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關於隋唐時期文化成就的資料
隋唐對外採取較為開放的政策,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文學以唐詩成就最大。以初唐陳子昂,盛唐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隱、杜牧為傑出代表。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對後世影響甚大 。顏真卿的書法,閻立本、吳道子、李思訓、王維的繪畫,《霓裳羽衣舞》等音樂舞蹈,以及眾多的石窟藝術,均流傳後世。科學技術方面,中國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和火葯兩項均出現於這一時期。
『貳』 唐的輝煌成就從經濟,文化,科技來說
文學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算唐詩。自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個代表。他們的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像,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細致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沉鬱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學成就的傑出代表。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律詩和古詩的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
美術
張萱繪《虢國夫人游春圖》由於吸收了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閻立本、閻立德兄弟擅畫人物。吳道子則有「畫聖」之稱呼,他兼擅人物、山水,並吸收了西域畫派的技法,畫面富於立體感,有「吳帶當風」之說。張萱和周昉以畫侍女圖為主,他們的著名作品有《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和《簪花仕女圖》等。詩人王維擅長水墨山水畫,蘇軾稱他「畫中有詩」。 唐朝的壁畫事業特別發達。莫高窟與墓室壁畫都是傳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藝術同樣出眾。敦煌、龍門、麥積山和炳靈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時期步入全盛。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和四川樂山大佛都令人贊嘆。昭陵六駿、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楊惠之被稱為塑聖。 唐朝時期,書法家輩出。歐陽詢、虞世南都是初唐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楷書筆力嚴整,其名作有《九成宮醴泉銘》。虞世南楷書字體柔圓。顏真卿和柳公權是唐朝中後期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楷書用筆肥厚,內含筋骨,勁健灑脫,其代表作有《多寶塔碑》;柳公權的字體勁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世人稱顏柳二人書法為「顏筋柳骨」。張旭和懷素則是草書大家。
宗教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較寬容,中國傳統兩大宗教——佛教和道教都有較大發展。唐朝以道教為國教,王公貴族皆以道士為榮,並以《老子》《莊子》《文子》《列子》等道教經典開科取士。唐朝初年,高僧玄奘遠赴天竺(現在的印度)取經657部,唐朝因此興建了大雁塔來保存這些佛經。玄奘在翻譯佛教經典時期為了符合當時唐朝國情,大量吸收道教術語,佛教經典的大量翻譯以及中國僧人自身思想體系的逐漸成熟使得中國佛教在此時期得到了穩固的發展,中國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時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伊斯蘭教,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和祆教也隨著國際交流傳入中國。唐武宗時對佛教採取高壓政策,史稱會昌滅佛,使得除禪宗等少數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別從此一蹶不振。
科技
天文學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葯王孫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醫書;868年,中國《金剛經》的印製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國的造紙、紡織等技術通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 唐朝首都長安城與東都洛陽規劃嚴整,長安在盛唐年間的極盛時人口達到100萬。不僅是當時的世界一流大都市之一,也為後世留下了城市規劃的樣板。當時周邊國家的首都,如當時的:日本奈良平安京、京都、新羅金城、高句麗平壤和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都是仿照長安建造。唐朝的木結構建築規模雄渾,氣魄豪邁。佛塔形式也融合了中國與印度的造型,顯得千變萬化,多種多樣。
經濟
貨幣唐王朝建立後,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鑄幣政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lěi),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確立了國家鑄幣的法幣地位。同時,又繼承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絹(juàn)帛為貨幣的傳統,實行了「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錢即銅錢,帛則是絲織物的總稱,包括錦、綉、綾、羅、絹、絁(shī)、綺(qǐ)、縑(jiān)、紬(chōu)等,實際上是一種以實物貨幣和金屬貨幣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貨幣制度。唐政府不斷出台嚴厲打擊私鑄和濫鑄等的法令,並禁斷使用惡錢,但是由於銅錢供應量嚴重短缺,幣值不斷上升堅挺,私鑄和濫鑄有暴利可圖,所以成效並不理想。兩稅法實行以後社會發展中長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現為錢重物輕即所謂「錢荒」問題的不斷惡化。唐朝的GDP在當時的世界為348億美元,佔世界GDP比重:58%
戶口
650年唐朝統計戶380萬。705年達到615萬戶,3714萬余口。到了開元盛世740年,戶841.2871萬,口4814.3609萬。安史之亂前一年的754年,戶達906.9254萬,口達5288.0488萬。安史之亂時期760年戶193.3174萬,其中不課戶117.4592萬,口1699.0386萬,其中不課口1461.9587萬。唐朝後期戶籍統計和管理混亂廢弛,數據較為混亂。
賦稅收入
唐朝中期780年實行兩稅法,當年稅錢1089萬八千餘緡,谷215萬七千餘石。821-824年年均稅收3515.1228萬貫、石(一貫=一緡),唐後期853年稅收下降到925萬余緡,其中鹽利達278萬余。隨著唐朝對鹽商壓迫加劇,直接引發了黃巢起義。
農業
唐朝農業生產工具又有新的進步。曲轅犁就出現在唐朝。還出現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車和筒車。唐朝前期,僅見於記載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達一百六十多項。其中著名的如玉梁渠、絳岩湖、鏡湖等。天寶年間,唐朝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頃。糧食產量也有提高。天寶八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長安洛陽米價最低時每斗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斗僅五文。唐朝後期,由於人口南移加上土地開墾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手工業
唐朝手工業分官營和私營兩種。工部是主管官營手工業的最重要部門,直接管理的機構有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少府監主管精緻手工藝品;將作監主管土木工程的興建;軍器監負責兵器的建造。監下設署、署下設作坊。此外還有鑄錢監和冶監等。官營手工業的產品一般不對外銷售,只供皇室和衙門消費。工人則分為工匠、刑徒、官奴婢、官戶、雜戶等。私營手工業較官營手工業比不發達。唐朝前期主要手工業有紡織業、陶瓷業和礦冶業。唐後期,南方手工業大幅進步,特別是絲織業、造船業、造紙業和制茶業。
『叄』 唐朝經濟繁榮,科技文化發達。請列舉唐朝在科技文化方面的主要成就。(至少每項
科技
天文學家
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葯王孫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醫書;868年,中國《金剛經》的印製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國的造紙、紡織等技術通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
文化
文學思想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
三元及第,都誕生於唐朝,即622年狀元孫伏伽(一說651年的顏康成),和781年三元狀元。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算
唐詩。自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李白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個代表。他們的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像,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細致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沉鬱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學成就的傑出代表。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律詩和古詩的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全唐詩》收錄數量最多的大城市為長安、越州、洛陽。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幾乎全部承襲隋朝,唐朝的李家皇親和隋朝的楊家皇親更有親戚關系,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歷代史學家常把它和隋朝合並成「隋唐」。
書法文化
初唐的書法有「
初唐四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唐代書法藝術進入鼎盛時期的有,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張旭和懷素的狂草。
美術文化
張萱繪《虢國夫人游春圖》由於吸收了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閻立本、閻立德兄弟擅畫人物。吳道子則有「畫聖」之稱呼,他兼擅人物、山水,並吸收了西域畫派的技法,畫面富於立體感,有「吳帶當風」之說。張萱和周昉以畫侍女圖為主,他們的著名作品有《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和《簪花仕女圖》等。詩人王維擅長水墨山水畫,蘇軾稱他「畫中有詩」。
唐朝的壁畫事業特別發達。
莫高窟與墓室壁畫都是傳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藝術同樣出眾。敦煌、龍門、麥積山和炳靈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時期步入全盛。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和四川樂山大佛都令人贊嘆。昭陵六駿、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楊惠之被稱為塑聖。
唐朝時期,書法家輩出。歐陽詢、虞世南都是初唐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楷書筆力嚴整,其名作有《
九成宮醴泉銘》。虞世南楷書字體柔圓。顏真卿和柳公權是唐朝中後期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楷書用筆肥厚,內含筋骨,勁健灑脫,其代表作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柳公權的字體勁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世人稱顏柳二人書法為「顏筋柳骨」。張旭和懷素則是草書大家。
『肆』 論述唐、宋、元時期的文化成就。(代表人物、作品、特點、意義)
題主這個問題跨度好大,涉及廣泛,足夠些一篇小文章了。
僅就唐詩而言,就分成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好幾個階段了。全唐詩里的代表人物浩如煙海。列舉留下稱號的如下:
詩骨--陳子昂,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其詩詞激昂,風格高峻,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詩傑--王勃,位列初唐四傑。代表作《滕王閣序》。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人稱「詩傑」
詩狂--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代表作《詠柳》《回鄉偶書》。因其豪放疏狂,人稱「詩狂」。
七絕聖手--王昌齡,代表作《出塞》。其七絕「深情幽怨,音旨微茫」,人稱「七絕聖手」。
詩仙--李白,五言七言絕句均擅長,《望廬山瀑布》《將進酒》《靜夜思》等代表作很多。想像豐富,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通俗自然,是浪漫主義的代表,被譽為「詩仙」。
詩聖--杜甫,代表作《登高》「三吏」、「三別」等。其詩結合時事,思想深厚,稱為「史詩」。境界廣闊,是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稱「詩聖」。
詩囚--孟郊,代表作《遊子吟》。其詩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有「詩囚」之稱,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
詩奴--賈島,代表作《題李凝幽居》。早年出家,後還俗,拜師韓愈。一生不愛交際,刻意苦吟,「推敲」的典故流傳千載,人稱其為「詩奴」。
詩豪--劉禹錫,代表作《陋室銘》《烏衣巷》。其詩沉穩凝重,格調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詩佛--王維,參禪悟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代表作《山居秋暝》。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詩魔--白居易,代表作《憶江南》《琵琶行》。白居易寫詩非常刻苦,過份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人稱「詩魔」。
五言長城--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擅長五言詩,佔全部詩作的八成,稱為「五言長城」。
詩鬼--李賀,代表作《李憑箜篌引》。詩作想像豐富,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後人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浪漫主義的代表。
除去以上唐代詩人,還有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韓愈、柳宗元(位列唐宋八大家),散文成就不俗。
五代承上啟下,也有李煜這等人才,姑且略去不提。進入北宋,宋詞崛起,脫離艷科,自成一體,再創高峰。
散文方面,唐宋八大家中,北宋佔六位。但北宋最具代表的文人,首推蘇軾。
蘇軾,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散文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另外,蘇軾的詩也是獨樹一幟,後人曾贊為「詩神」。
南宋之後,陸游、辛棄疾、李清照是傑出代表。詩、詞均有很大成就。
元代文學形式再次轉變,民間的元曲脫穎而出。元曲作為「一代之文學」,題材豐富多樣,創作視野寬廣,反映生活鮮明生動,人物形象豐滿,語言通俗易懂,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寶貴遺產。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他們各有所長,無所謂先後。
『伍』 初一「輝煌的隋唐文化」隋唐時期文化的成就的內容。
(1)隋 李春 趙州橋 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石拱橋 早於西方700年
(2)隋唐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剛經》
(3)唐 僧一行 世界上最早測量子午線(世界第一次)
(4)唐貞觀年間 政府辦分科醫學校 早於西方200年
(5)唐高宗時 政府編訂葯典《唐本草》(世界之最)早於歐洲800多年
(6)唐孫思邈 編《千金方》被尊稱為葯王
隋唐時期各族人民在前代文化基礎上,共同創造出輝煌燦爛的科技成果,不僅是中國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當時世界文化的高峰,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值得我們自豪。
隋唐對外採取較為開放的政策,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文學以唐詩成就最大。以初唐陳子昂,盛唐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隱、杜牧為傑出代表。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對後世影響甚大 。顏真卿的書法,閻立本、吳道子、李思訓、王維的繪畫,《霓裳羽衣舞》等音樂舞蹈,以及眾多的石窟藝術,均流傳後世。科學技術方面,中國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和火葯兩項均出現於這一時期。
隋唐,公元581年到907年,為隋朝和唐朝兩個時期。隋朝鼎盛時期北至東北遼寧一帶,西至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東臨東海,南至越南北部一帶。唐朝鼎盛時期北至貝加爾湖以北和外興安嶺,西至中亞的鹹海,東至庫頁島,南至越南北部。
『陸』 三國到隋唐的文化成就
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那麼,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時期,中國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科技、宗教、文學和藝術
(一)科學技術的進步(數學、農學、醫葯學和地理學)
1、數學:
(1)劉徽 魏晉 極限理論 提出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
(2)祖沖之 南朝 精確圓周率到七位 比外國早近1000年 《綴術》
數學知識小結:
(1)東漢《九章算術》,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標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體系。
(2)劉徽和祖沖之的成就
2、農學:
賈思勰 北朝 《齊民要術》 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農牧業的生產經驗、食品加工和貯藏和野生植物的利用.
農學知識小結 :
(1)北朝:賈思勰 北朝 《齊民要術》 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農牧業的生產經驗、食品加工和貯藏和野生植物的利用
(2)明清時,徐光啟 《農政全書》——農學成就和歐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
3、地理學
(1)西晉 裴秀 地圖學家 《禹貢地域圖》和繪制地圖的原則;
(2)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集歷史、地理、文學的綜合地理著作)
(二)宗教——道教、佛教的傳播和反佛
1、道教:東晉 葛洪改造道教;蕭梁時,陶弘景建立起神仙體系.
2、佛教:魏晉南北朝 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比較道教和佛教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為封建統治服務;麻痹人民;
不同點:宣傳的教義不同.
3、佛教盛行的危害
(1)統治者利用佛教教義,使人民甘心忍受剝削壓迫,安於現狀;
(2)統治者廣修寺塔,施捨錢財,浪費人民血汗;
(3)寺院經濟過度發展,加重農民負擔;
4、反佛
(1) 南朝齊梁 范縝 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理論上打擊佛教;
(2) 《神滅論》形神統一
(3)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 ,兩次滅佛
(三)承上啟下的文學
1、詩歌:類型:四言、五言、騷體到七言體
2、「建安文學」 曹操父子 風格??
曹操《蒿里行》 王粲《七哀詩》 蔡文姬《悲憤詩》
3、陶淵明 東晉 風格 《歸園田居》和《桃花源詩》
4、樂府詩(民歌) 南北朝
南方 風格:編綿婉轉,多寫愛情 《採桑度》
北方 風格:慷慨激昂 ,戀歌、牧歌和戰歌 《敕勒歌》和《木蘭辭》
(四)大放光彩的藝術___(書法、繪畫、雕塑、音樂和舞蹈)
1、 書法:
(1)蔡邕 東漢末年 (2)鍾繇 曹魏 隸書——楷書
(4) 王羲之 東晉 「書聖」 《蘭亭序》和《黃庭經》
(5) 王獻之 東晉 與王羲之合稱為「二子」
2、繪畫——帶有宗教色彩
(1) 曹不興 三國吳國人 佛像畫的始祖
(2) 顧愷之 東晉人 擅長畫人物 《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3) 雕塑 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 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四、隋唐時期文化的繁榮
(一)隋唐時期文化發達的特點及原因
特點:全面繁榮,輝煌燦爛,光照四鄰;
原因:
1、國家統一強盛,經濟繁榮(基礎); 2、推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有利氛圍)
3、民族交往密切,促進文化互相交流、融合(民族色彩);中外往來頻繁(吸收外來優秀成分)。
4、繼承發揚歷代傳統文化
(二)隋唐科學技術的新階段
1、雕版印刷術和火葯的發明
(1)隋唐雕版印刷佛經、日歷和書籍;《金剛經》
(2)唐中期已有火葯配方,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葯武器。
2、天文歷法成就顯著
(1)僧一行制訂《大衍歷》,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2)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測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3、醫學的進步
a. 孫思邈和《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學成果,並有許多創見;
b.元丹貢布編著《四部醫典》;
c.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國家頒行的葯典.
4、建築的成熟
(1)隋朝宇文愷(首創圖紙和模型相結合的設計方法)修建大興城,成為唐都長安的基礎;唐都長安體現了當時城市建築的高超技術;
(2)隋朝李春設計建造趙州橋,在世界橋梁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三)詩歌的黃金時代
1、初唐的陳子昂,是唐詩革新的先驅
2、盛唐詩歌成就最大:山水田園詩人有孟浩然、王維,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
3、李白、杜甫詩歌成就最高
4、中唐白居易詩歌反映生活,《新樂府》是代表
5、晚唐詩人杜牧、李商隱,別創新格,詠詩史感人至深
(四)多姿多彩的藝術
1、敦煌莫高窟: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2、隋唐繪畫
(1)題材廣泛,風格多彩多姿:
(2)宗教畫生活氣息濃厚,人物畫注重線條運用,山水、花鳥成為繪畫主題。
(3)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閻立本、吳道子是傑出畫家。
3、隋唐書法
(1)匯合南朝秀美和北朝雄健,創出新風格;
(2)著名書法家有受王羲之影響的初唐三大家、盛唐顏真卿創立「顏體」,代表作《顏氏家廟碑》、中唐柳公權創立「柳體」,代表作《神策軍碑》、草書大家有「草聖」張旭、懷素
4、隋唐樂舞:
(1)受西域和周邊鄰國影響,風格多樣:
(2)隋代九部樂,唐代十部樂;著名樂曲有《秦王破陣樂》;唐玄宗的《霓裳羽衣舞》高出眾舞之上
1、文學
⑴魏晉南北朝:從東漢末年開始,先後出現了以曹操父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東晉陶淵明的田園詩、南朝駢文、南北朝民歌等風格各異的流派。
⑵唐朝: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代。李白、杜甫的詩作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水平,他們分別被譽為"詩仙"和"詩聖"。
2、藝術
⑴書法:
①發展概況
書法在東漢末年成為一種藝術;魏晉南北朝時期, 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各種書體均已完備;隋唐時期的書法藝術,融匯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 創出新風格。
②主要代表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博採眾長,諸體兼精,世稱"書聖";
唐朝顏真卿氣勢雄渾的顏體和柳公權骨力遒勁的柳體最為有名。
⑵繪圖:
①發展概況
東晉開始出現知名的專職畫家,以顧愷之為代表;
隋唐的畫壇,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宗教畫生活氣息濃厚,人物畫注重表現人的形態,山水、花鳥也成為繪畫主題。
②主要代表
東晉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所畫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是他的代表作;唐朝的吳道子被尊為"畫聖"。
『柒』 唐朝經濟繁榮,科技文化發達。請列舉唐朝在科技文化方面的主要成就。(至少每項
科技
天文學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葯王孫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醫書;868年,中國《金剛經》的印製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國的造紙、紡織等技術通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
文化
文學思想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三元及第,都誕生於唐朝,即622年狀元孫伏伽(一說651年的顏康成),和781年三元狀元。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算唐詩。自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李白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個代表。他們的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像,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細致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沉鬱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學成就的傑出代表。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律詩和古詩的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全唐詩》收錄數量最多的大城市為長安、越州、洛陽。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幾乎全部承襲隋朝,唐朝的李家皇親和隋朝的楊家皇親更有親戚關系,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歷代史學家常把它和隋朝合並成「隋唐」。
書法文化
初唐的書法有「初唐四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唐代書法藝術進入鼎盛時期的有,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張旭和懷素的狂草。
美術文化
張萱繪《虢國夫人游春圖》由於吸收了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閻立本、閻立德兄弟擅畫人物。吳道子則有「畫聖」之稱呼,他兼擅人物、山水,並吸收了西域畫派的技法,畫面富於立體感,有「吳帶當風」之說。張萱和周昉以畫侍女圖為主,他們的著名作品有《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和《簪花仕女圖》等。詩人王維擅長水墨山水畫,蘇軾稱他「畫中有詩」。
唐朝的壁畫事業特別發達。莫高窟與墓室壁畫都是傳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藝術同樣出眾。敦煌、龍門、麥積山和炳靈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時期步入全盛。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和四川樂山大佛都令人贊嘆。昭陵六駿、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楊惠之被稱為塑聖。
唐朝時期,書法家輩出。歐陽詢、虞世南都是初唐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楷書筆力嚴整,其名作有《九成宮醴泉銘》。虞世南楷書字體柔圓。顏真卿和柳公權是唐朝中後期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楷書用筆肥厚,內含筋骨,勁健灑脫,其代表作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柳公權的字體勁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世人稱顏柳二人書法為「顏筋柳骨」。張旭和懷素則是草書大家。
宗教文化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較寬容,中國傳統兩大宗教——道教和佛教都玄奘有較大發展。唐朝以道教為國教,王公貴族皆以道士為榮,並以《老子》《莊子》《文子》《列子》等道教經典開科取士。唐朝初年,高僧玄奘遠赴天竺(現在的印度)取經657部,唐朝因此興建了大雁塔來保存這些佛經。
玄奘在翻譯佛教經典時期為了符合當時唐朝國情,大量吸收道教術語,佛教經典的大量翻譯以及中國僧人自身思想體系的逐漸成熟使得中國佛教在此時期得到了穩固的發展,中國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時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伊斯蘭教,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和祆教也隨著國際交流傳入中國。唐武宗時對佛教採取高壓政策,史稱會昌滅佛,使得除禪宗等少數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別從此一蹶不振。
『捌』 隋唐時期領先世界的文化成就
詩文
唐朝文學成就以詩歌最為發達。清人所編《全唐詩》共收錄兩千兩百多位詩人的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這還不是全部。唐初詩人以「初唐四傑」最為著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盛唐時期詩人可分為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田園派和岑參、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派。其中集大成者為「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為出名。中唐時期最卓越的詩人是白居易,他的詩通俗易懂。此外還有元稹、韓愈、柳宗元、劉禹錫、李賀等。晚唐詩人以李商隱和杜牧最為出眾,被稱為「小李杜」。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
史學
唐朝史學開創了國家正式開館修史這一風潮。貞觀年間史館奉詔所修的正史有《晉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六部。加上史家李延壽私撰的《南史》和《北史》。
繪畫
隋朝的時候,由於政教的關系,因此繪畫受到重視。隋朝繪畫仍以人物或神仙故事為主,但山水畫已發展成獨立的畫科。展子虔與董伯仁齊名。其山水畫《游春圖》,用勾勒刷法,著大青綠。空間透視安排合理,注意遠近關系和山樹人物的比例,能夠於咫尺之中,具備千里之趣。這證明了隋朝的山水畫已經徹底解決「人大於山,水不容泛」的空間處理問題,成為卷軸山水畫興起的代表。
唐初的閻立本、閻立德兄弟擅畫人物。吳道子則有「畫聖」之稱呼。張萱和周昉以畫侍女圖為主。詩人王維擅長水墨山水畫,是南派的代表,蘇軾評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北派畫家李思訓善用青綠畫金碧山水。又有曹霸、韓干善畫馬,韓滉善畫牛,薛稷善畫鶴,邊鸞善畫孔雀等。
壁畫與雕塑
唐朝的壁畫事業特別發達。莫高窟與墓室壁畫都是傳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藝術同樣出眾。敦煌、龍門、麥積山和炳靈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時期步入全盛。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和四川樂山大佛都令人贊嘆。昭陵六駿、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楊惠之被稱為塑聖。
書法
隋朝書法巧整兼力,不離規矩。初唐大家的風范規模,在此已經初步形成。著名的書法家有丁道護、史陵與智永。墨跡則有千字文與寫經。隋代的書法以碑刻為大宗,《龍藏寺碑》、《啟法寺碑》、《董美人志》等碑刻顯示書法風格。隋末唐初尚有書法家虞世南,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唐初四大家」。
唐朝時期,書法家輩出。歐陽詢、虞世南都是唐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和柳公權是唐朝中後期的著名書法家。張旭和懷素則是草書大家,後者奔放揮灑,深具個人風格及藝術性。
『玖』 從初唐到盛唐儒家文化取得哪些成就
唐朝中期的儒學大師韓愈,從維護封建統治出發,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道的觀點。
請採納
『拾』 簡述唐朝時期所取得的藝術成就
1.文學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謂是唐詩,自唐初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位代表詩人。
這些詩人的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像,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生動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沉鬱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傑出代表。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律詩和古詩的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
2.美術
唐朝的壁畫事業特別發達。莫高窟與墓室壁畫都是傳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藝術同樣出眾。敦煌、龍門、麥積山和炳靈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時期步入全盛。洛陽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和四川樂山大佛都令人贊嘆。昭陵六駿、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楊惠之被稱為塑聖。
3.書法
唐朝時期,書法家輩出。歐陽詢、虞世南都是初唐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楷書筆力嚴整,其名作有《九成宮醴泉銘》。虞世南楷書字體柔圓。顏真卿和柳公權是唐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楷書用筆肥厚,內含筋骨,勁健灑脫,其代表作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柳公權的字體勁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世人稱顏柳二人書法為「顏筋柳骨」。張旭和懷素是唐朝草書大家。
4.雕塑
龍門石窟。由於唐朝時期佛教的繁盛以及武則天對佛教的支持,開鑿了著名的龍門石窟,是我國雕塑史上的傑作。
5.建築藝術
唐代建築風格特點是氣魄宏偉,嚴整又開朗。現存木建築物質反映了唐代建築藝術加工和結構的統一,斗拱的結構、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構件本身受力狀態與形象之間內在的聯系,達到了力與美的統一。而色調簡潔明快,屋頂舒展平遠,門窗朴實無華,給人莊重,大方的印象,這是在宋、元、明、清建築上不易找到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