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測量學 視距測量
測距精度約1/200~1/300 視距測量測量距離的話,視距間隔和角度即可,假如求高差還要測儀器高和瞄準高。給哥加分吧
❷ 什麼是視距測量有何優點適用於什麼情況
視距測量是利用望遠鏡中的視距絲裝置,根據幾何光學原理同時測定水平距離和高差的一種方法。
雖然測距精度僅能達到1/200~1/300,但其具有操作簡便、不受地形限制等優點。
視距測量被廣泛應用於對量距精度要求不高的碎部測量中。381.說明視距測量的計算公式。
視距測量包括水平距離和高差兩個計算公式。(1)如圖l一5- 22所示,水平距離計算公式為D= Klcos2a
式中K-視距乘常數,其值一般為100,卜一尺間隔,上、下絲讀數之差,m;r一豎直角。
圖1- 5- 22視距測量
顯然,當視線水平時,豎直角為零,水平距離計算公式為:
D- Kl (1—5—32)
(2)如圖1- 5- 22所示,高差計算公式為:
^一1klsin2a+i-v (1—5- 33)
式中i——儀器高,m;
礦一十字絲中絲在視距尺(或水準尺)上的讀數,m。
.144-
顯然,當視線水平時,豎直角為零,高差計算公式為:
h- i-v (1—5—34)當t-v時,視線與測站點到目標點的連線平行,高差計算公式為:
^一÷腳sin2a (1—5—35)
❸ 用視距測量方法測量A,B兩點高差,通過觀測得尺間隔l=l0.365m,豎直角α=3°15′00
hA+1.46+l*tan3.25=hB+2.379,算出來好像是0.3左右,好像沒有答案啊!!
應該是題目有問題吧!
❹ 測量中什麼是前後視距差
意思是:前視和後視時儀器距離水準尺的距離。
水準尺為水準測量使用的標尺,它用優質的木材或玻璃鋼、鋁合金等材料製成。常用的水準尺有塔尺、摺尺和雙面水準尺三種。
水準標尺是測定高差的長度標准,如果水準標尺的長度有誤差,則對精密水準測量的觀測成果帶來系統性質的誤差影響。
(4)視距測量觀測成果擴展閱讀:
對精密水準標尺提出如下要求:
1、當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發生變化時,水準標尺分劃間的長度必須保持穩定,或僅有微小的變化。
2、水準標尺的分劃必須十分正確與精密,分劃的偶然誤差和系統誤差都應很小。水準標尺分劃的偶然誤差和系統誤差的大小主要決定於分劃刻度工藝的水平,當前精密水準標尺分劃的偶然中誤差一般在8~ll m。
3、水準標尺在構造上應保證全長筆直,並且尺身不易發生長度和彎扭等變形。一般精密水準標尺的木質尺身均應以經過特殊處理的優質木料製作。
4、在精密水準標尺的尺身上應附有圓水準器裝置,作業時扶尺者藉以使水準標尺保持在垂直位置。在尺身上一般還應有扶尺環的裝置,以便扶尺者使水準標尺穩定在垂直位置。
❺ 什麼是視距測量..
是一種傳統的測量方法。用望遠鏡里的視距絲(十字絲縱絲上下有兩個橫線)截取視距尺上的長度乘一百得到實際距離。
❻ 視距測量
視距測量是根據幾何光學原理用簡便的方法間接測出兩點間的距離和高差。當視線水平時,視距測量測得的是水平距離;如果視線是傾斜的,為了求得水平距離,還應測出豎直角。有了豎直角,又可以求得測站至測點的高差。所以說,視距測量是一種能同時測得兩點之間的距離和高差的簡捷而受地形限制少的方法。其精度雖不及直接量距和其他較精密的量距方法,但能滿足測定碎部點的精度要求,因此廣泛應用於碎部測量中。
普通視距測量一般是應用望遠鏡上裝有視距絲的經緯儀、平板儀等配合視距尺來進行。
一、普通視距測量原理及公式
因目前使用的望遠鏡多為內調焦望遠鏡(即在封閉的鏡筒內增設了一個凹透鏡,調焦時只移動此凹透鏡便可),故以下討論的均以內調焦望遠鏡的視距公式為基本公式。
1.視准軸水平時的視距公式
對於內調焦望遠鏡,它的物鏡系統是由物鏡L1和調焦透鏡L2兩部分組成(圖8-1),當標尺R在不同的距離時,為使它的像落在十字絲平面上,必須移動L2。因此,物鏡系統的焦距是在發生變化的。下面就圖8-1所示的情況,即視准軸水平且與視距尺R垂直時的情況,討論內調焦望遠鏡的視距公式。
圖8-1 內調焦望遠鏡
圖8-1是其成像圖,凸透鏡L1為物鏡,F1為其焦點,凹透鏡L2是調焦透鏡,其焦點為F2,,L3為十字絲平面,儀器中心至視距尺的平距為D。則
D=Kl+c (8-1)
式中:l——兩視距絲在視距尺上的間隔;
K——為儀器設計時的乘常數,K=100;
c——為儀器設計時的加常數,c=0。
D=100l (8-2)
這便是視線水平時求平距的公式。
2.視准軸傾斜時的視距公式
圖8-2 斜視視距
在實際工作中,由於地面是高低起伏的,所以往往要使視准軸傾斜才能讀取尺間隔,如圖8-2。由於視准軸不垂直於豎立的視距尺,故上述公式不適用。
設想通過尺子C點有一根傾斜尺子與傾斜視准軸相垂直,如圖8-2所示,兩視距絲在該尺上截於M′,N′,這樣,就可按公式(8-2)計算斜距D′,即
D′=kl′=100l′
式中:l′——兩視距絲在傾斜尺子上的尺間隔。
然後,再根據D′和豎直角算出平距D。但實際觀測的視距間隔是豎立的尺間隔l,而非l′,因此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找出l與l′間的關系。由於過視距絲的兩條光線的夾角φ很小,約為34′,故可把∠CM′M和∠CN′N視為直角,而∠M′CM=∠N′CN=a(a為豎角)。由圖可得
M′C=MCcosα
N′C=NCcosα
M′N′=M′C+N′C=MCcosα+NCcosα=MNcosα
而M′N′=l′,MN=l,故l′=lcos2α。
尺子M′N′是設想與傾斜視准軸相垂直的,因而有斜距D′為
D′=Kl′=Klcosα
D=D′cosα=Klcos2α (8-3)
這便是視准軸傾斜時求平距的公式。
3.視距法求高差的公式
從圖8-2知
h=h′+i-v
而
h′=D′sinα
用D′=Klcosα代入得
建築工程測量
故
建築工程測量
上式為視准軸傾斜時求高差的公式。
當α=0時,可得
h=i-v (8-6)
上式為視准軸水平時求高差的公式。
【例8-1】設i=1.42m,v=1.53m,l=1.38m,α=10°和α=-10°,求D,h。
解:根據公式(8-3)和(8-4),當α=-10°時,有
D=D′cosα=Klcos2α=100×1.38×cos210°=133.84m
建築工程測量
當α=-10°時,則
D=D′cosα=Klcos2α=100×1.38×cos210°=133.84m
建築工程測量
【例8-2】設i=v=1.42m,l=0.98m,α=4°30′,求D,h。
解:根據公式(8-3)和(8-4)
D=D′cosα=Klcos2α=100×0.98×cos24°30′=97.40m
建築工程測量
二、視距測量的觀測步驟
在測站上需要觀測i,v,l,α四個量。觀測步驟如下:
1)量i,測站上安置經緯儀(對中、整平),用皮尺量取儀器高i(儀器橫軸中心至地面樁頂的鉛垂距離),精度至cm;
2)對v,望遠鏡照準待測點豎立的標尺,使中絲對准i值,即i=v,也可以對准任一值;
3)求l,讀取下、上絲在標尺上的讀數,估讀至mm,兩數相減求出視距間隔值l;
4)算α,轉動豎盤水準管微動螺旋,使豎盤水準管氣泡居中,讀取豎盤讀數,計算α。
在同一個測站上,如果還需要觀測其他的點,則可重復上述2),3),4)步的觀測。
觀測時應注意以下各點:
1)觀測前,應校正豎盤指標差不超過±1′;
2)照準時,嚴格消除視差;
3)視距絲讀數不宜過小,且快速讀出上下絲讀數,以減小標尺不穩和大氣折光的影響;
4)標尺應豎直,當視線的傾角為30°時,標尺傾斜2°,則所測距離的相對誤差僅為1/80,在山區測量時,最好使用裝有水準器的標尺;
5)選擇成像穩定、透明度高的天氣觀測;
6)觀測精度要求較高時,l,α應取盤左盤右觀測的平均值,並測定儀器的實際K值。
視距測量的計算方法,一般採用計算器直接按視距公式進行。也可採用按視距公式編制的視距表進行查算,用時可參照表中的有關說明。
❼ 工程測量中視距是什麼
視距測量是上絲減下絲乘以100得距離。
1.258除100得0.01258,好像不對,水準尺讀數出不來的。
❽ 視距測量的觀測步驟
將水準儀整平,以後前前後的順序觀測水準尺,這里要注意前後視距差,不能超限(四等前後視距差不得大於3m,累積視距差不得超過10m;二等不得大於1m,累積視距差不得超過3m.)。
觀測後,馬上計算觀測結果,看是否滿足要求,不滿足的,要重新觀測,否則返工的話就很麻煩了。所以要記住,水準測量的時候,每一站都要得出結果才能遷站。
❾ 什麼是視距測量,跪求高人給我講解一下!
看圖示,視距測量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