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的老家

成果的老家

發布時間:2021-07-20 05:01:01

㈠ 周恩來的家鄉

周恩來的家鄉是浙江紹興。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

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極廣泛的悼念。由於他一貫勤奮工作,嚴於律己,關心群眾,被稱為「人民的好總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來選集》。

(1)成果的老家擴展閱讀:

1951年,周恩來的八嬸母楊氏偕孫子周爾輝赴京,見到了她多年想念的侄兒周恩來。其實,周恩來也在想念著這位對他有過養育之恩的嬸娘。周恩來關切地問:「八嬸,家鄉人現在生活好嗎?」

「比原來好多了。」八嬸回答他。

「北鄉人也能吃到大米飯嗎?」

「現在還不能。」

聽到嬸娘的回答後,周恩來告訴她:「八嬸,家鄉還要挖一條大河啦,從洪澤湖一直挖到海,那時就更好了。我們淮安北鄉人也就能長水稻吃大米了。」

周恩來說要開挖的這條大河就是現在的蘇北灌溉總渠。它西起洪澤湖邊的高良澗,東到黃海邊的扁擔港,全長168公里。

在周恩來的親自指揮調動下,蘇皖豫3省共出動了130多萬民工,用鐵鍬挖土,用石硪打夯,僅用83個晴天就全部挖成告竣,創造了人間奇跡,被當時前來參觀的一些國際友人贊譽為:「中國人的手真是鐵打的!」

淮河,這條為害千百年的「害河」終於被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治服了。如今,水到淮安抽水站後,已經是「東西南北任調遣」的一番景象。周恩來的「蓄泄兼籌」的治淮方略得到了徹底的貫徹。

周恩來的家鄉,也就是今天的淮安區,已由當年南鄉只能長一季小麥,秋天的水稻要看老天的「臉色」才能確定有無收成,而變成現在的旱澇保收了;北鄉則由原來只能長些低產的旱谷作物,變成如今的水旱輪作,年年高產無憂的景象。

這就是蘇北灌溉總渠帶給淮安的巨大作用。當然,治淮的巨大成果是惠及豫皖蘇3省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周恩來關心家鄉、為人民辦的一件最最具體的實事。筆者清楚地記得,就在蘇北灌溉總渠開挖的同時,淮安來了4位高個子、大鼻子的蘇聯專家。

專家們幫助設計建造了淮安運東分水閘、運南節制閘、淮安船閘和運南水產養殖場等一系列現代化的水利工程和科學化的經濟企業,使昔日名氣不大的淮安,成為蘇北排洪、抗旱、航運和灌溉的樞紐,一個管水的中心。

所以,每當我站在蘇北灌溉總渠的岸邊,看到和聽到那嘩嘩東流的河水時,總會情不自禁地想到那是為偉人周恩來唱出的關心家鄉、熱愛故鄉人民的鄉情歌、愛民曲!

㈡ 家鄉的輝煌成就 作文1000

來生,願能生成一棵開花的樹,長在我最愛的江南,與一草一木相伴,與一山一水相擁,然後,看著我愛的人從身邊走過,就是一種嚮往和滿足。

心中,縱然有千千夢想,生活,終究是平淡的,若能將所有的事物從繁雜寫成簡單,便能將平淡穿成華美。可否,讓我把那些心心念念,寫意成純美的句子,於每個寂寥的黃昏,潤澤光陰?可否,讓我把曾經的過往,整理成溫婉的詩篇,在每個寒涼的清晨,溫潤心境?

生命是一種緣分,每個從身邊走過的人,都是和自己有緣分的人,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不期而遇的人,道一聲::原來你也在這里呀!該是有著怎樣的前緣呢,不言不語,只是一個眼神,心中已經感動萬千,不語最深,只因懂得。有些溫暖,看似很遠,卻是觸手可及,即便隔著千山萬水,依然銘記。

㈢ 說說近五年來你的家庭或家鄉取得了哪些成就,發生了哪些變化

說說近五年來你的家庭畫家中取得了哪些錢就發生了哪些變化,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有好多好用的。

㈣ 觀察身邊的環境變化 描述家鄉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作文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它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據,以未來人類的繼續發展為著眼點。

這種文明觀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這種文明觀同以往的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具有相同點,那就是它們都主張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展物質生產力,不斷提高人的物質生活水平。但它們之間也有著明顯的不同點,即生態文明突出生態的重要,強調尊重和保護環境,強調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必須尊重和愛護自然,而不能隨心所欲,盲目蠻干,為所欲為。

生態文明又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說它們有聯系,是因為生態文明既包含物質文明的內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內容:生態文明並不是要求人們消極地對待自然,在自然面前無所作為,而是在把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地能動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在這一點上,它是與物質文明一致的。

而生態文明所要求的人類要尊重和愛護自然,將人類的生活建設得更加美好;人類要自覺、自律,樹立生態觀念,約束自己的行動,在這一點上,它又是與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寧說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說它們有區別,則是指生態文明的內容無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說,生態文明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㈤ 建黨以來家鄉的變化

開頭可以概括家鄉的變化,中間寫出具體變化,最後總結。

家鄉的名氣越來越響亮。自古以來,黔山產佳茗,秀水融芳華。在家鄉的深山裡長著好幾萬棵野生「四球茶」古茶樹,據說年齡最大的有四五千歲,最小的也有好幾百歲,因此被評為「世界茶源地」「中國古茶樹之鄉」。

特別是普安與福建正山堂聯手打造的「普安紅」茶品牌,經北京馬連道推介會後全國聞名,並漂洋過海,受到眾多中外客商的青睞,家鄉一下子聲名鵲起。家鄉群山起伏,空氣清爽、景色迷人,彎彎拐拐的最美自行車賽道鑲嵌在十幾萬畝茶園里,前來觀光旅遊的客人絡繹不絕、「擠破門檻」。

這幾年,家鄉的產業越來越興旺。茶山、長毛兔產業園、民族工藝、山地旅遊,特色產業在家鄉創造了很多發展機會。如「一紅一白」(「普安紅」、長毛兔)產業興起,鄉親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務工掙錢,還可以照看家庭,許多外出打工的老鄉選擇回鄉創業。

在茶山,勤勞善良的「茶山漢子」早出晚歸,靠山種茶,靠茶致富,錢袋子越來越厚實;在園區,心靈手巧的「布依綉娘」一針一線,手工刺綉就業增收,技藝越來越精湛;在商海,獨具慧眼的企業廠家誠信經營,將家鄉的「普安紅」茶、「龍溪硯壺」等特色產品遠銷國內外,生意越做越紅火。

這幾年,家鄉的生活越來越美好。黨和國家傾力支持農村發展、傾情關懷群眾生產生活,精準扶貧、脫貧攻堅、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好政策一個接著一個。家鄉的水、電接通群眾家裡面,家家戶戶用上放心水、安全電;

網路信號滿格子,大數據支撐「黔貨出山」,在家也能辦成事;G60滬昆高速高鐵、320國道都途徑家鄉山水,道路交通四通八達、「萬峰暢行」,干哪樣都很方便,鄉親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了觸手可及的幸福。家鄉的人們勤勞朴實、熱情好客,期盼您來品鑒「普安紅」的悠遠味道、體驗幸福鄉村的美好生活。

「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共產黨。」在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家鄉的人們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和新時代貴州精神,沿著新時代的康莊大道感恩奮進。

㈥ 老家籍貫是安徽滁州的名人,究竟有哪些成就呢

如今的安徽省滁州市,在漢末三國時期屬於江都郡,一共出現了七位三國名人。其中,效力東吳的有三人,效力曹魏的有四人。籍貫細分為定遠縣三人,天長市四人。


第七位:陳粲。陳粲,先後效力於曹魏、西晉,滁州市天長市人。陳粲是陳本之子,陳本病逝後,陳粲以功臣之後的身份加入了曹魏集團,後跟隨叔父一同效力西晉,主要事跡不詳。

㈦ 取得了驕人的成果回到家鄉是什麼成語,同義詞是「衣錦還鄉」。

榮歸故里:取得了驕人的成果回到家鄉,跟衣錦還鄉有些相似,但是,榮歸故里一般指戰場上歸來的人。

有不明白的地方再問喲,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 (*^__^*)

㈧ 岳雲鵬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老家,為什麼朱之文做不到呢

岳雲鵬是目前國內相聲界名聲最大的了,不敢說相聲功力如何,但是名氣絕對是排在前幾位的,當然這些都離不開德雲社和他的師傅郭德綱的栽培,本來岳雲鵬只是一名來自河南小鄉村的打工者,來到了北京打工,成為了北漂,懷揣著夢想,但是現實很殘酷,做過飯店服務員,做過保安,經常的換工作,還被無情的開除過,險些睡大街上!不過也該著小嶽嶽幸運,碰到了郭德綱,從此開啟了自己的相聲之路!

雖然都是農村出去的,而且都是成名了,但是卻有著不同的境遇,岳雲鵬成為了村裡的英雄榜樣和偶像,朱之文卻成了村民們口中不好的人。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小編認為可能真的和做人做事的方法有關,可能大衣哥真的太耿直了,當然也可能是一夜暴富,被人嫉妒。你們覺得呢?

㈨ 家鄉的變化

對家鄉環境問題的調查
寒假期間,我對家鄉的環境問題做了相關的調查,收獲甚多。其一,對家鄉的環境問題有了很好的認識。其二,對家鄉針對所採取的預防措施汲取得的成果有了深刻的了解,具體調查結果如下:

我的家鄉在雲南麗江,一個美麗滇西小鎮。每年,有許多人到那兒旅遊,度假,旅遊城了假想的支柱產業,如何治理好環境污染成了首要要解決的問題。為了禁止白色污染,當年各地政府於三年前提出了禁止使用白色塑料袋的辦法。雖然這方法在過去的三年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可是到了今天,市民們已經習慣了不使用塑料袋,而背著菜籃子去買菜。家鄉的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曾經忙忙碌碌滿天飛的塑料袋在我可愛的家鄉消失了。

據調查顯示,80%的市民「禁白」有意見,因為他們已經習慣用塑料袋買菜,而禁止使用塑料袋對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賣肉都要用麻繩記著提回來,賣豆腐要用菜葉包著拿在手裡,特別的不方便。而僅有8%的人非常支持禁白。他們主動的把家裡的塑料袋都拿出來。而12%的人反對禁白。而其中很多的中小學生認為,沒有塑料袋太麻煩了,吃早點得帶著飯盒,如果忘了,得弄得一手油辣。

在眾多被調查的人中,他們現在已經完全接受了「禁止使用白色塑料袋」的事實,而且也很支持「禁白」,並且能主動地參與到這活動中。如果你拿著塑料袋在古城走上幾步,便會有市民上前禁止。當然,為了解決市民習慣使用塑料的問題,政府製作了精緻又好用的紙袋,而這牛皮紙袋,不僅好看,而且方便,深得市民及遊客的喜愛。這措施不僅解決了白色污染的問題,而且切斷了白色污染的源頭。所以,如今家鄉的市場上根本沒不到塑料袋。

據調查,有67%的人對家鄉的環境問題比較滿意,而只有13%的人對家鄉的環境問題並不滿意。理由是現在的建築垃圾越來越多。這又是一個污染的源頭。白色污染的得到了有效的防治,這應該是家鄉對環境治理做出的最好決策,而家鄉的人們也為此做出了努力。從此,街道上,我們的房前屋前都沒有了彩色塑料袋的蹤影,心裡有一種特別舒暢的感覺。

在調查過程中,我認識一名外國遊客。他來到這里,在第一天就因為不知道這兒不允許使用塑料袋,而他那從外地拿的塑料袋裝東西被納西阿奶教育了一頓,而且還送給他一個漂亮的紙袋。他說在麗江,無論是在農舍還是在五彩的石板路上,都捨不得扔下一點垃圾。這話讓我感動,也讓我自豪。另外,我遇到一名來家鄉的年輕女孩,她說,她對這地方的環境非常滿意,特別是對白色塑料袋的禁止是許多地方應該學習的,而改用紙帶,既實用,又美觀,雖然成本有點高,不能做到免費贈送,但是一兩塊的價格還有不錯的質量無論是遊客還是當地的市民或是當地居民都能接受的,最後她說,她真心的希望家鄉的環境越來越好,家鄉越來越美。

據城管部門的同志介紹,自從禁止白色塑料袋,白色一次性飯盒以後,各旅遊景點的白色污染明顯減少。曾經一堆堆的一次性飯盒等難降解物的垃圾不見了,而只有一些生活垃圾和不能用的紙袋。因為紙袋實用,又美觀。許多遊客願意將它帶回去,所以環境得到了太多的改善。

在這次調查中,我感受到家鄉的種種變化,也感受到家鄉的人對環境問題的關心,同時也發現了許多危機。

網站里還有,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成果的老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