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哪些科研成果
學校始終堅持「頂天」「立地」相結合的科技工作方針,瞄準國際科技前沿,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需要,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在動植物育種、植物保護、農業生物技術、旱區農業與節水技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研究領域形成鮮明特色和優勢。建校以來,學校累計獲得各類科技成果6000餘項,獲獎成果1800餘項。
培育出了世界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小麥品種「碧螞1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遠緣雜交小麥良種「小偃6號」,我國自主培育和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蘋果品種「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直接經濟效益累計超過3000億元。
合校以來,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44項,其中主持完成15項;主持完成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87項;獲陝西省科技進步最高成就獎1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529件;審定動植物新品種594個。發表SCI、EI、SSCI論文26020篇,其中2019年第一署名單位SCI、EI、SSCI論文3317篇。現有8家農、林、水專業陝西省一級學會掛靠學校,編輯出版20種學術期刊,建有大學出版社。
學校面向國家和區域主導產業發展需求,積極開展科技成果示範推廣和產業化工作。在國內率先探索實踐以大學為依託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在全國首批建設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與500多個地方政府或龍頭企業建立科技合作關系,在區域主導產業中心地帶建立農業科技試驗示範站28個、示範基地46個,構建了大學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快捷通道,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800多億元。學校科技園暨留學人員創業園進入首批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學院注重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近五年來,學院共承擔課題382項,總經費7100多萬元,其中,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西部專項、農業部跨越計劃項目等60項;陝西省攻關、基金、地方委託及橫向合作項目230項。先後獲得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各級科技進步獎16項,技術轉讓40多項。學院持續增強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的辦學特色。
已與美國康奈爾大學、馬里蘭大學、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等40多所國際知名大學及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2014年,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合作建立中美食品安全聯合研究中心;2015年經教育部批准,與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合作創辦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
「十三五」期間,學院將繼續實施「人才強院、國際化辦學」的發展戰略,為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而努力奮斗。
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學院來擁有國家發改委現代牛業生物技源術與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農業部動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國家肉牛改良中心、國家級動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陝西省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重點實驗室、陝西省肉牛工程研究中心、陝西省飼料工程研究中心等13個國家、省級及校級科技創新研究平台。畜牧教學試驗基地、安康水產試驗示範站、延安養豬試驗示範基地、石泉(陝北)蠶桑試驗示範基地、肉牛試驗示範基地、奶山羊(陝北、金昌肉羊)試驗示範基地6個校內外教學科研試驗基地、34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主辦《家畜生態學報》、《中國牛業科學》、《畜牧獸醫雜志》、《北方蠶業》4種學術刊物。
近五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4項,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年均到位經費4000餘萬元,累計發表SCI論文961篇、授權專利51項,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8項;省科技推廣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主編出版高等農林院校「十三五」規劃教材2部。
❹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學院的科研成果
經過長期的科研積淀,學院在動物胚胎工程、動物克隆及幹細胞工程、生物毒素與中毒病、家畜生殖內分泌、神經生物學、畜禽重大疫病防控等研究領域形成了特色與優勢,有的研究處於國際先進水平或國內領先水平。
著名專家張涌教授首次攻克山羊體細胞克隆技術難關,獲得首例體細胞克隆山羊和一批轉人防禦素基因克隆奶牛。著名專家竇忠英教授在幹細胞研究方面獲得重大突破,成功從人胚胎幹細胞分化誘導得到心臟跳動樣細胞團。
學院始終瞄準高新科技前沿,堅持圍繞國家和區域性重大戰略需求,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和應用研究。學院2011年獲批轉基因專項(十二五)1項,863課題(十二五)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博士點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其他課題24項;共發表科技論文230篇,其中SCI收錄82篇,A類文章43篇,B類文章82篇,其他23篇;公開出版著作、教材7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1項。
❺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近5年來,學院抄科研與襲推廣取得快速發展。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與課題、國家「863」計劃課題、國家支撐計劃課題、「948」項目、陝西省科技統籌重大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80餘項。
在旱作農業裝備研發、農業裝備智能控制、數字農業與農業信息技術、生物資源利用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陝西小麥玉米生產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與配套機械化裝備」科研成果榮獲陝西省科技成果一等獎,「農業院校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六位一體』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教學成果榮獲陝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授權國家專利、軟著770項,其中發明專利10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被SCI/EI收錄430餘篇。
❻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經過長期的科研積淀,抄學院在動物胚胎工程、動物克隆及幹細胞工程、生物毒素與中毒病、家畜生殖內分泌、神經生物學及畜禽重大疫病防控等研究領域形成了特色與優勢,有的研究處於國際先進水平或國內領先水平。我國動物胚胎工程專家張涌教授攻克了山羊體細胞克隆技術難關,獲得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山羊,利用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結合基因編輯技術創制了世界首例人β防禦素轉基因奶牛和轉Ipr-1基因抗結核病奶牛,2016年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著名動物胚胎工程專家竇忠英教授在幹細胞研究方面獲得重大突破,成功從人胚胎幹細胞分化誘導得到心臟跳動樣細胞團。
學院始終瞄準高新科技前沿,堅持圍繞國家和區域性重大戰略需求,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和應用研究。目前,學院承擔科研項目156項,其中,轉基因重大專項1項,子課題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4項,子課題12項;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2項、其他項目59項;合同總經費11702.66萬元。先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近五年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65件,發表學術論文1100篇,其中SCI收錄論文643篇。
❼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80多年來,圍繞黃土高原地區乃至西部旱區乾旱缺水、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低下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為不合理利用引起的土壤質量退化、農田地力低下、土肥資源利用效率偏低以及由此引起的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瞄準國家和區域重大需求,跟蹤國際上學科前沿問題,進行了一系列面向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建設主戰場及學科熱點領域的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優勢的研究方向和領域。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在旱區土壤水分、旱地土壤肥力演變及土壤及生物熱力學、土壤土地資源利用、旱地作物營養與水肥調控等領域獲取了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研究成果。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領域已拓展至土壤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微生物學及生態環境修復等領域;圍繞土壤重金屬污染污染風險評估及修復、污泥資源化利用、資源清潔高效利用等開展了大量研究。近年來,先後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近300項,取得100餘項科技成果。其中,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主持、參加各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餘項,廳局級獎20餘項;校級優秀教學成果近40項,出版教材和專著50餘本,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3000篇。
學院目前擁有農業部西北植物營養與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合陽農業環境與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富平現代農業綜合試驗示範站)、楊凌國家黃土肥力與肥料效益定位監測基地、校級「環境污染過程與控制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及數量眾多的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十三五」期間,我院將積極承擔學校建設世界一流農業大學宏偉藍圖下的學院職責,以追趕和超越國內外一流同類學院為己任,開拓進取,堅持以建設一流學科為學院事業發展的龍頭,著力打造一流師資隊伍,大力改善教學科研條件,努力培養高質量人才,使我院各項事業不斷取得進步,並力爭在「十三五」末,把學院初步建成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研究型學院。
❽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的科研成果
中國暗色分生孢子真菌及蠕形分生孢子真菌物種多樣性研究
2009年山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孫廣宇
參加
蘋果主要病害化學防治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
2008年陝西省人民政府農業推廣三等獎
時春喜
主持
小麥赤霉病防治基礎與應用研究
2008年陝西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康振生
主持
關中灌區主要糧食及經濟作物11種災害性病蟲發生規律與可持續控制技術研究
2008年陝西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張興等
參加
枸杞紅癭蚊、蚜蟲覆蓋隔離物理防治技術研究
200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仵均祥等
參加
多羥基雙萘醛等植物源病毒抑制劑的篩選與研製
2007年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吳雲鋒
主持
小麥吸漿蟲成災規律與防治技術
2007年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袁 鋒
主持
殺蟲活性物質苦皮藤素的發現與應用研究
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吳文君
胡兆農等
主持
多羥基雙萘醛等植物源病毒抑制劑的篩選與研製
2006年楊凌示範區科學技術一等獎
吳雲鋒
主持
小麥吸漿蟲成災規律與控制技術研究
2006年楊凌示範區科學技術一等獎
袁 鋒
主持
蘋果黑星病發生規律與控制技術
2006年陝西省人民政府農技推廣二等獎
黃麗麗
康振生
參加
小麥品種抗銹性喪失原因及對策研究
2006年陝西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一等獎
李振岐
主持
玉米田雜草化學防除技術示範與推廣
2006年陝西省農技推廣二等獎
時春喜
參加
小麥新型殺雄劑SQ-1殺雄技術及配套制種技術的研究
2006年國家教育部科技成果獎
趙惠燕
參加
小麥抗條銹性喪失原因及對策研究
2005楊凌示範區科學技術一等獎
李振歧
主持
渭北蘋果園病蟲防治技術推廣
2005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三等獎
李 鑫
主持
麥田主要雜草化學防除新技術示範與推廣
2005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三等獎
時春喜
參加
陝西省蘋果主要病蟲測報與防治技術推廣
2005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二等獎
胡小平
參加
玉米田雜草化學防除技術與推廣
2005寶雞市人民政府二等獎
時春喜
參加
植物病原真菌與寄生互作關系的超微結構
2004年陝西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獎壹等獎
康振生
主持
陝西主要作物蚜傳病毒病傳播途徑與機制及防治技術體系研究
2004年陝西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獎貳等獎
吳雲鋒
主持
自流式樹干注葯技術研究
2004年陝西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獎貳等獎
張 興
主持
農業技術家教模式研究
2004年陝西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獎貳等獎
李 鑫
主持
麥田主要雜草化學防除新技術示範與推廣
2004年寶雞市人民政府一等獎
時春喜
參加
❾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合校以來,學院已取得教學成果獎26項,其中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回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答、二等獎6項;學院現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名牌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一流專業;「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專業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1個;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省級精品課程和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6門在線開放課程;5門全英文課程;1門雙語課程;2門暑期外教課程;主編各類教材28部;其中主編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材2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8部;「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4部;「十三五」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高等農林院校規劃教材1部。
目前,學院共承擔科研項目160項,年均經費7000萬元以上。合校以來,已取得省部以上級科研成果8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科學技術獎11項,育成新品種236個;發表SCI、EI論文896篇,授權專利179項,出版專(編)著119部。
❿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近5年來,學院與國內外40多所科教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先後有國內外專家學者160餘人次前來學院講學或開展合作研究,派出專家教授80餘人次前往美、英、德等10多個國家進行合作研究,並成功舉辦國內學術會議10餘次,在學術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在新的時期,植物保護學院將繼續弘揚傳統,深化改革。以國家"985"農業有害生物治理與生物源農葯創制科技創新平台為依託,全面實施人才強院戰略,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教學、科研為中心,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團結一致、共同奮進,打造一流人才梯隊,創建一流學科,培養一流人才,爭創一流成果,為把學院建成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