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川農業大學都江堰校區的科技成果
「七五」共獲獎82項(次),其中部省級以上獎勵69項(次);「八五」共獲獎87項(次),其中部省級以上獎勵58項(次);「九五」共獲獎67項(次),其中部省級以上獎勵48項(次);「十五」共獲獎55項(次),其中部省級以上獎勵42項(次)。78年以來,全校共取得科研成果534項,獲獎441項(次),國家和部省級獎勵351項(次)。其中國家發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0項、三等獎5項;全國科學大會獎5項;部省級特等獎4項、一等獎36項(次)、二等獎71項(次)、三等獎152項(次)。經過32年努力,四川農業大學「育種攻關課題組」培育了一大批水稻、小麥、玉米和薯類等作物的創新性品種及其配套栽培技術,使四川省的小麥、玉米和水稻的平均產量比攻關課題開始前的1979年分別增產了98%、82%和55%。
2008年-2010年,四川農業大學與國內著名農業機械製造商山東臨沂莒南奎田犁耙廠聯合研製新型四行、五行多功能穀物播種機並申請專利,專利所有人為四川農業大學官方所有,製造商為山東臨沂莒南奎田犁耙廠。四川農業大學在改造研製此新型機械的同時,將新型穀物播種機免費發送到成都、雅安、都江堰等各市、縣區進行新型農業機械推廣,並籌備申請國家級新型農業機械推廣項目。
Ⅱ 四川農業大學藝術與體育學院的科研成果
1 王建強 四川省統籌城鄉發展進程中體育人才的需求調查及對策研究 重點 CR1005 四川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2 黎勤 成都平原城鄉一體化建設中休閑體育體系的研究 一般 CR1024 四川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3 李紅英 農民視角下的新農村社區體育文化研究——以四川地區為例 一般 CR1025 四川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4 江霞 傳統染織藝術之設計元素研究 青年 四川省教育廳
5 鄧躍寧 城鄉統籌發展視域中的四川農村村級體育的研究 一般 4000 TY201012 教育廳體育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6 楊英 建立與城鄉統籌發展相適應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一般 3000 TY201013 教育廳體育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7 楊英 城鄉統籌發展背景下的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一般 2000 四川農業大學社科聯
8 楊柳潔 四川省城鄉體育一體化發展模式及對策研究 一般 2000 四川農業大學社科聯
10 袁志香 農業高校學生人文素質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一般 2000 四川農業大學社科聯
11 楊琴 農村廣告市場現狀研究 青年 1000 四川農業大學社科聯
12 劉騫 新農村體育文化構建的動力機制研究 自籌 TY201024 教育廳體育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13 楊柳潔 四川省城鄉體育一體化發展模式及對策研究 自籌 CR1039 四川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14 劉騫 城鄉統籌中新農村體育文化構建的動力機制研究 自籌 CR1040 四川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15 楊軍 對四川省新農村全民健身的現狀調查與研究 自籌 CR1041 四川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16 楊英 建立與城鄉統籌發展相適應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自籌 CR1042 四川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17 曾理 雅安市雨城區龍舟競賽的實證研究 自籌 CR1043 四川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Ⅲ 四川農業大學獲得過哪些獎項
育人體系完備、條件優良。具備培養學士、碩士、博士的完整教育體系,是「文革」後全國首批恢復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現有全日制在校生4.4萬餘人,其中:本科生3.8萬餘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近6000人。獲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02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省級一等獎27項。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5篇、提名6篇。有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9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0個,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404項。
學校是全國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高校之一、全國首批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所高校之一、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示範俱樂部6所高校之一。
Ⅳ 四川農業大學的任正龍老師怎麼樣他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任正隆 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無黨派人士,德國哥廷根大學農學博士。全國第九、十、十一屆全國人大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作物和園藝學科組委員、中國細胞生物學會細胞工程和轉基因生物委員會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教委和國家人事部有突出貢獻的留學回國人員。是發現小麥重要基因最多的中國人之一,也是我國育成小麥品種最多的小麥育種家。
Ⅳ 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的科研成果
教學研究項目:
1. 四川省教育廳項目:食品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01-2004 陳一資
2. 四川農業大學教改項目:《食品衛生學》研究,2001-2004,陳一資
3. 四川農業大學教改項目:《食品工藝學導論》研究,2001-2004,陳一資
4. 四川農業大學教改項目:高教迅速發展新形勢下提高教學質量的研究,2003-2006,陳一資
教學研究獲獎:
1. 1992年四川農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加強專業課與實習基點的建設」。
2. 1996年四川農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面對食品工業高速發展的新形勢,抓好畜產品加工及衛檢學科建設」
3. 1999年陳一資教授獲四川農業大學正大教學獎一等獎
4. 1999年李誠副教授獲四川農業大學隆生教學獎三等獎
5. 2002年蒲彪副教授製作的課件「果蔬加工學」獲四川農業大學CAI課件評比二等獎
6. 2004年四川農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構建食品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研究與實踐」
發表教學研究論文:
1. 陳一資.「食品科學與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4,22(增刊):25-26
2. 陳一資.《食品衛生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探索. 2004,22(增刊):65-66
3. 陳一資.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中國師德論壇文選.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pp:576
4. 秦文。改革農業工程教育,培養開發西部人才的探討 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研討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Ⅵ 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營養研究所的取得成果
研究所承擔了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方面的從本科至博士後的人才培養任務。在人才培養中,始終堅持質量第一。主編的《動物營養學》教材第一版、第二版及《飼料添加劑學》、《動物營養學與飼料學》被評為全國優秀教材;《動物營養學》和《飼料學》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四川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每年招收碩、博士研究生70名左右,迄今為止已招收培養研究生近700人;研究生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2篇,獲省級優秀博士論文3篇,優秀碩士論文4篇。
研究所主要從事豬、禽、反芻動物和水生動物的營養物質代謝、營養需要、營養調控、飼料營養價值評定、飼料加工配製技術以及交叉領域如營養與免疫、分子營養、營養與微生態學、抗病營養等的研究。先後承擔完成了國家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部省級科研項目近三百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以及其它省部級獎勵共計二十餘項。已出版教材及專著40餘部,每年發表論文130餘篇,其中SCI論文30餘篇,重要核心期刊論文40餘篇。
Ⅶ 四川農業大學的任正龍老師怎麼樣他的研究成果都有哪些
很牛逼的一個老師,人大代表呢!
Ⅷ 四川農業大學研究生院的科技成果
「七五」共獲獎82項(次),其中部省級以上獎勵69項(次);「八五」共獲獎87項(次),其中部省級以上獎勵58項(次);「九五」共獲獎67項(次),其中部省級以上獎勵48項(次);「十五」共獲獎55項(次),其中部省級以上獎勵42項(次)。78年以來,全校共取得科研成果534項,獲獎441項(次),國家和部省級獎勵351項(次)。其中國家發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0項、三等獎5項;全國科學大會獎5項;部省級特等獎4項、一等獎36項(次)、二等獎71項(次)、三等獎152項(次)。經過32年努力,四川農業大學「育種攻關課題組」培育了一大批水稻、小麥、玉米和薯類等作物的創新性品種及其配套栽培技術,使四川省的小麥、玉米和水稻的平均產量比攻關課題開始前的1979年分別增產了98%、82%和55%。
2008年-2010年,四川農業大學與國內著名農業機械製造商山東臨沂莒南奎田犁耙廠聯合研製新型四行、五行多功能穀物播種機並申請專利,專利所有人為四川農業大學官方所有,製造商為山東臨沂莒南奎田犁耙廠。四川農業大學在改造研製此新型機械的同時,將新型穀物播種機免費發送到成都、雅安、都江堰等各市、縣區進行新型農業機械推廣,並籌備申請國家級新型農業機械推廣項目。
Ⅸ 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的科技成果
「七五」共獲獎82項(次),其中部省級以上獎勵69項(次);「八五」共獲獎87項(次),其中部省級以上獎勵58項(次);「九五」共獲獎67項(次),其中部省級以上獎勵48項(次);「十五」共獲獎55項(次),其中部省級以上獎勵42項(次)。78年以來,全校共取得科研成果534項,獲獎441項(次),國家和部省級獎勵351項(次)。其中國家發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0項、三等獎5項;全國科學大會獎5項;部省級特等獎4項、一等獎36項(次)、二等獎71項(次)、三等獎152項(次)。經過32年努力,四川農業大學「育種攻關課題組」培育了一大批水稻、小麥、玉米和薯類等作物的創新性品種及其配套栽培技術,使四川省的小麥、玉米和水稻的平均產量比攻關課題開始前的1979年分別增產了98%、82%和55%。
2008年-2010年,四川農業大學與國內著名農業機械製造商山東臨沂莒南奎田犁耙廠聯合研製新型四行、五行多功能穀物播種機並申請專利,專利所有人為四川農業大學官方所有,製造商為山東臨沂莒南奎田犁耙廠。四川農業大學在改造研製此新型機械的同時,將新型穀物播種機免費發送到成都、雅安、都江堰等各市、縣區進行新型農業機械推廣,並籌備申請國家級新型農業機械推廣項目。
Ⅹ 四川農業大學林學園藝學院的科研成果
「九五」以來,學院承擔各級各類研究項目 103 項, 先後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 10 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 三等獎 1 項,省部級一等獎 1 項、二等獎 2 項、三等獎 6 項, 「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 一篇。審定林木、果蔬新品種 8 個。 2000 年以來,在國內外各種學術期刊 發表論文 527 篇,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交流論文 45 篇。其中 6 篇論文被 sci 收錄, 1 篇被 ei 收錄。
在加強科學研究的同時,學院始終把本科教育教學作為中心工作,高度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全院各專業根據自身特點,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積極開展教改項目的研究。自「八五」以來, 全院有 20 多位教師主持或主研多項各級各類教學改革項目。廣大教師不斷總結教學改革經驗,並積極應用於教學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獲各級各類教學成果獎30 項。先後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4 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被省林業廳授予「林業教育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