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非法轉讓土地與非法非法倒賣土地的區別
非法轉讓與非法倒賣的的區別:
對非法轉讓與倒賣的區分,理論界形成了「從屬說」和「區別說」兩種觀點,前者認為「倒賣土地使用權」本來就是「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的一種表現形式,確切的說,是一種典型形式;從廣義上講,非法轉讓是應當包括倒賣在內的,倒賣也是一種非法轉讓;在邏輯學上,它們是包含關系。而且,雖然將倒賣土地使用權罪獨立出來可以突出懲處投機行為的立法目的,但要確定何為「倒賣」何為「非法轉讓」,則不容易。
因為商業行為總是與投機色彩連在一起,何況本罪還有以「牟利為目的」的限制,要在實踐中明顯地區分兩者,成本太高卻效益甚微。
而區別說觀點認為,非法轉讓行為與倒賣行為不同。前者認為非法轉讓的非法行為往往體現在流轉土地使用權的形式上,而後者的違法行為體現在倒賣的形式合法,而在其第一次獲得土地使用權階段的目的是為了下一階段的非法牟利行為。其具體又可分為如下不同常理定義:
觀點一,所謂「倒賣」,是指行為人以轉手賣出之目的而買入土地使用權的行為。
觀點二,非法倒賣土地使用權是指行為人出於出賣的目的,在取得土地使用權後不進行開發利用,直接將土地使用權賣出的非法行為。
觀點三,非法倒賣土地使用權是指以牟利為目的,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土地使用權的行為,通常稱作「炒地皮」。
觀點四,非法倒賣土地使用權是指違反法律規定,買賣土地使用從中獲利
② 私自轉讓股權是否有效
廣東方中天律師事務所 張來儀 王、李、陳共同投資設立一有限公司,王占股權40%,李佔30%,陳佔30%。公司法定代表人為王某。公司開辦並經營三年後,李、陳決定退出,並找到股權承讓人張某。王、李、陳、張四人共同簽署了一份《股權轉讓協議》,約定李、陳把二人所持共60%股權轉讓給張,轉讓價80萬元,簽協議時付一半,到工商局辦好股東變更登記手續後支付餘下一半。張隨即以大股東身份進駐公司。他發現公司經營狀況與原來設想的有很大差距,而且他開始對王某的人品持懷疑態度,不放心由他擔任公司法人代表。張要求在辦理股東變更登記時一並辦理法人代表從王變更為自己的手續。王以《股權轉讓協議》中沒有約定法人代表變更為由拒絕。張拒不支付餘下轉讓價款給李、陳,並拒絕辦理股東變更登記。僵持一段時間。張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定《股權轉讓協議》無效,李、陳返還其已付的股權轉讓款40萬元。 張某說,公司股權轉讓,卻未到工商部門辦理股東變更登記手續,因而無效,不受法律保護,李、陳應將已收轉讓價款返還給我;李、陳認為,《股權轉讓協議》有效,張已經支付一半轉讓款,已實際進駐公司,請求返還已付價款無理,相反應繼續履行,盡快辦理變更登記手續,把餘下價款付給我們。 由此可見,問題的關鍵在於,在未辦工商變更登記的情況下,私自簽定的《股權轉讓協議》是否有效。王、李、陳、張四人所簽《股權轉讓協議》,是四人達成一致的真實意思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簽署該協議違反當事人真實意願。按《合同法》及有關司法解釋,只有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合同才無效。而法律並無規定公司股權轉讓,未辦工商變更登記的,就無效。而且,股東變更登記只是一種備案登記,並非審批。再者,股東變更登記,必然是在股權轉讓協議簽署之後才能進行,以尚未辦理在後方能辦理的手續,否定簽定在前的合同的效力,於理於法不合。同時,按公司登記管理條例,股東變更登記手續應當由公司而非股東負責辦理,如不及時辦理,應由公司並非股東承擔過錯責任。所以,王、李、陳、張四人所簽《股權轉讓協議》應予執行。張要求返還股權轉讓款缺乏依據。本案當事人私自簽訂轉讓公司股權協議,而又遲遲不到工商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對這種行為應怎樣看?對行政部門來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一旦查明這種行為,應責令公司限期辦理,逾期未辦應予罰款處理;對社會公眾而言,股權發生轉讓又不辦理股東變更登記,這雖不影響其對股權轉讓各方當事人及公司的法律約束力,但因未辦公示登記,原則上對外不產生法律效力,不能以此對抗第三人。比如本案,他人仍然可以認為公司的股東是王、李、陳三人,並要求他們承擔相關責任。
③ 私自轉讓
找收錢的人。因為之前房東明確表示回來再議,店鋪管家屬無權處分。真不明白你們為啥要給他錢。找到那個人要錢,否則就自認倒霉。
若有什麼不懂或想進一步了解,請追問或留言。
④ 房東私自把我的物產轉讓他人算犯法嗎,有什麼法律依據
你們轉租首先就是違法法律的。轉租是法律禁止的,除非得到房東的認可,或者六個月內房東知道但沒有提出異議才可以。房東轉出去表示有異議,所以房東沒有錯。不過,你也不是完全就沒有辦法挽回損失,你可以找前一個租戶,你們的合同還是有效的,他並沒有很好的履行他的合同義務,但你也有責任,可以爭取一部分賠償。另外,你最好找房東問清楚,上一個租戶的租期是多少。
⑤ 他人私自轉讓我的店面屬於什麼行為
屬於無權處分(代理)行為。你不追認,則該轉讓無效。但受讓人善意且支付了合理價款辦理了相關手續,那你只能要求無處分權人賠償損失了。。
⑥ 共有關系中一人私自轉讓算是無權處分嗎
共有關系中一人私自轉讓算是無權處分。共有財產處置,其他共有人有優先購買的權利,需要徵得其他共有人同意之後,才可以私自處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
第七十八條 財產可以由兩個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
共有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對共有財產分享權利,分擔義務。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按份共有財產的每個共有人有權要求將自己的份額分出或者轉讓。但在出售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⑦ 未經店主許可擅自轉讓是否合法
依照《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四條「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
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五十一條「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的規定處理。即:
1、如果你能說服房東,徵得他的同意,那麼轉租合同就是有效的,應按轉租合同履行。
2、如果房東堅決不同意你轉租,那麼由於你對租賃物沒有轉租權,故轉租合同無效,如果對方明知或應當知道你是承租人且未徵得房東同意而與你簽訂轉租合同,那麼雙方都有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一般來說損失各自承擔);否則你應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
⑧ 私自轉讓股權的法律效力如何
沒有經過股東會決議 及工商局登記的話 屬於無效的行為
縱橫法律網 李勇律師
⑨ 乙方私自轉讓使用權
乙方是承租人的話,根據合同法有關租賃合同的規定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轉租。 相關法條:第二百二十四條 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⑩ 私自索要轉讓費屬於什麼行為
非法佔有目的,是指排除權利人,將他人的財物作為自己的所有物進行支配、使用、處分。而民事欺詐本質上只不過是一種違背民法或者市場交易中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因此,李某的行為屬於無權處分情況下的民事欺詐行為,應作為無效的或者可撤銷的民事行為予以處理。
從合同簽訂後的行為表現來看。通常情況下,雙方當事人簽訂合同後,會努力履行合同義務。具體表現有:一方當事人如果先取得合同的標的物或貨款,將其投入正常的生產經營中去,按照實際履行的原則去履行合同;要麼積極為履行合同創造條件;要麼在發生合同糾紛時想方設法採取補救措施等。
但是,合同詐騙罪的行為人在與對方簽訂合同後表現為一系列的虛假履行或者攜款逃跑行為,根本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而本案中,李某與受害人王某簽訂完合同後,積極履行自己的義務,並將一些物品留於商鋪門面處,並沒有出現虛假履行或者攜款逃跑的行為。
綜上,不難看出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行為之間的區別。其實,除了以上區別以外,還應注意考察下述情形:行為人簽訂合同時的實際履行能力,對標的物的處理,發生合同糾紛後未履行事由和補救措施情況,對違約責任的態度等。行為屬於民事欺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