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決策有用觀的主要成果

決策有用觀的主要成果

發布時間:2021-07-20 07:48:54

1. 決策有用觀和受託責任觀的主要內容和優缺點

一、決策有用觀

1、決策有用觀的主要內容:

(1)會計的目標在於提供決策有用信息,會計的著眼點在於會計報表本身的有用性;

(2)只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無論信息的主觀程度如何,信息量是多多益善;

(3)在計量屬性和計量模式的選擇上主張多種計量屬性(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變現凈值、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等)並存擇優,還倡導物價變動會計模式;

(4)不過分強調會計信息的精確性。

2、決策有用觀的優點:

(1)堅持決策有用觀有利於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2)在會計計量模式上採用多種計價方式並存,反映了配比原則。

(3)堅持決策有用觀有利於規范和發展資本市場,促進社會資本的流動性和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

3、決策有用觀的缺點:

(1)對「有用」的評價太主觀,可操作性低。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是多元的,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對有用性的要求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信息使用者,在不同的時期對會計信息也有不同要求。此外,從決策有用觀的主要內容上來看,是各種觀點的糅合,比較含糊而不明確,因此可操作性低。

(2)「決策有用」與審計目標的不協調。從審計產生的背景看,審計的產生在於受託責任,而不是決策有用,如果會計目標定位於「決策有用」、審計就可能達不到目的。

二、受託責任觀

1、受託責任觀的主要內容:

(1)會計目標在於反映受託責任履行情況,強調對委託方的忠實性;

(2)受託責任實際上是一種產權責任,產權必須如實反映、不偏不倚並可以驗證,以維護產權主體的權益,因此更加強調可靠性;

(3)在計量屬性和計量模式的選擇上,主張採用歷史成本;

(4)為了客觀、有效地反映受託責任,會計信息應盡可能精確。

2、受託責任觀的優點:

企業採用受託責任觀,有助於外部投資者和債權人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責任和資源使用的有效性

3、受託責任觀的缺點:

(1)受託責任學派強調真實地反映過去,主要關注企業的歷史信息,而對於未來事項很難得以反映,例如,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和報酬。

(2)在會計處理上,用現時收入與歷史成本計量的費用進行配比,難以體現真實性的原則。

(3)在會計信息方面,受託責任學派很少會顧及到委託者以外的信息需求,忽略潛在投資者的利益和要求,因而難以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4)適用環境方面,受託責任觀產生的經濟背景是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並且投資人與經營者之間有明確的委託與受託關系。而在現代社會中,兩權不分離的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普遍存在。而且,在現代社會中,委託方並不總是明確的。

2. 決策有用觀的實質

從上述介紹可以看出,受託責任觀重在向委託者報告受託者的受託管理情況,主要是從企業內部來談的,而決策有用觀是從企業會計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來談的。實際上,兩者並不矛盾。都暗古了「會計信息觀」,即會計目標是提供信息。在受託責任觀下,會計目標是向資源委託者提供信息;在決策有用觀下,會計的目標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不但向資源委託者,而且還包括債權人、政府等和企業有密切關系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同時,兩者側重的角度不同,受託責任觀是從監督角度考慮,主要是為了監督受託者的受託責任;決策有用觀側重於信號角度,即會計信息能夠傳遞信號,即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兩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補充。

3. 決策有用觀與受託責任觀

決策有用觀是根據美國會計學會發表的《基本會計理論報告》,會計的目標是為了「作出關於利用有限資源的決策,包括確定重要的決策領域以及確定目的和目標」而提供有關的信息。
所謂決策有用觀,就是指會計是為企業各利害關系人進行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觀點。
在受託責任觀下,會計目標是向資源委託者提供信息;在決策有用觀下,會計的目標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不但向資源委託者,而且還包括債權人、政府等和企業有密切關系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
同時,兩者側重的角度不同:
受託責任觀是從監督角度考慮,主要是為了監督受託者的受託責任;
決策有用觀側重於信號角度,即會計信息能夠傳遞信號,即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
兩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補充。
決策有用觀是從企業會計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來談的。實際上,兩者並不矛盾。都暗含了「會計信息觀」,即會計目標是提供信息。
決策有用觀——資產負債表觀
具有:預測性
強調:未來
強調:價值
受託責任觀:美國會計學家沃爾特.梅格斯說: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受託責任時代。
委託人將資產的經營管理權授予受託人,受託人接受託付後即應承擔所託付的責任,這種責任就是受託責任。
受託責任的內容必須加以計量,而會計和審計就是受託責任內容的最好計量者、控制者,是受託責任關系中聯系委託人和受託人的橋梁。
會計、審計在受託責任機制中的運作看,管理會計是起始環節,它通過計劃、預算和控制等手段來確定、分解受託責任目標,並協助受託人完成受託責任目標,提出管理業績報告,這使得受託責任具有可計量性、可保證性、可操作性。
財務會計是在受託人接受託付後,按照我國會計准則的要求,對受託責任的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認定、自我計量,並定期編制各種受託財務責任報告,為委託人審核受託財務責任的完成過程和結果提供信息;
受託責任觀——利潤表觀
利潤:鑒證經營者業績
強調:收入與費用配比
強調:權責發生制
備考初級會計,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初級會計考試的相關信息,請關注環球快問會計在線。
關注環球網校快問決策有用觀與受託責任觀

4. 決策有用觀的簡介

所謂決策有用觀,就是指會計是為企業各利害關系人進行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觀點。1953年斯多波斯(G.J.Staubus)率先提出了財務會計的目標是決策有用性的觀點。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出資成立的特魯彼拉特委員會(Trueblood)在對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了大量的實證調查研究後在1973年提出的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十二項財務報表的目標,其基本目標是「提供據以進行經濟決策所需的信息」。FASB在其發布的第1號會計概念公告中《企業財務報告的目標》正式表達了這一觀點。

5. 會計的決策有用觀認為,會計要為有關各方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不同相關方對會計信息需求的側重點是什麼

會計的決策有用觀認為,
會計要為有關各方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
不同相關方對會計信息需求的側重點是各有不同的,
比如說一些關聯企業需要對市場情況有了解有提供市場方面信息的需求。

6. 我國財務報表主要是決策有用觀嗎

我國財務會計目標的構建——確立「以受託責任為主,兼顧決策有用」的財務會計目標。事實上,無論是受託責任觀,還是決策有用觀,都各有其生存的客觀經濟環境。結合我國的市場經濟環境實際狀況,我認為,借鑒西方的研究成果,並與我國實際相結合,確立我國以「受託責任為主,兼顧決策有用」的財務會計目標應成為我國會計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7. 決策有用觀的介紹

決策有用觀,就是指會計是為企業各利害關系人進行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觀點。1953年斯多波斯(G.J.Staubus)率先提出了財務會計的目標是決策有用性的觀點。其主要觀點是:根據美國會計學會發表的《基本會計理論報告》,會計的目標是為了「作出關於利用有限資源的決策,包括確定重要的決策領域以及確定目的和目標」而提供有關的信息。

8. 受託責任觀 決策有用觀的區別

一、區別:

1、會計信息質量特徵方面

受託責任觀偏向於信息的可靠性和客觀性;決策有用觀偏向於信息的相關性和有用性。

2、會計確認方面

受託責任觀僅對已發生的經濟事項進行確認;決策有用觀不僅關注已發生的經濟事項,還關注對企業產生影響的現時和未來事項。

3、會計計量方面

受託責任觀採用具有可驗證性的歷史成本法進行計量;決策有用觀更傾向於公允價值法或現行價值法。

4、財務報表列報方面

受託責任觀關注經營業績的計量,即偏向於「利潤表觀」;決策有用觀更關注企業經濟資源的計量,即偏向於「資產負債表觀」。

二、事例:

1、《公司會計准則緒論》將會計的目標闡述為會計以供給營業機構之財務資料為目的;此種財務資料,必須編成報表,以應管理者、投資人、及一般公眾之需要。

2、關於報告使用者的范圍,它進一步闡述為:公司最重要的責任,並非以一個或多個兼任經營管理的所有者為對象,而應該以某一類或某一組不參與經營的、現有或預期的投資者為對象。

(8)決策有用觀的主要成果擴展閱讀

1、受託責任觀的發展與公司制和現代產權理論的發展休戚相關,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以公司制為代表的企業形式開始出現並廣泛流行,隨之而來的便是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資源的所有者和經營者相分離,資源的受託方(資源經營者)接受委託,管理委託方(資源所有者)所支付的資源。

2、所謂決策有用觀,就是指會計是為企業各利害關系人進行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觀點。1953年斯多波斯率先提出了財務會計的目標是決策有用性的觀點。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出資成立的特魯彼拉特委員會在對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了大量的實證調查研究後在1973年提出的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十二項財務報表的目標,其基本目標是「提供據以進行經濟決策所需的信息」。

9. 會計決策有用觀認為,會計要為有關各方提供決策有用的相關信息。這里的相關各方包括哪些

會計決策有用觀認為,
會計要為有關各方提供決策有用的相關信息,
這里的相關各方可以是決策者企業領導等,
這里的相關各方就是包括跟決策有關的各方各面。

10. 「決策有用觀」是一種關於( )的觀點。

決策有用觀是一種關於會計信息作用的觀點。 會計信息的作用,主要分為決策有用觀和受託責任觀。 在受託責任觀下,會計目標是向資源委託者提供信息;在決策有用觀下,會計的目標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不但向資源委託者,而且還包括債權人、政府等和企業有密切關系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同時,兩者側重的角度不同,受託責任觀是從監督角度考慮,主要是為了監督受託者的受託責任;決策有用觀側重於信號角度,即會計信息能夠傳遞信號,即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兩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補充。

閱讀全文

與決策有用觀的主要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