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轉銷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的會計分錄!!!
借記「應付賬款」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企業轉銷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比如因債權人撤銷等原因而產生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應按其賬面余額計入營業外收入。
例:20×7年12月31日,丁企業確定一筆應付賬款4000元為無法支付的款項,應予轉銷。該企業的有關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付賬款 4000
貸:營業外收入—其他 4000
本例中,丁企業轉銷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4000元,應按其賬面余額計入「營業外收入—其他」科目。
(1)轉讓和轉銷擴展閱讀:
營業外收入核算主要包括:債務重組利得、企業合並損益、盤盈利得、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政府補助、教育費附加返還款、罰款收入、捐贈利得等。
應付賬款對賬:
在對賬前,財務部門會計對供應商提供的對賬資料應進行初步審核,不滿足條件的對賬資料應要求供應商補充完善。首先審核對賬手續,是否經過有權人士的簽批,其次審核如下內容:
1、對於只提供余額無明細賬目的對賬資料,不予對賬。
供應商必須提供最後一次對賬以來的全部賬目資料;以前從未進行過對賬的,必須提供自雙方開始業務往來以後的所有賬目資料。對於對方因財務決算審計發函要求核對賬面余額的,同樣應按照上述原則辦理。
2、對於供應商直接依據其銷售部門往來資料而非財務部門賬目提供對賬資料的,不予對賬。
雙方核對的賬目主要應是財務賬目,供應商銷售部門賬目可能與其財務部門賬目不符,對賬基數存在問題,會給以後的雙方清算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為最後清算以雙方財務賬目為准。
3、對於多年無業務往來的供應商前來對賬,即使經過企業有權人士簽批,供應商的對賬資料也必須加蓋供應商公章(或財務專用章),或者提供加蓋公章的介紹信,否則不予對賬。
4、對於對賬手續和賬目資料齊全的供應商,應及時對賬並出具對賬單。
Ⅱ 無形資產轉讓的概述
無形資產轉讓(transfer of intangible assets)。可辨認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和特許權等,不可辨認無形資產是商譽。 無形資產處置主要指無形資產出售和轉銷。無論是出售無形資產還是轉銷無形資產,都表明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因此應將其從企業賬面沖銷。
Ⅲ 無形資產轉銷的無形資產轉銷的情況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當存在下列一項或若干項情況時,應當將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 1.某項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並且該項無形資產已無使用價值或轉讓價值;
2.某項無形資產已超過法律保護期限,並且已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3.其他足以證明某項無形資產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或轉讓價值的情形。
[編輯]無形資產轉銷的賬務處理
企業轉銷某項無形資產時,應按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借記「管理費用」等賬戶,貸記「無形資產」賬戶。
【例】華安公司一項專利技術,賬面價值1萬元,已提減值准備50000元,此時已超過法律規定的有效期,並且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則該公司應轉銷該項無形資產,賬務處理如下:
借:管理費用10000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50000
貸:無形資產——專利權60000
企業在無形資產的核算中,絕大部分資產一般都按上述規定進行,但有個別無形資產在核算時需要加以注意:
(一)土地使用權
購入土地使用權支付價款時,應借記「無形資產」賬戶,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企業進行房地產開發時,應將相關的土地使用權予以結轉,使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一次計入房地產開發成本:即借記:「在建工程」,貸記「無形資產」賬戶。
(二)商譽
商譽發生在企業購並時,當被購買企業的公允價值超過其可辨認凈資產價值時,二者之差額作為商譽入賬。
例:泰安公司2002年初購入一項專利技術,實際成本180萬元,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該專利的法定有效期為10年,該公司預計其使用9年,2005年12月31日,因與該專利技術重大不利因素出現,致使該專利估計可收回金額為80萬元。2007年12月31日,公司發現導致與該專利技術相關的重大不利因素已部分消除,此時估計該專利技術可收回金額為60萬元,假定不考慮所得稅及其他相差稅費影響。
2002年初入賬:
借:無形資產—專利權1800000
貸:銀行存款1800000
2002年攤銷:
每期(年)攤銷額=180/9=20萬元
借:管理費用200000
貸:無形資產—專利權200000
2003年攤銷:同2002年攤銷
2004年攤銷:同2002年攤銷
2005年攤銷:同2002年攤銷
2005年末計提減值准備:
由於2005年末估計可收回金額為80萬元,至此時無形資產賬上余額為100萬元,從而發生減值。
計提減值准備金額=100—80=20萬元
借:營業外支出200000
貸:無形資產減值准備200000
(7)2006年攤銷
每年攤銷額=80/5=16萬元
借:管理費用160000
貸:無形資產—專利權160000
(8)2007年攤銷:同2006年攤銷
(9)2007年末:
減值損失轉回前賬面價值:80-16-16=48萬元
預計可收回金額:60萬元
減值損失轉回:60—48=12萬元
借:無形資產減值准備120000
貸:營業外支出120000
(10)2008年攤銷
每年攤銷=60/3=20萬元
借:管理費用200000
貸:無形資產—專利權200000
(11)2009年攤銷:同2008年攤銷
(12)2010年攤銷:同2008年攤銷
(13)無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賬面余額清銷
借:無形資產減值准備80000
貸:無形資產—專利權80000
Ⅳ 無形資產轉讓後每月轉銷商標權成本的會計分錄
商標權轉讓時: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攤銷商標權成本時: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累計攤銷
Ⅳ 無形資產轉讓的稅務處理
無形資產轉讓的稅務處理舉例:
在轉讓過程中,除了按轉讓合同金額雙方計交印花稅外,轉讓方還要按轉讓金額計算繳納營業稅。如果是以無形資產交換其他非貨幣性資產,則雙方都是購銷雙重身份,印花稅要按兩份合同計稅,無形資產轉讓方除了按轉讓金額計交營業稅外,作為換回的貨物,其入帳金額中可能含有消費稅,並視存貨或固定資產,在價外或價內反映增值稅。對無形資產轉讓收入,在扣除無形資產轉讓過程中發生的相關稅費及被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時的無形資產帳面凈值後,要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在轉讓之前,應充分考慮在各種轉讓方式、轉讓價格下。企業要納的稅種,以求整體稅負最輕、轉讓凈收益最大。 確定何時轉銷無形資產需要進行判斷。我國會計准則規定,當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時,企業應將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予以轉銷。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情形主要包括:該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且已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該無形資產不再受法律的保護,且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例:三源株式會社2003年5月20日對外轉讓無形資產,收取價款48萬元,無形資產賬面攤余價值6萬元,不考慮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解答:按照《營業稅暫行條例》的規定,轉讓無形資產應按照5%的稅率繳納營業稅,上述業務應納營業稅2.4萬元(48×5%)。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企業轉讓無形資產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轉讓其所有權,二是轉讓其使用權,兩者的會計處理有所區別。
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按實際取得的轉讓收入,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該項無形資產已計提的減值准備,借記「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按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應交稅金」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營業外收入———出售無形資產收益」或「營業外支出———出售無形資產損失」科目。
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僅僅是將部分使用權讓渡給其他單位或個人,出讓方仍保留對該項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因而仍擁有使用、收益和處置的權利。受讓方只能取得無形資產的使用權,在合同規定的范圍內合理使用而無權轉讓。在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的情況下,由於轉讓企業仍擁有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因此,不應注銷無形資產的賬面攤余價值。
三源株式會社無形資產轉讓應分無形資產所有權轉讓和使用權轉讓兩種情況,分別做會計處理如下:
1.三源株式會社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
借:銀行存款480000貸:無形資產60000應交稅金24000營業外收入———出售無形資產收益396000。
2.三源株式會社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
借:銀行存款480000貸:其他業務收入480000借:其他業務支出24000貸: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24000。
Ⅵ 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但不想結轉成本,怎麼做
不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在取得無形資產時,將其成本作一次性攤銷 借:事業支出 貸:無形資產 對外轉讓無形資產取得轉讓收入時: 借:銀行存款 貸:事業收入 結轉轉讓無形資產的成本:(此處是將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轉銷為零,並不是為負數) 借:事業支出 貸:無形資產 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在無形資產的受益期內分期平均攤銷,按攤銷額 借:經營支出 貸:無形資產
Ⅶ 無形資產轉銷
無形資產轉銷是指如果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從而不再版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權則應將其全部轉銷。
土地使用權:購入土地使用權支付價款時,應借記「無形資產」賬戶,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企業進行房地產開發時,應將相關的土地使用權予以結轉,使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一次計入房地產開發成本:即借記:「在建工程」,貸記「無形資產」賬戶。
(7)轉讓和轉銷擴展閱讀:
無形資產轉銷的情況: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當存在下列一項或若干項情況時,應當將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
1、某項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並且該項無形資產已無使用價值或轉讓價值;
2、某項無形資產已超過法律保護期限,並且已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3、其他足以證明某項無形資產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或轉讓價值的情形。
Ⅷ 轉銷是什麼
轉:轉讓,轉手,讓別人替代;銷,銷售,賣東西。
轉銷,就是把貨物或者商品轉讓別人來銷售或者代替銷售。
Ⅸ 轉讓一項商標使用權,取得收入200000的會計分錄
一、轉讓商標使用權,取得收入的會計分錄是:
確認轉讓時:
借:銀行存款 200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200000
二、無形資產所有權的轉讓即為出售無形資產,按實際取得的轉讓收入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該無形資產已計提的減值准備借記"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按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應交稅金"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營業外收入-出售無形資產收益"或"營業外支出-出售無形資產損失"科目。
(9)轉讓和轉銷擴展閱讀:
無形資產轉讓的稅務處理舉例:
在轉讓過程中,除了按轉讓合同金額雙方計交印花稅外,轉讓方還要按轉讓金額計算繳納營業稅。如果是以無形資產交換其他非貨幣性資產,則雙方都是購銷雙重身份,印花稅要按兩份合同計稅。
資產轉讓方除了按轉讓金額計交營業稅外,作為換回的貨物,其入帳金額中可能含有消費稅,並視存貨或固定資產,在價外或價內反映增值稅。
對無形資產轉讓收入,在扣除無形資產轉讓過程中發生的相關稅費及被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時的無形資產帳面凈值後,要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在轉讓之前,應充分考慮在各種轉讓方式、轉讓價格下。企業要納的稅種,以求整體稅負最輕、轉讓凈收益最大。
確定何時轉銷無形資產需要進行判斷。我國會計准則規定,當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時,企業應將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予以轉銷。
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情形主要包括:該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且已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該無形資產不再受法律的保護,且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例:三源株式會社2003年5月20日對外轉讓無形資產,收取價款48萬元,無形資產賬面攤余價值6萬元,不考慮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解答:按照《營業稅暫行條例》的規定,轉讓無形資產應按照5%的稅率繳納營業稅,上述業務應納營業稅2.4萬元(48×5%)。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企業轉讓無形資產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轉讓其所有權,二是轉讓其使用權,兩者的會計處理有所區別。
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僅僅是將部分使用權讓渡給其他單位或個人,出讓方仍保留對該項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因而仍擁有使用、收益和處置的權利。
受讓方只能取得無形資產的使用權,在合同規定的范圍內合理使用而無權轉讓。在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的情況下,由於轉讓企業仍擁有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因此,不應注銷無形資產的賬面攤余價值。
三源株式會社無形資產轉讓應分無形資產所有權轉讓和使用權轉讓兩種情況,分別做會計處理如下:
1.三源株式會社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
借:銀行存款480000貸:無形資產60000應交稅金24000營業外收入———出售無形資產收益396000。
2.三源株式會社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
借:銀行存款480000貸:其他業務收入480000借:其他業務支出24000貸: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