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護理科研
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護理研究進展
【摘要】 靜脈留置針又稱套管針,作為頭皮針的換代產品,具有減少血管穿刺次數,對血管的刺激性小,減少液體外滲,不易脫出血管,減少患者對輸液的心理壓力,可隨時進行輸液治療,有利於危重患者的搶救和提高護理工作效率,減輕護士的工作量等優點。留置針的諸多優點已越來越被廣大患者及護理人員所接受。靜脈留置針作為一項護理新技術正日益廣泛地應用於臨床護理工作。許多醫院都將靜脈留置針作為臨床輸液治療的主要工具。 本文對靜脈留置針技術在臨床應用使用方法及影響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相關因素及並發症,臨床護理研究進展等進行了綜述。
【關鍵詞】 靜脈留置針 護理體驗 留置時間
在進行靜脈穿刺留置針操作時,應根據患者的病情、治療目的、輸入葯液的性質、患者靜脈血管的狀況和對治療的依從性等進行綜合分析。選擇合適的穿刺血管和部位;去除影響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因素和降低留置針的並發症;掌握好封管葯液種類、劑量並保持正壓封管;加強留置針留置期間的護理。從而減少靜脈留置針的並發症,最大限度地發揮留置針持續留置的優點,使所有接受靜脈留置針技術進行治療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適護理。其留置時間目前尚無嚴格規定,護士憑經驗決定留置時間。留置時間過長,患者發生局部並發症的危險性增加;留置時間過短,喪失了其本身的作用,從而增加了護理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現從靜脈套管針護理體會及影響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相關因素和對策、臨床護理研究進展等進行綜述。
1 正確留置靜脈套管針
1.1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 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應向其說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項、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顧慮及緊張、恐懼感,使患者主動積極地配合治療。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應該向其陪護解釋清楚。
1.2 選擇合適的血管 一般選擇較為粗直、充盈、長度適宜留置針的血管進行穿刺,通常選擇四肢淺表靜脈,如足背靜脈網、大隱靜脈、前臂貴要靜脈、頸外
淺靜脈[1]。盡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靜脈,以免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注意避開關節、靜脈瓣、肢體受傷部位,癱瘓患者宜選擇健側肢體血管。患皮膚病及感染處禁忌穿刺置管。
1.3 做好物品的准備 根據病情選擇型號相符的留置針,仔細檢查其質量,檢查產品的失效日期,包裝是否完好,型號,套管與針芯是否粘連,導管邊緣是否粗糙、針尖斜面應銳利無鉤,套管完整無斷裂。
1.4 正確的穿刺方法 在穿刺上方10 cm處扎止血帶,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針外套管放鬆,針尖斜面向上,以15~30°進針,見回血後調整穿刺角度為10°左右順著靜脈走向將留置針推進0.5~1 cm,抽出針芯。遇有無法確定針尖是否刺入血管時,可先將針芯拔出少許,松止血帶,讓液體滴入少量,如靜脈滴注通暢、局部無腫脹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進軟管。
1.5 妥善固定 採用與留置針配套的透明膠貼固定,使其松緊適宜,牢固美觀,保證針尖不扭曲、不折疊。再用填寫好日期的膠布固定三叉介面,為換葯、拔管提供依據。
2 正確的封管
2.1 封管液的種類 即0.9%氯化鈉注射液(內用)。肝素鈉封管液:即生理鹽水250ml加肝素鈉1.25×104 U。
2.2 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時間 生理鹽水5~10 ml停止輸液後每隔6~8 h沖管1次[2]。肝素鈉溶液3~5 ml,輸完液後沖管,抗凝作用可持續12 h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鈉的某些患者,兩次輸液時間較近的患者可選用生理鹽水作為封管液,生理鹽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時引起的污染,減輕護理工作量,患者可減少肝素鈉溶液的應用。
2.3封管的技術 封管時應緩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過快,用力過猛可使血管內壓力劇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滲、腫脹。封管過程中先將針頭拔出至僅剩針尖,推注封管液剩0.5 ml後,一邊推一邊拔出針頭,使留置針腔內充滿
封管液[3],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針頭。留置針的小開關關閉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針延長管的起始部,這樣就不致使血管內血液倒流至套管針內,避免凝血堵管。輸液過程中液體輸入不暢時,應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 ml連接輸液,回抽凝血塊,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擠壓輸液管,以防小凝血塊擠入血循環而發生栓塞。
3 使用靜脈留置針的注意事項
3.1 防止感染 使用套管針進行輸液時,應嚴格掌握無菌觀念,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留置套管針時,每周更換透明敷料2次,同時進行皮膚消毒 ,由內向外作圓周狀消毒,保持足夠的消毒時間,勿用手觸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發現穿刺針眼處如有滲血、滲液時,應該立即重新消毒,更換敷貼。勿用手觸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針眼處紅腫,局部有滲液,患者如訴穿刺處發癢等不適應立即拔除。
3.2 注意選擇合適的注射部位 一般來說,能紮上肢、不紮下肢;能扎健側、不扎患側,因下肢靜脈瓣多,遠端血液迴流緩慢,以及局部血液循環不良而導致靜脈炎等不良反應的發生。另外,穿刺時應選擇較粗的血管,避免選擇靠近神經、韌帶、關節、硬化、受傷、感染的靜脈。
3.3留置套管針留置時間 目前尚無嚴格規定,護士憑經驗決定留置時間。建議套管針在血管內留置時間一般以(5+2)d為宜,太長可導致套管針機械損傷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應。患者發生局部並發症的危險性增加;留置時間過短,喪失了其本身的作用,從而增加了護理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
3.4更換注射部位 對於長期輸注濃度較高、刺激性較強的葯物時,應充分稀釋,同時有計劃地更換注射部位,保護血管。
3.5選擇適量封管液量 套管針封管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套管的長度,選擇適量封管液量。觀察患者有無出血傾向,如皮膚粘膜有無出血點,淤血斑,鼻腔、齒齦有無出血。
3.6 保護好留置針肢體 盡量避免肢體下垂,以防血液迴流阻塞,每次輸液前後檢查穿刺部位及靜脈走向有無紅、腫、熱、痛及靜脈硬化情況,詢問患者有無不適。
4 靜脈留置針的護理體會
4.1首先護士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高尚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
4.2做好健康宣教 置管前護士應講解有關靜脈留置針的知識、常見的並發症及其預防方法,告知患者避免置管肢體過度活動,置管期間注意保持穿刺部位乾燥、清潔等,預防感染、堵管、液體滲漏等並發症的發生。
4.3 掌握正確的穿刺方法 操作中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穿刺點以無菌敷貼覆蓋,牢固固定套管針,輸液管長短適宜。正確封管。
4.4加強巡視及早發現問題 (1 ) 觀察局部反應靜脈留置針置管期間,要經常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滲液、腫脹及局部炎症反應等,一旦出現局部紅、腫、熱、痛、靜脈硬化等症狀,應立即拔管,並根據情況及時給予相應處理,早期0~48 h採取50%硫酸鎂濕敷。48 h後可用熱毛巾敷或進行理療。以促進血液循環,恢復血管彈性,減輕炎症反應。(2)觀察輸液是否順暢。血管選擇不當、進針角度過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動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內或套管與血管壁接觸面積太大等原因均可導致液體滲漏,導致輸液不暢。為避免液體滲漏,護理人員除加強基本功訓練外,應妥善固定導管,囑患者避免留置針肢體過度活動,必要時可適當約束肢體,同時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過緊,並加強觀察及護理。 導管堵塞也可導致輸液不暢,造成導管堵塞的原因較為復雜,通常與靜脈高營養輸液後導管沖洗不徹底,封管液種類、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選擇不當,患者的凝血機制異常等有關。因此,在靜脈高營養輸液後應徹底沖洗管道,每次輸液完畢應正確封管,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封管液及用量,並注意推注速度不可過快。有研究表明,緩慢推注堵管率明顯低於快速推注。
4.5 置管期間護理 靜脈留置針置管期間,應加強生命體征的監測,做好全面護理。輸液過程中,持續熱敷穿刺肢體。特別是用濕熱敷效果最好,1次/2 h,20 min/次。 穿刺部位用碘伏消毒,並蓋以無菌敷料。連續輸液者,應每日更換輸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換1次。輸液過程中,須密切觀察滴速,以防輸液速度過快造成循環負荷過重或葯物不良反應。快速輸液須嚴防液體滴空。
5 影響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相關因素
5.1 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與合理選擇穿刺血管或部位有關 選擇靜脈如有靜脈瓣,靜脈不直或太細都將導致靜脈留置針的留置失敗。李娟煒等〔4〕在對262例靜脈留置針在不同部位留置時間的研究中發現,頸外靜脈留置時間最長,而手背靜脈、上肢前臂靜脈、下肢大隱靜脈則無顯著差異。湯文決等〔5〕在研究500例1個月~10歲的兒童淺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與效果分析時認為,手背靜脈留置時間最長,下肢大隱靜脈和足背靜脈留置時間最短,建議大年齡組患兒首選手背靜脈,小年齡組患兒首選顳淺靜脈,盡量避免選擇下肢靜脈。因小年齡組患兒手背靜脈穿刺成功率相對較低,且患兒不易配合,撕扯粘貼膜造成留置針脫出導致留置失敗,小兒頭皮正中靜脈滲出率高於顳淺靜脈。路必瓊等〔6〕探討了老年患者使用淺靜脈留置針的置管反應,結果顯示置管反應的發生與血管管徑大小有關,建議為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時,應盡可能選擇直徑≥3.0 mm的血管,頭靜脈、正中靜脈、貴要靜脈、大隱靜脈的靜脈管徑平均為5.1 mm,可作為老年患者四肢淺靜脈留置針的首選靜脈。在關節、患肢、下肢遠端部位選擇血管穿刺不易留置成功,因為在關節處,隨著關節的活動,留置針易移位滑出血管;在患肢,由於血供較正常肢體差,血循環相應較慢,留置針易發生堵管;在下肢遠端靜脈血流緩慢,不但影響輸液效果,還因血栓形成影響留置時間。要避免反復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針進行靜脈穿刺,以免血管壁損傷,血栓形成,造成堵管。
5.2 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與靜脈炎發生時間有關 影響淺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主要的原因是靜脈炎的發生。耿少英等〔7〕在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實驗研究中,以白兔雙耳外側的耳緣靜脈血管炎症病理改變為依據,探討靜脈留置針最佳留置時間,推斷留置針留置時間最好不超過96 h。姜麗等〔8〕在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與靜脈炎相關性研究中發現,留置時間3天內靜脈炎發生率最低,隨著留置時間的延長,靜脈炎發生率增高,建議常規留置時間定為3天較為合適,既可保證患者的舒適與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留置針的優點。姜鳳榮等〔9〕在對50隻家兔研究靜脈留置針最佳留置時間認為,其留置時間與靜脈炎的發生率密切相關,如果注射葯物刺激性小且在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下操作,則可適當延長留置針保留時間7~9天,但如果輸注刺激性強的葯物,應嚴格控制留置時間,化療或脫水葯物不宜用留置針注射。靜脈炎的發生與以下諸多因素相關:穿刺技術不熟練,反復穿刺,造成血管損傷;穿刺操作時無菌消毒不嚴,造成細菌性靜脈炎;輸液速度過快,大於血流速度,增加血管壁側壓力,葯物對血管壁刺激增加,出現機械性靜脈炎;輸注葯物的濃度、pH值、滲透壓等靜脈血管的刺激等繼而發生化學性靜脈炎等。因此,控制引起靜脈炎的因素,延遲靜脈炎的發生則可延長留置時間。
5.3 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與封管技術有關
5.3.1 封管液種類和劑量的選擇 封管液種類和劑量的選擇是保持留置導管(針)通暢的關鍵。目前臨床上應用封管液主要是稀釋肝素,肝素在體內外應用時具有強抗凝作用,稀釋後被常規用於靜脈留置針封管液而廣泛用於臨床。陳顯春等〔10〕對165例用靜脈留置針的患者進行了不同封管液封管的對比觀察,發現稀釋肝素封管堵管率低於生理鹽水封管,其封管效果優於生理鹽水封管,大劑量優於小劑量。黃美香等〔11〕在研究使用淺靜脈留置針時,不同劑量肝素封管液對老年患者出凝血機制和留置針保留時間的影響時發現,出凝血機制正常的老年人使用四種不同劑量的肝素液:50 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6.25 u/ml)、10 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62.5 u/ml)、5 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62.5 u/ml)和2 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62.5 u/ml)進行封管是安全、可靠的,用50 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6.25 u/ml)封管可延長留置針留置時間。因此,對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脂質代謝異常、血液高凝狀態等進行外周靜脈留置針封管時,只要出凝血機制正常,首選稀釋肝素封管,可降低堵管率,延長留置時間。再次為生理鹽水,過去認為只有抗凝葯物才能有效封管,並不完全確切。周曉慧〔12〕在對用肝素、保養液和生理鹽水三種封管液封管效果研究中發現,這三種封管液封管成功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生理鹽水封管維持時間達23 h,用於留置針封管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生理鹽水能維持細胞外液容量和滲透壓,與體內水鹽代謝及血液循環密切相關,對血管刺激性小,可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因此,對於用肝素封管有可能引起出血和過敏的患者,可用生理鹽水作為封管液。蔡華等〔13〕研究用當日輸液完畢後用輸液器內液體作為封管液直接用於小兒靜脈留置針封管,並與用生理鹽水封管進行封管效果的對比觀察,發現封管維持時間無統計學差異,實驗組留置針保留天數4~9天者佔87%,認為該方法值得推廣,有利於留置針的廣泛使用。
5.3.2 封管方法 正確的封管方法可延長留置針的留置時間。正壓封管法:臨床上多採用連續、不間斷和邊推注邊旋轉式退出針頭的方法封管,使管腔內充滿封管液,達到正壓封管。瞬間正壓封管法:無針密閉輸液可來福接頭則應用瞬間正壓封管法,是一種無需使用封管液、特殊的、先進的封管方法。在輸液完畢後,輸液接頭與可來福接頭分離時,可自動產生瞬間正壓,將留置(導管)針軟管內液體向前推進,血液不能反流形成血栓而堵塞導管;對於醫護人員,在進行封管操作時,無須使用鋼針,可有效保護醫護人員避免由於針刺造成意外感染〔14〕。雙重正壓封管法:楊麗等〔15〕在原正壓封管的基礎上採用反折留置針的延長管的根部,減少了套3腔與靜脈腔的相通的長度,阻斷血液迴流,降低堵管的發生率,延長留置時間。龐溯擯等〔16〕在改良封管方法對延長留置針留置時間的實驗研究後認為,在輸入高滲液或刺激性葯物結束後,先靜脈滴注20 ml的生理鹽水,再用肝素封管,可顯著降低靜脈炎的發生幾率,延長留置針留置時間。
5.4 其他因素 如留置針型號選擇與血管不相稱,穿刺處皮膚過敏或炎症,留置針局部液體滲漏等。但以下一些特殊的或可能不太重要的因素也應引起護理人員的關注。
5.4.1 患者自身疾病原因 高血壓患者,靜脈穿刺操作拔除針芯時,血液常倒流至導管內,導致管腔凝血阻塞而使留置失敗;有嚴重的心肺疾患或營養不良的患者,由於血漿滲透壓的變化,肢體高度水腫,留置針穿刺後,液體慢滲,導致肢體腫脹加重,影響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魏曉蘭等〔17〕在研究高血黏度患者靜脈套管針留置時間相關性時發現,留置時間的長短受血液黏度結果的影響,高血黏度患者靜脈套管針留置時間較正常血黏度者明顯縮短,留置針堵管率增高。
5.4.2 患者體位不當或留置針上方衣著過緊 輸液肢體長時間處於某種強迫體位造成肢體疲勞,發生不自主移動或躁動,導致留置針脫出;衣著過緊時,由於長時間壓迫有留置針的肢體,血液迴流受阻,導致血液凝固而阻塞。
5.4.3 置管後護理缺陷 如:留置針固定不妥,粘貼保護膜脫落,留置針被迫帶出移位;昏迷、躁動、精神失常等患者看護不力,造成自行拔出或抓脫留置針;淋濕粘貼保護膜而無法繼續留置。 6 延長淺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護理對策
6.1 做好留置針留置前對患者的評估和指導 根據患者的病情、治療目的、輸入葯液的性質、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等進行綜合分析和護理干預。梁克清等〔18〕在對56例淺靜脈穿刺留置針患者在留置前進行護理干預,結果發現接受干預的患者留置針平均留置時間為10.3天,患者對留置針使用滿意度達92.8%,並發症明顯下降。護理干預內容主要有,對患者及家屬告知靜脈留置針留置的意義、目的、注意事項和並發症預防等;指導患者避免碰撞或按揉留置針部位,避免留置針肢體劇烈運動或用力,適當限制留置針肢體的活動;下肢應用留置針輸液時,應抬高肢體20°~30°,促進下肢靜脈血液迴流;保持穿刺部位乾燥、清潔等。護理人員應提高工作責任心,加強巡視,隨時觀察掌握患者病情和輸液留置針的使用情況,對於不能配合、昏迷、躁動、精神失常患者給予置管肢體約束,避免留置針抓脫和滑出。發現異常及時處理,保證留置針的使用效果。尚玉芝〔19〕在研究影響留置時間因素分析時認為,為延長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輸液過程中,要告知患者適當活動留置肢體,以促進靜脈血迴流,減少腫脹及靜脈炎的發生。
6.2 改進和提高操作技術 提高穿刺、送管、固定、封管等技術。穿刺前,在不影響輸液速度的前提下,應用細、短留置針和選用粗大的靜脈,因相對小號的留置針進入血管後漂浮在血管中,能減少機械性摩擦及對血管內壁的損傷,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穿刺時,採取適當的進針角度與速度,正確掌握送管時機和技巧,提高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避免靜脈內膜受損;穿刺後,留置針封管時注意封管液的選擇和劑量,推注封管液速度宜緩慢,保證正壓封管,防止葯液刺激血管壁。徐朝華等〔20〕通過改進靜脈留置針操作方法,降低了堵管的發生率,延長了留置時間。首先,在穿刺見回血後即松止血帶並打開調速器,在液體緩慢輸注的條件下繼續送管,保證及時沖凈殘留在留置針腔內的血液,防止增加血栓形成的機會而發生堵管。其次,輸液過程中,延長管呈U型固定,肝素帽高於留置針尖端,不易回血,減少堵管的發生。再次,封管前將刺入肝素帽的針頭外拔2/3使退針勻速,保證正壓封管,同時採用脈沖式封管法在管腔內形成渦流,徹底沖走管壁內腔附著的葯液、迴流血液和大分子液體,降低堵管機會。李冬梅等〔21〕在探討靜脈留置針活塞夾閉部位封管效果時發現,留置針活塞夾閉部位的不同,直接影響留置針的留置效果,將留置針活塞夾閉部位由延長管的遠段改進為近段後,可顯著降低導管內回血率和堵管率,延長留置時間。因留置針活塞夾閉部位在遠段時,液體空間相對較大,延長管的彈性面積相應加大,使血管內壓力大於延長管內壓後回血率和堵管率增加,留置效果降低。
6.3 加強穿刺部位的護理 在留置過程中應對穿刺點進行密切觀察,保持粘貼保護膜清潔乾燥,穿刺部位出現紅腫、疼痛等異常反應,及時拔管,並給予局部熱敷等。庄倩等〔22〕在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應用「三消法」消毒皮膚,即穿刺前消毒、穿刺後消毒、拔針前消毒,可降低靜脈炎發生率,延長靜脈留置針保留時間。王荃聲等〔23〕在探討淺靜脈留置針保護膜的改良應用,可減少留置針的並發症,延長留置時間。方法是將透明保護膜中心開窗0.3 cm×0.3 cm,對准穿刺點,使保護膜與皮膚粘貼好,每天消毒穿刺點2次,用一次性輸液貼覆蓋穿刺點,改良後的保護膜可有效減少皮膚炎性反應和留置針脫出的發生。關於粘貼膜的更換時間,張易等〔24〕在對頸內靜脈穿刺置管粘貼膜更換時間的研究中提出,導管滑出和導管細菌培養陽性與更換粘貼膜的時間無關,可能與出汗、滲出多、活動度大、薄膜易脫落等因素有關,建議最佳更換粘貼膜的時間為每周二次,如有粘貼膜脫落現象及時更換。通過加強穿刺部位的護理,降低留置針的感染和靜脈炎的發生率,延長留置針的留置時間。
7 小結
正確使用靜脈留置針可減少普遍頭皮針反復多次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降低對淺表靜脈的損傷,可減少輸液意外感染的機率。靜脈留置針可使患者在整個輸液過程中感覺舒適,且能夠保持靜脈管道的持續通暢,便於搶救,靜脈留置針為一次性產品,對於長期輸液的患者,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在進行靜脈留置針操作之前,應根據患者的病情、治療目的、輸入葯液的性質、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等進行綜合分析。選擇合適的穿刺血管和部位;去除影響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因素和降低留置針的並發症;掌握好封管葯液種類、劑量並保持正壓封管;加強靜脈留置針留置期間的護理。從而減少並發症的出現,最大限度地發揮留置針持續留置的優點,使所有接受靜脈穿刺留置針技術進行治療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適護理,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及質量。
【參考文獻】
[1] 繆曉梅 .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 2005 ,2 (12)
[2] 梁燕.生理鹽水用於靜脈留置針封管液的臨床觀察.山西護理雜志,1988,12(2):80.
[3] 王小蓮 .中華現代內科學雜志 ,2006 , 3 ( 10 )
[4] 李娟煒,林雯倩,梁前芝,等.靜脈留置針在不同部位留置時間的探討.現代醫院,2007,7(8):100-101.
[5] 湯文決,張旦紅.兒童淺靜脈留置時間與效果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7A):41-42.
[6] 路必瓊,劉惠鳳,蔡偉文,等.老年病人使用淺靜脈留置針的血管選擇.護理學雜志,2003,18(2):91-92.
[7] 耿少英,趙改婷,高榮花,等.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實驗研究.護理學雜志,2004,19(13):3-5.
[8] 姜麗,張煒,熱依拉.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與靜脈炎相關性研究.護理研究,2005,19(11B):2416.
[9] 姜鳳榮,包影,初籃.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實驗研究.護理學雜志,2006,21(14外科版):55-56.
[10] 陳顯春,封悅,宋爽,等.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42-43.
[11] 黃美香,張燕燕,劉麗,等.不同劑量肝素封管液對老年病人出凝血機制的影響.護理研究,2007,21(8A):2013-2014.
[12] 周曉慧.靜脈留置針3種封管液的效果觀察.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10):8-9.
[13] 蔡華,隋瑩,鄭麗紅,等.輸液器內液體直接用於小兒靜脈留置針封管效果的觀察.護理研究,2003,17(8A):874-876.
[14] 呂瑞京,牛靜.可來福接頭和肝素帽接PICC導管的比較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8A):46.
[15] 楊麗,趙媛,高春英.老年病人靜脈留置針雙重封管固定法.中華護理雜志,2002,37(9):713-714.
[16] 龐溯擯,郭冬梅,蒙國照,等.靜脈留置針封管方式與靜脈炎關系的實驗研究.實用護理雜志,2003,19(6):1-2.
[17] 魏曉蘭,孔凡玲,金敏.高血粘度患者靜脈套管針留置時間相關性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04,19(5):391-393.
[18] 梁克清,李卡路.護理干預對靜脈留置針留置效果的影響.現代護理,2007,13(20):1863-1864.
[19] 尚玉芝.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護理研究,2006,20(11A):2878-2879.
[20] 徐朝華,馮雅男,王金蘭.不同操作方法對淺靜脈留置針堵管發生率的影響.護理研究,2007,21(6B):1578-1579.
[21] 李冬梅,何艷,景水麗.靜脈留置針活塞夾閉部位對封管效果的影響.護理學雜志,2005,20(5):20.
[22]庄倩,單麗霞,田亞男,等.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皮膚消毒法的改良及應用.現代護理,2006,12(1):30-31.
[23]王荃聲,郭敏,馮素萍,等.2種淺靜脈留置針保護膜應用方法效果比較.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6B):9-10.
[24] 張易,凌雲.頸內靜脈穿刺置管黏貼膜更換時間的探討.上海護理,2005,5(2):34-35.
『貳』 護理科研的撰寫論文
科研論文是研究工作的總結,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論文內容包括選題背景、研究目的、資料來源、研究方法和對所的結果的整理、歸納和分析等,並對研究的結果進行充分討論。論文要求有一定格式,要求立意要新。一篇高質量的論文,不但內容要充實,文章應做到通順易懂,全文結構前後應連貫和相互呼應,易於達到交流目的。科研論文的文字表達要准確、精練、平實、嚴謹,語法修辭要合乎規范,句子長短要適度,要採用醫學科技語體。文章寫完後要進行多次修改。
『叄』 護理畢業論文怎麼寫
據學術堂了解,護理畢業論文的寫作不僅是護理人員工作的總結和進行經驗教訓交流的手段,還是獲得畢業證書的營銷條件之一,護理論文一般分為科研型論文、經驗總結型論文、個案報道、綜述型論文4大類,下面將從這4大類型出發,詳細解說"護理畢業論文怎麼寫",為大家介紹基層護理人員醫學論文寫作的詳細步驟及方法.
一、護理專業4大類型論文怎麼寫?
(一)護理科研論文
1、概念:指按照科研設計方案,通過實驗性研究和觀察性研究獲得的第一手研究資料(原始數據),並通過資料整理、統計學處理、分析而撰寫的論文.
2、格式:文題、作者署名、摘要、關鍵詞、正文和參考文獻等幾部分組成;護理科研論文格式及要求如下:
(前置部分)
①文題--20字以內為宜.要具體、簡潔、醒目、有特點,使讀者對文章內容"一目瞭然".
②作者署名--以貢獻大小先後排名,課題設計者貢獻要大於具體執行者.
③摘要--200-250字,是對文章的研究目的、材料與方法、結果結論的簡短、扼要而連貫的重述(摘要的信息決定讀者是否閱讀正文)
④關鍵詞--其作用是讓讀者可以通過關鍵詞找到索引,從而找到你的論文.
(正文部分)
⑤引言--起綱領作用.介紹文章的來龍去脈,包括研究的背景與動向,研究目的、范圍、歷史及重要的研究結果和結論.
⑥材料和方法(或臨床資料)--一般包括研究對象(人、動物或標本等)、實驗材料(試劑、葯物等)、儀器設備、具體研究過程及統計學方法等.該部分尤其應注意的是設計和分組必須合理,各組具有可比性.
⑦結果--要求如實、具體、准確的交代用統計學處理後的實驗觀察資料,而不要求羅列原始資料.
⑧討論--包括本實驗觀察的結論;與其他作者結論及其理論解釋的比較、分析異同點;可能存在的缺點、教訓;提出今後研究的方向及本結果可能的推廣價值.
⑨參考文獻
(二)護理綜述論文
1、概念:作者針對某一課題在閱讀大量文獻之後的綜合評述,具有專題性和綜合性.敘事多,評論少,以敘述各個作者的觀點為主,但仍該有綜述者自己的觀點.
2、格式:
文題
作者署名
摘要
關鍵詞
正文:包括前言、中心部分、小結部分
參考文獻
(三)護理個案論文
概念:是對罕見事例和個案病例進行的研究和報道,往往只有有1例或2例.例如第一次發現的病例、採用新的或特殊的診療護理方法、特殊的臨床表現或葯物毒副作用等等.
參考文獻
(四)護理經驗論文:
指護理人員臨床工作中將對其某一護理問題通過長期的護理實踐積累而總結出來的護理經驗和體會,匯成文字而寫成的專業文章.
二、護理論文的寫作過程
1、選題與立題
2、設計
3、實驗與觀察
4、資料搜集與處理
5、擬寫論文提綱
6、執筆寫作
7、修改
8、定稿
三、畢業論文書寫前的准備
1、查閱文獻、專業著作等資料.
2、查閱相關資料:如統計學知識以及論文中涉及到的理論、概念等等、例如要使用PDCA,你首先必須知道PDCA理論,如何使用這一工具.
3、掌握熟練的寫作技巧:"議論文三要素";論文書寫格式、寫法以及文章各部分的具體要求.
四、護理專業論文參考資料來源
1、醫學期刊
2、醫學網站
3、參考書籍:
A論題相關性書籍
B有關寫作技巧的書籍
『肆』 求護理科研項目申請書範文
這個一般是不會公開的,屬於秘密!!
『伍』 護理科研申請書範文
生活範文網——情書,檢討書,申請書,工作計劃,生活感悟,讀後感,工作總結http://www.mylove123.com/申請書http://www.mylove123.com/sqs/護士進修的申請書
http://www.mylove123.com/sqs/gongzuo/2393.html
『陸』 護理科研如何弄
護理科研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一、選題-----即提出問題和確立研究問題 。選題是進行科學研究的最重要最有決定意義的一步,是每項科研工作的起點。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學研究的水平和研究成果的價值,同時也決定了最後論文的水平。選題應充分考慮和事先作好調查、閱讀相關資料、了解課題背景和研究方向等。二、查閱文獻 三、確認研究的變數 變數是指研究對象所具備的特性或屬性,是研究所要解釋、探討、描述或檢驗的因素。因此也稱為研究因素。四、假設形成 五、科研設計 研究設計是研究工作的總體方案,包括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等設計。任何一個好的研究題目如果沒有精心設計的研究方案,都不可能達到預期目的。六、原始資料的收集 七、科研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八、撰寫論文 科研論文是研究工作的總結,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論文內容包括選題背景、研究目的、資料來源、研究方法和對所的結果的整理、歸納和分析等,並對研究的結果進行充分討論。論文要求有一定格式,要求立意要新。一篇高質量的論文,不但內容要充實,文章應做到通順易懂,全文結構前後應連貫和相互呼應,易於達到交流目的。科研論文的文字表達要准確、精練、平實、嚴謹,語法修辭要合乎規范,句子長短要適度,要採用醫學科技語體。文章寫完後要進行多次修改。
『柒』 護理科研階段性小結應該寫什麼內容
在醫院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護理部帶領全院護理人員齊心協力推進護理科研工作,20**年在科研課題、學術論文、高新技術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現總結如下。
一、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績
1、科研課題
(1)申報四川省科技廳課題2項,四川省衛生廳縱向課題6項。
(2)撰寫標書10份,婦產科及兒科各5份。護理部資助10項。
(3)產科向潔榮獲「2013年度中華醫學會圍產學分會圍產母嬰優質護理(全國僅10項)科研基金」。
(4)產科向潔的《住院保胎孕婦抑鬱狀況調查》和婦科陳靜的《婦科惡性腫瘤術後化療患者的團體心理治療》榮獲「新加坡依耀基金科研項目」。
(5)國際組織課題《兒童自我報告結局測量系統在兒童癌症人群中的測評》。
2、護理論文
發表護理論文74篇,其中統計源及核心期刊63篇,3篇SCI論文。其中婦產科33篇(核心及統計源24篇);門急診及供應室6篇(核心及統計源6篇);兒科19篇(核心及統計源19篇);護理部16篇,發表2篇SCI護理論文。
3.高新技術
申報臨床醫療新技術3項。其中婦產科2項,兒科1項。
4,專利申請
申請國家新型實用專利22項,獲得授權6項。
二、科研隊伍建設
1、培養學科帶頭人
新增成都護理學會常委1人(黃燕),羅碧如主任、趙秀芳副主任於12月成功競選連任婦產科及兒科專委會主任委員。羅碧如任中華婦幼保健協會助產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彭文濤任《中華護理教育》雜志編委。
2、培養護理科研人才
為了活躍我院護理學術氛圍,進一步提升護理科研水平,護理部於7月成立期刊俱樂部(Journal club),並於7月和11月舉辦兩期活動,為樂於從事研究的護理人員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環境和交流平台。
三、規范科研管理
1、完善管理機制
為了加強護理教學科研管理,根據四川大學教學科研工作要求,結合我院護理工作實際,於6月成立我院護理教學科研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討論科研工作。本年度共受理各類項目申請10項,組織開題報告1次。
4、健全激勵機制
為提高全院護理人員的科研積極性,護理部對各類科研項目給予資助,對發表高質量論文的個人予以獎勵。
四、加強學術交流
鼓勵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參加高水平學術會議,鼓勵各學科舉辦高水平的繼續教育項目及學術會議。本年度申報4項並舉辦5項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培訓學員400餘人。
分別於5月和6月外派護士長及護理骨幹參加中華護理學會婦產科和兒科護理學術大會,彭文濤憑借《早產兒經口喂養臨床研究》參加大會論文交流並榮獲優秀論文獎,婦科陳靜就《婦科惡性腫瘤術後化療患者的團體心理治療》一文進行了大會發言。
外派1人赴美參加手術室學術會議,8人到香港參加護理管理學術會議、產時急救及助產技術培訓級兒童血液疾病學術會議,馬晶晶在會上對《不同年齡患兒PICC測量方法的研究》進行了大會交流。
『捌』 護理研究生論文怎麼寫
有本《護理學》期刊,你可以參考下,漢斯的開源刊可以直接看。
『玖』 延邊大學護理學院的科研成果
為了充分利用高等護理教育的區域優勢和民族特色,促進護理教育和護理科研事業的全面發展,延邊大學創辦了中國大陸地區首家護理學研究所—-延邊大學護理學研究所,於2002年9月在延邊大學護理學院正式揭牌成立。國內第一位留學歸國的護理學博士李春玉教授任延邊大學護理學研究所所長。
研究所現擁有一支由護理學博士1人、碩士5人為骨乾的學歷層次較高、科研能力較強的護理學科科研隊伍。
延邊大學護理學研究所成立以來,圍繞著促進護理學科健康發展和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這一工作中心,充分利用自身學科優勢和對外交流溝通的能力,拓寬護理學術對外交流渠道,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護理理念和護理科研項目,提升延邊醫護界的護理理念。為了提升延邊州醫療衛生機構廣大醫護工作者的急救及災害應對能力,自2003年9月,在延邊州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延邊大學護理學研究所與美國Johns Hopkins(霍普金斯)大學聯合舉辦了「急救及災害應對能力培訓班」,先後培訓了一千餘名醫護人員,獲得了地方政府及有關專家學者的好評。該項目近二十萬元培訓費用,全部由聯合國護理實驗項目支付,目前有關「急救及災害應對能力」的後期培訓項目仍在繼續中。
延邊大學護理學研究所成立以來,全體科研人員取得了顯著的科研成果。《中韓護理教育體系的比較分析》於2001年12月獲吉林省高等教育第七屆優秀高教科研成果一等獎;《地方綜合性大學護理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被評為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單獨承擔或合作完成數十項課題,其中省級以上課題10項,校級課題20項。先後在中華護理雜志、中國全科醫學雜志、大韓護理學雜志等國內外醫學刊物上發表了近200多篇論文;參編教材及著作共20部;先後派出人員參加了亞太護理聯盟會、國際質性健康學術會、國際老人健康學術會、國際女性健康學術會、中韓護理學術交流會、全國科協會議等國內外護理學術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