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贊揚中國變化和成就的名言
1、科學決不是也永遠不會是一本寫完了的書。每一項重大成就都會帶來新的問題。任何一個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出現新的嚴重的困難——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於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愛因斯坦獲蘇黎世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2、所謂科學,包括邏輯和數學在內,都是有關時代的函數,所有科學連同它的理想和成就統統都是如此——穆爾
穆爾(913年9月4日-1982年8月23日),美國生物化學家,1972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3、學科學,是一口氣也松不得的;科學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張廣厚
張廣厚(1937年1月22日-1987年1月26日),河北唐山人,數學家。
1956年張廣厚考入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學習;1962年本科畢業後考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66年研究生畢業後,被留在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從事研究工作,1977年任副研究員,1979年升為研究員;1983年被黨中央任命為全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1987年張廣厚英年早逝,享年50歲。
4、數學方法滲透並支配著一切自然科學的理論分支。它愈來愈成為衡量科學成就的主要標志了——馮紐曼
馮紐曼美國普林斯頓匈牙利數學天才,曾經發明精密的數學定理,為新興的「量子學」奠下基礎。他也提出了驚人的新理論:「人體可能具有一種非物質的『識我』控制肉體的大腦和遙控物質。馮紐曼博士曾被很多科學家譽之為「世上最聰明的人」。
5、科學事物,必須不斷研究,認真實驗,得寸進尺地深入、擴展,通過韌性的戰斗,才能可能獲取光輝的成就——陳佳洱
陳佳洱,1934年10月1日出生於上海,核物理學家、加速器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貳』 變化與進步作文素材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0c84cc4d2f3aaddc「飛向」太空的中國
遨遊太空、探索火星、登臨月球一直是中華民族長久以來最美的夢想。在遙遠的古代,就有人寫下了「嫦娥奔月、女媧補天」等神話傳說。「鯤鵬展翅」「九天攬月」更是想都不敢想的奇妙幻想。但是富有激情和擁有超凡想像力的炎黃子孫,不單單只是在頭腦里想像這些多姿多彩的飛天夢,他們還在千百年的歷史的流轉中,不斷嘗試著實現自己的美好心願。
也許你不知道!中國清朝的官員萬戶,不顧生命危險,坐在綁著47支火箭的椅子上,手拿兩只大風箏,叫人點燃火箭。伴著一聲巨響,萬戶在煙霧中粉身碎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驗火箭上天的人。雖然未能成功,但萬戶那種勇於探索的精神,使每一個人的心都感受到極大的鼓舞與震撼。為了紀念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
盡管,這一宏偉夢想經受了無數次的折磨,但永遠也磨不掉龍的傳人那堅忍不拔的品格和不屈不饒的信念。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東方紅一號」 衛星由「長征1號」運載火箭升空,開始了中國向太空進軍的萬里長征。「東方紅一號」進入軌道後,在無垠的宇宙中播放了《東方紅》樂曲。
在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駕駛的人造衛星上天後 ——1958年,毛主席莊重地宣布:「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東方紅一號」的上天,讓中國成為第五個可以發射衛星的國家。
「東方紅一號」為中國航天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繼而,在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的發射升空了。一支拖著「帶火」的尾巴的火箭,在空中劃過一條絢麗曲線,飛向太空。在環繞地球14圈後回到地球媽媽的懷抱。
也許你不知道,在這成功升天、成功降落的背後,蘊含著多少淚水與汗水。
為了完成飛船的研發、建設、發射任務,一百多個單位直接承擔 ,則協作單位多達三千。研製人員團結協作、忘我工作、默默奉獻,有的為了工作及時,方便,將被子、枕頭帶到車間;有的人為了工作高效而積勞成疾,住進了醫院;有的青年人正當大好時光卻永遠成為歷史的一部分;有的人為了早日實現這千百年來 的夢想,還沒等到火箭升空,便倒在了工作台上……
當「神五」宇航員楊利偉返回北京時,說了三句話:「飛船飛行正常。我自我感覺良好。我為祖國驕傲。」這是多麼簡單的三句話!卻包含著對工作人員的崇高敬意。如果沒有研製人員嘔心瀝血的工作,怎麼會飛行正常、感覺良好的飛船?怎麼會有能為祖國驕傲的飛行?
「東方紅一號」、「神五」、「神六」,「神七」的順利發射升空,使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大大提高。使中國人在外國人的面前變得驕傲、變得自豪。
變化與進步
——高中課程改革漫筆之五 —
高中課程改革的啟動, 是一場新的變革的開始, 是高中教育活動的一次重大的創新。從已經推進的省區 來看, 教學面貌確實發生了很大改變, 在某些點上, 給人 耳目一新的感覺。 我想, 在課程改革的進程中, 只有變化才能進步。變 化是為了進步, 但是變化不一定意味著進步。因此, 我們 關注變化, 更應關注進步, 要始終為進步而變化。 只有變化才能進步。最近有些同志對課程改革提 出了置疑, 認為我國原有的教學傳統有著無限生命力, 因此當前的緊迫任務是恢復傳統, 而不是進行改革。
在 弘揚民族文化的熱潮中, 這種聲音更為響亮。確實, 我們 沿襲了多年的教學傳統有它的優勢, 至今仍有許多部分 是我國教育事業的寶貴財富, 需要繼承和發揚。所以在 文化革命結束以後, 我們曾經恢復被破壞了的教學秩 序, 倡導重建文革前十七年的教學模式, 這在當時是可 以理解的, 甚至是必要的。但是這種教學模式, 從理念、 內容到方法, 確實在許多方面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和人的 需求, 更在現實生活中為社會、家長和學生帶來許多困 惑和苦惱, 制約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因此, 變革是必然的, 也是必需的。人力資源是綜合國力的重 要組成部分, 用先進的理念和方法開發人力資源, 才能 創造資源優勢, 才能增強綜合國力。因此, 必須堅持解 放思想, 只有變化才能進步, 因循守舊就一定要落後。 變化是為了進步。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 教育是什 么? 教人變。教人變好是好教育, 教人變壞是壞教育, 活 教育教人變活, 死教育教人變死, 教人不變不是教育。教 育是為了使人變好, 變活, 也就是使人進步。所以, 變化 不是目的, 進步才是目的。我們需要在哪些方面進步呢? 面對社會快速變革帶來的價值觀念的變化, 我們需要以 民族傳統和時代精神的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 觀; 面對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我們需要引 導學生增強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面對 社會劇烈變動對學生身心的影響, 我們需要使學生的身 體和心理更加健康; 面對以應試為惟一目的的教育給學 生帶來的沉重負擔, 我們應當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更加 豐富, 更加快樂……這些都是我們進行課程改革的目 的, 正是為了這些目的的達成, 我們才下決心改變沿襲 多年的傳統教學模式。
關注變化, 更要關注進步。在課程改革的進程中, 我 們需要進行教育理念、內容、方式的一系列的變革, 在學 校里, 最終甚至會產生教師和學生生活方式的改變。但 是, 在一些進行課程改革試驗的地區, 幾年以後盤點一 下課改成果, 卻常常發現可以數得出來的變化不少, 但 是可以數得出來的進步卻不多。大家為探討課改作了 許多努力, 進行了許多變革, 貢獻了許多出色的研究課, 介紹了許多做法上的經驗, 但是我們希望看到的那些進 步卻很難看到, 甚至有些同志感到, 學生的負擔更重了, 學生的心理壓力更大了。所以, 變化不一定意味著進步。 我們切不可以因為有了變化而沾沾自喜, 我們更要關注 這些變化是否解決了一些原來存在的問題, 是否真的有 了進步。我想, 關鍵在於我們所進行的每一項改革, 都必 須是為了進步。不能為了變化而變化, 不能將舊貨貼上 新的標簽, 更不能表面抓新, 實際護舊。 為進步而變化。當然, 所有改革的效果都需要經過 一段時間才能顯現, 舊的教育理念、體制、方法的變革, 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 急於求成反而會造成華而不實, 甚至弄虛作假。我們所確定的課程改革方向是完全符 合時代發展的潮流, 符合人的發展的需求的。因此, 我 們要堅定不移地為了進步去革新, 去變化。我們始終要 爭取用較小的代價, 取得較大的實實在在的進步。 美國的專家們評論美國近年來的教育改革是: 變化 很大, 進步很小。台灣省教育會的負責人評價台灣自 1992 年開始的教育改革是: 變化雖有, 但代價太大, 而 且與預期有很大差距。我想, 我國的課程改革從一開始 就高度關注實效性, 我們一定能夠扎扎實實地以變化清 除痼疾, 以變化譜寫新章。我相信, 當我們盤點高中課程 改革的時候, 可以自豪地說, 我們不僅有了變化, 我們更 有了進步。
http://deyupro.bje.cn/ONEWS.asp?id=975
『叄』 效果與成果的區別
1、「效果」回答的是變革後的績效問題,具體說明「研究的結果怎麼樣」。 通俗的版講效果是表明通過教權育科研,解決問題中「得實惠」的問題。
「成果」回答的是變革後的思路和措施,具體說明「研究的結果是什麼」。 通俗的講成果是表明通過教育科研解決問題中「有路子」的問題。
2、效果是感性的:學生的變化,班風校風,教師的變化,各種獎勵,社會影響,上級評價,家長反應,媒體關注。效果通常需要通過典型材料事跡加以展示。
成果是理性的:指形成概念、原理、原則等理論成果,也包括具體的操作策略、基本模式、方法策略等技術成果。
3、效果的影響范圍較小。效果的影響作用通常直接表現在研究的局部領域內。
成果的影響范圍效廣。成果的影響作用由於其帶有一定的理論色彩、規律意義,影響的范圍較大。而且一般都是可以產生積極影響。
『肆』 今日中國發展變化,成就的資料
1、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中國的經濟奇跡是建立在中國耀眼的經濟發展成就基礎上的。從數量規模上看,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伊始,中國的經濟規模僅有3679億元人民幣;而到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已經高達82.71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12.2萬億美元),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僅次於美國。從經濟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均名義增速高達14.5%,刨除年均4.8%通脹率,年均實際增速仍高達9.3%。
按照經濟學家林毅夫所說,「以這么高的速度持續這么長時間的增長,人類歷史上不曾有過」。
從經濟結構的角度看,中國工業化進程加快,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結構日趨合理化,第三產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2017年,中國三產結構的比例分別為7.9%、40.5%和51.6%。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幅已經超過第一、第二產業,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2、政治方面的成就:港澳回歸,一雪百年恥辱;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亞洲投行,由中國主導,打破日本美國控制的亞洲開發銀行對亞洲基建方面的壟斷。杭州G20峰會,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
3、體育方面的成就。北京奧運。
4、科技成就。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十九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說:「科研成果涌現,是多年來在科技創新重點領域長期堅持研發取得成果的集中體現;也是深化改革激發活力、加強政策引導激勵,以及科技創新投入、金融等協同推進的結果。」
5、軍事方面的成就。遼寧航母,大國霸權,東風21D,專打航母,中華神盾,數量佔世界第二。
1949新中國的成立使祖國母親徹底擺脫了被壓迫的境地,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開始慢慢覺醒,但卻步履維艱,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了活力,中華民族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世界上任何一個重大事項不能沒有中國的參與,我國越來越在國際舞台上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號」巨輪正在乘風破浪、穩健前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腳步浩浩盪盪,身為一名中學生,對祖國的未來更加期待的同時也更要好好學習,以優異成績走出校門,全身心地加入到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強盛的洪流中來,為祖國奉獻青春、貢獻力量。
『伍』 如何寫關於祖國的變化和成就
深圳巨變譜寫了春天的故事,
西部開放喚醒了遠古的洪荒,
三峽工程創造了驚天的奇跡,
北京奧運實現了百年的夢想 ,
神七飛船邁出了太空的行走,
台灣海峽填滿了回歸的吶喊,
香港澳門架設了交流的橋梁 ,
……
你可繼續參考下面的資料寫:
·1949年 開國大典在京舉行 新中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河北省政府公審劉青山、張子善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
·1954年 新中國第一部憲法「54憲法」頒布
·1955年 海陸空三軍大授銜 十大元帥、十大將軍
·1956年 「解放」牌第一批國產汽車試製成功
·1957年 馬寅初在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新人口論》
·1958年 大躍進、全民煉鋼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大慶油田被發現
·1960年 蘇聯單方面召回全部在華專家
·1961年 蔣介石集團和偽滿洲國從善戰犯獲特赦
·1962年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1963年 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1964年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 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成立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發
·1967年 八個樣板戲風行中國
·1968年 各地開始大規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1969年 中蘇爆發珍寶島武裝沖突
·1970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成功發射
·1971年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年 尼克松訪華 發表《中美聯合公報》
·1973年 文革「白卷英雄」張鐵生被推到「台前」
·1974年 秦始皇兵馬俑被發現並開始發掘
·1975年 中國農林科學院鑒定並推廣雜交水稻
·1976年 粉碎四人幫 十年文革結束
·1977年 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
·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79年 對越自衛反擊戰
·1980年 最高法院公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
·1981年 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
·1982年 計劃生育定位基本國策
·1983年 中央台首屆春節晚會舉辦
·1984年 新中國代表團參加洛杉磯奧運會
·1985年 鄧小平宣布我國政府裁軍100萬
·1986年 863高科技發展計劃開始實施
·1987年 大興安嶺特大火災
·1988年 價格闖關
·1989年 團中央、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希望工程
·1990年 上海證交所成立
·1991年 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
·1992年 鄧小平南巡並發表重要講話
·1993年 「汪辜會談」
·1994年 全國足球甲級(A組)聯賽開始
·1995年 雙休日改變生活
·1996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海峽進行陸海空聯合演習
·1997年 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98年 長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大洪水 全國抗洪救災
·1999年 全國高校開始擴大招生
·2000年 成克傑、胡長清、廈門遠華貪腐事件被處理
·2001年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2年 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
·2003年 眾志成城 抗擊非典
·2004年 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 保護私產入憲
·2005年 神舟六號載人飛行圓滿成功
·2006年 農業稅退出歷史舞台
·2007年 十屆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物權法》
·2008年 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
·2008年 神舟七號載人太空行走成功
『陸』 中國2017五年變化中的巨大成就
1、經濟方面:
2013年中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全球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
中國GDP超10萬億美元,是日本GDP的2倍。
西氣東輸,保護環境,掃除霧霾。
南水北調,史無前例。西藏天路,世界屋脊上的巨龍。
高鐵2萬公里,佔世界6成。
鳥巢,世界最大的鋼結構體育場鋼鐵產量,世界16億噸,中國佔8億噸。
2、政治方面:
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
亞洲投行,由中國主導,打破日本美國控制的亞洲開發銀行對亞洲基建方面的壟斷。
杭州G20峰會,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中國版TPP。
3、科技方面:
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北斗衛星,世界排名第二位。
神舟飛船,載人航天;我國是世界第三個把飛行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長征系列火箭,發生成功率、有效載荷都是杠杠的!長征五號,大火箭,世界僅有中美俄能造。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太空進行試驗兩彈一星,國之重器。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准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正式雙向首發。
4、軍事方面的成就
遼寧航母,大國霸權。東風21D,專打航母的彈道導彈。
中華神盾,數量佔世界第二。預警飛機,從進口到出口。四代重殲,世界第二個能造四代重型殲擊機的國家。
大型運輸機,戰略運輸。自造航母,百年夢想終成真。
2017年中國的大事件:
事件一:2017年3月9日,中國首型第四代隱身戰役機殲-20已正式進入空軍序列。這是世界上第三款入列退役的隱身戰役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役機之一。
事件二: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升空,並於4月27日勝利完成與天宮二號的初次推進劑在軌補加實驗,這是中國首個貨運飛船,下一步中國將進入空間站建立階。
事件三:2017年4月26日上午,中國首艘國產航母001A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下水典禮。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自主設計和製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艦。
事件四:2017年5月5日,中國自主研發的C919大型客機在上海圓滿首飛。從此圓了中國人數十年的大飛機夢,不遠的未來,中國人也能夠乘坐本人的大飛機游覽。
『柒』 求關於改革開放30來的成就與變化的作文
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每每聽到這首歌曲的時候,我總會回想起小學時代跳集體舞的我。年少懵懂的我,只看到家鄉日新月異,卻不知道變化何起。如今到了弱冠之年,才真正地意識到,原來自己活在了這么一個奇跡的年代,這么一個春天般的年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在炫麗陽光下生活,我們是幸福一代。
我忍不住開始設想,在三十年前,那個剛剛經歷了十年動亂的中國,面對著被高喊「革命」的造反派們折騰得烏煙瘴氣的國家,面對著國人仍舊停留在意識形態斗爭上的守舊思想,面對著毫無經驗和先例可循的窘困境地,那個老人,他需要何等的勇氣與膽魄,才能作出決策,提出了導致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改革開放」?
在春天的滋潤下,我不斷地汲取社會給我的養分。長輩們經常言傳身教,要我珍惜現在學習的環境。我無法完全設身處地地去體會父輩們求知的艱辛,然而,回望十多年來的求學生涯,我的路確實如同在春風的關懷下延續。嶄新的桌椅,明亮的教室,詳盡厚重的字典,還有連接世界的電腦等等。這對比長輩們的曾經,何啻天壤雲泥。掛在他們嘴邊細說的當年,像首遙遠的童謠,故事曲折而晦澀。彷彿那些落後已然百年,回望起來只剩對偉大改革開放的感慨。哪怕是現在的我,看到自己曾經的小學,也由不得心生感味:當年的學校哪有現在如此美麗和設備齊全呢?
在春天的滋潤下,王家榭家堂前偶爾才可看到的燕子,如今已經是老人手中的養鳥。「什麼是家裡富裕的象徵?三轉!衣車的輪子轉,手錶的指針轉,還有就是收音機轉好的線圈。」這是父輩們的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今,衣車早就淘汰了;縫紉的工作被一再細分;手錶從實用品變成了裝飾品;數字公路鋪天蓋地,網路工程一城再下一城,虛擬生活豐富人類文化……這么的一切一切變化,細算起來不過二三十年。這難道不是奇跡嗎?
在春天的滋潤下,身邊的細節無處不在升級。衣服變了,從以前慈母手中的線,變成了一件件華麗的衣裳,三十年前有誰會想去穿上華麗的宮廷裝拍下自己美麗的一刻呢?飯菜變了,從以往的單調的一雙筷子,變成了餐桌上完備的餐具,三十年前有誰會想人們會喜歡吃生魚片呢?茶葉變了,從往前一塊大餅似的包裝變成現在經過高溫殺毒的茶包,三十年前有誰會想茶也可以變成一罐得體的飲料呢?出行的方式變了,從以往的自行車時代變成了如今的汽車時代,便利的公共交通時代,三十年前有誰會想到公交車裡面有電視看、地下有列車飛奔呢?
在春天的滋潤下,思想也在拔節成長著。中國入世申奧、嫦娥奔月,劉翔的中國速度趕超了世界記錄,中華民族越來越因國家而自豪。長年酣睡的東方民族,在改革開放的春雷中開始蘇醒,演繹東方神起的傳奇。用世界的眼光看未來,用先進的思想自我武裝,中國人自信滿滿地走上世界的政治經濟舞台。經濟的全球一體,文化的相互滲透,無不有國人的努力和足跡。
泡上一杯清茶,回味生活點滴,這是現在的我。如果我活在二十年前呢?恐怕就是裝上一杯開水,在台燈下執筆伏書,為了生活在紙上默默耕耘吧。父輩們的那種生活是那樣的熟悉,卻又那樣的陌生。我們也難想像那種票證的日子,就如同我們的下一代也難想像我們怎麼能對著如此「落後」的機器去記錄自己的生活一樣。
繼往開來,我們走著一條前人未曾涉足的路。這不可能是康莊大道,甚至會滿鋪荊棘。改革開放讓這960萬平方公里的奇跡不斷延續下去,春風也將在這片名為神州的土地上獵獵不息。
停筆,涌動的思潮久久難以平息。穿越了三十年時空的斷想,回響在耳邊的是老人那濃濃的川音,「發展,唯有發展才是硬道理!」
『捌』 回憶過去十年,你最大的變化和成就是什麼
小時候我爸媽一直吵架,後來離婚了,我就發誓我以後一定不會結婚。現在我自己開了婚姻介紹所,第二個寶寶也馬上就要出生了,很幸福。
『玖』 關於從不同角度描繪改革開放40年來祖國的變化和成就作文素材。
【寫作小思路】改革開放,重在「變」一字。40年滄桑巨變,那條東方沉睡的巨龍,如今已站在了時代的浪頭引領著人民走向新的征程。我們可以以小見大,從自我、社會角度出發:從日常生活習慣習俗的小變化到社會乃至國家的大變化;從自我成長的「變」到國家教育、科技、民生、國際地位、文化和民族自信的「變」。可以從抽象的詞立意:新與舊,變革與反思,創新與超越,想與做,教條主義與銳意進取等等。【句子素材】 1.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詩經》示例:《詩經》有雲:「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意思是說,周朝雖是古老的邦國,但其使命卻在於革新。同樣的道理,中國雖是文明古國,但想保持長盛不衰,就需要不斷地自我更新。 ——人民日報《文以化人 日新其德》 2.沒有痙攣,歷史就不能向前邁進一步。——車爾尼雪夫斯基示例:擁有改革開放,就足以洞穿歷史的迷霧,擊破厚重鐵幕,掙脫陳腐枷鎖的束縛。俄羅斯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沒有痙攣,歷史就不能向前邁進一步。一定程度而言,沒有瀕臨深淵,就沒有絕地反擊,沒有痙攣,就沒有改革開放。 ——人民網《深化改革是對改革開放30年的最高致敬》 3.惟變所出,萬變不從。——呂本中示例: 惟變所出,萬變不從,銳意創新從來都是應對風雲變幻的正確姿態。 4.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啟超示例: 正如梁啟超所說「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中華民族的復興離不開一代代中華兒女堅持不懈的求變與探索。社會在變化之中發展,堅持與時俱進,這才是真理。 5.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示例: 這個世界日新月異,因此我們在工作生活中要懂得適時而變。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若像刻舟求劍中主人公那樣不懂得變通,終究要為自己的愚鈍付出代價,不會走得太長遠。 6.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事例素材】從洋釘洋傘到中國製造「巨無霸」 洋火、洋釘、洋傘……這些詞語共同記錄了近代中國工業的落後。而如今的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製造業中心——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生產著全球一半的鋼鐵,全球60%的水泥,世界25%以上的汽車。今年3月13日,由我國自主研發的超大直徑盾構機出口海外,更是打破了西方國家的壟斷地位。從糧票到移動支付上個世紀60年代,人們對於購物的理解是在生活必需品「憑票供應」中度過的,糧票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生活標志。如今物資豐富,任何人都可以持幣任意購買。互聯網的發展,網路消費和移動支付等的出現,讓百姓足不出戶便可「買盡天下貨」,更是令多元化消費方式有了質的飛躍。從「小崗村紅手印」到「深圳速度」再到「雄安質量」 1978年冬,小崗村18位農民冒險按下鮮紅手印實施「大包干」,掀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更是創造了3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發展為擁有上千萬人口的現代化大都市。去年,雄安新區設立,宣告要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樣板」。雄安的蓄勢出發,將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坐標。以上內容來自作文紙條APP,不是我原創的嘻嘻
『拾』 取得的進展和成果
1)建立了符合國際標準的數據質量篩選原則,對研究區主要塊體如塔里木、准噶爾、西伯利亞顯生宙以來的古地磁極數據進行了篩選,初步建立了研究區質量可靠的顯生宙古地磁極資料庫,並重點對研究區及鄰區白堊紀古地磁極數據進行了篩選。
2)初步建立了塔里木塊體顯生宙古地磁視極移動曲線,並編制了塔里木塊體顯生宙古緯度變化圖。 由此視極移曲線推測參考點(39°N,84°E)的古緯度和磁偏角可以看出,奧陶紀塔里木位於南半球低緯度區(16.7°S);至志留紀塔里木快速移到赤道以北的中低緯度地區(漂移量達3840 km),同時順時針旋轉了12.5°;志留紀至泥盆紀塔里木塊體基本保持穩定;塔里木塊體自泥盆紀至晚石炭世向北移動約13° (1400 km),並順時針旋轉了40°,這表明,塔里木塊體可能正向北消減到哈薩克板塊之下。 在晚石炭世和中侏羅世之間,塔里木塊體北向移動已不存在,但在二疊紀仍發生了26°的順時針旋轉,表明塔里木塊體在這一時期與哈薩克塊體的碰撞可能已開始減速。 三疊紀—中侏羅世塔里木塊體逆時針旋轉了16°。
3)西伯利亞板塊與塔里木塊體的晚石炭世—二疊紀古緯度在95%置信范圍已趨於一致,即兩塊體在二疊紀前對接縫合,形成天山造山帶。
4)華北與塔里木兩塊體記錄的磁偏角是在侏羅紀才比較相近,古地磁極也已在95%誤差范圍內(朱日祥等,1998),說明兩塊體間的對接與縫合是在侏羅紀完成的。
5)准噶爾塊體石炭紀—二疊紀時已成為一整體連接到勞亞大陸(Laurasia),自石炭紀以後幾乎未發生視極移(即南北向凈漂移,Sharps et al.,1992)。
6)對白堊紀古地磁極數據進行了初步分析,給出了白堊紀研究區主要塊體間的相對運動狀態:
准噶爾、塔里木塊體、華北塊體、華南塊體早、晚白堊世的古地磁極位置基本一致,這表明當時各塊體相對於古磁極的相對運動或位移較小。對於整個歐亞視極移曲線(APWP)來說,這是個U形圈或穩態時期(Besse et al., 1991)。 因此,可以將早、晚白堊世數據平均來獲取白堊紀的古磁極。
盡管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華北和華南塊體的古磁極與歐亞各塊體的磁極是一致(Enkin et al., 1992),這表明,在古地磁數據的誤差范圍內,中國大陸各主要塊體和西伯利亞塊體在晚侏羅世時已處於其現今的相對位置。 歐亞、准噶爾、塔里木、青藏西部和印度各塊體的白堊紀古磁極近似地沿一與中亞成NNE方向相交的大圓排列,這意味著這些塊體在一級近似的情況下,沿NNE方向相互彼此靠近,具有較少的旋轉量。
由北向南,歐亞塊體與准噶爾塊體古磁極間的角距離為6.2°±4.8° (Chen et al., 1991 ,1993),這相當於650±530km的南北向縮短(即古緯度差為5.9°±4.8°),同時准噶爾塊體相對於西伯利亞(參考點位於44°N/86°E)逆時針旋轉了2.4°±5.8°。
准噶爾塊體和費爾干納塊體古磁極間的角度差異產生了可忽略的緯度差0.3°±6.9°和相對於費爾干納附近參考點(40.5°N,72.5°E)15.7°±10.0°的旋轉(Chen et al., 1993)。
准噶爾和塔里木塊體古磁極間的角距(4.3°±5.5°)在95%的置信水平上是無意義的(Chen et al., 1991, 1993)。但是,塔里木塊體與歐亞塊體古磁極間的角距較之與准噶爾的系統偏大,這相當於420±605 km(古緯度差3.8°±5.5°) 的縮短和2.11°±6.3°的旋轉(參考點位於40°N/77°E)。
塔里木塊體與藏西古磁極間的角度差為8.5°±6.4°,但古緯度差並不大(5.7°±6.2°)。 這意味著兩者間近南北向縮短量為630±680 km(即古緯度差為5.7°±6.2°),以及相對於參考點34°N/80°E具有較大的旋轉量7.1±6.4° (Chen et al., 1993)。
吐魯番盆地白堊紀平均視磁極與同一時期的准噶爾塊體、歐亞大陸間的角度差分別為8.4°±6.7°和13.7°±5.5° (Cogne et al.,1995),表明准噶爾和吐魯番之間可能發生了相對運動,存在徑向運動(6.4°±6.7°),但並無明顯的旋轉(4.0°±6.7°)。
吐魯番盆地白堊紀平均視磁極與同一時期塔里木的視磁極很相近,兩者間的角度差為4.3°±6.2°(Cogne et al.,1995),在統計上無意義。 這表明吐魯番與塔里木塊體間自晚侏羅世以來未發生明顯的相對運動,當時的塔里木已是剛性塊體,其地理范疇已包括了吐魯番盆地。
綜上所述,據古地磁資料沿80°E方向初步估算各塊體間的縮短量分別為650 km(西伯利亞和准噶爾塊體之間,主要在阿爾泰)、420 km (准噶爾和塔里木塊體之間,主要在天山)、630 km(塔里木和青藏塊體之間,主要在昆侖山和阿爾金山)。 所有這些由古地磁資料獲取的縮短量和旋轉量可能反映了自印度與歐亞大陸碰撞以來的中亞整體變形狀況。
7)選擇新生代變形幅度相對較大的塔里木塊體西緣喀什-阿圖什地區和變形幅度較相對較小的北天山北緣瑪納斯地區作為野外重點采樣區,對其新生代地層進行了初步的古地磁研究,完成了227個古地磁樣品的測試及分析。 結果表明,北天山烏魯木齊山前凹陷第三紀(古近紀、新近紀)沉積地層存在嚴重的重磁化現象,所獲得的5個采點的平均剩磁方向較離散。 這說明各采點所在推覆體之間可能存在相對運動。 研究區第三紀(古近紀、新近紀)沉積地層實測磁傾角普遍存在淺化問題,即實測磁傾角比由歐亞大陸視極移曲線預測的磁傾角要淺(如在西南天山博古孜河要淺19°,這與該區第三紀(古近紀、新近紀)的古地理重建是不協調的)。 Thomas et al.(1994)在對塔吉克盆地第三系(古近紀、新近紀)紅層進行古地磁研究時也報道了類似的現象。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目前說法不一。 因此,利用第三紀(古近紀、新近紀)沉積地層古磁傾角來研究該區新生代各塊體間的緯向運動(即南北向縮短量)目前可能是不現實的,但利用第三紀(古近紀、新近紀)火成岩的古磁傾角有可能獲得該區新生代各塊體間的緯向運動狀況。
此外,可利用古磁偏角的變化來確定各塊體繞垂直軸的相對旋轉量。博古孜河剖面自N2以來逆時針旋轉了18.9°,拜城逆時針旋轉了17.8°;英吉莎自80 Ma以來順時針旋轉了21.0°±10.4°,這些結果與地質研究 (Chen Jie et al., 2000; Rumelhart et al., 1999; Burtmanet al., 1993)是一致的。