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列舉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果。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
1870 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 19 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9 世紀早期,人們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 1866 年,德國科學家西門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 19 世紀 70 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
19 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誕生, 90 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 1885 年,德國人卡爾 . 本茨成功地製造了 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 。內燃機車、遠洋輪船、 飛機 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
20 世紀初,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藍天,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隨著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石油的開采量和提煉技術也大大提高。 1870 年,全世界只生產了大約 80 萬噸石油,到 1900 年已猛增到 2000 萬噸。
早期的汽車
早期的飛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成果表
類別
年代
內容
國別
電力
1866
西門子製成發電機
德國
70 年代
電力成為新能源
八九十年代
電燈、電車、放映機相繼問世
內燃機
交通工具
七八十年代
汽油內燃機
德國
80 年代
本茨製成汽車
90 年代
狄塞爾製成柴油機
1903 年
飛機試飛成功
美國
通訊手段
40 年代
有線電報開發成功
美國
70 年代
貝爾發明有線電話
90 年代
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
義大利
化學
工業
1867 年
諾貝爾發明炸葯
瑞典
80 年代
從煤炭中提取鹵、苯、人造染料
『貳』 紅軍長征取得了哪些成果
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回和鍛煉答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紅軍長征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長征是在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反對了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在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下取得勝利的。它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她所領導的紅軍發展壯大的巨大精神力量,並給了全國人民以巨大的影響。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先後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進行了戰略大轉移。長征勝利地跨越了12個省、總行程達2.5萬里以上。雖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據地,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鍛煉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幹,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正當抗日戰爭的烽火即將在全國熊熊燃燒起來的時候,這三支主力紅軍為擔負起中國革命的新任務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職責而在西北會師,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
『叄』 社會主義革命的成果是什麼
社會主義革命成果: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 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為國家政權鞏固奠定了經濟基礎 新民主主義革命成果:推翻了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 官僚資本主義 三座大山,人民翻身當家作主,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取得了民族獨立 擺脫了殖民統治
『肆』 第一次科學革命的成果包括哪些
第一次科技革命(工業革命)開始於18世紀60年代,以牛頓力學體系為基礎,始於紡織工業,並依靠蒸汽機的改良和使用,使人類社會進入了蒸汽時代。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1765年英國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
1765-1787年英國瓦特改良蒸汽機,並用作紡紗機的動力
1777年法國拉瓦錫提出燃燒的氧化學說,並正式確立質量守恆定律
1800年義大利伏特發明伏特電堆,英國赫歇爾發現紅外線
1822年法國安培發現安培定律
1826年德國歐姆發現歐姆定律
1831年英國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1838—1839年德國施旺、施萊登提出細胞學說
1842年奧地利多普勒發現多普勒效應
1859年英國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奠定了達爾文進化論的基礎
1865年奧地利孟德爾提出遺傳學兩大基本定律
『伍』 人類歷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蒸汽機的廣泛使用,大機器生產基本上取代了傳統的工廠手工業,蒸汽汽車、火車、輪船被發明出來。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電力的發明和廣泛應用,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了發電機,電器開始用於代替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相繼問世,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等的發明,美蘇英法中成功地試制原子彈。1978年的計算機每秒可運算1.5億次。80年代發展為智能計算機。90年代出現光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等。
(5)革命成果分類擴展閱讀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1、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2、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3、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科學技術大幅度提高,為世界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並使得全球的文化聯系越來越密切,現代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在學術上,出現了各學科之間的相互參透的新特點,新的學術與科技思潮不斷涌現。
『陸』 分別列舉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蒸汽機,火車,輪船。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電力,發電機,電動機,內燃機,汽車,飛機,有線電報,電話。第三次工業革命成果:原子能,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合成材料,計算機。
『柒』 社會主義革命的成果
社會主義革命成果: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 進入了社回會主義初級階段 為國家政權鞏答固奠定了經濟基礎 新民主主義革命成果:推翻了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 官僚資本主義 三座大山,人民翻身當家作主,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取得了民族獨立 擺脫了殖民統治
『捌』 分類列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果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
1870 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 19 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9 世紀早期,人們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 1866 年,德國科學家西門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 19 世紀 70 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
19 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誕生, 90 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 1885 年,德國人卡爾 . 本茨成功地製造了 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 。內燃機車、遠洋輪船、 飛機 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
20 世紀初,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藍天,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隨著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石油的開采量和提煉技術也大大提高。 1870 年,全世界只生產了大約 80 萬噸石油,到 1900 年已猛增到 2000 萬噸。
『玖』 我還想問一下,你知道20世紀初中國革命主要成果是什麼
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階段。也就是你說的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產階級
1、階段性的成果:
(1)政治上(民主化):政治體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其上層維新派發動了戊戌變法,其下層革命派則成立了資產階級政黨,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2)經濟上(工業化):在「實業救國」的浪潮下,民族工業有較大發展,以工業化為主體的經濟近代化有了長足發展,它分為兩個時期;
(3)思想文化上(理性化):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開始由傳統文化向近代化轉型,向西方學習已從生產技術領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階段特徵:
本階段擔負近代化任務的中堅力量是資產階級;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與變革社會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中國近代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整體發展」體現在近代化在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全面展開,近代化內涵的全面體現和資產階級在近代化過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體現。最突出的領域是在政治領域;
(1)中國政治體制的近代化呈現出波浪式推進的特點:
①從清政府來看,經歷了從鎮壓維新變法到推行「新政」 和「預備立憲」的失敗;②從資產階級內部來看,發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發生了保皇派、立憲派與革命派的斗爭;③從北洋軍閥的統治來看,對內專制獨裁,對外投靠帝國主義,中國的近代化進程遇到了逆流;④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來看,制定民主革命綱領,領導工農運動,進行國共合作,開創了中國政治、經濟、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紀元。
(2)思想的近代化有了長足發展,開始由傳統文化向近代化轉型。主要表現在:西方文化大量湧入,「西學東漸」達到高潮,向西方學習,已從生產技術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①資產階級維新派:以進化論為理論基礎,主張變法維新實行君主立憲;②資產階級革命派:則把從西方學到的國家學說發展為三民主義,並把理論學習和革命宣傳變為實際行動,發動了辛亥革命;③資產階級激進派:則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學,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④初步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新思潮的主流,為中國社會的變革提供了科學理論。
(3)文化領域現代化:①教育:新式學堂興辦、科舉制廢除和教育部的設立;②文學:文學革命等;③史學:史學革命。民族資產階級說實話力量弱小。在政治上幾乎無所作為。在文化上,最著名的應該算是張謇了,這個民族資本主義家莊立了中國第一所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此外,在宣傳新思想方面,民族資產階級也起了一定作用。經濟自然是重頭戲,民族資本主義進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活動。開辦工廠。20世紀前期,清朝沒有滅亡之時,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展,雖然帝國主義打壓,但仍為中國經濟貢獻了力量。辛亥革命後,列強放鬆了對中國的控制,民族資產階級進入短暫的春天。加上二十一條的簽訂,國民抵制洋貨。這是,民族資本主義則帶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為中國的近代化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為中國的反帝反封建事業做出了一定貢獻。
不過民族之產階級註定不能夠領導中國完成民主革命。但是他們為中國做出的貢獻,也應該是我們應該牢記在心的。
政治上孫中山領到了辛亥革命。
經濟上就是興起實業救國的思想,興辦工廠等等,國民也興起了抵制日貨愛用國貨之類的運動。
至於思想上嘛,康梁的維新思想,當然這個不屬於你題目中的20世紀初,到後來有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再後來又發展為新三民主義。
PS:這些都是我自己打的字,絕不復制,說得太過簡單,只是給你提個思路,具體的內容你可以自己去查,現在回答問題的人都是復制來的答案,你看都看不完,完全不顧及提問者的感受,就想要拿分,敷衍了事,最煩這樣的人來回答問題。要幫別人就要真心,言簡意賅。選不選我無所謂,希望對你有幫助。
政治上:發動辛亥革命,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經濟上:近代民族工業的出現和發展,興起了一股實業救國的熱潮;
思想文化上:發動了新文化運動。 回答者: 水瓶座嘚女孩 | 四級 | 2009-4-5 21:41
政治上,議會請願、地方政治改革等
經濟上,愛用國貨、收迴路權等
文化上,新文化運動之前就比較難說了,可以算上革命派的革命宣傳和維新派的論戰等
主要看對20世紀初的時間定位是如何的
『拾』 中共七大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
大會決定了黨的路線,這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大會通過了新黨章,選舉了新的中央委員會。
新黨章規定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工作指針。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黨中的地位。
這次大會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