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為恢復國民經濟採取了哪些措施國民經濟恢復情況怎樣
1.把官僚資本企業收歸國有,建立國營企業2.米棉之戰,糧油之戰,銀元之戰3.調整工商業 經過這些調整,國民經濟開始有所好轉
②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為恢復國民經濟採取了哪些措施
歷史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第二課教的「米面之戰」,土改,經濟恢復措施執行得很快;因為國民黨走的時候發行「金圓券」之類的貨幣,颳走了民間資本。
所以,在共產黨的大力支持下,國民經濟迅速恢復,為經濟計劃的施行而打下基礎。
③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為恢復國民經濟採取了哪些措施
關於新中國的成立,主要從這樣幾個方面掌握: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條件、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及通過的決議、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體會議、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這幾方面的內容教材都有表述,在復習時注意記憶。 在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內容和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體會議的內容區別開來,還要注意將重慶政協會議與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區別開來。 同時還要注意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直到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其制定的《共同綱領》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 關於全國領土的基本解放,一是要注意理解新中國成立時,解放戰爭尚未完全結束,人民解放軍還在繼續追殲國民黨殘余軍隊,解放全中國。二是要注意理解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時,除台灣和少數沿海島嶼外,中國領土全部解放。三是要注意理解當時進行的解放全中國的戰爭仍然屬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延續。 考點2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鞏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權而進行的斗爭及歷史意義 建國初期開展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運動被稱為建國初期三大運動。這三大運動都起到了鞏固新生人民政權的作用。 考查重點新中國成立初期,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先後進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運動和「三反」「五反」運動。 抗美援朝的歷史意義: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保衛了朝鮮的獨立和中國的安全;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同時這一勝利,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廢除了在中國延續數千年的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鎮壓反革命運動的歷史意義:基本上肅清了祖國大陸上的反革命殘余勢力,鞏固了人民民主政權。 「三反」「五反」運動的歷史意義:「三反」運動教育了幹部的大多數,挽救了一批犯錯誤的同志,純潔了幹部隊伍,抵制了資產階級的腐蝕。「五反」運動打退了不法資本家向社會主義的猖狂進攻,打擊了他們的五毒行為,在工商業中進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經營教育,開始建立了工人階級對資本家的監督。 考點3 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初步發展 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國民黨反動派進行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帝國主義的長期掠奪,以及國民政府和官僚資本的大肆搜刮,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新中國面臨的經濟形勢十分嚴峻。 為了恢復發展國民經濟,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合理調整工商業等。
④ 新中國經濟恢復時期的成就有哪些
1、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勝利,徹底消滅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為國家財政經濟的根本好轉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國家的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社會主義經濟的領導地位大大加強。新中國成立後,建立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成功地調整了工商業和經濟結構的改組,使社會主義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有了相當的提高。到1952年底,國營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已由1949年的34.7%上升為56%,國家資本主義工業的比重由1949年的9.5%增加到1952年的26.9%。建立和完善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的任務已勝利完成。
3、恢復和發展了工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商業外貿等。
在短短的3年裡,新中國醫治了長期戰爭所造成的創傷,使工農業生產達到或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主要工農業產品的產量,除個別產品外,都超過了建國前的最高年產量。
4、始終堅持發展生產、恢復國民經濟為中心,正確處理革命和生產、政治和經濟的關系,使各項社會政治運動和各種工作都不幹擾生產的正常進行,而是一切工作都圍繞著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並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是為了從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打破對生產力的束縛,發揮人民群眾對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恢復和發展生產創造條件。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長期戰爭的破壞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掠奪,中國經濟已處在全面崩潰的境地,工農業生產大幅度下降,通貨膨脹十分嚴重,人民生活極端貧困。新中國成立後,立即著手恢復國民經濟,並把它作為建國初頭三年的中心工作。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採取了一系列的正確措施,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到1952年底,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勝利完成。這表現在:(1)全國工農業總產值達810億元,比1949年增長77.5%,比歷史上最高年產值增長20%;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都達到並超過解放前的最高水平。(2)交通運輸全面恢復並得到發展,新修了成渝、天蘭等鐵路干線和康藏、青藏等公路。(3)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科學研究等事業也有較大發展。(4)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全國職工平均工資比1949年提高70%左右,農民收入平均增長30%左右。(5)國民經濟在質量上得到提高,性質上發生變化,工業總產值佔全國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為41.5%,國營經濟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成為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國民經濟恢復任務的完成,為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條件。
⑥ 新中國成立後,為恢復國民經濟採取了哪些措施
1,沒收官僚資本和建立國營經濟,既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同時又具有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人民政府還收回了帝國主義把持近百年的海關管理權,肅清了帝國主義在華經濟侵略勢力。
2,通過「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穩定了全國的物價。
3,將全國財政經濟由中央統一管理,形成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這在當時是很必要的。
4,通過土改,合理調整工商業和精兵簡政措施,使國家財政經濟根本好轉。
5,人民政府領導人民大力恢復和發展生產,引導農民互助合作,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在城市、工礦企業進行了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對恢復和發展生產起了重要作用,也完成了民主革命遺留的任務。
⑦ 新中國成立後,為恢復國民經濟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麼成果
⑧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為恢復國民經濟採取了哪些措施國民經濟恢復情況怎樣(10分
措施: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合理調整工商業;領導人民恢復發展生產。(6分) 恢復情況:到1952年底,國家財政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農業生產超過歷史最高水平;市場物價穩定;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4分) ⑨ 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黨中央採取了什麼有效措施結果怎樣
分三個階段 ⑩ 建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為了恢復國民經濟採取了哪些措施
一、建國初期的經濟形勢: 與新中國恢復國民經濟措施取得了什麼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