父母眼中的獨生子女》,《社會》,1991年7期。
25、《有關問卷設計的幾個問題》,《統計與決策》,1987年5─6期。
26、《論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角色與地位》,《福建論壇》,1995年5期。
27、《問卷設計在調查中的地位和作用》,《福建論壇》,1989年4期。
28、《城市住房建設應考慮社會因素》,《開發》,1989年2期。
29、《獨生子女社會化的特定環境》,《社會科學輯刊》,1992年5期。
30、《獨生子女社會化過程中的偏差及原因分析》,《福建論壇》,1991年2期。
31、《獨生子女家庭: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社會科學輯刊》,1994年5期。
32、《共處與分離:獨生子女父母養老形式初探》,《人口與經濟》,1993年2期。
33、《論獨生子女父母角色的特點》,《華中師大學報》,1993年2期。
34、《如何把社會調查做得更好》,《青年研究》,1993年12期。
35、《問卷調查中阻礙合作因素淺析》,《社會科學評論》,1986年8期。
36、《姓氏之爭引起的思考》,《社會問題導報》,1986年16期。
37、《結婚為何成為愛情的墳墓》,《婚姻與家庭》,1986年9期。
38、《要為回答者著想》,《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1986年6期。
39、《問卷設計中常見錯誤分析》,《社會》,1986年4期。
40、《武漢青年工人婚戀情況調查》,《青年研究》,1985年2期。
41、《方法論背景中的問卷調查法》,《社會學研究》,1994年3期。
42、《近五年社會學方法研究述評》,《社會學研究》,1995年1期。
43、《他們信息世界的另一半》,《青年研究》,1995年第6期。
44、《偏見與現實:獨生子女教育問題的調查與分析》,《社會學研究》,1993年1期。
45、《家庭及社區因素對小學獨生子女發展的影響》,《西安石油學院學報》,1994年3期。
46、《社會調查方法還是社會研究方法》,《社會學研究》,1997年第2期。
47、《城市居民閑暇生活質量研究》,《社會科學研究》,1997年第3期。
48、《武漢市居民家庭生活質量調查報告》,《浙江學刊》,1997年3期。
49、《近十年來我國社會學實地研究評述》,《社會學研究》,1998年第2期。
50、《下崗職工的社會資本、人力資本與其再就業機會獲得的關系》,《理論月刊》,1998年8期。
51、《社會學者的方法意識與方法修養》,《社會學研究》,1999年第2期。
52、《我們的方法水平可以打幾分?》,《華中理工大學學報》,1999年3期。
53、《虛擬社會化與21世紀青年研究》,《青年研究》,1999年12期。
54、《十年來國內費孝通研究述評》,《江海學刊》,1999年5期。
55、《獨生子女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及其結果》,《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6期。
56、《社會學方法二十年:應用於研究》,《社會學研究》,2000年1期。
57、《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質量:指標與結構》,《社會學研究》,2000年4期。
58、《二十年城鄉居民生育意願研究》,《市場與人口分析》,2002年第5期。
59、《中國獨生子女研究:回顧與前瞻》,《江海學刊》,2002年第5期。
60、《城市中學生與父母的關系》,《青年研究》,2002年第8期。
61、《生育政策與青少年教育》,《探索與爭鳴》,2002年第9期。 1. 2012年,論文《獨生子女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及其結果》獲得「北京陸學藝社會學基金會第二屆優秀成果獎」;
2. 2012年,《社會學研究方法》被評為全國高等教育「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個人)
3. 2011年,《社會學研究方法》被評為國家教育部「全國高等教育本科精品教材」(個人)
4. 2011年,《社會學研究方法》被評為「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教材」(個人)
5. 2008年,《社會調查方法》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排名1/5)
6. 2007年,《社會調查方法》課程被評為江蘇省精品課程;(排名1/5)
7. 2007年,《社會調查方法》課程被評為南京大學精品課程;(排名1/5)
8. 2007年,《現代社會調查方法》被評為「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教材」(個人);
9. 2007年,《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獲得南京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個人);
10. 2007年,《現代社會調查方法》被評為全國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個人);
11. 2006年,《社會學研究方法》被評為全國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個人);
12. 2005年,論文「英克爾斯現代人研究的方法論啟示」獲得江蘇省第九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個人)
13. 2005年,《社會學應用創新性人才培養與實踐》獲全國高等院校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2/5)。
14. 2004年,《社會學應用創新性人才培養與實踐》獲江蘇省教育廳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2/5);
15. 2003年,被評為全國大學生第八屆「挑戰杯」優秀指導教師;(個人)
16. 2003年,「獨生子女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及其結果」一文獲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個人)
17. 2003年,《社會學研究方法》獲得江蘇省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個人)
18. 2001年,《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獲得湖北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 ;(個人)
19. 2001年,「獨生子女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及其結果」一文獲武漢市社會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個人)
20. 2000年,被評為華中理工大學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個人)
21. 1998年,被評為華中理工大學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個人)
22. 1998年,獲得華中理工大學1997-1998學年度教學質量優秀一等獎;(個人)
23. 1998年,被評為華中理工大學「113人才工程」第一層次10名中青年學術帶頭人之一;(個人)
24. 1997年,被評為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個人)
25. 1997年,被評為「湖北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個人)
26. 1996年,獲得華中理工大學1996年度「華為獎教金」;(個人)
27. 1996年,被評為華中理工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個人)
28. 1996年,「獨生子女家庭社會特徵」一文獲《社會學研究》創刊十周年青年優秀論文三等獎;(個人)
29. 1995年,《獨生子女:他們的家庭、教育和未來》獲首屆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個人)
30. 1995年,《獨生子女:他們的家庭、教育和未來》獲湖北省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省級(著作類)三等獎;(個人)
31. 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個人)
32. 1989年,在北京大學榮獲「首屆光華博士獎學金」;(個人)
33. 1987年,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獲「首屆嚴景耀獎學金一等獎」;(個人) 1. 2012年11-12月,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2. 2012年4月,日本名古屋大學、東京大學、長崎大學,訪問與出席學術會議;
3. 2012年3月,台灣淡江大學,出席學術會議;
4. 2011年3月,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出席國際老年學會「應對老齡化全球社會行動戰略計劃」理事會議;
5. 2011年10-11月,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訪問學者;
6. 2011年11月,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出席兩岸三地青年問題學術研討會;
7. 2011年7月,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8. 2010年12月,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出席青年問題論壇
9. 2010年5月,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系,出席國際會議;
10. 2008年11月,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11. 2007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出席國際會議;
12. 2006年2月,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訪問學者;
13. 2005年8月,美國費城,出席美國社會學協會年會;
14. 2004年11月-2005年9月,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15. 2004年3月,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訪問學者;
16. 2003年12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出席國際會議;
17. 2003年8月,美國亞特蘭大,出席美國社會學協會年會;
18. 2000年11-12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19. 2000年7-10月,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系、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社會學系、阿拉巴馬大學社會學系、得克薩斯理工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20. 1999年7月,美國密西根大學社會學系,合作研究;
21. 1999年6月,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出席國際會議;
22. 1998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23. 1998年12月,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訪問學者;
24. 1998年11月,台灣輔仁大學,出席國際研討會;
25. 1998年11月,澳門,出席國際社會學會青年社會學分會第四屆年會;
26. 1997年8-10月,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27. 1994年10-11月,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訪問學者;
28. 1990年9-11月,美國得克薩斯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合作研究。

⑷ 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獎(首屆)

衛部頒發家級獎勵要參加晉級等要看組織相應機關解釋與認程度能比省部級要高或平級祝順利

⑸ 新中國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新中國取得的成就有:

一、經濟建設現代化

在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現代化方面,我國進行了多種探索。在較長的時間里,我們曾採取計劃經濟體制,這在當時的中國也是新事物。歷史地看,該體制在兩方面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績:

1、是集中力量建設了一批重大工程、項目。

2、是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實現了基本社會福利人人享有。

3、我國經濟走向現代化最為突出的創新,是大膽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現在,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完善功不可沒。

二、社會建設現代化

在推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現代化方面,我國的探索和創新十分突出,尤其是探索構建了覆蓋巨大人口的現代醫療體系、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

1、醫療衛生和醫療保障體系的現代化,極大提升了國人的健康水平。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由新中國成立前的35歲提高到2012年的75歲,嬰兒死亡率由新中國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14年的8.9‰。

2、在教育現代化上,我國也進行了很多探索和創新。我國在農村普遍建立小學,1986年頒布義務教育法,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進入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實現大眾化,2015年高校毛入學率達到37.5%,在國際上也屬於較高水平。

三、國家治理現代化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繼「四個現代化」後我們黨提出的又一個現代化戰略目標。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是制度體系,國家治理能力的關鍵是制度執行力。因此,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是建立更加成熟定型、更具現代化特色的制度體系。

中國這個巨型社會自古以來就依靠巨大的管理體系運行。國家治理現代化,是要創造低成本、高效率、奉行良法善治、廣泛參與的治理體系。從當今社會發展形勢看,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一系列新技術為此提供了有力支持。建構這樣一種現代國家治理體系,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

四、人的現代化

社會的主體是人,現代化的最終目的是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包括人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權利義務、文明程度等全方位的現代化。如果中國人都能成為有理想、有信念、負責任的現代人,中國必將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更大尊重和支持。

五、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加強,國際影響日益擴大。6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的國際地位逐步提高,國際影響日益擴大。建國之初,就得到蘇聯和歐亞各人民民主國家的承認。印度、緬甸、瑞典、瑞士等國同我建交;英國也很早承認了新中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逐漸為很多國家所接受,成為指導國際關系的普遍准則,在世界上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⑹ 第七屆6·18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展覽會金獎,是省部級獎項嗎

中華全國總工會雖然級別是正部級,但其性質屬於群眾團體,也不是技術創新、發明創造回的直接主答管部門。因此一般不會被認定為是省部級獎項或國家級獎項。

以下認定標准供參考:
(一)國家級獎項認定標准:對由國家級主管部門直接組織的全國性競賽所設獎項,或由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及其直接主管(聯合)的全國性學術團體組織的全國各類大學共同參加的競賽所設獎項。
(二)省級獎項認定標准:對省科技成果和由省(部)級主管部門直接組織的省級競賽所設獎項,或由省政府廳(局)聯合省級學術團體組織的全省各類大學共同參加的競賽所設獎項。

⑺ 幫我比較一下下面4所浙江的大學

這種怎麼排???
學勘測—中國計量學院現代科技學院
學財經—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
學藝術—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
排名最高的—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

⑻ 新中國取得哪些成就

1、1965年,中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接近牛胰島素

1963年,鄒承魯領導研究的天然胰島素A、B鏈重組生成胰島素的產率,由原來的5~10%提高到50%左右;1964年,鈕經義、龔岳亭領導的多肽合成組人工合成B鏈。並與天然A鏈重組構建胰島素獲得成功。

1965年,中科院有機所和北京大學化學系合作,由汪猷和邢其毅領導的聯合研究小組完成了胰島素A鏈的化學合成,上海生化所化學合成的胰島素B鏈進行重組取得成功,並純化得到了具有與天然胰島素完全相同的比活性和抗原性的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

且其結晶形狀和酶切圖譜也與天然物相同。人工合成胰島素的成功,宣告了中國科學工作者歷經八年的科研攻關,奪得了這項科學競賽的「世界冠軍」。

隨後,由曹天欽主持起草論文,將這一重要科學研究成果首先以簡報形式發表在1965年11月的《中國科學》雜志上,並於1966年4月全文發表。

2、1973年,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的秈型雜交水稻。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農業科技上的一項舉世矚目的成就是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這項技術自1976年在全國大面積推廣以後,僅至1994年,就已使中國的稻穀累計增產達2400億公斤。此外,該技術還被出口到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雜交水稻的研究始於1964年。當時任職於湖南省安江農校的袁隆平最先發現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便帶領助手們開展了有關研究。

他們利用野生不育株在中國首先實現了雜交水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配套的重大突破(1973年),並解決了雜交水稻「優而不早」、「早而不優」等許多技術難題。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的推廣應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水稻生產上利用雜種優勢的國家。

3、1954年,召開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的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共有一千二百多名代表。在這些代表中,包括了中國當時所有的民主階級和民主黨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農業勞動模範,武裝部隊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學、藝術、科學、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

包括了中國各民族各階層人民的代表。這個會議有一百七十七名少數民族的代表出席。這是表示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空前未有的團結統一的一次大會。

出席這個代表大會會議的代表中,包括了戊戌變法時期、辛亥革命時期、五四運動時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這許多歷史時期的政治的社會的活動家。

他們的年齡從十八歲到九十歲以上的都有。舊時代中被壓迫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在這個會議中有一百四十七名代表。

4、2008年北京奧運會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2008年8月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開幕,2008年8月24日閉幕。主辦城市是中國首都北京,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

本屆北京奧運會共創造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共有87個國家在賽事中取得獎牌,中國以51面金牌居獎牌榜首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

5、港澳回歸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港人治港」的政策,享有獨立立法、司法、行政權及免向中央繳納關貿稅等政策,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回歸中國之後,經濟迅速增長,比往日更繁榮,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

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其著名的輕工業、旅遊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成為全球最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

⑼ 中國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港澳回歸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港人治港」的政策,享有獨立立法、司法、行政權及免向中央繳納關貿稅等政策,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回歸中國之後,經濟迅速增長,比往日更繁榮,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

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其著名的輕工業、旅遊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成為全球最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

2、神舟五號升空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

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

這個飛船標志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它標志著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中國「天眼」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簡稱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

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

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是著名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十倍。

4、「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指原子彈、導彈、人造衛星。「兩彈」指原子彈和導彈,「一星」指人造衛星。近幾年,「兩彈一星」又指導彈、核彈、人造衛星。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5、航母研發成功

遼寧號航空母艦(代號:001型航空母艦,舷號:16,簡稱:遼寧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隸下的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也是中國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艦。

遼寧號航空母艦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瓦良格號於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中斷,完成度68%。

1999年,中國購買了瓦良格號,於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2005年4月2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

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2013年11月,遼寧艦從青島赴中國南海展開為期47天的海上綜合演練,期間中國海軍以遼寧號航空母艦為主編組了大型遠洋航空母艦戰斗群,戰斗群編列近20艘各類艦艇。

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除美國海軍外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單國海上兵力集結演練,亦標志著遼寧號航空母艦開始具備海上編隊戰斗群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兩彈一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港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神舟五號飛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遼寧號航空母艦

閱讀全文

與第四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名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