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山市鉛鋅礦轉讓或出售
黃山市的鉛鋅礦轉讓或出售的話就是他的。一些轉讓的,一些像它的裡面的礦物質。
2. 請問雲南蘭坪鉛鋅礦現在有礦洞采礦的沒有
你是要找工人,還是工頭,還是要參觀礦洞?如果你問的是蘭坪金頂鉛鋅礦,剝離(主要的)+局部洞采
3. 我們公司雲南有一座15公里的鉛鋅礦礦山,礦區里開采出來的有10-65%品味的鉛鋅礦石在哪裡能找到合作開發的
你們公司還沒注冊吧?如注了冊的公司或已取得了礦產開采權,一招標,就會有老闆如蒼蠅樣的飛來投資開採的!
4. 雲南個舊錫多金屬礦
個舊錫多金屬礦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的個舊市境內,面積約2000km2。個舊錫礦開采歷史悠久,地質勘查也有近百年的歷史。1949年以前有數十位地質學者在礦區做過地質調查。系統的地質勘查始於20世紀50年代。1950年雲南錫業公司調查室(1952年改為地質處)、西南地質局第二地質調查隊個舊錫礦調查隊(1953年改為西南地質局二二四隊)共同開始進行地質調查,1954年西南地質局五〇一隊進行全區地質勘查,1956年雲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三〇八隊(現名雲南省有色地質局三〇八隊)進行礦區勘查至今。21世紀,礦區深部地質找礦工作由雲南錫業公司聯合雲南省有色地質局三〇八隊、雲南省有色地質局地質地球物理化學勘查院等地勘單位和科研院校共同進行。
1954~1956年,地質部物探局三〇一隊在礦區進行過自電、電測深、磁法、重力、土壤測量等方法找礦。由於礦體氧化深度大、干擾大等條件所限,其找礦效果欠佳。1957年至60年代初,冶金部物探總隊五區隊一分隊在區內進行物化探找礦工作,完成1∶5萬磁法、自電普查面積410km2,電測深(AB/2=2000m)584點。工作結果圈定了雙竹(竹林、竹葉)至馬拉格礦田之間的隱伏花崗岩分布范圍和起伏形態,為尋找「上有穹窿(或背斜)、下有花崗岩株突起控制的接觸帶礦床」提出了重要依據,與三〇八隊密切協作找到了一批礦床,打開了間接找礦的局面。
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雲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物探隊與雲南大學數學系、中南工業大學地質系聯合攻關,進行了物化探綜合方法找礦的研究和實踐。1962~1965年物探隊在老廠彎子街礦區浮土掩蓋達73%的區段,採用不同極距電阻率聯合剖面法進行1∶5000比例尺的掃面,消除各種干擾後,圈定了銀硐6條賦礦斷裂,探獲錫金屬量1.8萬t,增加了儲量。1962年用構造原生暈法增強異常強度以及用w(Cd)≥50×10-6和w(Cd)<50×10-6區分蒙子廟鉛鋅礦體和礦化體,有效率達100%,取得了直接找礦的好效果。在此期間還開展了全區大極距(AB=10000m)電測深,完成195個點,電測資料經消除側向低(高)阻岩系的影響後與岩石測量異常及地質標志結合,找到了深達1000m的高松大型錫多金屬礦田。
個舊錫礦從北至南有馬拉格、松樹腳、高松、老廠、卡房5個大型礦田,礦區以錫為主,共(伴)生銅、鎢、鉍、鉛、鋅、銀等多種金屬。經近60年的勘探,累計探明有色、稀有金屬15種,金屬儲量近800萬t。
一、礦床地質背景
個舊礦區位於環太平洋巨型成礦帶與地中海-喜馬拉雅巨型成礦帶的交會處。處於歐亞板塊被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俯沖碰撞相接的部位,屬於中國東南微板塊西南緣右江陸緣盆地中的南盤江凹斷褶束之西南隅,揚子准地台、華南褶皺系及唐古拉-昌都-蘭坪-思茅褶皺系三大地質構造單元會聚地帶之華南褶皺系右江地槽褶皺帶西南角。由於歐亞、太平洋及印度三大板塊多次相互作用,右江地槽地史演化復雜,構造岩漿作用強烈,成礦條件優越。
礦區處於華南加里東褶皺系滇南褶皺帶西緣,南西側被紅河斷裂所截,北西側為小江斷裂與彌勒-師宗斷裂交會後南西延伸斷裂所限,南北向延伸之個舊斷裂將礦區分為東、西兩區。東區為中三疊統個舊碳酸鹽岩形成的北北東向五子山復背斜,其下有隱伏花崗岩,錫多金屬硫化物型礦床產於其中。從北至南有馬拉格、松樹腳、高松、老廠、卡房5個大型礦田,集中了個舊礦區的主要錫礦體。
礦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三疊系,分為三統六組(圖6-2-1),上三疊統火把沖組(T3h)、鳥格組(T3n);中三疊統法郎組(T2f)、個舊組(T2g);下三疊統永寧鎮組(T1y)、飛仙關組(T1f)。主要由砂岩、頁岩、泥質灰岩等組成。中三疊統為礦區主要容礦層,上部法郎組(T2f)由粉砂岩、頁岩、泥質灰岩和中酸性凝灰岩及基性熔岩組成,局部具鐵、銅、錫、鉛礦化;下部個舊組(T2g)分為上部白泥硐段(T2g3),以石灰岩為主,夾不規則狀白雲岩,具錫、鉛礦化;中部馬拉格段(T2g2),以白雲岩為主夾不規則石灰岩,具錫鉛礦化;下部卡房段(T2g1),為石灰岩與灰質白雲岩互層,底部有變玄武岩呈多層次產出,具錫、銅、鉛、金礦化。
圖6-2-1 個舊礦區地質簡圖
區內斷裂構造縱橫交錯、十分發育,形成貌似「棋盤」格式的構造框架。與成礦作用關系明顯的主要是北東(北東東)向和近東西(北西西)向的兩組斷裂,它們是區內主要的控岩、控礦構造。
區內岩漿岩主要有燕山期花崗岩和印支期鹼性玄武岩,埋藏較深較大,均未出露地表。
區內礦床為與燕山期花崗岩侵入作用有關的岩漿期後錫銅多金屬硫化物礦床,部分已氧化成氧化礦,屬岩漿期後氣成熱液礦床。
個舊錫多金屬礦床有砂礦和原生礦兩類。砂礦多為殘積、坡積、人工堆積形成,主要分布在原生礦床附近的岩溶盆地、山坡和侵蝕階地,規模巨大,探明儲量佔全區錫總量的45%。原生礦類型有含錫雲英岩型、電氣石細脈帶型、錫石-矽卡岩硫化物型(層間氧化礦床、矽卡岩硫化物礦床)、含錫白雲岩錫礦型、火山塊狀硫化物型銅錫礦床5種礦床類型。
個舊東礦區目前已探獲礦體1300個(含328個砂礦),已有和規劃的大型礦產地14個、中型礦產地10個,累計探明有色金屬儲量約800萬t。個舊礦區不但是一個超大型錫礦區,同時也是中—大型的銅、鉛、鋅、鎢、銀礦區,並伴有眾多的稀有金屬礦產。
個舊錫多金屬礦西區出露中、上三疊統泥質灰岩、砂頁岩,主要構造為北北東向賈沙河復向斜,其軸部為燕山期花崗岩產出,有牛屎坡大型砂錫礦床及數十個中小型錫、鉛礦床(點)。目前地質工作程度較低。
二、地球物理特徵
(一)岩(礦)石電性磁性參數特徵
根據個舊地區以往的物探工作成果及對礦區各類岩(礦)石的測定結果(表6-2-1),岩(礦)石有以下電、磁物性特徵。
表6-2-1 個舊礦區岩(礦)石電、磁物性參數表
1)花崗岩只有微弱磁性甚至不具磁性,不能用磁法來研究隱伏花崗岩的起伏形態;硫化礦與圍岩有一定磁性差異,為高精度磁測提供了一定的物性前提。
2)大理岩、白雲岩、玄武岩具較高的電阻率;其次花崗岩和礦化玄武岩、矽卡岩、含黃鐵礦花崗岩、氧化礦電阻率較低;礦化矽卡岩、硫化礦電阻率最低,與圍岩差異達幾倍至幾十倍,為TEM在本區預測花崗岩凸起、尋找接觸帶硫化礦提供了良好的物性前提。氧化礦的電阻率與圍岩的電阻率差異也較明顯,採用TEM尋找一定深度的氧化礦體也具有較好的物性前提。
3)礦區內硫化礦、含礦矽卡岩、礦化玄武岩、含黃鐵礦花崗岩具較高的極化率,與圍岩的極化率有明顯差異,其差異達幾倍至十幾倍,為激發極化法、充電法找礦提供了良好的物性條件。
基於上述礦石、礦化矽卡岩、礦化花崗岩與礦床圍岩具有明顯的激電性、導電性差異特徵,同時又由於本區岩石多為高阻,使得電磁法勘探深度增大(從勘查成果驗證情況看,局部地段勘探深度可達1000m)。因此,電法成為個舊地區首選的找礦方法。
(二)礦體異常特徵
據實測的254剖面TEM測量結果(圖6-2-2),TEM多測道歸一化二次電位剖面曲線在195號測點有明顯的高值異常反映。驗證布置於1785中段的坑內鑽孔ZK06-25401、ZK06-25402、ZK06-25403揭示錫礦(化)體與異常位置對應,說明所投入的TEM方法是有效的。
三、綜合物探方法技術運用
(一)工作部署與工作方法
雲南省有色地質局地質地球物理化學勘查院於1999~2008年先後在個舊礦區的阿西寨、大箐東-駝峰山、期北山、大白岩等礦段進行了地面TEM及坑內激電找礦工作。其中阿西寨、大箐東-駝峰山礦段地面TEM是為配合雲錫公司深部找礦工作而進行的,工作網度為200m×100m或200m×50m,使用中南大學生產的SD-1瞬變電磁儀,選取200m×200m重疊回線裝置工作。同時為配合坑道探礦,在坑道內及坑內鑽孔中進行了部分的激電(充電)法工作,採取地下物探工作方式進行勘查找礦。在期北山、大白岩礦段,為配合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工作,進行了地面TEM找礦。使用加拿大Geonics公司生產的TEM-57瞬變電磁系統,選取發射回線邊長為200m的中心回線裝置工作,目的任務是查明深部地質構造,尋找深部錫多金屬礦。
圖6-2-2 地質-TEM歸一化二次電位模型
(二)工作成果
1.應用TEM方法尋找花崗岩凸起控制的接觸帶硫化金屬礦床
1999年在高峰山已知礦地段進行了三條TEM剖面試驗工作,其中C線和D線TEM成果顯示(圖6-2-3),C、D線南東段3~6測點晚期道較弱的感應電位高值異常,反映地下有低阻體存在,推測為花崗岩凸起控制的個舊組卡房段石灰岩接觸帶內硫化礦。據以往電測深資料和部分鑽孔揭露,該地段深部有隱伏花崗岩凸起,標高約1750m,與TEM異常推斷結果吻合。
2.應用TEM方法進行深部找礦
2001~2002年,在大箐東-駝峰山地段進行了工作網度為200m×(50~100)m的TEM工作,面積達6.15km2。共獲得7個低阻異常(圖6-2-4),從圖可見,Ⅰ號TEM異常帶和Ⅴ號TEM低阻異常近東西走向,Ⅱ、Ⅲ、Ⅳ、Ⅵ、Ⅶ號TEM低阻異常帶為北西走向,這些異常帶展布方向基本與其附近的斷裂帶走向一致。除Ⅶ號異常外,其他6個異常均推斷為具有找礦遠景的異常。
根據TEM工作成果,設計坑道及坑內鑽孔進行了找礦驗證,在Ⅰ號TEM異常區內已發現多個錫礦化體(坑道內),在Ⅵ異常地下坑道內(1820中段),213勘探線上CK6、CK1、CK3鑽孔揭露到了多層礦體。礦體厚度為1~5m,含錫品位2%左右。
圖6-2-5為16、17剖面TEM異常圖,異常斷面圖上反映出三個明顯的低電阻率異常,均較好地反映出了礦體或斷裂構造。
根據Ⅰ、Ⅵ號異常坑探驗證見礦結果,推測Ⅱ、Ⅲ、Ⅳ、Ⅴ號異常有較好的找礦遠景。為深部地質工程勘探,提供了找礦靶區,擴大了錫多金屬找礦資源量。
2005~2006年在期北山礦段,開展網度為200m×100mTEM測量,面積為10km2,剖面總長度為45.6km,物理點474點。TEM工作獲得A-1、A-2、A-3、A-4、B-1、B-26個TEM異常(圖6-2-6)。
圖6-2-3 高松礦區C、D線地質與TEM綜合剖面圖
結合地質情況分析,推測A-1異常為老熊硐斷裂、隱伏錫礦(化)體綜合引起(可能為接觸帶矽卡岩硫化礦異常)。推測A-2異常為礦(化)體、斷裂異常,其中存在人文干擾影響,在15號以西剖面地段可能為接觸帶矽卡岩硫化礦異常,15號以東剖面地段可能為斷裂、層間礦異常。A-3異常推測為層間礦異常。A-4異常推測主要為斷裂異常,不排除存在層間礦異常的可能;尾礦庫附近地帶存在人文干擾影響。B-1異常推測為人文干擾異常,不排除存在隱伏錫礦(化)體的可能。推測B-2異常為尾礦充填斷裂引起。
2006~2008年,在大白岩礦段開展網度200m×100m瞬變電磁法測量,面積為4.32km2,剖面總長度21.3km,物理點223點。共獲得TEM異常11個(圖6-2-7)。
圖6-2-4 高松礦區駝峰山地段地質-物探(TEM)異常綜合平面圖符號見圖6-2-1
推測為Ⅰ類(已知礦體異常)和Ⅱ類(找礦有望異常)並存的物探異常1個;推測為Ⅱ類物探異常(找礦有望的異常)7個。根據礦山工程安排,在測區邊緣靠近TEMS-1異常部位施工鑽孔見黃鐵礦化、銅礦化,TEM視縱向電導勾繪的斷面等值線起伏形態與隱伏花崗岩體的起伏形態一致,為圈定深部隱伏地質體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四、驗證結果
根據異常的解釋推斷,利用了歸一化二次電位確定鑽孔平面位置和反演電阻率斷面異常標高確定孔深的方法。在期北山礦段,建議對250~254線B-1、A-1異常進行鑽孔驗證(圖6-2-6)。雲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老廠礦於2006年10月~2008年1月,根據雲南省有色地質局地質地球物理化學勘查院的建議和TEM測量成果,在勘查工作區1785中段坑內,對250~254線B-1、A-1異常施鑽9個,進行了驗證,均揭露到了銅錫工業礦體。
通過近10年來的勘查探礦工作,根據雲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資料:「2003~2009年,個舊礦區新增有色金屬量131.66萬t,其中錫44.31萬t、銅69.74萬t、鉛鋅鎢等金屬17.61萬t。特別是2005年、2006年、2007年每年探獲的錫、銅、鉛、鎢等金屬量突破了24萬t,2008年新增22.69萬t,2009年錫新增9.85萬t。創雲錫地質找礦新增儲量新紀錄,超過當年生產消耗儲量的3倍,扭轉多年來保有資源儲量一直下滑的局面。」
五、結論
1)個舊礦區錫多金屬礦床的礦(化)體埋深較大,大部分距地表達500m以上,地面物探必須採用探測深度較大的技術方法,如瞬變電磁法(TEM)、電磁測深法(EH-4)等電磁類方法。
2)個舊礦區地表岩性多為碳酸鹽岩類,電阻率較高,與錫多金屬礦體(礦化體)和礦化花崗岩有明顯的電性差異,電法勘探深度比其他地區的勘探深度明顯增加,用電磁法進行深部找礦較為有利。
3)根據驗證結果,瞬變電磁法等方法在個舊礦區深部找礦的應用是成功的,找礦效果顯著。物探方法在個舊礦區深部找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5. 雲南保山核桃坪礦集區鉛鋅銅多金屬礦
雲南保山核桃坪礦集區鉛鋅銅多金屬礦位於保山市北部,主體隸屬保山市隆陽區瓦窯鎮。
1966~1990年,雲南省地質礦產局區域地質調查隊開展1∶20萬永平幅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和1∶20萬永平幅水系沉積物測量工作,發現了核桃坪鉛鋅礦點。1991~1993年,雲南省地礦局第四地質大隊開展1∶5萬阿石寨地區物化探測量工作,發現並圈定了金廠河、核桃坪、打廠凹、黑岩凹、黃家地、上廠、陡崖等一批物化探綜合異常,在核桃坪異常區找到中型鉛鋅礦床。2000~2009年,雲南省地礦局第四地質大隊、雲南省黃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1∶5萬物化探綜合異常區,開展了大比例尺物化探和異常查證、地質找礦勘探工作,先後發現金廠河鐵銅鉛鋅多金屬礦、打廠凹鐵金鉛鋅多金屬礦、黑岩凹鉛鋅多金屬礦、黃家地金礦、陡崖鐵礦、鉛鋅多金屬礦,累計探明資源量:鐵達到大型礦、鉛鋅達大型礦、金達中型礦、銅達中型礦規模。
一、礦床地質背景
(一)區域地質特徵
礦區位於岡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皺系,福貢-鎮康褶皺帶,保山-永德褶皺束北段及伯舒拉嶺高黎貢山褶皺帶南段。屬於瀾滄江以西的六庫-保山-鎮康成礦帶及波密-騰沖錫銅鉛鋅多金屬成礦帶。
按成礦帶劃分屬保山-鎮康有色金屬成礦帶,該成礦帶南段有龍陵猛糯、鎮康蘆子園兩個大型鉛鋅礦,中北段有施甸東山、瀘水鳳凰山鉛鋅多金屬礦,區域成礦條件良好。
區內出露地層自新到老為:下泥盆統(D1)鈣質細砂岩、泥灰岩;上志留統(S3)沉積條帶狀灰岩與灰白色純灰岩,中志留統(S2)灰色泥質條帶砂岩,下志留統(S1)灰黑色頁岩夾粉砂岩;上奧陶統(O3)粉砂岩、泥岩,中奧陶統(O2)粉砂岩夾泥質灰岩,下奧陶統(S1)粉砂岩、泥質灰岩;上寒武統保山組(3b)頁岩、砂岩夾灰岩,上寒武統沙河廠組(3sh)上部為砂岩、粉砂岩,下部為砂、頁岩、灰岩,上寒武統核坪組(3h)上部為灰岩、板岩,中部為板岩、灰岩,下部為板岩。核桃坪組(3h)是區內主要含礦層位(圖4-5-1)。
圖4-5-1 核桃坪礦集區區域地質圖
礦區及西部、南部有輝綠岩、輝長岩體,呈岩珠、岩脈分布,總體呈南北向排列。礦區東部沿瀾滄江帶見花崗岩、石英斑岩岩體,呈北西向展布。
兩條區域性構造分別由礦區東、西兩側通過,西側為怒江深斷裂,近南北向展布;東側為瀾滄江深斷裂,呈北西向展布,兩者相距50km,向北逐步靠近,向南散開。
(二)礦集區地質特徵
核桃坪礦集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上寒武統碳酸鹽岩、鈣質泥岩、砂岩,奧陶系粉砂岩、頁岩,志留系泥質條帶灰岩、頁岩,泥盆系灰岩、粉砂岩、頁岩。褶皺主要為核桃坪復背斜,斷裂以北北東向木瓜樹-朱石箐斷裂和北北西向木瓜樹-阿石寨斷裂為主,形成一馬蹄形構造,次一級為北西和南北向斷裂發育。岩漿岩主要為華力西期呈脈狀產出的輝綠岩。重力測量結果顯示在茅竹棚—核桃坪存在隱伏花崗岩,魏家大山有隱伏基性岩體存在。區內主要礦產有核桃坪、上廠、陡崖、黑岩凹鉛鋅礦,金廠河銅鉛鋅鐵礦、黃家地金礦。
1.地層
礦集區主要出露寒武系核桃坪組、沙河廠組地層。
核桃坪組下段(ξ3h1)。上部為灰綠色鈣質粉砂岩,下部為粉砂岩夾泥質粉砂岩。矽卡岩化發育,局部具鉛鋅銅礦化。
核桃坪組中段(ξ3h2)。為一套青灰色紋層狀鈣質板岩夾大理岩化灰岩及板岩,局部具硅化,矽卡岩化。有脈狀鉛鋅礦體產出,如上廠鉛鋅礦。
核桃坪組上段(ξ3h3)。下部由大理岩化泥質條帶灰岩、紋層狀鈣質板岩,紋層狀泥質灰岩夾中層狀大理岩化灰岩組成。上部為大理岩化泥質條帶灰岩及板岩,是鉛鋅多金屬礦主要含礦層位,如核桃坪礦段,打廠凹礦段。
沙河廠組下段(ξ3sh1)。為灰黃、黃綠、紫紅色變質含長石石英細砂岩和粉砂岩,白雲母板岩,變質粉砂岩。具矽卡岩化、硅化及銅鉛鋅礦化。
沙河廠組上段(ξ3sh2)。下部為淺白、淺灰色含石英岩屑白雲質大理岩、大理岩化灰岩,頂部夾變質砂岩透鏡體。層間裂隙發育,具矽卡岩化及銅鉛鋅礦化,是礦區主要含礦層之一。
2.構造
礦集區位於核桃坪背斜的北傾狀端,背斜及其兩翼呈向南開口的馬蹄狀分布。背斜軸向為5°~20°,北部在觀音寺、茅竹棚一帶傾伏,兩翼地層分別向東、西兩側傾斜,東翼傾角為40°~77°,西翼傾角為27°~45°。核部為核桃坪組下段(ξ3h1)地層,兩翼為核桃坪組中上段和沙廠河組(ξ3sh)地層。東翼金廠河一帶核桃坪組地層(ξ3h3)上隆,形成一個穹窿構造。
礦集區斷裂發育,沿背斜軸及東西兩翼分布的近南北向及北西向、東北向斷裂與成礦關系密切。其中,南北向、北北西向斷裂多沿背斜軸及東翼分布,具先張扭、後壓扭的特點,斷裂兩側縱張性裂隙和破碎帶發育,為礦集區主要導礦和容礦構造。北東向斷裂為核桃坪背斜近軸部的左行張扭斷裂,走向上被近南北向斷裂限制,屬礦區次要導礦及容礦構造。
3.岩漿岩
地表僅見華力西期輝綠岩,呈岩脈、岩珠產出。長幾米到數百米,寬幾厘米至數十米,接觸帶局部見金屬礦化。中比例尺重力異常反映沿背斜軸部及其東翼存在隱伏中酸性岩體,呈北東向展布,為鉛鋅銅多金屬礦的形成提供礦源和熱源。
4.礦床地質特徵
通過1990~2009年物化探、地質工作,核桃坪鉛鋅礦、黃家地金礦、打廠凹鉛鋅金礦、黑岩凹銅鉛鋅多金屬礦、陡崖鐵銅鉛鋅多金屬礦找礦取得了重要新進展,金廠河銅鐵鉛鋅多金屬礦實現了隱伏礦床找礦重大突破。
礦集區內礦化及礦物組合復雜,按礦物組合可分為鉛鋅礦體、鉛鋅銅礦體和鉛鋅金礦體、銅鐵礦體、金礦體等;含礦地層以矽卡岩為主,次為大理岩,鈣質泥岩、角礫岩等;礦體受斷層破碎帶控制明顯。現簡述核桃坪、金廠河兩礦段的礦床特徵。
1)核桃坪鉛鋅礦。礦體產於上寒武統核桃坪組上段的薄—中層狀大理岩化灰岩、泥質條帶灰岩內的斷層破碎帶及層間破碎帶中,呈脈狀、似層狀產出,礦體走向近南北,傾向東,傾角一般為30°~43°,與頂底板地層產狀基本一致。礦石類型以硫化鉛鋅礦石為主,金屬礦物主要有閃鋅礦、方鉛礦、黃鐵礦及少量黃銅礦;非金屬礦物有陽起石、透輝石、方解石、石英、重晶石等;氧化礦物有水鋅礦、菱鋅礦、白鉛礦、異極礦、孔雀石、褐鐵礦等。礦床類型為具一定層控特徵的矽卡岩型鉛鋅多金屬礦。
2)金廠河隱伏銅鐵鉛鋅多金屬礦。礦體呈丘狀或板狀—囊狀產於ξ3h2底部的陽起石矽卡岩中。礦體垂向和側向分帶明顯。垂直分帶:上部為鉛鋅礦、中部銅礦和銅鐵礦、下部為鐵礦。側向分帶:中心為鐵礦、中部為銅礦、外側為鉛鋅礦,在中部,銅逐漸過渡為鉛鋅礦,其外側可能為金的分帶。
據礦體產出形態、特徵、分布,可分為矽卡岩型鉛鋅礦體、大理岩型銅礦體、矽卡岩型銅鐵礦體、矽卡岩型鐵礦體四個礦體群,各礦體特徵分別描述如下。
A)矽卡岩型鉛鋅礦體。呈脈狀—板狀產於ξ3h2強大理岩化泥質灰岩、鈣質板岩中的矽卡岩內,形態嚴格受其控制。礦體總體形態與隆起形態相似,北西側向北西側伏,側伏角為3°~5°,南東側向南東側伏,南西翼傾向南西,傾角為12°~16°。礦石礦物為閃鋅礦及方鉛礦、黃銅礦等,脈石礦物為黑柱石、透閃石或陽起石及石英、方解石等。礦石類型為硫化矽卡岩型鉛鋅礦石。
B)大理岩型銅礦體。礦體呈扁豆狀產於隆起側翼基性岩與3h2的外接觸帶,隆起中心礦化明顯減弱。礦體總體形態與隆起形態相似,走向北西,向北西側伏,側伏角為3°~5°,南西翼傾向南西,傾角為14°。礦石礦物以黃銅礦為主,脈石礦物為黑柱石、石英、方解石及透閃石、綠泥石、綠簾石等。礦石類型為硫化矽卡岩型銅礦石。
C)矽卡岩型銅鐵礦體。礦體呈板狀—似層狀產於ξ3h2-1與基性岩的內接觸帶,呈脈狀,分多層產出。礦體總體形態與隆起形態相似,走向北西,向北西側伏,側伏角為3°~5°;南西翼傾向南西,傾角為5°~10°,礦體具分枝復合現象。礦石礦物以磁鐵礦、黃銅礦為主,脈石礦物為黑柱石、透閃石或陽起石及石英、方解石、透閃石、綠泥石、綠簾石等。礦石類型為矽卡岩型銅鐵礦石。
D)矽卡岩型鐵礦體。礦體呈丘狀—板狀產於矽卡岩體內,岩體即為鐵礦體。礦體總體形態與隆起形態相似,走向北西,向北西、南東側伏,側伏角分別為30°~40°。礦石礦物主要為磁鐵礦,脈石礦物為黑柱石、透閃石-陽起石、鈣鐵榴石及少量石英、方解石、透閃石、綠簾石。礦石類型為矽卡岩型鐵礦石。
二、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特徵
(一)區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特徵
1∶50萬重力異常的分布特徵。礦區周邊表現為強烈的起伏變化的重力場,主要異常帶有:中部的曹澗-保山-姚關重力低值帶,南北長20km,反映保山古生代坳陷帶的基底特徵。其兩側,西為怒江重力高值帶;東為雲龍-龍街重力高,沿瀾滄江東側北西向分布,瀾滄江以西為柯街重力高值帶。瀾滄江以西的三個條帶狀重力高、低值帶近南北向平行排列,向北有收攏之勢,南部為北東向勐波羅河重力高。顯而易見,保山古生代坳陷帶周邊被重力高所圍限。
航磁異常的分布特徵。全省1∶50萬航磁圖上,保山地區表現為變化較大的磁場特徵,異常呈條帶狀分布,主要有:礦區及其西側向南經保山至姚關為緩變負磁場帶,強度在-50nT上下,與曹澗-保山-姚關重力低值帶對應。其東側為鐵廠-大寺高值帶,沿瀾滄江北西向展布,強度在+50nT上下,與沿江分布的中酸性岩體及其接觸帶有關;西側上江-草皮坡磁力高值帶,強度為+30nT,沿怒江東岸呈南北向分布,位於怒江重力高東側的轉換帶。磁力高低值帶呈明顯的向北收攏,向南散開,南部猛波羅河出現大片平穩負磁場區,強度在-50nT上下。
1∶20萬航磁在核桃坪、陡崖、金廠河等地出現橢圓狀局部正負異常,強度為5~10nT;東側木瓜樹-瓦窯一帶,為強度+50nT的較強異常帶,沿瀾滄江西側呈北西向分布。
1∶20萬地球化學水系沉積物測量,在保山地區多種元素含量變化較大,異常成帶分布。大致可劃分為兩個異常帶,位於保山古生界沉積區東西兩側,呈南北向分布,主要元素Pb、Zn、Ag、Cd,伴生Au、As、Sb以及Cu等元素。西側為沙河廠-水銀廠異常帶,東側為瓦窯-東山異常帶,兩個帶在核桃坪一帶交會,在礦集區及周邊形成范圍大、元素組合復雜、強度高的綜合異常,並出現Sn、W異常。南部兩異常帶也有合並之勢,酒房—猛棒一帶的異常為北東向,Au異常的數量多,如里嘎、章龍等Au異常即位於該異常帶。
(二)礦集區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特徵
1.地球物理特徵
礦區內主要岩礦石的物性參數特徵如下。
1)岩礦石磁性測定結果。以矽卡岩及矽卡岩型鉛鋅多金屬礦的磁性最強,其磁化率為(6300~19000)×10-6SI,剩磁為(440~6200)×10-3A/m,它能引起數百納特的磁異常,可與其他岩石如大理岩、砂板岩(弱磁性或微磁性)引起的異常相區分。
2)岩礦石電性測定結果。矽卡岩型鐵金多金屬礦石電阻率比灰岩、砂板岩低 極化率是其他岩石的3~5倍,鐵金多金屬礦極化率最強、電阻率低,所以是區內引起激電異常的主要地質體。
3)岩礦石密度測定結果。中酸性岩為2.6×103kg/m3,大理岩為2.72×103kg/m3,砂板岩為2.65×103kg/m3。因此,區內隱伏中酸性岩體可引起重力負異常。
2.地球化學特徵
礦區內土壤、岩石樣品元素分析統計研究結果表明,上寒武統核桃坪組(3h)地層中Pb、Zn、Cd、Cu、Au、Sb等元素均高於其他地層,說明該組地層是主要含礦層。因子分析結果,Sb與Pb、Zn可能賦存於同一礦物中,即中低溫階段富集成礦。聚類分析結果,Cu、Cr、Ni、Co歸為同一類,與輝綠岩關系密切。
三、物化探方法技術運用
核桃坪礦集區在靶區選擇、立項和礦產普查、評價全過程中,合理地運用、部署了物化探勘查工作。在各階段都取得了良好的找礦效果,在找礦勘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1∶50萬重力、1∶20萬航磁及1∶20萬區域化探資料為礦集區的靶區選擇、立項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1∶50萬重力異常反映了保山古生代坳陷帶的基底特徵及礦集區的構造特徵;1∶20萬航磁在核桃坪、陡崖、金廠河等地出現橢圓狀的局部正負異常,顯示在核桃坪地區有局部磁性體存在。1∶20萬區域化探在核桃坪圈定出多元素綜合異常,主要元素有Pb、Zn、Cd、Cu、Au等,面積30km2,異常位於核桃坪背斜軸部。對異常進行踏勘性檢查,發現了鉛鋅銅礦化線索。異常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上寒武統核桃坪組(3h)泥岩、粉砂岩、泥質灰岩,厚層狀灰岩,成礦地質條件好,具良好的找礦意義。
根據1∶50萬重力、航磁及區域化探異常,結合區域地質資料,綜合分析研究認為核桃坪地區是找礦的遠景地段。
(二)1∶10萬重力、1∶5萬磁測及化探工作在礦產普查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1∶10萬重力測量
核桃坪礦集區1∶10萬重力測量結果,在茅竹棚—岔河一帶發現了起伏變化的重力場,重力正負異常相向分布,進一步劃分為茅竹棚、陡崖重力低異常,阿依寨重力高異常等;以西為近南北向重力梯級帶(圖4-5-2)。
茅竹棚重力低異常走向北東,北東部膨大,延伸至木瓜樹以北;南西變窄,延伸至核桃坪以南,分布於核桃坪背斜軸部及北傾沒端。陡崖重力低異常為北東向的兩個小異常,南西有低緩異常,可延伸至朱石箐,北東有與茅竹異常相接之勢,位於背斜軸的南部。
以上兩個重力低異常,推測均由隱伏中酸性岩體引起。
圖4-5-2 雲南核桃坪礦集區重、磁(nT)異常示意圖
1∶10萬重力測量,在茅竹棚—岔河一帶圈定重力低異常;結合地質情況,經綜合分析研究認為由隱伏花崗岩體引起。該花崗岩體為核桃坪礦集區成礦提供了熱源。
1∶10萬重力勘查的成功,打開了核桃坪礦集區找礦的新局面。
2.1∶5萬磁測工作
1∶5萬地面垂直磁測結果,在平靜的區域磁場中圈定陡崖、上廠、核桃坪、打廠凹、黑牛凹、黑岩凹、金廠河、草山8處強磁異常,強度為-1100~4800nT,正負伴生,面積為0.5~4km2。異常面積以金廠河為最大,次為上廠、陡崖。磁異常分布在核桃坪背斜西翼,草山、金廠河磁異常分布在核桃坪背斜東翼,黑牛凹磁異常位於核桃坪背斜的北傾沒端,有規律地排列成馬蹄形(圖4-5-2)。推測該磁異常是由矽卡岩或矽卡岩型鉛鋅多金屬礦引起。范圍小、強度高的異常一般反映淺部磁性體;范圍大、強度中等的異常反映深部磁性體,如金廠河、上廠南段等。
經地表工程和鑽孔驗證,證實陡崖、上廠、核桃坪、打廠凹、黑牛凹、黑岩凹、金廠河7處強磁異常由矽卡岩型鐵銅鉛鋅金多金屬礦體引起。
3.1∶5萬地球化學土壤測量
礦集區及外圍1∶5萬地球化學土壤測量結果表明,多元素異常發育、濃集中心清晰。全區共圈定28處異常。礦集區的異常主要有:核桃坪、上廠、打廠凹、陡崖、黃家地、木瓜樹、茅竹棚、新廠、黑岩凹、金廠河等。核桃坪、上廠、打廠凹、陡崖、黃家地異常分布在核桃坪背斜西翼,茅竹棚、新廠、草山、金廠河異常分布在核桃坪背斜東翼,木瓜樹異常位於核桃坪背斜北傾伏端。礦集區的化探異常圍繞核桃坪背斜有規律地排列成馬蹄形。核桃坪、上廠、打廠凹、陡崖、草山、金廠河化探異常與磁異常相對應,主要元素Pb、Zn、Cu、Ag、Cd等彼此疊合,而Au、Sb、As、Hg等元素異常多出現在主元素異常外側,具明顯的分帶性(圖4-5-3)。
圖4-5-3 雲南核桃坪礦集區地質及化探異常圖
礦集區內化探綜合異常面積為6km2,元素含量較高,以上廠化探異常為例最高含量Zn5000×10-6、Pb7000×10-6、Cu350×10-6。目前勘探評價中,核桃坪、上廠、陡崖、黑岩凹、黃家地等銅鉛鋅金多金金屬礦體均位於化探多元素異常內;金廠河化探、磁測綜合異常與該異常內鑽孔中見到的厚大鉛鋅銅鐵多金屬礦體相對應。
化探綜合異常是鉛鋅銅多金屬礦的直接找礦信息,當礦體埋藏深度增大時,異常強度減弱,可結合磁測、電法成果綜合判斷含礦性。
1∶5萬地面垂直磁測和地球化學土壤測量,圈定磁異常13處、化探組合異常28處。結合地質情況,經綜合分析研究認為:分布在核桃坪背斜兩翼的核桃坪、上廠、打廠凹、陡崖、黃家地、木瓜樹、茅竹棚、新廠、黑岩凹、金廠河異常具有良好的找礦意義。及時進行查證,在核桃坪、上廠、陡崖、新廠、黑岩凹等地發現了多條矽卡岩型銅鉛鋅礦、鐵多金屬礦體,提出了金廠河綜合異常由隱伏礦引起的意見。
(三)1∶1萬磁測、直流激電及化探工作在礦產評價中發揮了主導作用
1∶1萬磁測、直流激電及化探工作在核桃坪、上廠、打廠凹、陡崖、黃家地、黑岩凹、金廠河等礦段的勘查評價中,為探礦工程的布設提供了充分的依據,在物化探異常區布施的探礦工程大多見礦。
現以金廠河鐵銅鉛鋅多金屬礦床物化探工作成果(見圖4-5-4)為例介紹如下。
圖4-5-4 雲南保山核桃坪礦集區金廠河礦段地、物、化綜合異常圖
1.金廠河礦區地質特徵
金廠河礦區總體上為一向東傾,傾角19°~53°的單斜構造;在測區中南部F8斷層附近約0.5km2范圍內表現為一個小的穹窿構造。該構造軸向為120°~300°,核部出露ξ3h3-1灰白色泥質條帶灰岩、鈣質板岩。穹窿構造可能為岩漿上侵引起或為原始海底噴發形成的丘狀構造,對成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見圖4-5-4)。
礦區主要發育北西向F1、F2、F8和北東向F9兩組斷裂。F2走向北西,傾向南西,推測傾角為30°~35°,為一逆斷層。上盤為核桃坪組地層,下盤為沙河廠組地層,沿斷裂構造角礫岩帶寬達15m,角礫岩帶顯示出明顯的Pb、Zn、Au原生暈異常,與成礦有密切聯系。F8斜切穹窿構造,局部見雜色硅化角礫岩帶,含Au(50~670)×10-9,具有明顯的金原生暈異常。F9的形成明顯先於F1、F2、F8,推測為平移斷層,北西傾,傾角50°~60°,推測北東向和北西向兩組斷裂交會部位的成礦條件較好。
沿斷裂及層間破碎帶常見華力西期輝綠岩出露,輝綠岩為區內金背景值最高的岩石,與金礦體形成有一定關系。
2.物化探工作成果及解釋推斷
1)1∶1萬磁測。由圖4-5-4可見,金廠河磁異常面積大、強度高,異常面積約3km2,極大值達1480nT;異常形態規則,總體形態呈橢圓形;以正異常(ΔZ≥600nT)為主,北東面有比較弱的負異常出現。異常走向北東,長650m。異常北東、南東、南西梯度大,北西梯度小。據上述磁異常特徵,金廠河磁異常具有標準的斜磁化特徵,垂直於磁異常中心剖面上的有效磁化傾角Ii=55.2°。推測異常磁性體為近地表端在磁異常的中心部位(ΔZ≥600nT),呈走向北東,傾向北西的厚板狀體。通過磁異常向下延拓轉換,下延100m的異常形態與0m的異常形態一致;下延至150m、250m時,異常在走向上明顯出現兩峰值,說明磁性體在F2、F9交會部位向上突起;下延至500m時異常出現起伏跳動的振盪現象,說明下延深已超過磁性體埋深。通過對磁異常做導數換算,顯示出磁性體走向長650m,傾向延伸800m,與反演計算結果相符。經切線法、特徵點法計算,磁性體埋深為250~270m,反演模擬計算結果顯示磁性體傾向300°,傾角45~55°,厚130m,頂部埋深250~260m(圖4-5-4、圖4-5-5)。
2)1∶1萬激電測量。在礦集區重點礦段開展了1∶1萬直流激電(中梯、對稱四極、偶極)測量,各種裝置的直流激電測量均在矽卡岩型鉛鋅多金屬礦礦體上出現明顯的低阻高極化異常(圖4-5-4、圖4-5-5)。圍岩的視充電率低,無干擾因素,礦體視充電率異常大於圍岩的兩倍;礦層視電阻率一般為500Ω·m左右,與圍岩差異較大,形成明顯的低阻、高極化異常。(MS/ρS)比值GS在礦層異常更加突出,與非礦異常存在較大的差異。
激電中梯測量結果,在推測的磁性體部位有一視充電率異常(MS>2%)與之對應。對稱四極測深結果顯示,存在一向北西傾的低阻高極化體與推測磁性體相吻合,充分說明磁異常與強激電異常為同一礦體引起。
3)地球化學土壤測量。金廠河磁異常傾斜方向的上方上坪子一帶,土壤測量結果表明低溫元素(前緣暈元素)Au、As、Sb、Hg異常非常明顯,而中、高溫元素Cu、Ni、Fe異常表現不明顯,僅在局部地段出現。岩石地球化學測量顯示,Cu、Pb、Zn、As、Sb、Hg、Au、Ag、Bi元素異常在F8、F2斷層或斷層附近非常明顯,其異常值高於克拉克值幾倍至幾十倍,推測形成磁異常的磁性體為硫化物多金屬礦引起。
綜上所述,金廠河磁異常形態規則、面積大、幅值高,經空間轉換計算和半定量、定量計算,推斷形成磁異常的磁性體為走向北東,傾向北西,傾角55°,頂部埋深250m、厚130m,走向長650m,傾向延伸800m左右的板狀體;也可能是多個板狀體組合。磁性體產在3h2地層的鈣質板岩中,且受多期次構造控制,圍岩介質環境和構造條件對成礦有利;從地球化學特徵及化探異常特徵看,成礦元素在溫度、空間上具明顯的分帶性,顯示了在淺部(低溫)形成Au,中深部(中溫)形成Pb、Zn,深部(高溫)形成Fe、Cu、Ni富集之特徵。
金廠河物化探異常經鑽孔驗證,在孔深280.38~710.62m見到厚大的鉛鋅、銅、鐵礦體,所見礦體空間形態與物探推斷結果基本一致。
圖4-5-5 核桃坪礦集區金廠河礦段0線地質、物探綜合剖面圖
四、工程驗證及取得成果
經工程驗證,在核桃坪礦集區金廠河、核桃坪、打廠凹、黑岩凹、黃家地、上廠、陡崖等物化探綜合異常,勘查到鐵、銅、鉛鋅、金多金屬礦體。現以金廠河礦段工程驗證情況為例加以說明。
結合地質、物探、化探等成礦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推測金廠河磁、電異常是由多金屬硫化物礦體引起,經多次研究論證,決定對其進行鑽探工程驗證。
首個驗證孔(ZK1)選擇在磁性體的中心部位,在推測磁性體埋深地段見到了礦體,且與推測埋深基本一致。ZK1控制鉛鋅礦體厚2.36m,銅礦體厚19.67m,鐵礦體厚82.05m。第二個驗證鑽孔ZK2亦見到了較好的鉛鋅銅鐵多金屬礦體(銅礦體厚65.42m,鐵礦體厚264.65m)。就此打開了金廠河隱伏鐵銅鉛鋅多金屬礦的找礦局面。
金廠河礦區共完成鑽孔16個,總工作量11000m。所控制礦體呈丘狀—似層狀產於寒武系核桃坪組中段(ξ3h2)底部,礦體垂向和側向分帶明顯,由上往下依次為鉛鋅礦、銅礦和銅鐵礦、鐵礦,由內向外依次為鐵礦、銅礦、鉛鋅礦,在中部銅與鉛鋅礦過渡,其外側可能為金的分帶。據礦體產出形態、空間分布、礦物組合,分為矽卡岩型鉛鋅礦體、大理岩型銅礦體、矽卡岩型銅鐵礦體、矽卡岩型鐵礦體。金廠河銅、鉛鋅、鐵多金屬礦床目前礦床的規模,鐵達大型礦,銅、鉛鋅為中型礦。
以上驗證結果表明「地物化集成技術」在金廠河探尋隱伏礦床是成功的。
(本節供稿人:官德任李芹楊茂齊鄭小龍劉傑)
6. 鉛鋅英才網有一則消息說雲南蘭坪鉛鋅礦是亞洲最大的礦山,這個是真的嗎
是真的,蘭坪金頂鉛鋅礦是亞洲儲量最大的鉛鋅礦山,現在的業主是上市公司宏達股份
7.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西邑鉛鋅礦勘查
(1)概況
項目由雲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院承擔勘查工作。
(2)成果描述
通過1∶10000土壤化探測量,新圈定了趙寨異常;主要有三個濃集區,分別為大壩口、東寶山及張家寨,異常濃集中心明顯,Pb、Zn、Ag異常套合較好,分帶清晰,極大值Pb 5644×10-6,Zn 4474×10-6東寶山異常與新發現礦體相對應,張家寨異常與董家寨礦體對應,大壩口新發現異常尚未檢查。
董家寨控制了V3礦體走向1037米,傾向1110米(8線)。礦區主要礦體累計查明(331+332+333)類(氧化礦+硫化礦+混合礦)鉛鋅金屬量91.57萬噸,伴生銀595.85噸,平均品位Pb+Zn 5.33%,Ag 34.71×10-6;其中(331)類鉛鋅金屬量5.66萬噸,伴生銀38.17噸,平均品位Pb+Zn 5.42%,Ag 36.49×10-6,占總資源量6.19%;(332)類鉛鋅金屬量18.62萬噸,伴生銀158.91噸,平均品位Pb+Zn 4.71%,Ag 40.17×10-6,占總資源量20.34%。新增(333以上)鉛鋅金屬量41.35萬噸,銀金屬量265.03噸。
趙寨北西施工的ZK220-2鑽孔揭露真厚13.16米鉛鋅礦體,Pb+Zn 4.84%;趙寨與董家寨連接部位、董家寨北西區域顯示出巨大找礦前景。
8. 雲南哪裡可以賣鉛鋅礦
大理州鶴慶縣.
9. 雲南蘭坪特大型鉛鋅礦綜合利用示範工程
該工程需要解決提高氧化鉛鋅礦和混合鉛鋅礦的選礦或選冶聯合工藝技術問版題。雲南蘭坪特大型鉛鋅礦權多為硫化-氧化混合礦,鉛鋅金屬量逾1000萬噸。礦區資源特點是儲量規模大、資源高度集中,但礦石類型及性質十分復雜,礦化貧富分布不均。經過礦產資源治理整頓和資源整合,雲南蘭坪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並迅速恢復了生產;同時,在開發蘭坪鉛鋅礦的技術探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已解決了硫化礦的選礦,氧化礦和混合礦的選礦也取得重要進展,但工藝的成熟完善與產業化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開展蘭坪特大型鉛鋅礦綜合利用示範工程,合理解決氧化鉛鋅礦、混合鉛鋅礦的分選利用技術問題,不僅對緩解我國鉛鋅原料的供需矛盾、減輕鉛鋅冶煉對進口鉛鋅原料的依賴舉足輕重,而且對於類似礦山氧化鉛鋅礦的選礦及開發利用具有示範意義。
10. 雲南的鉛鋅礦山、含鉛30多、含銀1000克/噸以上、探礦證、探礦面積6平方公里、能賣多少錢
你要賣還是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