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蘇軾的主要成就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葯、烹任、水利等技藝也有所黃獻。蘇軾典服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范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
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範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主要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
當然,這種範式更適用於土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範式。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存在。這種範式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辟了新的世界。
所以,蘇軾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著,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
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末、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席,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伸、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的影響。
(1)踏青成果擴展閱讀
蘇軾平生受到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四十五歲那年因「烏台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五十九歲時被貶往惠州,六二歲時進而貶至儋州,到六十五歲才遇放北歸,前後在貶所六年。
對文學家蘇軾來說,他的蓋世功業確實是在屢遭貶逐的逆境中建立的。雖說蘇軾早就名震文壇,貶至黃州後且因畏禍而不敢多寫詩文,但黃州時期仍是他創作中的一個高峰。散文如前、後《赤壁賦》,詩如《寒食雨二首》,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都創作於此時。
蘇軾被貶至惠州、儋州時,已是飽經優患的垂暮之人,但創作激情仍未衰退,而且在藝術上進入了精深華妙的新境界。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作更深刻地表現出內心的情感波。在宋代就有人認為至海南開不是蘇的不幸逆境是時代對這位文學天才的玉成。
『貳』 跨過山河,只為遇見帕薩特新能源,待到疫情徹底結束想和你去踏青
天有不測之風雲,可以說2020年對於每一個地球村的人類,對於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很不平凡的一年,確實也是被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了個措手不及。雖然說現在我們國內的疫情也基本上是被控制住了,現在每天基本上是沒有新增病例了,但是國外疫情又開始蔓延。本來是在這個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季節,一切都應該是充滿活力,充滿生機的;一年之計在於春,每個人對未來的一年都是充滿了嚮往,但是一切好像都沒有了生機,街道上面也沒有了往常的熱鬧,這樣的狀態真的是太可怕了。我的帕薩特新能源是2019年九月份提的車,到現在也快半年的時間了,本來想著等到春季公司閑下來的時候好好的帶家人去踏踏青,到周邊的省和市逛一逛,因為我們行業一般來說四月份左右就是淡季,但是也不曾想到這個疫情對正常的生產生活產生了這么大的影響,不過我相信我們再堅持堅持很快也就會過去的。通過我們從春節到現在一直以來的不懈努力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在家裡也沒有什麼事情,因為我們這個行業現在還復工復產不了,帶大家看一看我自己的帕薩特PHEV吧!這些照片都是在去年剛提了車的時候拍的,看到這些照片就想開著車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非常期待疫情解除的那一天,好想開著車子出去撒撒歡。
『叄』 關於踏青的作文 400字
不覺間,春天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和煦的春風吹呀吹,吹醒了大地,吹綠小草,吹紅桃花,吹化河中堅冰,讓那春水潺潺流淌。
我走進大自然,傾聽春一腳步,感受春的氣息,欣賞春的舞蹈!
踏上軟綿綿的小草,微風吹拂,小草們紛紛搖動身子,爭先恐後地睜大好奇的眼睛欣賞這神奇而美妙的世界。我不由俯身愛憐地撫摸著小草,它們的顏色是如此的青翠欲滴,這新鮮的嫩綠準是春——這個多彩的調色盤中最美麗的色彩!
隨著陣陣峰鳴,我抬望見了幾株亭亭玉立的桃樹,啊,毛茸茸的嫩芽兒,伴著一朵朵明艷的笑臉,真叫人喜歡。看那桃枝,有的虯曲多姿,有的修長細柔,有的遒勁茁壯。看那桃花,有粉紅的,有玫瑰紅的,也有殷紅的。桃花的香味各不相同。或濃或淡,淡的使人心曠神怡,濃的沁人心脾。桃花的開頭各異,有的要著骨朵兒,紅中透白,好似一隻小鈴鐺,又彷彿一張羞澀的臉。有的正迎風開放,透出一股昂揚之氣,別有「傲霜挺立,迎風怒放」的味道。離桃樹不遠,有一潭池水,池水清澈見底,微風吹過,吹皺了平靜的水面,漾起了圈圈圓暈,小鳥嘰嘰喳喳地盤旋在水面上方,一個勁兒地照鏡自賞。
春天來了,春天是如此美麗!多麼想拔幾棵小草,摘幾朵桃花,把它們珍藏,留住春天。可是,我不能,也不忍去破壞這幅美麗的畫卷,真正愛春的人,應當百般愛護這大好的春色,明天的春光才會更美好!
『肆』 關於 踏青 800字作文
第一篇: 剛剛一場春雨,轉瞬就是一片嫩綠,是我最喜歡的柔嫩欲滴的翠綠,正是踏青的好時節。 周末爸爸媽嗎帶上我到海邊玩。 初春的濱海大道上,車流已經開始涌動,間或還有扎紅的豪華車隊,原來是新人們也來海邊賞春。蔚藍的海天映襯著俊男靚女,正是一片春意盎然時。 剛駛上立交橋,波光林粼粼的海面撲面而來,遠處停泊著幾艘待進港的巨輪,近海還有幾葉小舟游弋,海浪在蜿蜒的海岸邊拍打出碎玉般的浪花,心情豁然開朗。 還是來到我最喜歡的鴿子窩淺灘,剛剛退了大潮,因為尚早,趕海的人還不多,眼前是一片開闊寂靜,退潮的海水在淺灘上留下整齊的梯節和一汪汪的淺溪,在艷陽的映照下,熠熠生輝,間或有隻寄生蟹飛快的在蟹洞間穿游,趕早的漁民已經回岸,小販們在趕來取海鮮准備上市。 我開始沿海岸漫步,時時舉起相機抓拍景緻,我還是喜歡盛夏以外季節的北戴河,她空曠的略顯滄涼,但那是她最純粹和最自然的狀態,唯一聽得到的拍浪聲和海鷗的低鳴似乎在應和你心底的吟唱,那時你會覺得你離自然如此之近,有一種天人合一的感覺。 行走間忽見前方一片銀白,應該是海鷗群,但似乎又寂靜不動,於是緊趕幾步,果然是一片海鷗在覓食嬉戲,於是舉著相機悄行幾步,想拍幾張近景,待有幾十米遠時,開始佇立取景,忽然,奇景突現,先是幾只,後是一片,在後是整片海鷗群開始起飛盤旋,低鳴吟唱,似乎在為我這個旁觀者起舞,那真是世間最優美的舞姿,是大自然的旋律,我幾乎有些忘情的欣賞著這自然的奇觀,忽然猛醒時才舉起相機不停的按動快門,總算沒有辜負大自然的這份恩賜。 欣賞完海鷗的舞蹈,見遠處還有群海鷗游弋,實在有些不忍打擾她們,只好遠遠取了幾張遠景。 好一個愜意的充滿趣味的假日。 第二篇: 昨天,我、爸爸、爸爸的朋友和他們孩子一起去筆架山公園釣魚、野餐。 我們在下午六點來到了筆架山公園內的湖邊。可惜天公不作美,沒一會兒,就下起了暴雨。我們只好轉移到一旁的茶館里,把帶來的食物「消滅」掉。 暴雨來得快,去得也快,不一會兒,就雨過天睛了。我們趁著天還沒黑透,趕緊選了一個好位置,架好魚桿。但是等了好半天,天都黑了,魚還是不上釣。我們沒有耐心再等下去了,就讓一同來的小南繼續觀察,大家先回屋內坐下。剛坐下一會兒,小南就沖進來告訴我們,魚上釣了。大家高興地沖出去,拉上來一看,原來只是釣到了一個魚釣。看到這個成績,我們簡直哭笑不得。小南的媽媽打趣說:「不知哪個好心人看到我們魚釣不夠,就免費送我們一個。」 我和小南、小渲幾個年紀稍大的孩子吃完飯沒事干,就決定一起守在外面。這時,天已慢慢黑下來,我們盯著熒光魚標眼睛一眨也不敢眨。皇天不負苦心人,不一會兒,魚標動了,魚桿上的鈴響了,狡猾的魚終於上鉤了。我們小心地把魚線一點一點收回來,哇,一條好大的魚。我們把釣上來的魚養在網里後,性急的小南提議說:「釣魚太慢了,我們去網蝦。」大家一致贊成,還詳細地分工:小南提燈,小渲負責把打撈上來的小魚扔回水裡去。 開始網蝦了,我們聽說蝦一般都在湖邊,就在湖邊網蝦。我用力把網一甩,然後趕快提上來,哇,第一網就成果頗豐,好多活蹦亂跳的蝦。我們開心地把蝦一個個挑出來,放進塑料袋。走在軟軟的草地上,聽著樹上蟬的鳴叫聲,真是一種享受。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三、四個小時過去了,我們要回去了。路上,我們看著袋裡的成果,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伍』 春天踏青作文
「喳喳喳」,聽了好久的鳥鳴,總算有機會去林間散散步了。
綠色,怎麼感覺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遙遠了?多久前,我在這里走,身邊是春天的煥然一新,然而現在的漫步卻帶不給我草地的鬱郁蔥蔥,反而是奚落的樹枝和稀稀拉拉的草皮。
時間的推移,或許會帶給我們或多或少的煩惱。
春天,本是美妙的,勃勃生機的,但是,現在的這一切。能讓我們有青春的活力嗎?我想,應該不會吧。因為物以類聚,青草勃勃是不願意與黯然的春天在一起的。但是,我們必須努力的適應現在的環境,人有一個特性即是適應並影響環境,而我們只能——也必須適應我們自己創造的環境!
「綠」是春天的主題曲,當主題曲變化,甚至連旋律都會隨之變化。說穿了,當春天扭曲它的本質時,春天的一切都與原先不同。我們栽一株草給大地,但是我們攝取的遠遠不及這些。我們很貪婪,甚至攝取了超然的物質,或許,我們會以一株草來換一片森林。
誰能想想,一個本身是綠的大地,最後變成枯黃,甚至——到了無法想像的境界。其實,春天的變化,也不一定要你深思許多,因為那隻是你平時應該注意的,只要你稍稍注意一下你自己的行為,並不是讓你宣傳我們該如何如何。那些只是徒然的,用紹興方言說,只是「虛花頭」而已。重要的是行動。「光說不做假把式」,這些我們其實也都懂,但是我們不願意真正地去實行,因為做慣了惡習,習慣成自然,都沿襲下了。
但是,誰說春天已經失去美好了呢?照樣,春天還能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它不像夏天炎熱,反而骨子裡透著涼爽;它不像秋天金黃,但還是不失本色地翠綠;它不像冬天寒冷,暖洋洋地催人心醉。尤其是田間還是能看到春天帶來的穀子選種發芽,它還是會讓我們享受春意融融。淡淡的,但是不乏趣味盎然,盡情地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我相信,即使春天再怎麼變化,孩子的熱衷還是不會泯滅的。世代綿延不會有斷絕。
春天是個放風箏的好時節。其實呢,許多事都是春天可以做的,四季如春人們也是很滿心歡喜的,原因,有多個。總之,春天的美好大於黯然。
現在的春天,雖然不像以前似的,但是誰能說春天已經喪失美好了呢?踏青——我們還是願意看著春天繁衍滋長。
又是一年芳草綠,和煦的春風把春的氣息帶來了,走在外面,感覺暖暖的,我們全家決定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出去踏青,周五晚上,大家分頭准備,准備在第二天的時候,全家出去踏青。一夜的忙活,我們把第二天的午餐和飲用水都准備好了。在忙碌和盼望中讀多了一個晚上。
第二天早上,我們開著家裡的旅遊車出發了,目的地就選在野外的三山風景區,聽說那裡的桃花已經盛開,爸爸開著車,我和哥哥在車上瀏覽沿途的風景,一路上空氣清新,景色漂亮極了,柳樹、楊樹都已經開始發出了嫩綠的新芽,人們的衣服明顯的比以前少了。很多的人都穿上了漂亮的春天的衣服。春天已經盪漾在人們的臉上。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奔波,我們終於來到了三山風景區,已經山門,春天的顏色已經在這里完全展現了,綠草、紅花,漂亮極了,最讓人興奮的還是那滿樹的桃花,在春光里,散發著醉人的芬芳,我們一邊瀏覽沿途的美景,一邊用相機留住這些美麗的瞬間。大家開心極了。
春風徐徐,輕輕吹拂著額邊的劉海,側望著身旁婀娜多姿的柳樹,似乎也有了點綠的新意。柳尖那嫩嫩的綠,似乎在告訴我;生機勃勃的春天來了!
我走在路上,看到那堅強的小草又憑著它那頑強的毅力破土而出,在牆腳下安家立業了,用它那嫩綠嫩綠的顏色,毫無保留地裝飾著美麗的春天,正如詩人白居易筆下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小草也在告訴我們:萬物復甦的春天已經悄然來到!
微風拂過,送來屢屢清香——順著香氣,我踏入了那嚮往已久的桃花林。眼前的光景瞬間變了,映入眼簾的是滿眼的粉紅。正如陶淵明寫的那樣「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真有一中超凡脫俗的感覺。美麗的桃花林,碧油油的青草地,讓我忍不住張開雙臂盡情地擁抱著大自然,然後索性躺在碧油油的草地上,看著粉紅的桃花,在無限的靜謐中,恬然的幸福之感滲透在我的靈魂深處——陽光如同媽媽溫暖的雙手溫柔地撫摸著我,藍天安詳極了,偶爾有幾只從南方回來的燕子飛過。天空有幾縷薄薄的白雲,就好像姑娘那害羞的面紗。我輕輕地閉上眼睛,任憑和煦的清風從耳旁徐徐吹過。額頭上的一縷黑發在輕輕飄動,十分愜意。我變成了一隻會飛的蝴蝶,再也不去想該怎樣努力地學習,我的目光跟著我的思緒飛翔、穿梭……
恍惚中,我眼前的空間擴大了,草莖變成了粗壯的大樹,螞蟻變成了忙碌的民工,一切沉浸在無限的歡鬧中,「一年之際在於春」不錯,萬物都在努力生長著……
春的色彩是柔嫩的;春的味道是芳芳的;春給人帶來的感觸是愜意和舒適的。我躺在著碧油油的草地上,感受著大地帶來的那股泥土的香氣,混著絲絲的青草味,感覺自己瞬間融化了,與這春天的大地合為了一體。輕觸大自然的脈搏,感受大自然的心跳,只覺得自己瞬間蒸發了!
返璞歸真,回歸自然!春天——我們去踏青!
『陸』 作文題目踏青之旅 題材敘事 300字 不得出現人名,地名,校名
踏青之旅
冰雪消融之際,便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之時。轉眼間,春天悄悄地又回來了,這個時候正是踏青的最佳時機。
於是學校組織我們來了一次春遊,一路顛簸之下,我們終於到了目的地——牯牛降。
牯牛降風景區位於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坐落於祁門與石台的交界處。聽導游說,牯牛降景區總面積約十萬畝,最高峰海拔達1727.6米,是華東地區的第三高峰。因山頂處有一黑色巨石遠看時形似一頭大牯牛靜卧著而得名。
牯牛降境內崇山峻嶺,千谷萬壑,縱橫交錯,氣候溫和,常年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四處古木參天。
下車之後,我們開始了環山之旅。起初還好,都是平坦的大路,偶爾還能看見一叢叢野花綻放在路旁,別致優雅。走了一會兒後,就是一段山路了,山路狹窄陡峭,很是不好走。
好在一路上有著潺潺溪水和奇花異卉陪伴,倒也不至於十分乏味。可是,即使是這樣,到了後來,還是有很多的人喊累,都坐在路邊休息著。然而我只是休息了一會兒便又繼續爬山。因為有過幾次爬山經歷的我知道,越是休息便越是乏累。
我想這和人生是差不多的吧!人生的旅途中,我們也不能懈怠,而是應該勇往直前,堅持不懈。
那我們獲得的成果就像這個美好季節里的風景一樣靚麗奪目!
『柒』 李先啟的主要成就
強化激勵促進發展
——我校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學生評價體系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實驗學校校長李先啟
評價是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對於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作為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區的實驗學校, 我校在進行課程改革中,充分認識到突破評價這一「瓶頸」對課程改革的重要作用,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原有的考試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對評價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思考,建立起了新課程評價的新體系,較好地體現了評價「促進發展,以人為本,強化激勵,多元參與」的功能。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1.變測試為游戲,在游戲中享受評價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如果能夠使測試變成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運用知識,可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們的老師為此做了有益的探索:口語表達能力檢測變成了班級故事會;朗讀能力檢測變成了學生在閱讀文庫中抽選文章,自評級別參加奪星爭級的競賽活動;閱讀理解能力檢測變成了學生自讀文章、摘錄好詞佳句、寫出讀後感和提出問題;信息技術整合實驗班孩子們的寫作測驗則變成了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擇題目,用電腦打出小作文,放在互聯網上展示……
不但測驗可以變成游戲,有時期末測試也可以變成游戲。上學期期末測試正逢元旦前後,語文老師臨「場」生智,把它辦成「語文趣味游園擂台賽」,把各項評價內容設計為豐富多彩的活動。於是,評價過程就轉變成為孩子們穿梭在「古詩林」、「成語宮」、「字謎猜」、「朗誦家」、「詞彙庫」、「諺語地帶」、「小練筆」和「文學苑」中的挑戰、闖關活動。這種評價既是學習檢測,也是才藝展示,為孩子們創造了進取的機會。「我們喜歡這樣的考試,希望老師多組織這樣的考試!」孩子們紛紛表示。
2.把評價標尺多元化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我校提出應把評價放在課程、教材與教學的整體框架上進行設計,使評價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使評價處處有、時時有,從而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從而也消除了孩子們對評價的神秘感和恐懼感。
正是由於有了這樣的觀念,在我們學校,評價可以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評價已經成為教育過程如影隨形的「伴侶」。例如,課堂上有老師對孩子提出問題的贊美之辭,活動中有老師對孩子表現機靈的熱情掌聲;組織孩子到圖書大樓讀書、選書,有老師對孩子的認真勁發出的會意微笑;到郊野踏青游覽,有老師對學生愛護自然的積極肯定……
從以一張綜合試卷定「高低」的封閉單一的終結性評價,向開放、多元的發展性評價演進,我校新的評價體系不但使更多的學生獲得了自我展示的空間和不斷進步的機會,同時也使教學過程充滿了樂趣,激發了老師們的積極性。
3.把評價融入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學生遇到問題是不足為奇的,但老師處理問題的辦法,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是簡單的問題,我們的老師一般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利用各種方式解決。如果是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則一般採取組織學生討論,在過程中給予適當評價、點撥和引導的辦法予以解決。遇到問題不急於給學生答案已經成為老師們的自覺行動。
學生遇到問題,只找到答案,並不等於完成了教學任務。在學生得出答案後,我們的老師往往不是僅僅簡單的說「對」或「錯」,而是因勢利導,引導孩子學會動腦, 這樣不但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使學生產生了「問題」意識。
實踐證明,這種學習與評價相互結合的教學過程,不但使學生體驗了成功的樂趣,點燃了學生的智慧之火,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而且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深層次的學習,優化了學習過程。
4.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
過去,人們往往認為評價是老師的專利。然而,不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學生都應該成為評價的主體。在我們學校,孩子們在老師的許可和幫助下,已經習慣於自評,也能客觀地進行自評,更熱衷於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
例如,由班長主持的評選「班級之最」活動(包括評選最有想像力的同學、心靈最好的同學、最帥的男生,等等),學生先自評,再互評,最後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反映自己特長的「最」。通過這樣的自評,不但讓每個孩子都找到了自己最值得驕傲的地方,而且使孩子們學會了欣賞他人、由衷地贊美他人。
5.把信息技術運用於評價過程
我校利用信息設備優勢,自主開發了電子成長記錄袋,採用動態的圖像、照片、表格、作品來記錄和展示學生成長進步的過程。
我們不但把由教師提供的評價標准和評價反饋量表提交到評價欄目中,讓學生下載,填寫後上傳到自己的成長袋中,而且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業 、獎狀、作文隨時放到網上展示。我們不僅把古詩詞朗誦比賽、口語測試以及其他與評價有關的過程都錄制下來放到網上,讓學生和家長隨時觀看,甚至讓遠在內地的親人觀看,而且我們還讓家長把學生在家庭表現的評價一並放在網上。在學生、家長評價的同時,老師則根據學生檔案袋中的資料質量和數量,對孩子們的評價予以階段性的鼓勵。
把信息技術運用於評價過程,不但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權,而且激發了學生關注自己、關心他人的社會角色意識。不但能使家長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們的進步,而且使家長有機會更多參與評價,從而使家校互動成為可能。
6.關注特殊個體的評價
用一紙試卷、按照同一標准對不同學生群體進行測試是對群體進行評價的重要方式,但往往會使群體中發展緩慢的個體受到傷害。為此,我們提出一方面要在試卷中設置梯度,以體現評價對不同個體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對特殊個體採取特別的辦法進行評價。如某個孩子因為眼睛有問題,醫生要求盡可能少接觸計算機屏幕,致使該生課堂上很難露臉,情緒低落。當老師發現他很喜歡讀書,講起故事來聲情並茂,老師就特別開了一個「故事會」。在活動中這個孩子站在熒光燈下,面對攝像機和幾十名小觀眾他一點兒也不緊張,把《屈原投江》講得繪聲繪色,由家長們組成的評委團一致給他第一名。他的自信心也因此得到了恢復。
《中國教育報》2004年3月16日第8版
『捌』 初中作文《我們一起踏青去》跪求!
春日踏青
2010年的春節總算是過完了,感覺身體倦倦的,心情也好像被淹沒在成片的問候祝福與節日的花好月圓中去了。今天是個陽光明媚的好天氣,突然想到野外去看看,踏踏青、順便也曬曬潮濕的心情,或許小麥已經發芽了呢!
於是約上老公、呼喚著嬌兒,一家人來到了城區的野外。經過了一個冬天的卧居終於可以和大自然來一個親密接觸了。風清清涼涼的梳理著我的發絲,迎著微風做一個深深的長長的呼吸,感覺春的能量流遍了肢體的每一個毛孔,很舒服!天藍藍的極其干凈,陽光像個調皮的孩子似的在眼前明快的踴躍著,很溫暖。「媽!媽!鳥巢!樹上有兩個鳥巢!我看到樹上有兩個鳥巢呢!」兒子大聲歡呼起來。放眼望去,大路邊高高的白樺樹上安著兩個鳥兒的家。樹上的枝條在淡藍色的天幕下微微的搖晃著,變得粗了、柔了。也許過不了多久,在某一個柔美的春日,兩家的鳥兒會站在新綠的枝葉上快樂的唱歌,快樂的生活,還可能會孕育出小鳥寶寶呢?
大路上不時有走親訪友的年輕人騎摩托車疾馳而過,如寂靜的舞台上時時奏響的音樂聲。轉盤處,一婦女帶著兩個啞啞學語的孩童在玩耍,小孩子都穿著嶄新的衣裝,爬高爬低的玩得好開心啊!婦女也是忙個不停,一會兒扶扶這個、一會兒再領領這個……總是樂哈哈的輕呼低喚著!就像趙薇歌中唱得「那是最甜蜜的負擔……」
這個季節的田野還罩著一片枯黃的植被,有些去年的棉花和玉米秸桿還依然突兀守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走進麥田,感覺腳下鬆鬆軟軟的很舒服。土壤的顏色變得深了,幾乎可以嗅到散發出來的生命的氣息。一排一排整齊的麥苗似乎剛剛睡醒一樣,藏在枯葉叢中悄悄地眨著綠精靈似的眼睛。這就是希望啊!希望的另一端將是一片金黃的麥浪翻滾。
「小虎子!看你的身上怎麼粘了這么多草啊!快拍拍!快拍拍!」順看老公的聲音看過去,只見兒子在麥田邊上水渠里的草叢中「上竄下跳」、「尋尋覓覓」的玩耍,身上粘滿了草葉和草種。「這是草種啊!噢!還有蒲公英的種子呢!還有狗尾草種子啊!爸爸!你看!你看!我也能傳播植物的種子了!我要傳播種子嘍!」兒子在水渠沿上歡快地肆意奔跑起來。老公似乎也受了感染似的,跟在兒子後面誇張的跑著、喊著……
我靜靜立在麥田中,一股春的暖流淙淙地流入心田……小小的少年把一顆顆生命的種子播撒在了春天潤澤的原野上、撒入了如此生機無限的青蔥歲月里。草長蔦飛的日子,爸爸媽媽會再陪你來這里看草兒青青、看生命的蔥榮。
耳邊似乎又響那首喜歡的歌:「黎明醒來揉揉你的眼,你會發現天那麼藍……桃花也紅了,心情也好了……快讓自己再美麗一些,讓世界會因你更可愛……
我想踏青
早晨,急促的鬧鈴聲將我從睡夢中驚醒。迷迷糊糊中伸手將鬧鈴關掉,睜眼一看,天已大亮。才幾點啊,天都這么亮了?我心裡嘀咕著,繼續閉著眼睛懶懶地躺著,卻不敢再睡著。這時,窗外傳來一聲聲清脆的小鳥的啼鳴,是那麼的婉轉、悠揚,像這春日的早晨奏起的一支晨曲。是誰家籠中飼養的金絲雀,還是林中野生的鳥雀來到我的窗前?歌聲是那麼的熟悉,似曾相識,一如我兒時在家鄉的那個農家小院里早晨醒來時常聽到的鳥鳴。一聲一聲,嘰嘰啾啾,如一對小夫妻晨起後親密的交談,抑或是一家人在餐桌旁安排一天的工作。給這平凡的早晨注入了許多生命的活力,增添了許多鮮活的希望。
春天來了!
我一骨碌從床上坐了起來,快速地穿好衣服,想去好好感受一下這春日的早晨。
七點整,我坐上了開往學校的公交車。坐在車內,眼睛一直盯著窗外,路旁那剛剛泛青的樹木,不遠處那不太整齊的田壟,遠山在朝陽下那一片黛色的剪影……這一切在我心底竟升騰起一股強烈的慾望:我要去野外踏青!去看看楊柳搖曳生姿,小草吐綠長芽,麥苗拔節生長,菜花金黃爛漫,讓春陽輕撫面頰,聽春風在耳畔歌唱……這樣的情景於我是那麼的遙遠而又清晰如昨,那是我兒時多麼平常而又司空見慣的生活。不知道是特別的懷念童年的那些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日子,還是想重溫年少時的舊夢,追尋往昔走過的足跡,總之,在今天,我就是特別地想出外踏青。想起一位詩人曾經說過的話:「鄉情便是那空中翱翔的風箏,無論它飛得多高多遠,它的另一端總系在家鄉的方向。」或許,在潛意識里,我這也是鄉情在作祟吧,可能我更懷念的是春日裡那些在田間麥壟、小徑山林走過的日子。
突然記起昨天傍晚和同學一起出去吃飯,看到小區路旁的楊柳和剛剛發出嫩芽的小草,我突然轉過臉對同學說:「我想去踏青!」同學偏過頭來,像看外星人一樣地看著我,問:「什麼?踏青?」然後飛快地拽起我,跑到前方的一塊草地上,指著地上的小草對我說:「就在這兒踏幾腳吧!」雖是玩笑,我還是在那塊草地上踩了又踩,同時也沒忘了在他的腳上踏上兩腳。而後,我們約定,找個時間,去家鄉的山上踏青。
想起過去的幾個春日都曾有過這樣的打算,而又都未能成行,終成憾事。不知此次計劃能否成行,我期待著!
我想踏春
抬頭一望,嫩綠的小芽兒已跳上樹梢,心頭一驚,哦,春天到了。
春天到了,我多想踏青啊!看那「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無限柔美,聽到「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人間悅音,徘徊於那「天街小雨潤如酥」的春日連綿,沉浸在、於那「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自然美景中,豈不美哉?聽多了「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悲涼,看多了「古道西風瘦馬」的哀傷,感受了「一杯愁緒,幾年離索」的無奈,道多了「寂寞梧桐深院銷清秋」的傷感,那就釋放禁銦的心吧!
去盡情享受春日的朝氣吧!敞開心扉接納來自仙境的禮物,流連於這優美意境中,傾聽心的訴說。
春天到了,我多想踏青啊!我候領略北國的冰雪,南方的椰林,東海的潮汐,西部的廣漠。
春天到了,去領略輕泛江上的美好感受。輕駕小舟,來往於天地之間,用心到收藏天地的靈氣。偶爾會下點兒小雨,那我將在一片晶瑩如絲的雨簾中去享受另一種美。我也想去泰山,不為別的,只為去領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絕美。當經過一番努力拚搏之後,登上山頂,伴著初升太陽,欣賞自己的成果,彷彿已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使人心心曠神怡。
伴著春的氣息,攜著一份好心情,捧著沿途的收獲,讓我們努力向前奮斗吧!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不再重演,記住「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人生哲理,把握時機,努力吧,!
在這陽春三月,我揣著希望上路,收獲前方的美景,更希望收獲自己辛勤耕耘的成果!
春節習俗大聯歡
春節快要來臨了,這可忙壞了春節的習俗。這天,它們聚集在一個女主人家裡,舉行了「誰是人們最喜歡的春節習俗」評選活動。
首先登場的是「煙花爆竹兄弟倆」,剛一上場,就「噼里啪啦」地響了起來。終於安靜下來了,弟弟爆竹開口說道:「要說人們最喜歡的春節習俗,得數我們兄弟倆了!你們想想,要是沒有我們,春節哪有那麼熱鬧,再說我們兄弟倆在中國算是獨一無二的春節習俗了,你說對嗎,哥哥?」哥哥煙花說:「弟弟說的沒錯,有一個民間傳說,說的是一個叫『年』的怪獸,人們為了趕走它,發現『年』最害怕煙花爆竹了,也就是我們,如果沒有我們,說不定『年獸』現在還統治著地球呢!所以我們兄弟是人們最喜歡的春節習俗。」煙花爆竹說完後,許多習俗都不服氣,「不就是獨一無二嗎,有什麼了不起!」「難道就你們能趕走『年獸』,我也能!」
經過一番爭論,接下來上場的是春節習俗中最胖的一個——年夜飯。年夜飯一邊提著它的大飯桶一邊說:「我才是人們最喜歡的春節習俗,因為我象徵著團圓,過春節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真是別有一番情趣,而且我的用途還很廣哪!不光漢族有吃年夜飯的習俗,許多少數民族也有呢,比如壯族、高山族、黎族……都有這種習慣,所以我才是人們最喜歡的春節習俗。」 「不對不對,我可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一個!」穿著一身金黃色衣服的「壓歲錢」趾高氣揚的上場了:「首先說一句,你們誰也別和我爭,人們最喜歡的春節習俗肯定是我……」壓歲錢還沒說完,「對聯姐妹」反駁到:「你還多厲害吶,不就是受小朋友歡迎嘛,你又不能像人家煙花爆竹一樣能趕走什麼怪獸,哼!驕傲什麼?」「你這可說點上了,你們不知道嗎?我也和煙花爆竹一樣能趕走怪獸。」「那你說說看?」對聯姐妹有點不太相信。壓歲錢一本正經的說:「我能趕走的怪獸是『歲』。每年除夕夜,它都會禍害兒童,後來,人們發現『歲』害怕錢,於是,每年除夕夜,人們都會給小朋友一些錢壓『歲』,我的名字也就誕生啦!所以我是人們最喜歡的習俗!」「憑什麼,我才是!」「我是!」「我是!」……所有習俗都爭論起來。
這時,女主人回來了,她對習俗們說:「你們都是人們過春節中必不可少的,人們都很喜歡你們,因為有了你們的參與,人們的春節才過得熱鬧有趣!」
『玖』 春分將至踏青時,三雨出行記美德是什麼意思
是個謎語
答案是豬
屬豬人雖表面上容易受騙,但實際上還是比人們想像得要聰明。屬豬人懂得用容忍的態度保護自己的利益。當有人騎到屬豬人頭上,屬豬人還會再自動遞上一條鞭子,當別人自鳴得意時,卻早已騎虎難下,不得脫身了。這實在是屬豬人的一條好策略。屬豬人誠實,為自己辛勤勞作的成果而自豪,很少成為騙子或小偷。在屬豬人善良的背後,隱藏著堅定的力量,只要可能,屬豬人會坐在統治者的寶座上。只是屬豬人瞻前顧後的弱點給自己前途中設下不少障礙。另外,屬豬人還缺乏責任心,當受到限制或感到不快時,屬豬人可以乾脆轉向對手一方,去在新朋友那裡立功獲獎。屬豬人有強烈的激情,使屬豬人能以充沛精力與耐力進行工作,這一點令人欽佩。但屬豬人的能量也會轉變為禍根。屬豬人精力過人,喜歡不受限制地享受生活中所有樂趣。但當屬豬人不能分辨這些事物的善惡是非時,便會讓人利用了弱點而墮落下去,不能自拔。屬豬人喜歡愉快的娛樂活動,但在情緒消極時,又極易沉淪。
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