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控制點復核跟加密控制點成果都是用GPS做的,需要准備些什麼資料
由設計提供的控制點坐標,
先復核。復核滿足規范要求後,再加密專。
加密選點通視點三點屬夾角不要小於30度。然後用
科傻平差了。。。最重要的資料就是「
由設計提供的控制點成果表「
二唯
三維
大地坐標
做成果報告的話。自己網路下吧。基本都全的。
也不知道我離提了沒
Ⅱ RTK圖根控制點平差報告在機子裡面怎麼導出
平差報告是用軟體解算靜態數據平差後得到的,主機里只有原始觀測數據!
Ⅲ 工地上找總包要控制點什麼的是什麼意思,怎麼交控制點啊,是給個坐標點還是到現場
控制點是做為施工控制的測量坐標點。交控制點,需要先找業主方索要控制點資料,施工方帶測量隊跟據資料描述去施工現場找到實際放樣點,用測量儀器對實際放樣點進行測量。
測量控制點是指在進行測量作業之前,在要進行測量的區域范圍內,布設一系列的點來完成對整個區域的測量作業,在選點時,首先調查收集測區已有的地形圖和控制點的成果資料。控制點位置的選定應滿足相應工程的基本要求《公路勘測規范》(JTJ061-99)中規定。
(3)控制點成果報告擴展閱讀:
公路平面控制網應滿足以下要求。
(1)相鄰導線點間要通視,對於鋼尺量距導線,相鄰點間還要地勢平坦,以便於量邊長。
(2)導線點應選在土質堅硬、穩定的地方,以便於保存點的標志和安置儀器。
(3)導線點應選在地勢較高,視野開闊的地方,以便於進行加密、擴展、尋找和碎部測量以及施工放樣。
Ⅳ 基礎控制測量技術總結與成果
基礎控制測量應提交的成果包括:基礎控制點展點圖、控制點點之記GPS觀測手簿、測距高程導線記錄手簿、GPS平差手簿、水準網圖、水準路線圖、水準平差手簿、控制點點之記、控制點成果表。
(一)原始觀測成果
基礎控制包括平面和高程兩部分。平面測量首級控制採用GPS方法完成,需要有原始的觀測手簿。對於有些地區控制點齊全,也不能拿到點就用,必須經過檢查,因為礦區經常發生采空下沉造成控制點移位。而GPS在使用兩個起始點時是不能發現控制點錯誤的。要向礦區引入控制點必須保證起始點正確,即使是剛完成的C級點也需要重新聯網觀測。要留下檢查的證據就必須有觀測記錄。記錄手簿的格式經過補充後能滿足各種儀器使用。控制點的高程新測主要4種方法,水準法、測距高程導線法、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和GPS高程擬合法,水準和高程導線記錄格式已有,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和GPS高程擬合使用GPS記錄手簿。
(二)計算手簿
GPS平差後必須有平差報告,主要內容包括基線解算、各種檢驗、無約束平差(WGS-84坐標、基線分量改正數及精度信息)、約束平差(1980西安坐標系、1954年北京坐標系坐標、基線向量改正數、基線邊長、方位角、轉換參數及精度信息)。水準網平差只提交平差手簿和最終高程點的成果及各點的高程中誤差。使用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的要求提供測繪局蓋章的原件。
(三)最終成果
首級控制完成後應提交控制點成果表和展點圖。以便檢查控制點的密度、精度及是否可以作為向礦區引入控制點的依據。為了以後別人使用方便,必須提交基礎控制點的點之記。在沒有補充控制點的情況下,使用原控制網的同時使用原點之記,不必重做,如有錯誤則做相應改正。
(四)礦區控制點
基礎控制點聯測完成後需要向礦區引入控制點,要求是一個測區點號不得重號,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混淆。使用RTK引入的提交控制點坐標,使用快速靜態引入的提供與基礎控制一樣的所有成果,使用全站儀引入的應提交測距高程手簿。控制點的展點位置放在開拓工程平面圖上。
Ⅳ 甲方提供了控制點,怎麼用RTK復測或者復核來證明甲方的控制點誤差在允許范圍內
在其中一個控制點上或任意設置的點上建立基準站,接著用流動站逐一測量其它各個控制點,然後把各點加入進行點校正,觀察各點的水平及垂直殘差,如果各點的殘差均很小,說明各點之間的相對精度可靠。
如果某個點的殘差較大,說明它的已知數據精度不夠或者觀測質量差,可重測再校正,如果該點的殘差仍然一樣,基本可斷定已知數據不可靠,可剔除該點進行點校正,重復以上步驟知道各點殘差符合要求為止,之後採用該校正參數,仍然按RTK方法檢測一下各控制點,理論上檢測差值會符合要求。
在進行測量作業之前,在要進行測量的區域范圍內,布設一系列的點來完成對整個區域的測量作業,在選點時,首先調查收集測區已有的地形圖和控制點的成果資料。
(5)控制點成果報告擴展閱讀:
以一定精度測得該點平面位置、高程和(或)重力加速度等數據的固定點。通常需在點上埋設標石或設置其他標志,在遠方對其照準的控制點(如三角點、導線點)上應架設固定的或臨時的測標。
一般是先在中比例尺(1:10000-1:1000000)的地形圖上進行控制網設計。根據測區內現有的國家控制點或測區附近其他工程部建立的可利用的控制點,確定與其聯測的方案及控制網點位置。在布網方案初步確定後,可對控制網進行精度估算,必要時對初定控制點作調整。
然後到野外去勘探、核對、修改和落實點位。如需測定起始邊,起始邊的位置應優先考慮。如果測區沒有以前的地形資料,則需詳細勘察現場,根據已知控制點的分布、地形條件及測圖和施工需要等具體情況,合理的擬定導線點的位置,並建立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