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讀書的成果 的作文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是高爾基說的,也是我最喜歡的格言.
我以前最不喜歡讀書,但從回我一次生日答後,我就愛上了讀書.那一天是我11歲的生日,媽媽一早就訂了蛋糕,買了禮物,約齊了親朋好友在晚上開生日派對.在晚上,那些親朋好友送給我的禮物都是好吃的、好玩的,但奇怪的是媽媽給我的卻是一本厚厚的作文書給我,讓我一天讀一遍,而且要讀到能背誦的程度.我奇怪的問媽媽:「媽媽,為什麼要送的我一本這么厚的作文書給我呀,而且要每天讀一篇作文,還要讓我讀到能背誦的程度呢?」媽媽回答:「你的作文不行,要多讀作文才能寫好的.」 從此,我每天都讀,每天都背.終於有一次,我苦練這么久的成果終於在一次考試之中表現出來,我把作文中的好詞佳句用在作文上,老師在我的作文上寫了鮮紅的一個「優」字,而且還寫了許多贊揚的評語.我激動不已.真是要感謝我媽媽送給我的那本作文書,才可以拿到這么好的成績.從此,我更愛讀書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我要以書為伴,活出精彩的人生.
2. 什麼是讀書成果摘要
讀書成果摘要,即讀書摘要。摘要又稱概要、內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內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容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
讀書摘要屬於一種閱讀方法,能夠有效的幫助讀者理解文本內容,加強對文本的記憶。
讀書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具體地講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對象和范圍,採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結果和重要的結論,有時也包括具有情報價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
摘要一般應說明研究工作目的、實驗方法、結果和最終結論等.而重點是結果和結論。中文摘要一般是2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過250個實詞。除了實在迫不得已,摘要中不用圖、表、化學結構式、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摘要可用另頁置於題名頁(頁上無正文)之前,學術論文的摘要一般置於題名和作者之後,論文正文之前。
(2)愛閱讀成果擴展閱讀
摘要的要求
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並且擁有與文獻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閱讀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不容贅言,故需逐字推敲。內容必須完整、具體、使人一目瞭然。英文摘要雖以中文摘要為基礎,但要考慮到不能閱讀中文的讀者的需求,實質性的內容不能遺漏。
3. 怎樣開展小學生課外閱讀成果展示
課外閱讀實施方案成果展示與交流
一、課外閱讀實施方案成果展示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開始了以《小學生課外閱讀》為主題的課題研究,進行了分組,討論確定了研究課題,制定了研究方案,通過采訪、問卷等方式展開調查,最後對資料進行匯總、整理、分析、研究、刪選,形成結論,我們每一個同學在整個過程中都非常投入。在今天這個展示和交流活動成果的課堂上,相信各個組不僅能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也能從別的組里汲取更多的收獲。
(二)、進入展示、答辯、互動
1、第一組展示《課外閱讀意義的探究》研究成果
(1)師:課外閱讀對我們有那些意義呢?請第一組的同學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2)探究組上場展示。(心得體會等。)
(3)師:對於他們這個課題,你們還有什麼問題要問? (學生可以是對研究內容的質疑及補充,可以是對課題開展時研究方式的質疑,也可以提出課題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4)學生質疑問答,教師再給予評價。
2、第二組展示《小學生課外閱讀方法》成果
(1)師:愛因斯坦說:「成功=明確的目標+不懈的努力+科學的方法。」那麼,小學生課外閱讀有那些方法呢?請看第二組的展示。
(2)《小學生課外閱讀方法探究》組展示(相關資料等。)
(3)展示後由隊員向場下同學提問:看了我們的展示,你們有什麼感受?(學生可以是驚嘆,也可以質疑,或者是建議等)
(4)交流,教師評價總結
3、第三組展示《小學生課外閱讀如何深度開展》研究成果
(1)師:同學們,大家了解了閱讀的意義,客觀地認識了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現狀可謂是不容樂觀。對閱讀的方法也進行了探究,那麼,我們的閱讀往往是淺嘗輒止,怎樣深度地開展呢?請第三組同學上場展示。
(2)《小學生課外閱讀如何深度開展》展示
(3)老師提問:研究過程中你們還做了什麼?
(4)提問下面學生:看了他們的展示,你們還想了解些什麼,對他們有什麼要說的?
(5)老師評價小結
(三)、總結談話,課外延伸
總結學生活動表現。(同學們,老師真的很佩服你們,佩服你們得到了那麼多的活動成果,佩服那麼在這堂課上展示出來的智慧,佩服同學們研究的熱情。
二、課外閱讀實施方案成果交流
大凡語文成績好的學生一般都愛閱讀課外書籍。許多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課外閱讀是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活水之源,大量的課外閱讀,廣泛的知識積累,是學生全方位獲取語言信息、立
體化發展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在新知識、新信息不斷涌現的今天,在視聽技術不斷普及、人們閱讀能力不斷下降的今天,積極主動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顯得尤為重要。而如何才能引領學生開辟語文學習的新天地,將語文課外閱讀活動落到實處,我覺得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現在的學生寧願每天花兩小時看電視,花兩小時發呆,卻不願花30分鍾看書。因此,我們要想促進學生閱讀的實效,首先應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呢?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奇妙的世界,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讓學生自然走近課外閱讀。
(二)、推薦讀物,明確學生閱讀方向
小學中年級的學生雖已有了較強的求知慾,但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差,他們的閱讀常常帶著盲目性,易受社會不良傾向的影響。很多學生沉迷於卡通書、鬼怪故事等,讀這類作品會讓學生在一種只是尋求刺激的閱讀過程中逐漸失去一顆靜靜讀書的心,慢慢失去了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因此我們老師一定要做學生課外閱讀的主導者,幫助學生做好選材工作,向學生推薦適合的讀物,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水平有選擇地閱讀,明確閱讀的目的,把准閱讀的方向。在各類圖書泛濫的今天,這點尤為重要。除了學校規定的必讀科目以外,應在班級建立小小圖書角,讓學生共享
自己的書籍。同時,根據學生的喜好及他們的年齡特點,到學校圖書室里精挑細選,借了不少適合他們閱讀的中外書目。另外,在課堂教學中,還有意識地通過名作家及其代表作的介紹、某個方面知識或問題的懸念、或一段精彩的描述等方法,激起學生的閱讀追求,引導他們去進行課外閱讀。這樣的有機結合,對課外閱讀而言,有了指向;對課堂教學而言,有了良好的智力「背景」,這樣互補互動,有助於形成良性循環。(三)、加強指導,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在學生有書讀的情況下,要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需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閱讀的方法主要包括精讀和泛讀。精讀方法的指導主要來自課內,從而使課外得益於課內。課外閱讀的方法主要以泛讀為主,泛讀就是粗略地讀、瀏覽性地讀。畢竟,學生閱讀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沒法要求學生每本課外讀物都細致地去讀完,我們要教會學生抓住重點進行瀏覽,運用走馬觀花、一目十行的方式去閱讀。對書中自己不感興趣的部分,我們應允許學生採用跳讀法,把重要的地方、感興趣的地方讀一讀,其他地方跳過去。而精讀方法的指導,則需要我們通過閱讀指導課來進行方法。學生在感受文字魅力的同時也能逐漸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閱讀質量得以提高,收獲自然也會很豐。
(四)、搭建平台,盡情品嘗閱讀樂趣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閱讀完了一些書籍後,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就會產生表達的需要和沖動,我們還應該搭建一
個展示的平台,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把讀到、聽到、看到的故事講給同伴們聽,把他們的閱讀成果匯報給同伴們看,這樣既鍛煉了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實現了「內在」語言積累的「外化」。成果的匯報形式無疑是多樣的,從課前的「談天說地」到「讀書園地」牆報到各式各樣的比賽活動,什麼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欣賞表演、交流辯論會、自辦小報展等等,既可以讓學生品嘗到讀書的收獲和喜悅,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更多的學生看到了別人的閱讀經歷和成果,也能從別人的展示中為自己指引閱讀的方向,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這樣一來,學生從興趣閱讀自然向意志閱讀轉化,養成了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如果我們想把學生教育好,讓他們能學到真正的學問,而且學得比我們強,我想首先我們需要並且能夠做到的,就是引導學生找到開啟閱讀之門的鑰匙,讓他們進行科學有效的課外閱讀。這樣,他才能愛上書籍,自覺地去經典的海洋中盡情遨遊。
4. 孩子喜歡讀書,媽媽怎麼知道閱讀的成效
1、在孩子讀完一本書或一個故事後,可以問下孩子書中的主人公是誰,主要講了什麼。
2、可以讓孩子把書中的好詞,好句,名言記錄下來,擴充其詞彙量。
3、可以讓孩子寫讀書筆記。
4、在考試時,如果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較好,或者語文成績較好,那麼閱讀肯定是有成效的。
5. 愛讀書,是一種美德。世界上有成就的人,對人類有特殊貢獻的人,幾乎都是愛讀書的人。讀書,使人思維活躍
高尚,常,視野更廣,多。行不?回—下!
6. 愛讀書,是一種美德。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對人類有特殊貢獻的人,幾乎都是愛讀書的人。()()排比的
愛讀書,是一種美德。凡是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對人類有特殊貢獻的人,幾乎都是很有知識的人。讀書,給人帶來無窮無盡的知識。
讀書,不是為了好玩,不是為了消遣,而是為了增長知識。書,是前人生活經驗的積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讀書,能吸取幾千年的知識。
讀書,使人胸襟開闊,眼光遠大;定時,能夠活躍思維,陶冶性情;讀書,使思維插上翅膀,思想綻開花蕾。
愛讀書是一中美德,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對人類有特殊貢獻的人幾乎都是讀書的人。讀書,使人思維活躍.聰疑智慧。讀書使人豁然貫通。柳暗花明。讀書,使人博學多識。學富五車。讀書使人無憂無濾。回味無窮。讀書,使人思想查上翅膀。感情淀放花蕾。
7. 愛讀書是一種美德,世界上大有成就的人對人類有特殊貢獻的人,幾乎都是愛讀書的人,讀書使人思維活躍,聰
讀書苦樂
讀書鑽研學問,當然得下苦功夫。為應考試、為寫論文、為求學位,大概都得苦讀。陶淵明好讀書。如果他生於當今之世,要去考大學,或考研究院,或考什麼「托福兒」,難免會有些困難吧?我只愁他政治經濟學不能及格呢,這還不是因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過幾下「棍子」,說我讀書「追求精神享受」。我當時只好低頭認罪。我也承認自己確實不是苦讀。不過,「樂在其中」並不等於追求享受。這話可為知者言,不足為外人道也。
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對質。不問我們要拜見的主人住在國內國外,不問他屬於現代古代,不問他什麼專業,不問他講正經大道理或聊天說笑,都可以挨近前去聽個足夠。我們可以恭恭敬敬旁聽孔門弟子追述夫子遺言,也不妨淘氣地笑問「言必稱'亦曰仁義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們同一個時代,會不會是一位馬列主義老先生呀?我們可以在蘇格拉底臨刑前守在他身邊,聽他和一位朋友談話;也可以對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懷疑。我們可以傾聽前朝列代的遺聞逸事,也可以領教當代最奧妙的創新理論或有意驚人的故作高論。反正話不投機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場,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門--就是說,拍地合上書面--誰也不會嗔怪。這是書以外的世界裡難得的自由!
壺公懸掛的一把壺里,別有天地日月。每一本書--不論小說,戲劇,傳記、游記、日記,以至散文詩詞,都別有天地,別有日月星辰,而且還有生存其間的人物。我們很不必巴巴地趕赴某地,花錢買門票去看些仿造的贗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開一頁書,走人真境,遇見真人,就可以親親切切地觀賞一番。
說什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連腳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見,而且頃刻可到。盡管古人把書說成「浩如煙海」,書的世界卻真正的「天涯若比鄰」,這話絕不是唯心的比擬。世界再大也沒有阻隔。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極了。書的境地呢,「現在界」還加上「過去界」,也帶上「未來界」,實在是包羅萬象,貫通三界。而我們卻可以足不出戶,在這里隨意閱歷,隨時拜師求教。誰說讀書人目光短淺,不通人情,不關心世事呢!這里可得到豐富的經歷,可認識各時各地、各種各樣的人。經常在書里「串門兒」,至少也可以脫去幾分愚昧,多長幾個心眼兒吧?我們看到道貌岸然、滿口豪言壯語的大人先生,不必氣餒膽怯,因為他們本人家裡盡管沒開放門戶,沒讓人闖入,他們的親友家我們總到過,自會認識他們虛架子後面的真嘴臉。一次我乘汽車馳過巴黎賽納河上宏偉的大橋,我看到了棲息在大橋底下那群撿垃圾為生、蓋報紙取暖的窮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彎兒,只因為我曾到那個地帶去串過門兒啊。
可惜我們「串門」時「隱」而猶存「身」,畢竟只是凡胎俗骨。我們沒有如來佛的慧眼,把人世間幾千年積累的智慧一覽無余,只好時刻記住莊子「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名言。我們只是朝生暮死的蟲豸(還不是孫大聖毫毛變成的蟲兒),鑽入書中世界,這邊爬爬,那邊停停,有時遇到心儀的人,聽到愜意的話,或者對心上懸掛的問題偶有所得,就好比開了心竅,樂以忘言。這了「樂」和「追求享受」該不是一回事吧?
本文來自精英特
8. 幼兒園展示成果我愛閱讀用什麼一段話引出來
學習使人進步,閱讀讓人身心愉悅
9. 蒼教研函2016小學生愛閱讀徵文比賽結果
歐拉(L.Euler,1707.4.15-1783.9.18)是瑞士數學家。生於瑞士的巴塞爾(Basel),卒於彼得堡(Petepbypt)。父親保羅·歐拉是位牧師,喜歡數學,所以歐拉從小就受到這方面的熏陶。但父親卻執意讓他攻讀神學,以便將來接他的班。幸運的是,歐拉並沒有走父親為他安排的路。父親曾在巴塞爾大學上過學,與當時著名數學家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8.6-1748.1.1)及雅各布·伯努利(Jacob Bernoulli,1654.12.27-1705.8.16)有幾分情誼。由於這種關系,歐拉結識了約翰的兩個兒子:擅長數學的尼古拉(Nicolaus Bernoulli,1695-1726)及丹尼爾(Daniel Bernoulli,1700.2.9-1782.3.17)兄弟二人,(這二人後來都成為數學家)。他倆經常給小歐拉講生動的數學故事和有趣的數學知識。這些都使歐拉受益匪淺。1720年,由約翰保舉,才13歲的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學生,而且約翰精心培育著聰明伶俐的歐拉。當約翰發現課堂上的知識已滿足不了歐拉的求知慾望時,就決定每周六下午單獨給他輔導、答題和授課。約翰的心血沒有白費,在他的嚴格訓練下,歐拉終於成長起來。他17歲的時候,成為巴塞爾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年輕的碩士,並成為約翰的助手。在約翰的指導下,歐拉從一開始就選擇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數學研究的道路。1726年,19歲的歐拉由於撰寫了《論桅桿配置的船舶問題》而榮獲巴黎科學院的資金。這標志著歐拉的羽毛已豐滿,從此可以展翅飛翔。 歐拉的成長與他這段歷史是分不開的。當然,歐拉的成才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那驚人的記憶力!,他能背誦前一百個質數的前十次冪,能背誦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的史詩Aeneil,能背誦全部的數學公式。直至晚年,他還能復述年輕時的筆記的全部內容。高等數學的計算他可以用心算來完成。 盡管他的天賦很高,但如果沒有約翰的教育,結果也很難想像。由於約翰·伯努利以其豐富的閱歷和對數學發展狀況的深刻的了解,能給歐拉以重要的指點,使歐拉一開始就學習那些雖然難學卻十分必要的書,少走了不少彎路。這段歷史對歐拉的影響極大,以至於歐拉成為大科學家之後仍不忘記育新人,這主要體現在編寫教科書和直接培養有才化的數學工作者,其中包括後來成為大數學家的拉格朗日(J.L.Lagrange,1736.1.25-1813.4.10)。 歐拉本人雖不是教師,但他對教學的影響超過任何人。他身為世界上第一流的學者、教授,肩負著解決高深課題的重擔,但卻能無視"名流"的非議,熱心於數學的普及工作。他編寫的《無窮小分析引論》、《微分法》和《積分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有的學者認為,自從1784年以後,初等微積分和高等微積分教科書基本上都抄襲歐拉的書,或者抄襲那些抄襲歐拉的書。歐拉在這方面與其它數學家如高斯(C.F.Gauss,1777.4.30-1855.2.23)、牛頓(I.Newton,1643.1.4-1727.3.31)等都不同,他們所寫的書一是數量少,二是艱澀難明,別人很難讀懂。而歐拉的文字既輕松易懂,堪稱這方面的典範。他從來不壓縮字句,總是津津有味地把他那豐富的思想和廣泛的興趣寫得有聲有色。他用德、俄、英文發表過大量的通俗文章,還編寫過大量中小學教科書。他編寫的初等代數和算術的教科書考慮細致,敘述有條有理。他用許多新的思想的敘述方法,使得這些書既嚴密又易於理解。歐拉最先把對數定義為乘方的逆運算,並且最先發現了對數是無窮多值的。他證明了任一非零實數R有無窮多個對數。歐拉使三角學成為一門系統的科學,他首先用比值來給出三角函數的定義,而在他以前是一直以線段的長作為定義的。歐拉的定義使三角學跳出只研究三角表這個圈子。歐拉對整個三角學作了分析性的研究。在這以前,每個公式僅從圖中推出,大部分以敘述表達。歐拉卻從最初幾個公式解析地推導出了全部三角公式,還獲得了許多新的公式。歐拉用a 、b 、c 表示三角形的三條邊,用A、B、C表示第個邊所對的角,從而使敘述大大地簡化。歐拉得到的著名的公式: 又把三角函數與指數函聯結起來。 在普及教育和科研中,歐拉意識到符號的簡化和規則化既有有助於學生的學習,又有助於數學的發展,所以歐拉創立了許多新的符號。如用sin 、cos 等表示三角函數,用 e 表示自然對數的底,用f(x) 表示函數,用 ∑表示求和,用 i表示虛數等。圓周率π雖然不是歐拉首創,但卻是經過歐拉的倡導才得以廣泛流行。而且,歐拉還把e 、π 、i 統一在一個令人叫絕的關系式 中。 歐拉在研究級數時引入歐拉常數C, 這是繼π 、e 之後的又一個重要的數。 歐拉不但重視教育,而且重視人才。當時法國的拉格朗日只有19歲,而歐拉已48歲。拉格朗日與歐拉通信討論"等周問題",歐拉也在研究這個問題。後來拉格朗日獲得成果,歐拉就壓下自己的論文,讓拉格朗日首先發表,使他一舉成名。 歐拉19歲大學畢業時,在瑞士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1727年春,在巴塞爾他試圖擔任空缺的教研室主任職務,但沒有成功。這時候,俄國的聖彼得堡科院剛建立不久,正在全國各地招聘科學家,廣泛地搜羅人才。已經應聘在彼得堡工作的丹爾·伯努利深知歐拉的才能,因此,他竭力聘請歐拉去俄羅斯。在這種情況下,歐拉離開了自己的祖國。由於丹尼爾的推薦,1727年,歐拉應邀到聖彼得堡做丹尼爾的助手。在聖彼得堡科學院,他順利地獲得了高等數學副教授的職位。1731年,又被委任領導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教研室的工作。1733年,年僅26歲的歐拉接替回瑞士的丹尼爾,成為數學教授及彼得堡科學院數學部的領導人。 在這期間,歐拉勤奮地工作,發表了大量優秀的數學論文,以及其它方面的論文、著作。 古典力學的基礎是牛頓奠定的,而歐拉則是其主要建築師。1736年,歐拉出版了《力學,或解析地敘述運動的理論》,在這里他最早明確地提出質點或粒子的概念,最早研究質點沿任意一曲線運動時的速度,並在有關速度與加速度問題上應用矢量的概念。 同時,他創立了分析力學、剛體力學,研究和發展了彈性理論、振動理論以及材料力學。並且他把振動理論應用到音樂的理論中去,1739年,出版了一部音樂理論的著作。1738年,法國科學院設立了回答熱本質問題徵文的獎金,歐拉的《論火》一文獲獎。在這篇文章中,歐拉把熱本質看成是分子的振動。 歐拉研究問題最鮮明的特點是:他把數學研究之手深入到自然與社會的深層。他不僅是位傑出的數學家,而且也是位理論聯系實際的巨匠,應用數學大師。他喜歡搞特定的具體問題,而不象現代某些數學家那樣,熱衰於搞一般理論。 正因為歐拉所研究的問題都是與當時的生產實際、社會需要和軍事需要等緊密相連,所以歐拉的創造才能才得到了充分發揮,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歐拉在搞科學研究的同時,還把數學應用到實際之中,為俄國政府解決了很多科學難題,為社會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如菲諾運河的改造方案,宮延排水設施的設計審定,為學校編寫教材,幫助政府測繪地圖;在度量衡委員會工作時,參加研究了各種衡器的准確度。另外,他還為科學院機關刊物寫評論並長期主持委員會工作。他不但為科學院做大量工作,而且擠出時間在大學里講課,作公開演講,編寫科普文章,為氣象部門提供天文數據,協助建築單位進行設計結構的力學分析。1735年,歐拉著手解決一個天文學難題——計算慧星的軌跡(這個問題需經幾個著名的數學家幾個月的努力才能完成)。由於歐拉使用了自己發明的新方法,只用了三天的時間。但三天持續不斷的勞累也使歐拉積勞成疾,疾病使年僅28歲的歐拉右眼失明。這樣的災難並沒有使歐拉屈服,他仍然醉心於科學事業,忘我地工作。但由於俄國的統治集團長期的權力之爭,日益影響到了歐拉的工作,使歐拉很苦悶。事也湊巧,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1740-1786在位)得知歐拉的處境後,便邀請歐拉去柏林。盡管歐拉十分熱愛自己的第二故鄉(在這里他普工作生活了14年),但為了科學事業,他還是在1741年暫時離開了聖彼得堡科學院,到柏林科學院任職,任數學物理所所長。1759年成為柏林科學院的領導人。在柏林工作期間,他並沒有忘記俄羅斯,他通過書信來指導他在俄羅斯的學生,並把自己的科學著作寄到俄羅斯,對俄羅斯科學事業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他在柏林工作期間,將數學成功地應用於其它科學技術領域,寫出了幾百篇論文,他一生中許多重大的成果都是這期間得到的。如:有巨大影響的《無窮小分析引論》、《微分學原理》,既是這期間出版的。此外,他研究了天文學,並與達朗貝爾(I.L.R.D'Alembert,1717.11.16-1783.10.29)、拉格朗日一起成為天體力學的創立者,發表了《行星和慧星的運動理論》、《月球運動理論》、《日蝕的計算》等著作。在歐拉時代還不分什麼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對他來說,整個物理世界正是他數學方法的用武之地。他研究了流體的運動性質,建立了理想流體運動的基本微分方程,發表了《流體運動原理》和《流體運動的一般原理》等論文,成為流體力學的創始人。他不但把數學應用於自然科學,而且還把某一學科所得到的成果應用於另一學科。比如,他把自己所建立的理想流體運動的基本方程用於人體血液的流動,從而在生物學上添上了他的貢獻,又以流體力學、潮汐理論為基礎,豐富和發展了船舶設計製造及航海理論,出版了《航海科學》一書,並以一篇《論船舶的左右及前後搖晃》的論文,榮獲巴黎科學院獎金。不僅如此,他還為普魯士王國解決了大量社會實際問題。1760年到1762年間,歐拉應親王的邀請為夏洛特公主函授哲學、物理學、宇宙學、神學、化理學、音樂等,這些通信充分體現了歐拉淵博的知識、極高的文學修養、哲學修養。後來這些通信整理成《致一位德國公主的信》,1768年分三卷出版,世界各國譯本風靡,一時傳為佳話。 自從1741年歐拉離開彼得堡以後,俄國的政局一直不好,政權幾次更迭,最後落入葉卡捷林娜二世的手中,她吸取了以往的教訓,開始致力於文治武功。她一面與伏爾泰、狄德羅等法國啟蒙學者通信,一面又四方招聘有影響的科學家去彼得堡科學院任職。歐拉自然成了她主要聘請的對象。1766年,年已花甲的歐拉應邀回到彼得堡,這次俄國為他准備了優越的工作條件。 這時歐拉的科學研究工作已經是碩果累累,思想也已經成熟。除了一些專題還需繼續研究外,他希望能在晚年對過去的成就作系統的總結,出版幾部高質量的著作。然而,厄運再次向他襲來。由於俄羅斯氣候嚴寒,以及他工作的勞累,歐拉的左眼又失明了,從此歐拉陷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之中。但歐拉是堅強的,他用口授、別人記錄的方法堅持寫作。他先集中精力撰寫了《微積分原理》一書,在這部三卷本巨著中,歐拉系統地闡述了微積分發明以來的所有積分學的成就,其中充滿了歐拉精闢的見解。1768年,《積分學原理》第一卷在聖彼得堡出版。1770年第三卷出版。同年,他又口述寫成《代數學完整引論》,有俄文、德文、法文版,成為歐洲幾代人的教科書,正當歐拉在黑暗中搏鬥時,厄運又一次向他襲來。1771年,聖彼得堡一場大火,秧及歐拉的住宅,把歐拉包圍在大火中。在這危急的時刻,是一位僕人冒著生命危險把歐拉從大火中背出來。歐拉雖然倖免於難,可他的藏書及大量的研究成果都化為灰燼。種種磨難,並沒有把歐拉搞垮。大火以後他立即投入到新的創作之中。資料被焚,他又雙目失明,在這種情況下,他完全憑著堅強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回憶所作過的研究。歐拉的記憶力也確實罕見,他能夠完整地背誦出幾十年前的筆記內容,數學公式當然更能背誦如流。歐拉總是把推理過程想得很細,然後口授,由他的長子記錄。他用這種方法又發表了論文400多篇以及多部專著,這幾乎占他全部著作的半數以上。1774年,他把自己多年來研究變分問題所取得的成果集中發表一本書《尋求具有某種極大或極小性質的曲線的技巧》中。從而創立了一個新的分支——變分法。另外,歐拉對天文學中的"三體問題"月球運動及攝運問題進行了研究。後來,他解決了牛頓沒有解決的月球運動問題,首創了月球繞地球運動地精確理論。為了更好地進行天文觀測,他曾研究了光學,天文望遠鏡和顯微鏡。研究了光通過各種介質的現象和有關的分色效應,提出了復雜的物鏡原理,發表過有關光學儀器的專著,對望遠鏡和顯微鏡的設計計算理論做出過開創性的貢獻,在1771年他又發表了總結性著作《屈光學》。歐拉從19歲開始寫作,直到逝世,留下了浩如煙海的論文、著作,甚至在他後,他留下的許多手稿還豐富了後47年的聖彼得堡科學院學報。就科研成果方面來說,歐拉是數學史上或者說是自然科學史上首屈一指的。 作為這樣一位科學巨人,在生活中他並不是一個呆板的人。他性情溫和,性格開朗,也喜歡交際。歐拉結過兩次婚,有13個孩子。他熱愛家庭的生活,常常和孩子們一起做科學游戲,講故事。 歐拉旺盛的精力和鑽研精神一直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1783年9月18日下午,歐拉一邊和小孫女逗著玩,一邊思考著計算天王星的軌跡,突然,他從椅子上滑下來,嘴裡輕聲說:"我了"。一位科學巨匠就這樣停止了生命。 歷史上,能跟歐拉相比的人的確不多,也有的歷史學家把歐拉和阿基米德、牛頓、高斯列為有史以來貢獻最大的四位數學家,依據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創建純粹理論的同時,還應用這些數學工具去解決大量天文、物理和力學等方面的實際問題,他們的工作是跨學科的,他們不斷地從實踐中吸取豐富的營養,但又不滿足於具體問題的解決,而是把宇宙看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力圖揭示它的奧秘和內在規律。 由於歐拉出色的工作,後世的著名數學家都極度推崇歐拉。大數學家拉普拉斯(P.S.M.de Laplace,1749.3.23-1827.3.5)普說過:"讀讀歐拉,這是我們一切人的老師。"被譽為數學王子地高斯也普說過:"對於歐拉工作的研究,將仍舊是對於數學的不同范圍的最好的學校,並且沒有別的可以替代它"。 參考資料里有更多的數學家故事參考資料:http://yanji.e.sh.cn/teacher/sx/m04.htm
10. 讀書成果怎麼寫
1.寫看完書後,自己了解的書的內容,講課一個什麼故事。
2.寫從故事中獲得了哪些感悟,學到了主人公的什麼品質,給自己的啟發思考有哪些。
3.可以加對於某個人物的深度分析:性格、成長經歷、心理分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