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中華民族的文化成果

中華民族的文化成果

發布時間:2021-07-19 17:31:36

Ⅰ 中華傳統文化的成果

中華傳統文化,復是中華制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為主體,中國古代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Ⅱ 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文化,為世界文化的進步與發展能出了什麼

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為世界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Ⅲ 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成就主要是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還有其他的文化。

Ⅳ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系。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Ⅳ 中華文化的輝煌成就有哪些

文學成就:偉大的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文明開發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光輝燦爛的
歷史之悠久,種類之繁多,形式之豐盈,都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一個文學大國的文學相媲美。第一部詩歌總集
,收集了公元前
至公元前
的詩歌。它反映社會生活的廣泛性和深刻性,它的賦、比、興的藝術
,更為無數的外國學人所稱道。

在戲劇方面,遠在十三世紀,就出現了
的輝煌。它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生創作了70部
。那驚天地泣鬼神的《
》,那輕松、明快、活潑、幽默的

》,那頌揚正義、鞭撻邪惡的
戲《魯齋郎》,那翻卷著


》等風格多樣、色彩
的劇作,不僅展示了我國戲劇的豐富性、成熟性和厚重感,而且還把

的優點熔為一爐,把詩詞的功能由一般的吟誦擴展到配樂吟唱,將詩和歌密切地結合起來。


獨特的表現形式和
,使語言的潛能發揮到了極至。它朗朗上口,鏗鏘有力,變化多樣而又嚴整有序,而時代
,不僅繼承了它的優秀傳統,而且還把這一藝術推向了一個新高峰。

在小說方面,還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出現了"標志市民文藝樣式"的"
"。元末明初又有兩部
的偉大傑作問世,那就是
的《
》和
的《
》。這兩部內容博大、
、人物過百的長篇巨著,享有世界聲譽。

在革命風暴中誕生、發展、逐漸走向成熟的我國
(從"五四"時期的

成立以來的社會主義文學),以其更先進、更合理、更美好的嶄新姿態,前進在今日世界進步文學的前列。

、《家》、《春》、《秋》、《
》、《
》、《
》、《
》、

、《東方》、《
》、《
》、《
》、
、《
》等小說;
、《日出》、
、《
》、《
》、《
》等話劇;




等詩人的詩歌,都以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完美的
的統一,跨進
的殿堂,為光輝燦爛的
編織出更為璀璨奪目的花環。

綜觀三千多年的
全貌,可以看出它的發展具有以下五個特點:

一、在中
發展的漫長歷程中,文學的任務和功能歷來都受到重視。公元前的孔子(公元前551公元 /FONT>479)首先提出詩(文學)"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三國

,極重視文章的寫作,認為文章可以"經國",提出:"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唐代的大詩人杜甫,對寫作詩歌的目的作了更
的闡釋:"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對此,
說得更為明白:"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古代詩人、作家、文論家這些關於文學任務和功能的論述,對後來的創作實踐和文學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批判地吸收歷代有關文學功能的主張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礎上,提出了更明確、更為群眾歡迎的響亮口號:文藝為
服務;文藝
,為社會主義服務。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
的文學取得了
的成就,
的文學特別是新時期的文學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和繁榮。

二、我
歷來是勇於進取,在形式和體裁上不斷創新或
的開放型文學。比如,詩歌的發展是由


,由



。散文的發展是由


而"
"中的古文,到了現代,散文的種類和形式,真可謂
、色彩
。在體裁上,由


而明清

。總之,幾千年的文學發展表明,我

和體裁上,總是處在不停的運動中,在不斷地創新和革新。

需要指出一點,中華民族是一個
程度較高的民族,能夠全面、辯證、成
對待文學形式和體裁上的創新和革命。某一新的
和體裁出現後,並不因此否定先前的藝術形式和體裁,而是允許各種藝術形式和體裁
。比如,

在詩歌領域里占據主要地位後,但

並沒有就此消亡,甚至直到今天,也依然存在。再比如,今天我們提倡
,但
創作依然很興旺,詩與詞的
、共存共榮也很令人深思。在宋代,詞在詩歌領域里佔了主要地位,但宋代的詩也很有特色。即使在今天,它們也是
的兄弟或姊妹。

Ⅵ 新中國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一、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戰略地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

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文化發展,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二、繁榮發展了社會主義文藝,豐富人們的精神食糧

文學藝術是我國社會文化生活的主體,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精神風向標。在改革開放初期「傷痕」、「反思」、「改革」和「尋根」類的文學與電影交互輝映,涌現大批反映現實、尊重生活、捍衛尊嚴的優秀作品。

在「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氛圍下,文藝等繁榮發展,題材、主題、形式、風格多樣化。

三、文化事業蓬勃發展,保障了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

從六五時期開始,政府加大財政投入,文化事業費年均增長持續保持兩位數。2017年全國文化事業費為855.8億元,全國人均文化事業費61.57元;文化事業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為0.42%,助力城鄉文化建設。2004年開始,國有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逐步實行免費開放制度。

四、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增強文化自覺與自信

我國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建立國家保護為主,動員全社會參與的文物保護體制。1982 頒布《文物保護法》。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由文物管理轉向對文化遺產的綜合管理。2011年頒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

五、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構建了文化經濟和經濟文化

改革釋放活力。為了解決經費不足等問題,少數文化單位率先開始經營機制市場化改革的嘗試,試行「事業單位屬性,企業化管理」的雙軌制運行,文化事業單位開展有償服務和經營活動,並出現了圖書、演出、音像和電影等文化市場。

六、提升了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我國對外文化交流在不斷創新觀念、思路、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對外文化交流格局,提高了文化開放水平。改革開放初期文化主要是「引進來」。

2003年12月,我國提出文化「走出去」戰略,主動參與國際文化競爭,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宣傳和對外文化工作的新格局。

Ⅶ 中華文化成果輝煌的作文八百字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養育了十三億鬥志高昂的炎黃子孫
,經歷了百餘年的磨難,受盡恥辱,受盡嘲笑……今天,終於成就
了一條金光閃閃的東方巨龍!
中華文化不計其數。有古色古香的陶瓷,有號稱「文房四寶」
的筆、墨、紙、硯,還有遠近聞名的四大發明……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傳承了許許多多的傳統
民俗。而到現在,那些曾讓人期盼的傳統節日卻變得如同白開水,
平淡無味。
聽爸爸說,他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那一天,村裡便熱鬧了起
來,一眨眼的功夫,村子中間的路上便擠滿了人。有舞獅子的,有
扭秧歌的,還有一些小商販在街頭叫賣。小孩子們穿著嶄新的花棉
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玩得不亦樂乎。老人們聚在一塊,紛紛坐在
石凳上談論天南海北。
中秋節,爸爸會和家人一起吃香甜可口的月餅,賞皎皎圓月。
家人團聚,其樂融融。
如今,西方的愚人節,感恩節,聖誕節逐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人們再也不像以前一樣,開開心心過中國的傳統節日,而是隨著
潮流,開始熱衷於西方節日。中國代代相傳的傳統節日逐漸被人淡
忘了。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難道就這樣袖手旁觀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去飯店大吃一頓,吃飽喝足後,守
在電視機旁邊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唉,怎麼一點兒年味都
沒有呢?」中秋節,皓月當空,又有誰還會愜意地坐在院子里,抬
頭賞月呢?由此可見,這些中國的傳統文化正悄悄地向我們揮手告
別。
中華文化是無數炎黃子孫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
。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我們的祖先創造發明甲骨文開始
,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諸子百家盛況,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
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以及「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等等,都
無一不是與中華文化貫穿始終。因此,繼承和弘揚既是歷史責任,
更是光榮使命;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時不我待,徐多措並舉。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倡議大家為弘揚中華文化貢獻一份微薄之
力。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
族,它是屬於這個世界。讓我們共同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吧!

Ⅷ 中華民族還有哪些令人矚目的成就

1、四大發明(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2、瓷器(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瓷器"與"中國"在英文中同為一詞,充分說明中國瓷器的精美絕倫完全可以作為中國的代表)

3、中國戲劇(主要包括戲曲和話劇,戲曲是中國傳統戲劇,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堪稱國粹,與古希臘悲劇,印度梵劇並稱三大古老劇)

4、二十四節氣(於中國先秦時期就已經訂立、到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5、中國畫(文人山水畫,寫意畫,水墨丹青中彰顯文人獨特的意境,按內容分,國畫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三種;按技法分,可分為工筆畫、寫意畫、小寫意畫、大寫意畫、重彩畫、水墨畫、白描畫、敦煌壁畫)

6、文學(代表有《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

7、酒文化(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源於中國,且唯中國有之,與啤酒、葡萄酒並稱世界三大古酒;茅台酒產於中國西南貴州省仁懷縣茅台鎮,同英國蘇格蘭威士忌和法國柯涅克白蘭地並稱為「世界三大名酒」)

8、茶文化(代表人物陸羽,傳入日本後發展為茶道,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華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

9、建築(紫禁城,大成殿,蘇州園林等,洋溢著天人合一,陰陽和諧對稱的思想,由於幅員遼闊,各處的氣候,人文,地質等條件各不相同,而形成了中國各具特色的建築風格。尤其民居形式更為豐富多彩。如南方的干闌式建築、西北的窯洞建築、游牧民族的氈包建築、北方的四合院建築等等)

拓展資料:

其它文學成就:

在戲劇方面,遠在十三世紀,就出現了元雜劇的輝煌。它的代表人物之一關漢卿,一生創作了70部雜劇。那驚天地泣鬼神的《竇娥冤》,那輕松、明快、活潑、幽默的喜劇《救風塵》,那頌揚正義、鞭撻邪惡的公案戲《魯齋郎》,那翻卷著時代風雲的歷史劇《單刀會》等風格多樣、色彩紛呈的劇作,不僅展示了我國戲劇的豐富性、成熟性和厚重感,而且還把唐詩和宋詞的優點熔為一爐,把詩詞的功能由一般的吟誦擴展到配樂吟唱,將詩和歌密切地結合起來。

唐詩、宋詞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魅力,使語言的潛能發揮到了極至。它朗朗上口,鏗鏘有力,變化多樣而又嚴整有序,而時代偉人毛澤東,不僅繼承了它的優秀傳統,而且還把這一藝術推向了一個新高峰。

在小說方面,還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出現了"標志市民文藝樣式"的"宋話本"。元末明初又有兩部長篇小說的偉大傑作問世,那就是施耐庵的《水滸傳》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這兩部內容博大、氣勢恢宏、人物過百的長篇巨著,享有世界聲譽。

其他成就:

1.「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港珠澳大橋,向觀眾展示了中國在建設橋梁方面領先世界的能力。港珠澳大橋開創了世界橋梁建設領域的多個第一,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

2.中國高鐵和高速公路建設更是令人贊嘆不已。2.2萬公里的中國高鐵,總里程超過第2至第10位國家的總和,其中近六成都是在這5年建成的。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13.1萬公里,同樣位居世界第一。

3.IGBT晶元,這種能讓高鐵平穩運行的晶元,三十多年來一直被少數製造強國壟斷。但3年前,中國已取得突破,而今高鐵成為了中國的一張亮麗的名片。至於互聯網,中國已經將5G商用時間鎖定在2020年,全球領先。這片土地上,光纜線路總長已達3041萬公里,為全球第一,其中有60%都是這5年鋪設的。

Ⅸ 簡述華夏文明的文明成果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系。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1]、華夏文明[2],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傳統文化的重大特徵是突出的地域性。中國國土遼闊、地大物博,自周秦以來除個別分裂割據時期外,在大部分時間內保持著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這一政治機構。因而,在中華傳統文化這一體系之中,既有源自黃河流域的華夏文明作為主體,也有多樣的少數民族文化作為補充,相得益彰。中華傳統市場早在數千年前就與異國文化開始了交流。漢唐時代,中國文化是相當開放的。在許多方面,中華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猶豫地吸收外來文化因素,並加以改造,不斷豐富中華文化的內涵。從意識形態方面看,中國接受了從印度傳來的佛教,這是世界主要文明體系之間的最大規模的交流之一。從藝術方面看,中國大量吸收了沿絲綢之路傳來的異國音樂、舞蹈,並使之中國化。「胡琴」是中國民族樂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稱所示,它原來是外來品。從飲食、服飾、民俗等方面看,中國所吸收的異國文化內容也十分驚人。與此同時,中國也將自己的文化向外輸出,如造紙等四大發明、絲綢與瓷器等工藝製作等,都對世界文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傳統文花的許多精華,如中醫、氣功、武術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視。中外文化的交流與比較,是文化研究的基本課題之一,需要加以專門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中若干文化的交流必將進一步擴大,具有悠久傳統的中華文化,必將以嶄新的資態邁進未來的世界文化體系之中。資料來自網路。

Ⅹ 你還知道哪些是中華文化的輝煌成果嗎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中華文化有過多次輝煌。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陰陽家、名家、縱橫家等思想深刻而活躍,建構了中國思想文化體系的基本框架。漢唐時期,詩歌、散文空前繁榮,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層出不窮。到了宋代,哲學、文學都有很大發展,宋詞在文壇影響深遠。元明清時期,哲學繼續發展,戲曲、小說達到了藝術高峰。幾千年來,中華文化成就了一大批世界級的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這一系列輝煌成就,充分表明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文化創造力,這種創造力必將在未來歷史發展中持續發揮作用。

閱讀全文

與中華民族的文化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